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 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 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9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7 10:4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专题一 名著阅读
五、《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代表作有《红星照耀中国》《远东前线》《活的中国》等。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客观地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人物 人物形象 相关情节
周恩来 (第二章) 平易近人,温和文雅,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细心热情,善于计划,生活朴素,充满活力。 ①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
②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③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的肩上,走过乡间田埂。
人物 人物形象 相关情节
贺龙 (第二章) 威望高,口才好,英勇善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性格急躁但很谦虚。 ①传说用一把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
②据说曾经不止一次把地方的哥老会全部成员收编进红军。
③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
④行军神出鬼没。
人物 人物形象 相关情节
毛泽东 (第三、 四章) 成长时期:富有反抗性、善于通过斗争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好学进取、有恒心、有毅力,善于思考、有质疑精神。 成熟时期:质朴纯真,生活简朴,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精力过人,身体素质好,一丝不苟,有魄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同时又是一个感情深邃、爱军爱民的领导者。 ①与父亲的矛盾对抗。
②剪辫子、参军。
③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
④他的财物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
⑤谈及牺牲的同志和饥荒的死人事件,他总是眼睛湿润。
⑥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长征中和普通战士一样步行。
⑦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的熟悉,提出的世界政局时事问题连斯诺都无法回答。
⑧与斯诺谈论共产党的政策及抗日战争。
人物 人物形象 相关情节
徐海东 (第九章) 大胆无畏,英勇善战,无私诚实,具有较强的反抗精神,善良真诚,阶级意识强。 ①在学堂回击富家子弟的欺压,参加反对克扣工资的罢工。
②为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感到自豪,笑称自己是“苦力”。
③组织湖北第一支“工农军队”。
④带领红军轻松攻克预旺县。
人物 人物形象 相关情节
朱德 (第十章) 沉默谦虚,爱护部下,天性温和,说话朴实,喜欢运动和读书,大勇大智,爱党爱民,是一位为革命甘愿丢弃个人财富和地位的共产党人,同时还是一位作战经验丰富的杰出军事家。 ①仔细制定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书籍。
②坚持加入共产党,并寻找新的革命道路。
③在柏林参加共产党,为声援“五卅运动”被捕。
④在长期的作战中形成自己带兵的特殊战术。
⑤指挥全军打过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
人物 人物形象 相关情节
“红小鬼” 红军部队里有一些11岁到15岁的少年,就是所谓的“红小鬼”。他们对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对红军部队十分忠诚,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他们大都是从11岁时就参加红军的,历经磨难,有的甚至参加了长征,在部队里担任通讯员、勤务员、号手、侦察员、无线电报务员等。
一、填空题。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_》,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一部纪实作品。全书共12篇,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诺的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这个人物是________。
西行漫记
示例一:“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示例二:客观报道了中
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生活 
贺龙 
3.作者第二次见__________(填人物)的时候,他正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路旁的行人一起走。
4.作者一直要想见的“红色窑工”是__________,他是红军十五军团司令,司令部设在西北八十里外的预旺县,这是一个古老的回民县城。
5.苏区人人都叫他老徐,“人生五十岁始”的是__________,他是毛泽东在长沙师范求学时的老师;毛泽东另一位老师杨昌济的女儿__________,是毛泽东的妻子;1930年被捕,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随之被害。
毛泽东 
徐海东 
徐特立 
杨开慧 
二、小语段阅读。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你是一位外国的客人,”他(刘龙火)解释说,“而且你是有事来找我们的毛主席。而且你的钱也没有用处。”他对我手里拿着的纸币瞟了一眼,问道:“你有苏区的钱吗?”我回答他说没有,他这才数出了值一块钱的苏区纸币说道:“这个你拿去,也许你路上要用的。”
(1)以上文段出自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书名中的“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加点的“我”是________________(人名),“他”(刘龙火)的性格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埃德加·斯诺 
慷慨大方(考虑周到、心地善良、热情好客、纯朴豪爽、
拥护红军) 
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他为我开列了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他答应让我骑马到保安去,并且给我安排好第二天早晨就动身,因为我可以跟着回到临时首都去的一部分通讯部队同行。他同意打一个电报给他们,告诉他们我就要来到。
(1)本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
(2)请结合作品,概括出“我”对“他”的整体印象。
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的知识分子。 
《红星照耀中国》 
周恩来 
8.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片段,按要求作答。
【甲】
这时已是早晨两点过后,我真是精疲力尽了,但在A________的白而带黄的脸上,却还找不出一些疲倦的表示。每当吴亮平翻译和我记录的时候,他一忽儿在两个小房间中来回踱着步,一忽儿坐着,一忽儿躺着,一忽儿倚着桌子读一叠报告。他的夫人也还没有睡。忽然间,他们两个都扑向一只在蜡烛旁边僵萎的飞蛾欢呼起来。这确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动物。淡淡苹果色的绿翼,还镶着一条郁金香色和玫瑰色的柔软彩纹。他揭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翅叶夹了进去。
【乙】
有一天在红军第二师演习的时候,我和B________在一块。我们必须要爬一座很高峻的山。“跑上山顶去!”他突然这样对我和他的气喘着的总部人员喊着。他像一个兔子一样地跳着跑开了,到山顶的时候他远超过了我们一行人。又有一次,当我们骑马行着的时候,他又叫出了同样的一种挑战。
(1)【甲】片段中的A是__________,【乙】片段中的B是__________。(均填人名)
(2)从所选生活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毛泽东、彭德怀质朴率真、富有生活情趣。 
毛泽东 
彭德怀 
(3)《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材料的真实性的。
《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①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②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 
9.名著阅读。
当他和我沿着安静的小路,经过芝麻田和小麦田,走回百家坪的时候,任何关于“红色土匪”的那些形容词,都不适合用到他的身上。恰恰相反,他似乎真正是充满了愉快和生命的爱恋,像神气活现地跟在他旁边的“红小鬼”一样,他的手臂正靠着“红小鬼”的肩膀。他在南开读书的时候,生得很俊秀,身材苗条,如今他似乎还有那种风度。
(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他”是__________(人名)。
(2)从文段中你体会到了他的哪些可贵品质或精神?
爱护士兵,平易近人;生机勃勃,热爱生命;生活朴素,温文尔雅。(写出两点即可) 
《红星照耀中国》
周恩来
三、简答题。
10.为献礼建党百年,班级开展了《红星照耀中国》项目化学习,小组打算制作微纪录片《周恩来》。有同学不理解剧本部分选材,请你结合作品帮助释疑。
剧本选材 疑问
[家庭背景] 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甚至真的喜爱现代文学!),他本人似乎注定要做个读书人的,因为他从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有突出的文学天赋。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造反者》) (1)介绍“造反者”周恩来,为什么要拍摄他的家庭背景?请联系你对名著的阅读简要分析。
首先,这是周恩来真实的家庭背景,能体现微纪录片(纪实作品)的真实性。其次,与《红星照耀中国》中许多革命者出身贫苦不同,周恩来是一个“书生出生的造反者”,知识与信仰完全一致。为民族解放而背弃封建官僚阶级,能体现他革命决心的坚定。书中另外写到他成功发动上海工人起义,特意点明他是个大资产阶级家庭的子弟,同工人阶级素无接触,以此突出他的革命决心和领导能力。 
剧本选材 疑问
[片头配诗] 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 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 他轻捷地绑好了裹腿, (2)片头配诗展现了周恩来怎样的形象?请联系《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结合诗节词句分析。
周恩来如同中国革命的“吹号者”。在中国社会“一片黝黑”“黎明没有到来”时,他“想望着黎明”,在“发出困乏
剧本选材 疑问
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 他看着那些发出困乏的鼾声的同伴, 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 门外依然是一片黝黑, 黎明没有到来, 那惊醒他的 是他自己对于黎明的 过于殷切的想望。 (节选自《艾青诗选· 吹号者》)  
的鼾声的同伴”中,最早“起来”,吹响了号角,这与《红星照耀中国》所写的周恩来形象、经历相符:1919年就领导学生开展民主与社会改革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参与组织的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红军的历史性开端,等等。诗中吹号者为追求革命理想而“不埋怨”艰苦环境的形象,与《红星照耀中国》所写的周恩来形象、经历相符:因组织学生运动入狱仍坚持革命,在南方进行了多年艰苦的斗争,长征途中九死一生后在重重封锁的苏区领导革命,等等。 
1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这样评价周恩来:“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语文老师要求大家对这句话的理解进行交流,请你结合名著具体内容将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分享。
示例:周恩来的“个人的魅力”体现在:①面目英俊,不脱孩子气。②生活简朴,爱整洁,吃苦耐劳。如住处陈设简单,打扫得很干净。③单纯热情、平易近人、真诚坦率、温和文雅。如他热情接待斯诺,替他起草有趣旅程;陪斯诺田园散步;爱护“红小鬼”。④有才学,言行深思熟虑。如讲英语相当准确;在南开大学读书期间成绩优
异。⑤有着坚定的革命决心和战斗意志。如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背弃了中国古代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 周恩来的“领袖的自信”体现在:①任何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可以到苏区访问,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②无线电通讯部门的密码从来没有给国民党破译过。③在周恩来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④他用革命决心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来改变旧中国的面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