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4.古诗两首
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情景创设,明确目标
霜叶似火,残荷静默,梧叶萧萧,促织鸣叫,秋天以其独特的风景激发着诗人的情思……
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诗三首》,乘着文字的翅膀,穿越千年的光阴,去领略古代诗人眼中的秋景吧。
径 斜 赠 残 犹 傲 君 橙 橘
菊残 犹有 傲霜 君子 橙黄橘绿
任务一:结合预习单解决生字词,读通两首古诗。
指名理解词语,检查预习
径 斜 赠 残 犹 傲 君 橙 橘
菊残 犹有 傲霜 君子 橙黄橘绿
还有
菊花已
枯萎
诗中指菊花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赠送,
赠别
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径
斜
赠
残
犹
橙
左窄右宽
右侧第二笔是点。
“人”字头变捺为点。
“倒八头”点压竖中线。
“豆”的“口”首笔和第二笔是压线笔。
“戋”的前两笔是横。
“犭”的首笔是短撇。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自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这两首古诗所描写的季节?圈出相关词语来。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任务二:学习《山行》,感受秋天的美好,提炼学习方法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读古诗,知诗人
杜牧,字牧之。他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在山中行走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中写到了秋天的哪些景色呢?请把相关词语圈画出来。
三读古诗,圈画景物
品读词语,交流诗意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深秋的山
弯弯曲曲的小路
深秋时节,沿着远处的石子铺成
的倾斜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
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品读词语,交流诗意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经过霜的红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
晚景,经过深秋寒霜的枫叶,比二月
的春花还要红。
诵读诗句,体会情感
语调舒缓,读出深秋时节山景的生机盎然。
语调高昂,读出诗人对枫叶、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说一说,学习古诗有哪些方法?
知诗人
解诗题
读
诗句
诵
诗句
明诗意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任务三:学习《赠刘景文》,继续感受秋天的美好
用刚才的方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学《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知诗人,解诗题
苏轼,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世称苏东坡。刘景文是他的好朋友,一身学问却五十多岁仍没受到朝廷的重用。一天,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希望他能抛开郁闷,取得成功。这首诗就是《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句,标节奏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句,明诗意
一个“荷”字,让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句,明诗意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看,这碧绿的荷叶像什么?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句,明诗意
荷花已经凋零,荷叶再也不像
以前那样好似一把高举的雨伞,而
是枯萎败落。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句,明诗意
残:开败。
傲霜枝:傲视霜雪的枝干
说一说: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句,明诗意
菊花也开败了,不过还有枝干在傲视霜雪。
你又想到了
哪句诗?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句,明诗意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句,明诗意
橙黄橘绿:指秋天是个成熟的季节,
硕果累累,各种颜色都有。
说一说:
橙黄:橙子金黄。
橘绿:橘子青绿。
诗人为什么说深秋时节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呢?
在诗人眼中,秋天硕果累累、丰收在望;菊花虽然凋零,枝干却迎霜挺立。这份成熟与坚强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诵诗句,悟情感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人想告诉好友刘景文什么呢?
——遇到困难要像残菊傲霜那样勇于面对,积极向上。
——要乐观面对生活。
语调高昂,
坚定有力。
刘景文在好友苏轼的鼓励下,受到了王安石的赏识,最后做了官,有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也成了激励人心的千古佳句。
诵诗句,悟情感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自学提示:
杜牧感受到了秋天枫叶似火的色彩美,苏轼感受到了秋天橙黄橘绿的丰收美。每一位诗人笔下的秋天都是不一样的,请大声朗读《夜书所见》,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任务四:迁移运用,自主学习《夜书所见》,感受诗人的思念之情
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读好新词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选 挑剔
挑战 挑灯
tiǎo
tiāo
挑
挑促织
多音字
读好停顿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读读句,想画面
运用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从诗中看到了哪些画面?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诗人,解诗题
叶绍翁,南宋诗人。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
书:写
夜书所见:在夜晚写下自己看到的景物。
解诗意,想画面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梧桐树叶被江上秋风吹得沙沙作响,送来阵阵寒意。
听:
解诗意,想画面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想: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客
解诗意,想画面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举着灯捉蟋蟀。
见、思:
诵诗句,悟情感
思念亲人
思念故园
自学提示:
默读三首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想想你又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任务五:拓展阅读三首古诗,多角度感受秋的情思
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诗人用了一个“冷”字,暗示了寒秋气氛,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
《秋夕》
秋词二首(其一)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二首(其一)》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达他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
《夜雨寄北》
每个人心中的秋天,都不一样,有人喜欢,因为它充满了绚烂,充满了美丽;有人愁,因为它暮色重重,萧瑟无比。因而秋色,成了诗人永远喜欢的话题。同学们课下可以再读一读其它写秋的诗篇,去感受它不一样的情韵。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