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7 08:2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测评
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在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下面的表格里。每小题2分计50分。)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灰烬、烧石、烧骨器等。这说明( )
A.北京人会人工取火 B.北京人学会使用火 C.北京人因火而灭绝 D.北京人不用火驱兽
3.考古学家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稻谷、稻叶、稻杆以及农业工具骨耜。据此可以判断( )
A.河姆渡人从国外引进水稻 B.河姆渡人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C.水稻种植已经扩展到全国 D.水稻种植是唯一的生活来源
4.下列图片中,能反映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是( )
①遗存稻谷 ②人面鱼纹彩陶 ③干栏式房屋 ④半地穴式房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传说炎帝教人们制作陶器、嫘祖擅长纺织。如今考古学者在河南等地发掘出陶壶和丝织品等。这些发现说明了( )
A.远古传说是完全可信的 B.远古传说是完全不可信的
C.陶器和纺织一定是炎帝和嫘祖发明的 D.远古传说中蕴藏着一些可靠的历史信息
6.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这一传说反映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7.“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8.二里头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第一个节点,从满天星斗的没有概念的状态走向王权国家形态,最早的“中国”在这里出现。这个最早的“中国”指的是( )
A.夏 B.商 C.秦 D.周
9.“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了民心向背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下列历史人物的结局与”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观点相一致的有( )
①启 ②夏桀 ③商纣王 ④盘庚 ⑤周厉王 ⑥周武王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②④⑥
10.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廪”(指粮仓)、“畎”(指田间水沟)、“园田”(指为农田施肥)等字,这反映出商代( )
A.手工业的新发展 B.私有观念的产生 C.农业技术的进步 D.赋税负担的繁重
11.西周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中,“天子”之下等级最高的奴隶主贵族是( )
A.士 B.卿大夫 C.诸侯 D.平民
12.右图中的字是选自甲骨文中的“人”字,与我们今天的汉字很接近,这说明( )
A.甲骨文是一种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B.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商朝时我国的历史有了可考的文字记载
D.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与兽骨上的文字
13.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夏朝时开始出现最早的青铜礼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下列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B. C. D.
14.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与齐、晋距离较近,而与周天子距离较远
B.周天子势力与齐、晋势力差不多
C.鲁国想与齐、晋联合,共同攻打周天子
D.周王室衰微,地方诸侯势力扩大
15.春秋时期,“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这段史料说明( )
A.春秋时期青铜器制造业发达 B.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
C.春秋时期畜牧业发达 D.春秋时期农耕技术的提高
16.《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
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 D.诸侯国弃国逃跑,井田制崩溃
17.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
A.周王室衰微 B.分封制崩溃 C.兼并战争不断 D.注重兴修水利
18.有一位作家,在游览古代中国某项工程后感慨道:“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这项伟大工程的设计者是( )
A.李春 B.李冰 C.沈括 D.蒯祥
19.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井田制的崩溃 B.争霸战争的后果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20.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
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仁政”治国 D.依法治国
21.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王室衰微的表现 B.商鞅变法的背景 C.秦灭六国的过程 D.秦朝统一的意义
22.威海在西周时期属于莱子国管辖,秦朝时属于胶东郡睡县管辖。这表明,西周、秦朝时在地方分别实行( )
A.分封制 郡县制 B.分封制 行省制
C.郡县制 世袭制 D.世袭制 分封制
23.下图反映的是秦朝建立后采取的一项措施。该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经济的交流 B.巩固国家的统一 C.促使书写更加简便 D.推动书法艺术发展
24.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秦王嬴政时期 B.秦始皇统治时期 C.秦二世统治时期 D.西汉建立初期
25.中国象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与象棋棋盘上“楚河汉界”相关的历史知识是( )
A.炎黄战蚩尤 B.武王伐纣 C.秦王扫六合 D.刘邦项羽争夺天下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50分)
26.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七年级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去哪里寻找历史”的探究活动,欢迎你加入进来!(16分)
【遗址中的历史】
图一 河姆渡遗址 图二 二里头遗址 图三 殷墟遗址
(1)图一遗址发掘出了大量的碳化稻谷和石制、骨制生产工具,它是我国哪一大河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图二、图三遗址的发掘可以为研究哪些朝代的历史提供丰富的资料?(6分)
【传说中的历史】
我国古代流传着许多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和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等,也有关于早期社会的很多传说,其中,炎帝、黄帝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后人尊崇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中华民族为什么尊崇炎帝、黄帝为“人文始祖”?(4分)
【文物中的历史】
图四 人面鱼纹盆 图五 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六 司母戊鼎
(3)观察上述考古文物资料,选择其中任意一件,结合自己所学知识说说其蕴含的历史信息。(2分)
【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4)通过这次探究活动可知,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作为中学生,我们除了历史课本、历史课堂,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来学习历史知识(试举两例)?(4分)
27.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梦想,让我们走进春秋战国那个大变革的时代,去探索那个时期人们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宪问》
(1)材料一中的“桓公”是春秋时期哪一诸侯国的国君?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桓公”的最大梦想。(4分)
材料二:严格说起来,战国诸子中真正在治国上取得实践性成功的,唯有他而已。所谓国士,即指国家的杰出人才。就功业而言,他真担得起“国士”二字,他缔造了最为成功的变法,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打下基础。正所谓大争之世,国士无双,他以卓越的政治远见和法家治国的原则让他所效力的秦国反败为胜,在诸侯中立于不败之地。
——《大秦帝国》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准?据材料二,概括他主持的“最为成功的变法”的作用。(6分)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诸子,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梦想。(4分)
(4)上述材料所示史实对我们实现今天的“中国梦”有什么启示?(4分)
28.政治制度的确立推动着社会的前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1)根据材料一,写出“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并谈谈你对“选贤与能”的认识。(4分)
材料二 分封制示意图
(2)阅读材料二,请对“分封制”的示意图进行解析,并谈谈这一制度的历史作用。(6分)
材料三“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
根据材料三,请写出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6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1—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B C D A D A B C C B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C C B D C D A B C D
二、非选择题(3大题,共50分)
26.(16分)
(1)(6分)
长江流域;——2分夏朝;——2分商朝——2分
(2)中华民族为什么尊崇炎帝、黄帝为“人文始祖”?(4分)
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打败了蚩尤部落,势力和声望大增,——2分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分
(3)(2分)
任选一件,所列信息正确即可。如:半坡人使用彩陶;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司母戊方鼎是商朝青铜器代表,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4)(4分)
利用网络、参观博物馆、阅读历史书籍、考察历史遗址、采访老人等。(合理即可,任写两例)
27.(18分)
(1)(4分)
诸侯国:齐国。——2分最大梦想:称霸诸侯。——2分
(2)(6分)
“他”:商鞅。——2分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2分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2分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4分)
主张:以德治国。——2分梦想:国家统一。——2分
(4)(4分)
启示:改革是强国之路,应该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要善于学习,重视人才;等等。(答出两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8.(16分)
(1)(4分)
禅让制到世袭制。——2分
“选贤与能”说明禅让制的标准是传位给贤能之人,有才干之人。——2分
(2)(6分)
解析: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2分
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2分
作用: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2分
(3)(6分)
灭亡的相同原因:统治者的残暴。——2分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2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分
统治者要实行仁政。——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