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鲁教版选修4.8《井陉之战》课件(5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鲁教版选修4.8《井陉之战》课件(5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8-27 17:5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
『史 记』司马迁学习目标1.通译全文,翻译语句。
2.熟读课文,概括要点。
3.掌握和积累主要文言知识,提升阅读能力。胯下之辱 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漂母饭信、一饭千金 韩信年少家贫,受餐于漂母,及其达志以后,投千金以为报答。 多多益善 上常(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人物简介 韩信,汉初大将。淮阴人。初属项羽,继投刘邦,因萧何荐为大将。楚汉战争中,刘邦用其策定关中。刘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成皋时,他领军袭魏攻赵,以数千人背水列阵,用“陷之死地而后生”之策,破赵军20万。遂后率军东进,攻打齐国,大败齐楚联军,自立为齐王。汉高祖元年,与刘邦合围项羽,设下十面埋伏,高唱楚歌,迫使项羽自杀于垓下。汉兴,改封楚王。人告其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又被告谋反,为吕后所杀。善将兵,著有《兵法》三篇。 楚汉战争 楚汉战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五年(前202年)十二月,项羽、刘邦为争夺政权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楚汉战争历时3年多,战地之辽阔,规模之巨大,用兵韬略之丰富,前所未有,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名将韩信在战争中显示了其卓越的统帅才能。先还定三秦之战、再破代、攻赵、降燕、伐齐,最后在垓下全歼楚军,其还定三秦之战暗渡陈仓;井陉之战背水设阵、拔帜易帜;潍水之战以水冲敌、半渡而击;垓下之战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韬略之丰富,用兵之灵活,在中国战争史上写下的光辉的篇章,亦为历代兵家所推敬借荐。井陉之战 井陉之战是韩信辉煌战例中的精粹。韩信以万余的劣势兵力,奇正并用,背水列阵,灵活用兵,一举击破二十万赵国大军,灭亡了项羽分封的赵国,谱写了中国军事史上的精彩篇章。这一结局,对楚汉战争的整个进程具有重大的意义。汉军的胜利,使得其在战略全局上渐获优势,即消灭了北方战场上最强劲的敌手,为下一步“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平定燕地创造了声势和前提,并为东进击齐铺平了道路,从而造就了孤立项羽的有利态势。这虽然是一次战役规模的战争,但却有着战略性质的地位。 第 1 段汉之败却(于)彭城,塞王欣、翟王翳亡(于)汉降楚齐、赵亦反汉与楚和六月,魏王豹谒(yè),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汉王使郦生说(shuì)豹,不下魏王盛兵(于)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魏王豹惊,引兵迎信汉王遣张耳与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取独退逃跑,叛逃反叛、背叛谒见探望封国,封地切断反叛游说没有成功堵塞增设率领迎击,迎战率领向东进军,名词作动词向北,名作状第 1 段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取独攻克就到通“拒”,抗击后九月,破代兵,禽夏说(于)阏(è)与通“擒”,擒获省略句,状语后置,“在”语句翻译1.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 六月,魏王豹以探望老母疾病为由请假回乡,一到封国,立即切断黄河渡口临晋关的交通要道,反叛汉王,与楚军订约讲和。六月魏王豹请求回家探望母亲疾病到了封国立即切断黄河关隘反叛汉王和楚军订约讲和,,,。,。,语句翻译2.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韩信攻克魏国,摧毁代国后,汉王就立刻派人调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开往荥阳去抵御楚军。 汉军在彭城败退之后,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国和赵国也背叛汉王跟楚国和解。六月,魏王豹以探望老母疾病为由请假回乡,一到封国,立即切断黄河渡口临晋关的交通要道,反叛汉王,与楚军订约讲和。汉王派郦生游说魏豹,没有成功。这年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堵塞了黄河渡口临晋关。 韩信就增设疑兵,故意排列开战船,假装要在临晋渡河,而隐蔽的部队却从夏阳用木制的盆瓮浮水渡河,偷袭安邑。魏王豹惊慌失措,带领军队迎击韩信,韩信就俘虏了魏豹,平定了魏地,改制为河东郡。汉王派张耳和韩信一起,领兵向东进发,向北攻击赵国和代国。这年闰九月打垮了代国军队。在阏与生擒了夏说。韩信攻克魏国,摧毁代国后,汉王就立刻派人调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开往荥阳去抵御楚军。 第 2 段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带领向东,名作状将要广武君李左车说(shuì)成安君曰:“闻……禽夏说,新喋血(于)阏(è)与劝说通“擒”,擒获状语后置“在”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dāng)状语后置,“用张耳”离开抵挡樵苏后爨(cuàn),师不宿饱……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砍柴割草生火做饭军队经常并行第 2 段愿足下假(jiǎ)臣奇兵三万人,从间(jiàn)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后退不得还不至十日,而两将军之头可致于戏(huī)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万亦已罢极……则诸侯谓我怯,轻来伐我……广武君策不用希望给予隐蔽小路使……深,深挖 使……高,高筑 使动用法使……坚,坚守 使动用法向前 名词作状语送通“麾”,戏下:帐下希望被动句通“擒”,擒获,俘虏通“疲”,疲惫轻易被采用 希望您临时拨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他们交战。3.原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语句翻译4.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现在韩信的军队号称数万,实际上不过数千。竟然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已经极其疲惫。语句翻译 韩信和张耳率领几十万人马,想要突破井陉口,攻击赵国。赵王、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赵国,在井陉口聚集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献计说:“听说汉将韩信渡过西河,俘虏魏豹,生擒夏说,新近血洗阏与,如今又以张耳辅助,计议要夺取赵国。这是乘胜利的锐气离开本国远征,其锋芒不可阻挡。可是,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眼下井陉这条道路,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进的军队迤逦数百里,运粮食的队伍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希望您临时拨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交战。 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无法退却,我出奇兵截断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两将的人头就可送到将军帐下。希望您仔细考虑我的计策。否则,一定会被他二人俘虏。”成安君,是信奉儒家学说的刻板书生,经常宣称正义的军队不用欺骗诡计,说:“我听说兵书上讲,兵力十倍于敌人,就可以包围它,超过敌人一倍就可以交战。现在韩信的军队号称数万,实际上不过数千。竟然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已经极其疲惫。如今像这样回避不出击,强大的后续部队到来,又怎么对付呢?诸侯们会认为我胆小,就会轻易地来攻打我们。”不采纳广武君的计谋。 第 3 段韩信使人间(jiàn)视……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shè)从间(jiàn)道萆(bì)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必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令其裨(pí)将传飧(sūn)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说应曰:“诺。”……赵已先据便(biàn)地为壁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zhèn) 。暗中才 表转折宿营隐蔽小路通“蔽”,隐藏逃跑营垒你们 快速 营垒 副将 有利的营垒就 表顺承通“阵”,战斗队列背靠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斩成安君(于)泜水上,禽赵王歇第 3 段第 4 段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之)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释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于是信、张耳详(yáng)弃鼓旗,走水上军通“佯”,假装奔向,逃回遁逃,逃跑虽然通“擒”,擒获省略句 状语后置生擒,活捉重金收买通“麾” 戏下:帐下解开通“向”,面向像对待老师一样对待5.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谋,回来报告,韩信大喜,才敢领兵进入井陉狭道。语句翻译 于是汉兵前后夹击,彻底摧垮了赵军,俘虏了大批人马,在泜水岸边生擒了赵王歇。6.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语句翻译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谋,回来报告,韩信大喜,才敢领兵进入井陉狭道。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停下来宿营。半夜传令出发,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隐蔽小道上山,在山上隐蔽着观察赵国的军队。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又让副将传达开饭的命令。说:“今天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将领们都不相信,假意回答道:“好。”韩信对手下军官说:“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地形筑造了营垒,他们看不到我们大将旗帜、仪仗,就不肯攻击我军的先头部队,怕我们到了险要的地方退回去。” 韩信就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天刚蒙蒙亮,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大吹大擂地开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垒攻击汉军,激战了很长时间。这时,韩信张耳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河边阵地的部队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再和赵军激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夺汉军的旗鼓、追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进入河边阵地。全军殊死奋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韩信预先派出去的两千轻骑兵,等到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就火速冲进赵军空虚的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这时,赵军已不能取胜,又不能俘获韩信等人,想要退回营垒,营垒插满了汉军的红旗,大为震惊,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了赵王的将领,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荒潜逃,赵将即使诛杀逃兵,也不能禁止。于是汉兵前后夹击,彻底摧垮了赵军,俘虏了大批人马,在泜水岸边生擒了赵王歇。 韩信传令全军,不要杀害广武君,有能活捉他的赏给千金。于是就有人捆着广武君送到军营,韩信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对坐着,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 第 5 段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然竟以(之)胜,此何术也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且信非得素拊士大夫也其势非置之(于)死地……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献趁机通“背”,靠近通“阵”,列阵然而竟然只是抚慰,安抚能够逃跑哪里还7.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 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列阵,说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我等并不信服,然而竟真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啊?语句翻译 8.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这也在兵法上,只是诸位没留心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语句翻译 众将献上首级和俘虏,向韩信祝贺,趁机向韩信说:“兵法上说:‘行军布阵应该右边和背后靠山,前边和左边临水’。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列阵,说‘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我等并不信服,然而竟真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啊?”韩信回答说:“这也在兵法上,只是诸位没留心罢了。 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平素没有得到机会训练诸位将士,这就是所说的‘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就要把将士们置之死地,使人人为保全自己而战不可;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将领们都佩服地说:“好。将军的谋略不是我们所能赶得上的呀。” 通 假 字 1.必为二子所禽矣 通“擒”,擒拿。
2.亦已罢极3.详应曰:“诺。”4.背水陈通“疲”,疲惫。通“佯”,假装。通“阵”,布阵。通假字 5.东乡坐 通“向”,方向。6.兵法右倍山陵 7.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8.诣荥阳以距楚 通“背”,背后。通“抚”,抚爱。
通“拒”抵御 。一词多义1.与
(1)齐、赵亦反汉与楚和
(2)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2.其
(1)其八月
(2)其锋不可当
(3)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跟(介词)
和(连词)
这(代词)
他的(代词)
那(代词) 3.且
(1)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
(2)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

4.疾
(1)归视亲疾
(2)若疾入赵壁
将要(副词)
并且(连词)
病(名词)
快速(形容词) 5.绝
(1)即绝河关反汉
(2)从间道绝其辎重
6.乃
(1)信乃益为疑兵
(2)乃敢引兵遂下 切断(动词)
断绝(动词)
于是(副词)
才(副词)1.信乃益为疑兵
2.陈船欲度临晋
3.诣荥阳以距楚
4.假臣奇兵三万人
5.从间道绝其辎重 增设(动词)
摆开(动词)
往 (动词)
给予(动词)
小路(名词)常见实词常见实词6.必空壁逐我
7.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8.诸将效首虏
9.今予之生地 军营(名词)
悬赏(动词)
献 (动词)
给与(动词)常见虚词1.即绝河关反汉
2.汉辄使人收其精兵
3.韩信使人间视
4.诸将皆莫信
5.顾诸君不察耳
6.今予之生地 立即(副词)
就(副词)
偷偷地(副词)
不(副词)
只是(副词)
如果(假设连词)词类活用 1.引兵东
2.北击赵、代
3.鼓行出井陉口
4.师事之 向东进军(名词动用)
向北(名词作状语)
击鼓(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老师那样(名词作状语)特殊句式 1.聚兵井陉口
2.坚营勿与战
3.必为二子所禽矣
4.广武君策不用
5.成安君,儒者也
6.何以加之 省略句
省略句
被动句
被动句
判断句
宾语前置 第一部分:战前形势概括要点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战争经过战后论战学习目标1.研讨探究文本
2.归纳文言知识文本探究 1. 井陉之战韩信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发挥主观能动性,有计划地制造和利用赵军的错误,巧妙的掌握士兵的心理状态,奇正并用,灵活用兵,出奇制胜,速战速决。2. 井陉之战中军为何失败? 赵军主帅迂腐而傲慢,拒绝采纳谋士的正确作战方案,不能了解汉军的作战意图,最终丧失了优势和主动地位。韩信是一个怎样的军事家?深谋远虑,运筹帷幄,
灵活作战,出奇制胜。 (1)井陉之战最宝贵的启示:兵法的运用贵在灵活创新,切忌死板教条。
(2)今天干事创业更需灵活创新,事业才有生机。4.井陉之战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 “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对,西乡对,师事之。” 细节描写 作者运用韩信以师礼对待广武君的细节描写来表现韩信重才赏才的一面。侧面烘托 (1)第一段用汉军当时的不利形势衬托井陉之战的重要性,从而突出韩信胜利的非凡意义。侧面烘托 (2)最后一段用下属对韩信的赞誉之言侧面表现韩信的才能,同时又总结了井陉之战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