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综合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综合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5-09 14:0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在用蜡烛加热金属勺中的白糖的实验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白糖只会熔化成液态糖
B.白糖直接变成了黑色固体,并产生了焦味
C.白糖先熔化成液态的糖,后再变成黑色固体
2.在白糖加热变化过程开始阶段,白糖先是变成了液态的白糖,这时发生的变化是( )变化。
A.化学 B.物理 C.无变化
3.小凯在家准备了糖、柠檬汁、小苏打,想要自制柠檬汽水。在制作过程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
A.溶液变成浅蓝色
B.产生大量气泡
C.摸杯壁感觉很凉
4.要将白醋、碘酒、水三种液体区分出来,最合适的观察方法是( )。
A.看和闻 B.看和摸 C.摸和尝
5.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质,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 B.盐溶于水 C.铁锅生锈
6.钻木取火的方法是利用了( )的原理。
A.摩擦生热 B.热胀冷缩 C.聚热
7.如下图所示,小新在烧杯的底部放入一勺小苏打,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烧杯内,用滴管向烧杯中滴加白醋(小心不让白醋溅到蜡烛上),她的发现不包括( )。
A.杯底产生了气泡 B.蜡烛烧得更旺了 C.蜡烛的火焰熄灭了
8.物质发生( )变化时,常常会伴随一些现象,如改变颜色、产生气体等现象。
A.物理 B.化学 C.表面
9.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看法错误的是( )。
A.我们可以利用化学变化开发新能源
B.如果化学变化使用不合理、不科学也会带来环境污染
C.化学变化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10.由于不容易发生化学变化,我们不能随意丢弃的是( )。
A.骨头 B.塑料 C.菜叶
11.下列不属于改变颜色的化学变化的是( )。
A.红墨水加水 B.铁钉生锈
C.燃烧后变黑的火柴头
12.与“咬过后放置变色的苹果”不属于同一种变化的是( )。
A.虾煮熟后变红 B.烧开的水
C.燃放的烟花
二、填空题
13.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变成了 ,产生了一种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14.物质的变化分为 和 两大类。
15.有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称为 。
16.向紫甘蓝提取液中加入消毒液会变 ,加入小苏打会变 ,加入柠檬水会变 ,加入雪碧变成 ,加入碱面会变成 。
17.世界是由 组成的,是变化的,它的变化是 的。
18.人们研究证实,亿万年前被埋在深处的 ,在地底 的环境下,慢慢变成了煤。
19.每个人都有建设绿色社区的 和 。
三、判断题
20.当小组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与大部分同学不相符合时,应该放弃自己组的实验结论,以大部分同学的结论为准。( )
21.只要隔绝了空气和水分中的一个条件,铁就不会生锈。( )
22.将玻璃杯倒扣在点燃的蜡烛上方,发现玻璃杯外壁有水珠生成。( )
23.蜡烛燃烧过程中冒出黑烟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
24.我们身体的指甲变长、头发变长都是物理变化的结果。( )
25.我们可以根据变化伴随的现象直接确定它是不是化学变化。( )
26.淀粉发生化学变化时只可能变成麦芽糖,或者是葡萄糖。( )
27.铁生锈会减少铁质物体的使用寿命。( )
28.建筑用的水泥,制作比较简单:把石灰石和黏土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即可,其过程基本属于物理变化。( )
29.早期地球的大气层中并没有氧气,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大地中的矿物分解出了氧气,增加了大气层中氧气的含量。( )
四、连线题
30.连线题。
紫甘蓝遇白醋变红色 产生气体
物理变化 铁生锈 产生沉淀
化学变化 水蒸发 改变颜色
白醋与小苏打反应 发光发热
五、简答题
31.我们反复咀嚼米饭或馒头,是不是能够感觉到它们变甜了?
32.通过查阅资料,你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吗?
33.物质变化中产生的新物质无处不在,你能发现它们吗?
34.我们的身体为什么能够发生这些变化呢?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在用蜡烛加热金属勺中的白糖的实验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白糖先熔化成液态的糖,属于物理变化;然后再变成黑色固体,属于化学变化。
2.B
【详解】开始给白糖加热时,白糖由固体变成了液体,这时的白糖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继续加热,白糖液体会变黄、变黑最后燃烧,这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点睛】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3.A
【详解】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常常伴随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小苏打和柠檬汁混合我们可以观察到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用手触摸杯壁,感觉比原来凉。在制作过程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变成浅蓝色,所以A符合题意。
4.A
【详解】我们用不同的观察方法,观察不同的物品。要将白醋、碘酒、水三种液体区分出来,最合适的观察方法是看和闻,白醋和水无色,白醋有酸味,碘酒有棕红色。
5.C
【详解】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变化,另一类是化学变化。水结成冰,盐溶于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铁锅生锈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6.A
【详解】任何的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和磁都是能量的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之间转化,能量无处不在,是一切活动的源泉。钻木取火、搓手取暖和擦火柴都是靠摩擦产生热量,都是由机械能转化成热能,所以A符合题意。
7.B
【详解】醋和小苏打混合后发生的反应是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它的重量比空气重且不支持燃烧,燃烧的蜡烛会熄灭。所以她的发现不包括蜡烛烧得更旺了。
8.B
【详解】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化学变化在进行着。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尽管现象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这些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B。
9.C
【详解】A.我们可以利用化学变化开发新能源,正确;
B.如果化学变化使用不合理、不科学也会带来环境污染,正确;
C.化学变化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错误;化学变化使用不合理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但是化学变化如果使用合理的话,是可以改善生态环境的。
10.B
【详解】由于塑料不容易发生化学变化,不易分解,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我们不能随意丢弃;塑料具有回收价值,我们要学会回收塑料废品,提高塑料的再利用价值;骨头、菜叶属于厨余垃圾,易腐烂,容易发生化学变化,没有回收利用价值,故B正确。
11.C
【详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也就是说,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红墨水加水属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不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铁钉生锈属于化学变化,由银白色的铁变成了红褐色的铁锈,颜色发生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燃烧后变黑的火柴头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黑色的炭黑,产生了新物质—炭,不属于改变颜色的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12.B
【详解】物理变化中,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改变,只是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各种化学变化中,一定是产生了新物质,原来的物质已经改变,这是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由此判断,化学变化中会存在物理变化,但是物理变化中不会存在化学变化。
A、“咬过后放置变色的苹果”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化学变化,虾煮熟后变红也属于有新物质产生的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烧开的水属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故B符合题意;
C、燃放的烟花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13.蓝色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变成了蓝色,产生了一种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14.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详解】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体积、状态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15.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详解】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体积、状态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本质区别: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常常伴随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其中最重要的特征还是产生新物质。
16. 蓝色或绿色 蓝色或绿色 红色 红色 蓝色或绿色
【详解】利用紫甘蓝和温水制成紫色的紫甘蓝试剂,它是一种能够辨别物质酸碱性的试剂,也叫做酸碱指示剂。紫甘蓝试剂里有一种独特的物质:花色素 ,它遇到碱会变成蓝色或绿色,遇到酸会变成红色。消毒液、小苏打和碱面都属于碱性物质,所以向紫甘蓝提取液中加入这些物质会变成蓝色或绿色;柠檬酸和雪碧都是酸性物质,所以向紫甘蓝提取液中加入这些物质会变成红色。
17. 物质 不断
【详解】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它的变化是不断的。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18. 植物 高温高压
【详解】煤是几亿年前的植物被埋入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煤的储量是有限的,每年平均开采的数量都比较大,可供开采的时间比较短,启示我们要节约能源,不能随意浪费,要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力度。
19. 责任 义务
【详解】略
20.×
【详解】当小组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与大部分同学不相符合时,需要共同分析原因、集思广益、展开讨论,不能简单放弃自己的实验结论,选择以大部分同学的结论为准,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1.√
【详解】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隔绝空气、水与铁制品接触,破坏生锈的条件,就能够防止铁生锈。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2.×
【详解】点燃蜡烛,产生了二氧化碳、水、游离碳等物质,同时发出光和热,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所以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我发现杯内壁上蒙了一层小水滴;烧杯由于受热,外壁不会有水珠生成。
23.√
【详解】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冒出黑烟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题目说法正确。
24.×
【详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我们身体的指甲变长、头发变长,在这些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题干说法错误。
25.×
【详解】化学变化的显著特征是有新物质产生,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不能根据伴随现象来判断,比如红糖溶解在水中发生颜色变化,但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6.×
【详解】食物进入口腔中,牙齿将食物磨碎,同时一部分淀粉在唾液作用下变成了糖,所以这时我们就会感觉到甜味。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发生了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也产生了一种物质,这种物质不是麦芽糖,也不是葡萄糖。
27.√
【详解】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锈有空隙,松脆,强度和韧性都降低,所以说铁生锈会减少铁质物体的使用寿命,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8.×
【详解】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将石灰水、黏土的混合就是物理变化,高温煅烧就是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研细又是物理变化了。
29.×
【详解】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与水转化为氧气和为生物提供能量的物质,增加了大气层中氧气的含量。早期地球的大气层中并没有氧气。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氧气含量仍然很低。当绿色植物出现之后,地球的氧气含量逐步增加。题干错误。
30.
【分析】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都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在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如铁的生锈、节日的焰火、酸碱中和,镁条的燃烧等等。宏观上可以看到各种化学变化都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的特征。总结: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即为化学变化。
【详解】紫甘蓝遇白醋变红色属于改变颜色、铁生锈是铁由银白色变成红棕色、白醋与小苏打反应出现气泡,三者均有新物质生成,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水蒸发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1.答:是。这就是唾液与淀粉发生了化学变化。
【详解】米饭和馒头中都富含有淀粉,唾液中有种物质叫唾液淀粉酶。当以淀粉为主的米饭和馒头在咀嚼过程中与唾液充分接触,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一种有甜味的物质,它就是麦芽糖。所以,原本并不甜的米饭,渐渐地出现了甜味儿。这就是唾液与淀粉发生了化学变化。
32.答:通过科学家大量研究,确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新物质,通过科学家大量研究,确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33.答:(1)钢铁生锈。新买来的自行车没有生锈,过一段时间有些部位生锈了,这种铁生锈的现象在其他铁制品中也很常见。年久失修的铁门扣、铁栅栏、铁门、铁丝、铁链等物品都会生锈。
(2)用面粉烘制蛋糕。用面粉烘制蛋糕的过程中,酵母中的转化酶、麦芽糖酶和酒化酶等多种酶,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将面团中的淀粉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让面团变得蓬松、多孔、柔软、有韧性。淀粉在发酵过程中被分解为麦芽糖,所以面粉在发酵后有糖化或液化的现象。
(3)虾被煮熟后变红。虾属于甲壳类动物,它们的颜色主要取决于甲壳下面真皮层中散布着的色素细胞。在这些色素细胞中,含有虾红素的细胞较多。虾煮熟变红是由于虾的外骨骼的色素区内含有一种虾红素(也叫虾青素),该色素原为橙红色,可与不同种类的蛋白质相结合,变为其他颜色。当蛋白质被破坏、变性或与虾红素分离时,颜色即变为原来的橙红色,因此虾煮熟后外壳会变为红色。
【详解】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常常伴随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其中最重要的特征还是产生新物质。物质变化中产生的新物质无处不在,我发现钢铁生锈、用面粉烘制蛋糕、虾被煮熟后变红、小苏打白醋、烟花燃烧等。
34.答: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与人体摄入食物有关,认为食物能给我们提供营养和能量,从而使身体发生变化,所以合理的膳食、足够的营养有利于我们身体的成长。此外,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是保证我们正常生长的重要条件,也是促使我们的身体发生一系列变化的原因。
【详解】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体积、状态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与人体摄入食物有关,认为食物能给我们提供营养和能量,从而使身体发生变化,所以合理的膳食、足够的营养有利于我们身体的成长。此外,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是保证我们正常生长的重要条件,也是促使我们的身体发生一系列变化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