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综合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综合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08 10:5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环境与我们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周末,小丽家里来了一批客人,小丽要给他们倒饮料,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最好使用(  )。
A.一次性塑料杯 B.一次性纸杯 C.玻璃杯
2.为了节约资源,我们能做的有很多,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用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代替开私家车
B.冬天空调调高1℃,夏天空调调低1℃
C.随手关灯,进出开空调的房间随手关门
3.再生纸的制造与普通纸张制造过程相比,说法错误的是( )。
A.更节约资源和能源 B.减少成本和垃圾 C.增加了污染
4.被称为“白色污染”的是( )废弃物。
A.废纸 B.废弃塑料 C.废气
5.目前科学家研究统计的海洋生物数量约为( )。
A.1万种 B.10万种 C.21万种
6.地球上的温度适宜生命存在的原因不包括( )。
A.地球上有大气层 B.地球离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 C.地球上有岩石和土壤
7.从“节能减排”角度看,选择( )作为短途交通方式,绿色出行最好。
A.公交汽车 B.小汽车 C.自行车
8.( )的做法是正确的。
A.向大海倒垃圾 B.乱伐森林 C.改造沙漠
9.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是( )。
A.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与日俱增
B.人类对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
C.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
10.下列行为中,不是节约用纸的好习惯的是( )。
A.重复使用教科书 B.用手帕代替纸巾 C.草稿纸只用正面
11.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随手关闭水龙头 B.往河流里倾倒垃圾 C.农业上采用滴灌技术
12.下列( )不是城市水污染防治的措施之一。
A.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B.加大环保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C.可以在河道里随意丢弃垃圾
二、填空题
13.人类过度消耗化石能源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大气中的 等气体的含量,使地表附近的大气温度上升,被称作
14.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形式的能源属于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15. 垃圾也要单独收集,不能随便丢弃,否则会传染疾病,危及我们的健康。
16.地球上水资源总量大约是 。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比世界平均水平 ,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
17.目前所知道的海洋生物有 万多种,其中海洋植物约 万种。
18.全球气候变暖导致 、 ,给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19.为了绿水青山的保护,垃圾的处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居民们尽量少用塑料袋来装东西,这是从 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同时对产生的垃圾自觉进行分类,如厨余垃圾堆肥,把废纸收集后变卖等,这是垃圾处理的 。
三、判断题
20.纸使用后还可以回收加工变成新的纸张,这说明纸是可回收利用的材料。( )
21.我们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
22.煤、石油、天然气、水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资源,我们需要节约使用资源。( )
23.再生纸的利用相当于节约煤炭资源、少砍伐了树木资源和减少了造纸过程的污染。( )
24.普通纸以木材为原料,再生纸以回收的废纸为主要原料。( )
25.自然原因不会引起大气的污染。( )
26.垃圾填埋场填满垃圾后,在表层覆盖上土壤,可以种庄稼。( )
27.通过开发并使用新的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因使用化石能源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
28.端午节购买粽子要选择一些包装豪华的,吃着更健康、卫生。( )
四、连线题
29.区分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石油
海洋能 可再生资源

风能
天然气 不可再生资源
太阳能
五、简答题
30.以纸的回收再利用为例,谈谈你对资源再利用的看法。
31.周末,乐乐妈妈要清洗家人的衣服。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角度,请你给乐乐妈妈提出切实可行的洗衣建议。
32.太阳能发电与目前常用的煤炭发电相比,你认为有什么优点?
33.目前全球每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约20亿吨,为了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我们能做
些什么?(至少写出4条)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爱护地球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要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小丽要给客人们倒饮料,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最好使用玻璃杯;一次性塑料杯、一次性纸杯不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B
【详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的主人,需要每一个人的力量,我们小学生也有节约能源的责任。分析选项可知,用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代替开私家车、随手关灯,进出开空调的房间随手关门,夏天空调温度调高些,都有利于节约能源,冬天空调调高1℃,夏天空调调低1℃会消耗较多的电,不利于节约能源。B错误。
3.C
【详解】普通纸的材质主要是植物纤维,再生纸的材料是再生后的废纸。再生纸的制造和普通纸的制造的区别在于:普通纸是以木材为原材料制造的,而再生纸是以回收的纸张为原材料制造的,能够节省资源,减少木材消耗,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C符合题意。
4.B
【详解】不易腐烂的塑料袋,在自然界很难降解,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会破坏土壤、影响动植物生存,对环境影响较大。对塑料制品危害的认识,塑料不易降解,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5.C
【详解】海洋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目前,科学家研究统计的海洋生物数量约有21万种。
6.C
【详解】地球是一颗非常独特的行星,地球为生命提供的生存条件:大气就像是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张毛毯,使地球表面的实际平均气温为15℃,适宜生命存在。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正好位于离太阳不太近也不太远的一段距离内,保证了地球上有液态水。地球的气候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地球上有石头和土壤,则不是地球能适合生命生存的原因。
7.C
【详解】节约能源是当今世界的一种重要社会意识,是指尽可能的减少能源的消耗、增加能源的利用率的一系列行为。现在社会都在提倡绿色出行的理念,从“节能减排“的角度看,选择自行车作为短途交通方式最好,无污染且锻炼身体。C是正确的选项。
8.C
【详解】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改造沙漠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C是正确的选项;AB做法错误,是破坏环境的表现。
9.A
【详解】增加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使地表附近的大气温度上升。这种增温效果类似栽培植物的温室,被称作“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与日俱增。
10.C
【详解】木材是造纸的主要原料,且造纸的过程中消耗大量资源,我们要节约用纸,题干中节约用纸的好习惯是用手帕代替纸巾和重复使用教科书,草稿纸只用正面的方法不可取。
11.B
【详解】水污染是指水体受人类的影响,失去了利用价值,危害人类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随手关闭水龙头和农业上采用滴灌技术都是节约用水,往河里倾倒垃圾是污染水体,是错误的。
12.C
【详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和水污染的状况,号召我们要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资源污染,保护水环境。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加大环保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是城市水污染防治的措施之-,AB正确;C错误,在河道里随意丢弃垃圾会造成水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
13. 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
【详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可以使地面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和两极冰川融化,旱灾、沙尘暴频发。
14.可再生
【详解】其储量是有限的,不能在短时间内再次产生出来的能源,称为不可再生能源。能循环使用,在使用后会在短时间内重新形成的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形式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15.医疗垃圾
【详解】医疗垃圾也要单独收集,不能随便丢弃,否则会传染疾病,危及我们的健康。医疗垃圾具有一次性使用的严格要求,因此应该进行专门的回收处理。
16. 14亿立方千米 低
【详解】地球上水的总量约为14亿立方千米,其中约97.5%都是咸水,主要是海洋和咸水湖。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2.5%左右,其中两极的冰、高山冰川、永久雪盖和永久冻土都是不宜利用的水,真正能够利用的水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仅占淡水资源的30.3%。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
17. 20 2.5
【详解】海洋资源指的是自然资源分类之一。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关资源。海洋中生物有20多万种,其中动物18万种,植物2.5万种,为人类提供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18. 大气 海洋温度持续升高
【详解】全球变暖会导致大气和海洋温度持续升高,给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全球变暖的危害是导致自然灾害变多,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另外全球变暖还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因为全球变暖后会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所以全球变暖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19. 源头 资源化
【详解】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才是最重要最合理的方法。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不回收、过度包装、垃圾不分类现象会增加垃圾的产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国际上通行的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减量化: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资源化:将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无害化: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属于减量化,做一个堆肥箱属于资源化。厨余垃圾堆肥,把废纸收集后变卖等都是垃圾处理的资源化。
20.√
【详解】现在全球都处于资源紧张的状态,为了节约资源,避免浪费,要把可回收的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纸使用后还可以回收加工变成新的纸张,这说明纸是可回收材料。
21.√
【详解】有些环境问题是由人类的活动引发的,地球面临着多种环境问题。我们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题干正确。
22.√
【详解】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并且会产生温室气体,随着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因此更需要节约使用资源。
23.√
【详解】生活中常见的再生纸产品有:纸板和纸箱、包装纸袋、卫生纸等。使用1张再生纸可以节约1.8克标准煤,相应减少4.7克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所以再生纸的利用相当于节约煤炭资源、少砍伐了树木资源和减少了造纸过程的污染。
24.√
【详解】再生纸是一种以废纸为原料,经过分选、净化、打浆、抄造等十几道工序生产出来的纸张,它并不影响办公、学习的正常使用,并且有利于保护视力健康。在全世界日益提倡环保思想的今天,使用再生纸是一个深得人心的举措。纸张属于可回收材料,废纸可以回收利用加工成再生纸张。
25.×
【详解】大气的污染是由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造成的,自然原因中火灾、火山喷发都会引起大气污染的,题干说法错误。
26.×
【详解】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有散发恶臭,污染空气,滋生蚊蝇,引发疾病,造成土壤污染,不能种植庄稼,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7.√
【详解】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使用会给环境造成污染,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我们可以通过开发并使用新的清洁能源。
28.×
【详解】我们在购物时,要认真阅读包装袋上的信息,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合适商品。尽量不要选择包装豪华的商品。购买物品我们尽量选择一些包装简单的物品,有利于节约资源。
29.
【详解】使用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可再生资源,而使用之后在短时间内不可以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石油、煤炭、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海洋能、风能、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30.资源再利用的好处是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垃圾的产生等。
【详解】生活中常见的再生纸产品有:纸板和纸箱、包装纸袋、卫生纸等。使用1张再生纸可以节约1.8克标准煤,相应减少4.7克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通过纸的回收利用,可以了解到资源再利用有很多好处:1.资源再利用可以节约原材料。2.资源再利用可以节约水和能源。3.资源再利用可以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
31.先将脏衣服浸泡10-20分钟,使用无磷洗涤剂洗衣,小件衣服可以手洗,大件衣物用洗衣机,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冲马桶。
【分析】水是生命之源,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工业、农业用水。但是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水有限,我国是缺水国家之一,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我们要加强用水管理,调整用水结构,改进用水方式,科学、合理、有计划、有重点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详解】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增强危机意识、节约意识与环保意识。用洗衣机洗衣前,先将脏衣服浸泡10-20分钟,使用无磷洗涤剂洗衣是环保的表现,小件衣服可以手洗,大件衣物用洗衣机,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冲马桶,以此作答即可。
32.清洁无污染,太阳能资源丰富,节约其它资源等等。
【详解】太阳能发电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煤炭发电是通过煤炭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且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等排入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两者相比较,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够节约其他资源等。
33.少买不必要的生活用品;减少食物浪费;用布袋取代塑料袋;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将可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
【详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生产的垃圾量也越来越多。垃圾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因此,如何减少生活垃圾成为了当务之急。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少买不必要的生活用品;减少食物浪费;用布袋取代塑料袋;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将可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这些方法不仅能减少垃圾量,还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减少生活垃圾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减少垃圾,保护环境,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表现。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执行这些方法,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环境更干净。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