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我的保温饭盒 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我的保温饭盒 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07 21:2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一单元 小小设计师】
粤教粤科版六年级下册
目 录
CATALOG
01
02
03
04
素养分析
学习活动
总结评价
课后作业
XUEXIHUODONG
ZONGJIEPINGJIA
KEHOUZUOYE
SUYANGFENXI
素养分析
01
SUYANGFENXI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热会在物体与环境、物体与物体之间、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进行传递,热会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
(科学探索)通过实验,验证热的传递特点与方向,设计实验观察身边常见材料的不同导热性能。
(科学态度)尊重科学,运用科学知识进行设计,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运用科学原理改进不保温的饭盒。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设计实验,探究热传递的规律,以及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
学习难点
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
学习活动
02
XUEXIHUODONG
我们带的炒饭都凉了。
怎么放在饭盒里也会变凉呢?
活动1:热去哪里了
实验:将热水倒入饭盒中,用手感受饭盒里的热是怎样传递的。
①用手轻触饭盒外壁,能感受到热吗?
②再将手放在饭盒上方和四周,也能感受到热吗?
小心热水,避免烫伤
手并没有碰到饭盒,为什么也能感受到热呢
(炒饭)热
饭盒
空气

热的传递
通过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和发现?
热会在物体与环境、物体与物体之间、同一物体不同部分之间进行传递。
热的传递过程有什么特点?
小实验
①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热水
②盖上泡沫塑料盖
③在铜棒上每隔一定距离用黄油粘上一颗绿豆
④再将铜棒插入烧杯中
说说你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
①铜棒上的绿豆从靠近热水的一端往另一端逐个掉落。
②最靠近热水的绿豆最先掉落,最远离热水的绿豆最后掉落。
怎样解释这种实验现象?
热会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
热水比铜棒温度高,热就从水中传到铜棒上。 在水中的铜棒一端温度较高,热就沿着铜棒从温度高的一端向温度低的一端逐渐传递。
因此,越靠近热水的地方越先得到热量,黄油就越快融化,绿豆就先掉落。
温度高
温度低
热传到铜棒后, 还会向哪儿传?

铜棒
泡沫
绿豆
黄油
空气
现在谁能帮波波解释一下,为什么饭盒里的炒饭会变冷?
炒饭虽然装在饭盒里,但饭盒的温度比炒饭的低,因此热从炒饭传递到饭盒壁,饭盒壁又把热传递给周围温度比较低的物体。这样,热乎乎的炒饭就慢慢变冷了。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活动2: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
生活中的各种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
例如,用木材制作成的筷子、用铁锻造成的铁锅、用塑料制造成的杯子、用棉花纺织成的衣服等。
实验温馨提示
①按实验方案操作
②小心热水,避免烫伤
③实验时控制好变量
实验现象
实验发现
木材、塑料、棉布等材料的传热速度比较慢
铁片上的黄油融化速度非常快
铁的传热速度快
木片、塑料片、棉布上的黄油融化比较慢
不同材料导热性能比较实验记录表
活动3:哪种材料保温效果好
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保温性能是否也不同?生活中哪种材料的保温效果更好?
锥形瓶
棉布
报纸
钢丝球
实验过程
①往三个锥形瓶中倒入等量热水
②盖紧带温度计的橡胶塞
③将锥形瓶放入大烧杯中
④分别用棉布、报纸、钢丝球等材料填满锥形瓶和大烧杯之间的空隙
①可以借用木棒,将材料塞进锥形瓶和烧杯之间的小缝隙
②三组实验要同时进行
温馨提示
比较棉布、纸张和钢丝球保温效果的实验观察记录
锥形瓶 温度(℃) 开始 5分钟 10分钟
塞棉布
塞纸张
塞钢丝球
得出结论 报纸、棉布的保温效果较好。钢丝球保温效果较差。
把材料塞得更紧,保温效果会不会更好呢?
锥形瓶 温度 开始 5分钟 10分钟
棉花松
棉花紧
得出结论 材料之间的空隙越小,保温效果不一定越好。
塑料

铁锅的这些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
传热速度慢,温度低,
保护手不被烫伤。
传热速度快,温度高,可以把热快速传给食物,让食物快点煮熟。
总结评价
03
ZONGJIEPINGJIA
小组交流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课堂总结
点击输入标题
点击此处输入标题
自我评价
点击此处输入标题
小组互评
课堂评价
课后作业
04
KEHOUZUOYE
课后作业
在生活中,有些饭盒不具备保温功能。尝试对这些饭盒进行改造,使它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
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