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单元复习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组长: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近2年高考真题取样
考题取样 材料切入点 考察知识点 素养能力
2022 天津卷 T15 《荷马史诗》的影响 文史经典的影响力 从历史现象中得出历史认识
2023 浙江卷 1月 T12 罗马非食物遗产对后世的影响 罗马法 通过史学家的观点理解,罗马法的价值
印第安人的独特文化 印第安人的文化成就 了解中古美洲文化,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性
新课导入 课前回忆,单元建构
【活动要求】请同学们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如下两幅时空坐标图自行回忆本单元的相关知识要点,自行梳理时间轴线
活动一 自主先学,知识复盘
【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复盘本单元内容,结合课本及3~5课活动单,填出以下空白
1.古代西亚文化
基本概况:古代西亚主要包括 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
主要成就:
(1)文字:“ ”。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2)文学:《 》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3)建筑和艺术
①苏美尔人的 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
②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 。
(4)法典:古巴比伦王国的《 》
2.古代埃及文化
所处的地理位置:北非的 流域。
文化成就
(1) 文字
(2)建筑艺术
①古代埃及的建筑艺术受到 较大影响。
②陵墓:古代埃及人把大量精力和财富用在埋葬死者上,给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随葬品
③法老们还修建了众多 ,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
④祭司们宣扬 是神的化身,法老则赐予神庙大量财富。
(4)科学技术
埃及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 ,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古罗马的凯撒制定
时,吸收了埃及历法的成就。
3.阿拉伯文化
主要成就:
(1)文学:
①“ ”盛行。
②故事集《 》在中国广泛流传;在西欧, 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其的影响。
(2)科学
数学 伊本·穆萨的《 》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 ”
天文 白塔尼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著作:《 》
医学 伊本·西那的《 》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4.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文化
主要成就:
(1)西非:在9世纪左右掌握了 和 的冶炼技术,能够铸造 人像和工具。
(2)东非:出现过一系列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地区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
(3)中非和南非:较多保留了黑人传统文化,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5.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古典希腊文化
(1)基本概况:“ ”是古代希腊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
(2)主要成就:
领域 表现
哲学(三大哲人)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纪元。
柏拉图:创建的“ ”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
: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文学 史诗:《 》
戏剧:雅典城邦时期的 是古典时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悲剧和戏剧是杰出代表。
艺术 雕塑:米隆的《 》
建筑:
史学(欧洲源头) 希罗多德《 》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题材。
修昔底德《 》
6.古罗马文化
(1)基本概况:古罗马继承并发展了 文化
(2)主要成就
领域 表现
法律 《 》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成为后来公民法的基础。
文学 、 和 是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史学 李维的《 》和塔西佗的《 》
建筑 、
历法 凯撒时期制定的 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7.中古西欧文化——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融合古典欧洲文化和日耳曼民族文化
背景: 政治格局的形成
表现
宗教神学 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基督教文化的载体是《 》以及研究教义的神学。 神学家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维护基督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 神学家的思维方式源自
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 》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 和 在中古西欧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影响:
①中古西欧文化受到教会控制,少有科学成就。
②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8.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拜占庭文化
(1)拜占庭帝国的建立: 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又称“ ”。 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其首都 是东正教的中心。
(2)表现:
宗教神学 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 是东正教的中心。
法律 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 》,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建筑和雕塑 以其罗马式穹顶而闻名。
(3)影响:
①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
②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
③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④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⑤促进了近代文艺复兴运动的
9.古代印度文化
成就:
宗教 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印度出现了 和 佛教:佛教提倡“ ”和忍耐顺从 :后来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文学 史诗《 》和《 》
艺术 、 和 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数学 十个数字符号
文字 、梵文、巴利文。
影响:
(1)对东南亚(影响最大)
①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
②5世纪时,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③佛教文化更是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④古代印度的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2)对中国: 传入中国,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3)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到了西方,被称为 。
10.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古代朝鲜文化
成就:
科技 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 ,稍后有了 。
天文 7世纪,朝鲜半岛的居民修建了观测天象的 。
史学 12世纪完成的《 》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15世纪中期模仿中国史书的体例编纂《 》。
文字 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 ”。
古代日本文化
成就:
思想 武士道: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 。
文学 诗歌集《 》和小说《 》
建筑
绘画 和
11.美洲印第安文化
形成背景:
(1)特点: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的美洲的 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
(2)代表:其中,玛雅文化、 和印加文化最具代表性。
主要成就:
玛雅人 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发明了“ ”;创造出 进制,知道“ ”的概念
印加人 建造 和太阳庙;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制定了 和
阿兹特克人 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
活动二 合作探究(一) 《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一:《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说“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玛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
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正文第15至20条:奴隶属于奴隶主,逃亡奴隶必须交还原主,藏匿者死罪。
第203条、205条:贵族打了贵族,罚银处置;奴隶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
第247条:“若贵族使平民及奴隶的眼睛受损可以免于赔款,无需赔偿;平民之间使对方眼睛受损则需要让自己的眼睛受到同样的损伤;平民使得奴隶的眼睛受损只需要赔付一半的费用;奴隶将贵族的眼睛损坏则要在耳内灌油灌铅。”
材料三:
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概括法典的特点并说明其价值。
活动三 合作探究(二) 阿拉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意义
材料 阿拉伯帝国建立后,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充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的……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摘编自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阿拉伯人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贡献
活动四 合作探究(三) 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的相关探究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把外来文化因素和他们自身的文化特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希腊古典文化。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致力于构建完整的,纯粹以人类推理为基础的哲学体系。
材料二: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
材料三: 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写道:“罗马人最早的成文法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
材料四:罗马建筑是古罗马文化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史上光辉的一页。公元前2世纪罗马称霸地中海,国势强盛,奴隶制经济繁荣,物质基础雄厚,罗马建筑得到空前发展。罗马建筑成就是多方面的,以宗教圣地、公共建筑和纪念性建筑最为突出。
(1)据材料二两幅图片反映了古代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并结合材料一说明古希腊文化特征
(2)据材料三概括《十二铜表法》之后,罗马的法律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罗马法体系对后世有何影响
(3)据材料四概括作为罗马文化的代表之一,罗马建筑得到空前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宗教圣地和公共建筑的代表性建筑试各举一例。
活动五 合作探究(四) 中世纪的西欧文化与中古时期欧洲二元政治格局的形成
材料一: 观察右图——“丕平献土”
材料二:在中世纪,基督教思想有极强的渗透力,各类文学无不打上宗教的烙印,占统治地位的教会文学以宣传原罪观念、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为宗旨。文学的作者以基督教的教士居多。教会倡导的文学作品的内容几乎全部来源于《圣经》,严格讲,是对《圣经》有关内容的演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性。
“丕平献土”的原因何在 对西欧社会和中古西欧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中古西欧文学有何特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点呢?
活动六 难点提要--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实质:是古代印度所形成的一种森严的等级制度。
特点: ①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
②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实行种姓内婚制,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为种姓内成员提供了保护,有利于维持统治及社会安定。但它制造种姓隔离,维护社会不平等,延缓社会发展进程,后来种姓制度虽然废除了,但种姓观念在印度民众中根深蒂固,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和谐发展。
1.(2017 河北 唐山市路北区四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有学者认为俄罗斯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存在,融合了各种差异悬殊的文化要素。“南方的、东方的和西方的影响在俄罗斯文化中相继占据了主导地位,相互融合。”其中“南方的”“东方的”“西方的”分别指代的是
A.拜占庭文化欧洲文化草原文明 B.欧洲文化拜占庭文化草原文明
C.草原文明拜占庭文化欧洲文化 D.拜占庭文化草原文明欧洲文化
2.(2024 安徽 六安市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模拟)古希腊戏剧按类型分为悲剧与喜剧两种。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喜剧则是通过变形、夸张,甚至荒诞的手法映射现实和批判政治。这表明古希腊戏剧( )
A.蕴含人文思想 B.缺乏理性精神 C.批判直接民主 D.维护公民利益
3.(2024 湖南 长沙市第一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考前演练(二))赫梯王国(约前 1650—前1200)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周期性举办节日庆典。城市与城内的神庙、宫殿等场所构成节日举办的现实空间。国王、王后和王子等统治阶层在节日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巡幸京畿”与“四方来贺”逐渐演变为节日庆典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节日庆典仪式( )
A.实际作用有限 B.彰显王室权威
C.推崇宗教信仰 D.笼络社会上层
4.(2023 陕西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人们熟知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其中的核心部分来源于波斯故事集《赫佐尔 艾夫萨尔》(即“一千个故事”),其中还夹杂了一些伊拉克、埃及地区的传说。这说明阿拉伯人( )
A.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C.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D.缺乏文学创新精神
【答案】1~4 DA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