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梨园风采——儿行千里母担忧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梨园风采——儿行千里母担忧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3-07 09:1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梨园风采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儿行千里母担优》选自京剧传统剧目《三家店》,该剧表达了秦琼被权奸所害,押解赴登州,夜宿三家店,瓦岗寨上众英雄及押解官罗周等前来搭救的故事。
这个唱段是秦琼在被押解路上所唱,既表现了他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也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深眷念,唱出了英雄心中的凄苦与无奈。
唱段承受西皮流水板式,是表述性内容的西皮流水。第一句“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是从板上起唱的,其次句“尊一声过往宾朋”和下面的几句都是在小过门后过板起唱,直到“娘生儿连心肉”这句又转为在板上开唱。这个唱段适合独唱与合唱。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积极体验京剧唱腔,感受老生行当的特点。主动学习、乐于探究老生行当的演唱,并产生想进一步了解京剧的愿望。
过程与方法
1、参与并体验“通过学唱、听辨、聆听、口传心授等”,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2、通过口传心授来掌握学习京剧唱腔的方法,三、知识与技能
1、能够跟随伴奏录音演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前半段。
2、认识京剧的场面,能够听辨其主要乐器音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跟着伴奏演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教学难点:
体验京剧唱腔,感受各个行当的特点。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被誉为国粹是哪个剧种
生:京剧。
师:京剧是如何形成的呢 教师出示答案:清乾隆年间,由安徽民间艺人构成的徽班来到北京表演,不久湖北民间的汉剧团队也进京表演,它们在北京互相融合,又吸取了其她某些地方戏,如昆曲等的长处,才形成今天的京剧。
师:京剧的四大体现手段是什么 (唱念做打)
师:京剧的行当有哪些 (生、旦、净、丑)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的学习更加轻松,更快进入意境之中。
师唱《苏三起解》,老师唱的什么剧种?京剧,京剧被誉为“国粹”,清代乾隆年间形成于北京的剧种,是中国最大的剧种,有两大唱腔,四大行当。
两大唱腔
西皮唱腔:明朗流畅,带有欢快兴奋特色,表现喜悦、高兴、激动等情绪。
黄唱腔:比较深沉,带有浑厚、凝重色彩,表现回忆、沉思、哀叹、悲愤情绪。
京剧四大行当
京剧的人物按照性格分为四大行当。
生:是扮演男性人物的,分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和娃娃生。
旦:是扮演女性人物的,分青衣、花旦、花衫、刀马旦、武旦、老旦。
净:又称“花脸”,扮演性格豪爽、刚强,或鲁莽、勇猛,或奸诈、凶残的男性人物。分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
丑:扮演性格诙谐或品行不正的人物,分文丑、武丑。
《儿行千里母担忧》简介
选自京剧传统剧目《三家店》,该剧讲述了秦琼被权奸所害,押解赴登州,夜宿三家店,瓦岗寨上众英雄及押解官罗周等前来搭救的故事。这个唱段是秦琼在被押解路上所唱,既表现了他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也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深眷念,唱出了英雄心中的凄苦与无奈。
播放并聆听《儿行千里母担忧》
师生共同唱出段中的“上口音”,将(ziang)身儿来至在大街(jia)口,尊一声(shen)过往宾朋(pong)听(tin)从头:不是响马与贼(ze)寇:二不是歹人(呐)把城(chen)偷;杨林与我(nuo)来争(zen)(呐)斗;因此上发配到登(den)州。舍不得太爷的恩情(cin)厚,舍不得衙役们众班头,实难舍街(jia)坊四邻与我(nuo)的好朋友,舍不得老娘(呃)白(b6)了头。娘生(shen)儿连心(sin)肉,儿行(xin)千(cian)里母担忧,儿想(siang)娘身难叩首,娘想儿来泪(1ui)双流。眼见得红日(yi)坠落在西山后,叫一声(shen)解差把店投。
复听,跟唱,体会力度、速度、咬字、发音。
(1)波浪音。
师:在学唱之前,我们先做一组发声练习,请同学们坐好,身体保持正直。首先让我们来练习波浪音,请同学们伸出右手,手心朝下做波浪的动作,我们用“yi”和“a”做母音进展练习。
(2)螺旋音。
师:下面我们来练习螺旋音,请同学们伸出右手,指尖下,做螺旋上升的动作,跟着教师一起练习“yi”;跟着教师一起练习“a”(设计意图:京剧的演唱与唱歌的发音位置有所不同,所以学唱之前有必要同京剧的调嗓方法练习发声,其实也是从声音上为学习唱腔做好预备。)【设计意图】:京剧的演唱与唱歌的发声位置有所不同,所以学唱之前有必要用京剧的的方法吊嗓子练习发声。
学唱
教师分句教唱,提示学生“字”的正确发音和京剧的韵味。教师打板,学生完整演唱后半段,留意打板后起唱处要准确起唱。
随伴泰完整演唱后半段,留意咬字、节奏的准确要唱出京剧的韵味。
教师介绍京剧的场面:京剧的伴奏和我们唱歌时候的伴奏是不样的,首先京剧伴奏叫“场面”,戏曲乐队中管弦乐局部叫作“文场”打击乐局部叫作“武场”,其次是它的伴奏乐器也格外有特点。
文场伴泰乐器(展现图片):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
武场伴奏乐器(展现图片):鼓板、大锣、小锣、铙钹。
师生沟通:在京剧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包括最隐秘的思想活动,都是通过舞蹈化的身材动作、音乐化的念白和演唱,并在音乐的伴奏中进展的。由各种打击乐器的音响组成的“锣鼓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人说,假设“唱”、“念”、“做”、“打是戏剧的血肉,那么“锣鼓经”就是它的骨骼,既可渲染磅礴的气概,又能衬托演员的表演,并且这种对表演的衬托是格外细致的,甚至细致到鼓点子打出演员眼珠的转动,眼皮的开阖,手指的抖动。
拓展——学打锣鼓经(住头)
“唱念做打”是戏曲的血肉,锣鼓经就是骨骼,既可演奏磅礴气势,又能烘托气氛。
传统京剧的伴奏分为文场和武场。
文场:京胡、京二胡、月琴、小三弦
武场:板鼓、大锣、小锣、铙钹
锣鼓经——住头 锣鼓点的一种,通常用于唱段的终止、念白的段落或加强语气,以及配合台上的小动作。
1、跟随老师边打节奏边读大锣住头
2、分成四组,合作打大锣住头。
五、教学小结
京剧被誉为“国粹”,有百年历史,声腔艺术丰富多彩,表演行当异彩纷呈,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京剧艺术,传唱京剧名家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