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电容器的电容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人:____ 时间
【学习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什么是电容器以及常用的电容器,通过实验感知电容器的充、放电。 ②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概念及其定义,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 ③通过实验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公式,知道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定性、定量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不同角度认识电场、分析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坚定思考探索物理的的信念,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物理科学的力量。 【重点难点】 重点:电容器的概念、定义式。 难点: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因素。 【学习流程】 ■问题引导(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电容器"部分,思考下列问题:1.一个简单的电容器由哪几部分构成?什么是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充电和放电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电容器的基本作用是什么?阅读课本"电容"部分,思考下列问题:1.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指的是什么?电容是如何定义的?C由Q、U决定吗?定性探究电容器的电势差与电荷量之间的关系.电容器一:电池节数电势差放电时指针偏转格数Q/U123电容器二:电池节数电势差放电时指针偏转格数Q/U1233.电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单位是什么? 阅读课本"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静电计和验电器的功能相同吗? 2.在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采用了什么物理思想方法及怎样的探究过程?3.由演示实验甲、乙、丙得到的结论分别是怎样的?阅读课本"常用电容器"部分,思考下列问题:电容器从构造上看,分为哪几类? 2.电解电容器的电容为什么一般较大? 3.可变电容器通过改变什么因素来改变电容? 4.课本图1.8-7的电容器上写着两个数字,它们各表示什么? ■诱思讨论(合作学习) 例题一:对于一给定的电容器,在下图中,描述电容C、电荷量Q、电势差U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 )例题二:绝缘金属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静电计的指针偏转一定角度,若减小两极板a、b间的距离,同时在两极板间插入电介质,如图所示,则( )A.电容器的电势差会减小B.电容器的电势差会增大C.静电计指针的偏转角度会减小D.静电计指针的偏转角度会增大 ■重点点拨(方法学习) ■及时训练(巩固学习) 1.电容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对电容器认识正确的是( )A.电容器的电容表示其储存电荷的能力B.电容器的电容与它所带的电荷量成正比C.电容器的电容与它两极板间的电压成正比D.电容的常用单位有μF和pF,1 μF=103 pF2.由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式C= ,可知( )A.若电容器不带电,则电容C为零B.电容C与所带的电荷量Q成正比,与电压U成反比C.电容C与所带的电荷量Q多少无关D.电容在数值上等于使两极板间的电压增加1 V时所需增加的电荷量3.一个电容器带电荷量为Q时,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U,若使其带电荷量增加4×10-7 C,电势差则增加20 V,则它的电容是( )A.1×10-8 F B.2×10-8 FC.4×10-8 F D.8×10-8 F4.如图所示,C为中间插有电介质的电容器,a和b为其两极板,a板接地.P和Q为两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在两板间用绝缘线悬挂一带电小球;P板与b板用导线相连,Q板接地.开始时悬线静止在竖直方向,在b板带电后,悬线偏转了角度α.在以下方法中,能使悬线的偏角α变大的是( )A.缩小a、b间的距离B.加大a、b间的距离C.取出a、b两极板间的电介质D.换一块形状大小相同、介电常数更大的电介质 ■课堂小结 备注(教师二次备课栏及学生笔记栏)
教学反思(教师教后反思,学生课后复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