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如图的六角形图案中相邻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F属于同一类别的化合物,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C、D常用于配置波尔多液,E常用于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为盐酸
B.B和C反应时,溶液颜色会变浅
C.F可一步转化为D
D.图中化学反应涉及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2KClO32KCl+3O2↑
B.CuSO4+2NaOH=Na2SO4+Cu(OH)2↓
C.Zn+H2SO4=ZnSO4+H2↑
D.3CO+Fe2O32Fe+3CO2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铁锈与稀盐酸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B.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加热的方法鉴别碳酸氢钠与碳酸氢铵
B.向装有膨化食品的包装袋内充入氮气以延长保质期
C.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D.将100g10%的稀盐酸加热蒸发掉50g水,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成20%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加热蒸发的方法提高75%酒精的浓度
B.SO42-、H+、OH-、Ba2+中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有3对
C.5gCuSO4 5H2O溶于95g水中配制CuSO4溶液,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
D.将50℃下的饱和KNO3溶液冷却至室温,硝酸钾固体析出,过滤后可得纯水和硝酸钾固体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D.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7.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C.滴加过程中,反应后的溶液中钠离子数量不断增加
D.F点溶液的pH>7
8.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CO(NH2)2 B.KNO3 C.NH4Cl D.Ca3(PO4)2
9.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顺序进行操作,就可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
A..炭粉和二氧化锰 B..硝酸钾和硫酸钡
C..硝酸钾和氯化钠 D..铁粉和硫酸铜晶体
10.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CO2→H2CO3 B.Fe→Fe(OH)3 C.H2O2 →O2 D.CO2→CO
11.下列归纳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常见的盐:氯化钠、纯碱 B.常见干燥剂:固体氢氧化钠、浓硫酸
C.常见的复合肥:尿素、磷酸二氢铵 D.常见的合金:生铁、黄铜
二、填空与简答
12.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B.为了便于观察,可用手接触药品,直接闻药品气味,但严禁品尝药品
C.取用液体药品时,要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放回原处时标签向外
D.切忌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E.测定溶液的pH时,应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
F.不准在实验室内嬉戏打闹,但可以大声谈论
13.(1)用化学用语填空:
2 个硫酸根离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
(2)自来水厂净化天然水得到自来水的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操作是 (填序号)。
①过滤 ②絮凝 ③消毒 ④蒸馏
(3)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填字母)。
A.农业上改喷灌为大水漫灌
B.不间断放水刷牙
C.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D.用洗衣水冲厕所
(4)不同的火灾所采取的灭火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扑灭火势凶猛、蔓延迅速的森林火灾时通常采取的方法是 ;扑灭用电线路老化而引起的火灾时应先 ,再进行灭火。
(5)一座孔子雕像全身用质地细腻、色泽纯白的汉白玉雕琢而成,是由校友捐赠的。汉白玉是洁白纯净的碳酸钙岩石。小江想验证下汉白玉是否是碳酸钙岩石,他可选用的实验室试剂是 。
(6)粗盐中含有 MgCl2、CaCl2 等杂质,工业提纯粗盐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Ⅰ、步骤④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 Na2CO3 和 (填化学式)。
Ⅱ、若步骤①和步骤②的顺序颠倒,则最后所得的精盐水中还含有 (填化学式)。
14.(1)用以下物质完成下列各小题: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氢钠、碳酸钠、氯化钠(用化学式填写)。
①其中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可以用作补钙剂的是 ;
②其中能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它在农业上的一个主要用途是 ;
③其中可用于焙制糕点的是 ;纯碱指的是 。
(2)t1°C时,将a、b两种固体各18g,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升温到t2°C时,现象如图乙所示,a、b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所示。
请填空:
① 从t1°C到t2° C的变化过程中,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的是 (填“a”或“b”)的溶液。
②图丙中曲线M表示的是 (填“a”或“b”)的溶解度曲线。
③在t2°C时200g水中加入50g,a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 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
15.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现有①干冰②硝酸钾③淀粉④石墨⑤熟石灰,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2)可用作于电池电极的是 。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4)米和面中含有的糖类物质主要是 。
(5)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
16.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在不使用酸碱指示剂或试纸等测酸碱性的条件下,通过添加试剂的方法将含有硝酸的硝酸钙溶液变为中性。甲同学提出选用石灰石粉末,乙同学提出选用澄清的石灰水。比较甲、乙两同学所选试剂,你认为 同学的选择不可行;理由是该试剂虽能除去原混合液中的 ,但 。
17.A、B、C、D、E、F为初中常见的六种物质,这六种物质涉及到“酸、碱、盐、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五种物质类别。其中,E为胃液的主要成分,B是一种碱,C为黑色固体。图中“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有些反应在溶液中进行)。请回答问题:
(1)D的化学式为 ,A的阴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2)F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 。
(3)D与E反应的现象是 。
18.工业上可以通过如图工艺流程处理工厂排放的含二氧化硫的尾气,并获得硫酸H2SO4)和氢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
(2)主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在整个工艺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三、科学探究题
19.实验室有一瓶化肥的标签已脱落,只知道它是NH4Cl、(NH4)2SO4、尿素[CO(NH2)2]中的一种.请你完成以下探究
【猜想】
猜想①该化肥是NH4Cl;
猜想②:该化肥是(NH4)2SO4;
猜想③该化肥是尿素.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样品在研钵中与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证明猜想 不成立:
(2)如图所示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水振荡再滴入中的 溶液,若 ,则猜想①成立,若 ,则猜想②成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计算题
20.现有氢氧化钠的硫酸钠的混合物25g,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硫酸镁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14.5g沉淀和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滤液。请计算:
(1)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2)所用硫酸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21.有一瓶较长时间敞口放置的熟石灰粉末试剂,为确定其变质情况,对该试剂进行如下定量测定:称取25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振荡,再向锥形瓶中分步滴加一定浓度盐酸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表,已知
加入盐酸的总质量/g 20 40 60 80 100 120
产生气体的总质量/g 0 2.2 4.4 6.6 m 8.8
(1)m的值为 。
(2)求出样品中所含变质产物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则是盐酸;E常用于灭火,则为二氧化碳,C、D常用于配制波尔多液,且D和E能发生反应,则D为氢氧化钙,C为硫酸铜,B能和盐、酸同时反应,则B属于除钾、钙、钠之外的氢前金属,D、F属于同一类别,则F可以是氢氧化钠,代入验证。推导合理。
【详解】A、由分析可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故正确;
B、由分析可知,则B属于除钾、钙、钠之外的氢前金属,C为硫酸铜,金属B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盐,溶液颜色会变浅,故正确;
C、由分析可知,D为氢氧化钙,F可以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不可以通过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钙,故错误;
D、由分析可知,B与A盐酸、C硫酸铜可以发生置换反应;C硫酸铜与D氢氧化钙,A盐酸与F氢氧化钠发生复分解反应,故正确。
故选C。
2.B
【详解】A.该反应为化合物KClO3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KCl、O2三种物质,反应属于“一变多”的分解反应,A项错误;
B.该反应为两种化合物CuSO4与NaOH通过硫酸根与氢氧根的交换而生成两种化合物Na2SO4与Cu(OH)2,反应属于两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B项正确;
C.该反应为单质Zn与化合物H2SO4反应生成化合物ZnSO4与单质H2,反应属于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置换反应,C项错误;
D.3CO+Fe2O32Fe+3CO2,该反应的生成物中铁属于单质,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D项错误。
故选B。
3.B
【详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铁离子在溶液中显黄色,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正确,不符合题意;
B、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氯化氢挥发到空气中,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溶解,形成小液滴,瓶口会产生白雾,不是白烟,错误,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正确,不符合题意;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A、可用加热的方法鉴别碳酸氢钠与碳酸氢铵,有气体生成的是碳酸氢钠,没有气体生成的碳酸钠,说法正确;
B、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作食品的保护气,向装有膨化食品的包装袋内充入氮气以延长保质期,说法正确;
C、灭火的原理:移除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隔绝空气或氧气,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说法正确;
D、盐酸具有挥发性,将100g10%的稀盐酸加热蒸发掉50g水,溶质氯化氢也挥发减少,使其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是20%,说法错误;
答案:D。
5.C
【详解】A、酒精具有挥发性,蒸发时,酒精比水蒸发快,不能通过加热蒸发的方法提高75%酒精的浓度,故A错误;B、SO42-能与Ba2+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H+与OH-结合生成水,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有2对,故B错误;C、CuSO4 5H2O溶于水中溶质是CuSO4所以溶于水后溶质质量小于5g,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故C正确;D、将50℃下的饱和KNO3溶液冷却至室温,硝酸钾固体析出,过滤后可得硝酸钾溶液和硝酸钾固体,故D错误。故选C。
6.D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此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此选项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没有雾,此选项错误;
D、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此选项正确。
故选D。
7.B
【分析】图中发生反应的顺序:2NaOH+H2SO4=Na2SO4+2H2O,2NaOH+CuSO4=Cu(OH)2↓+ Na2SO4。
【详解】A、据图判断A点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有CuSO4和Na2SO4等2种,故正确;
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CuSO4和Na2SO4等2种,故错误;
C、由于钠离子不与其他离子生成沉淀,则数量不断增加,故正确;
D、F点氢氧化钠过量,溶液的pH>7,故正确。
故选B。
8.B
【详解】A、CO(NH2)2中只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B、KNO3中含有N、P、K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C、NH4Cl中只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D、Ca3(PO4)2中只含有N、P、K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详解】A、因为木炭粉和二氧化锰都不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此方法分离.故选项错误;
B、硝酸钾能溶于水,硫酸钡不溶于水,可以用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顺序进行分离操作,故选项正确;
C、因为氯化钠和硫酸钾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此方法分离,故选项错误;
D、因为铁粉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不能用此方法分离.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B
【详解】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B、铁不能与碱溶液反应,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故选项正确;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11.C
【详解】A、氯化钠属于盐,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正确;
B. 常见干燥剂:固体氢氧化钠、浓硫酸,正确;
C. 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磷酸二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错误;
D. 生铁和黄铜都是合金,正确。
故选:C。
12.BDEF
【详解】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防止试管脱落,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他人,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A正确;
B、由于有药品有毒,有的有腐蚀性,实验时不可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将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严禁品尝药品,故B错误;
C、取用液体药品时,要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放回原处时标签向外,故C正确;
D、为了防止酒精灯失火,切忌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故D错误;
E、测定溶液的pH时,应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会导致测得的pH不准确,故E错误;
F、不准在实验室内嬉戏打闹,不可以大声谈论,故F错误。
故选BDEF。
13. 2 Al2O3 ④ ABC 开辟防火隔离带 切断电源 稀盐酸 NaOH CaCl2
【详解】(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2SO4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在化合物中氧元素显-2 价,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在化合物中铝元素显+3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2O3;故填:2SO42-;Al2O3。
(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没有用到蒸馏;故填:④。
(3)A、农业上改喷灌为大水漫灌会导致水的浪费;
B、不间断放水刷牙会导致水的浪费;
C、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会导致水的浪费;
D、用洗衣水冲厕所可以节约用水。
故选:ABC。
(4)灭火的原理有三,分别为隔绝氧气或空气,清除可燃物,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对于大面积的森林着火,最好的选择是开辟防火隔离带;电线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否则会造成危险。
故答案为:开辟防火隔离带;切断电源。
(5)碳酸盐的检测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若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则证明待测样品中含有碳酸盐,故想验证下汉白玉是否是碳酸钙岩石,可选用的实验室试剂是稀盐酸,故填:稀盐酸。
(6)Ⅰ、步骤④加入适量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 Na2CO3 和 NaOH,故填:NaOH。
Ⅱ、若步骤①和步骤②的顺序颠倒,过量的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则最后所得的精盐水中还含有 CaCl2,故填:CaCl2。
14. CaO CaCO3 Ca(OH)2 改良酸性土壤 NaHCO3 Na2CO3 b a 240 16.7%
【详解】(1) ①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CaO;可以用作补钙剂的是:CaCO3;
②其中能和盐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的是:Ca(OH)2;它在农业上的一个主要用途是:改良酸性土壤;
③其中可用于焙制糕点的是小苏打:NaHCO3;纯碱指的是:Na2CO3。
(2) ①从t1°C到t2° C的变化过程中,b烧杯中始终有固体未溶解,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的是b的溶液。
②图丙中曲线M表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变大,M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③在t2°C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则每100g水中最弱溶解20g a物质,那么200g水中加入50g,只能溶解40g;a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200g+40g=240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5. ② ④ ① ③ ⑤
【详解】(1)硝酸钾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②;
(2)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电极,故填:④;
(3)干冰是指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①;
(4)米和面都是糖类物质的主要来源,含有的主要糖类是淀粉,故填:③;
(5)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填:⑤。
16. 乙 H+/HN03/硝酸 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难控制溶液的酸碱性
【详解】不使用酸碱指示剂或试纸等测酸碱性的条件下,通过添加试剂的方法将含有硝酸的硝酸钙溶液变为中性,甲用石灰石粉末,乙用澄清的石灰水,甲、乙所选试剂,乙同学的选择不可行,氢氧化钙与硝酸反应无明显现象,难以确定硝酸是否反应完全;理由是该试剂虽能除去原混合液中的H+(或HN03或硝酸),但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难控制溶液的酸碱性。
17. AgNO3 CaO+H2O=Ca(OH)2 产生白色沉淀
【分析】A、B、C、D、E、F为初中常见的六种物质,这六种物质涉及到“酸、碱、盐、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五种物质类别,E为胃液的主要成分,所以E是盐酸,B是一种碱,C为黑色固体,E会与C反应,所以C可以是铁,F会转化成B,所以B是氢氧化钙,F是氧化钙,A会与氢氧化钙、盐酸反应,所以A可以是碳酸钠,D是硝酸银,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1)D的化学式为AgNO3,A的阴离子是;
(2)F转化为B的反应是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CaO+H2O=Ca(OH)2;
(3)D与E的反应是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8.(1)水、二氧化硫
(2)
(3)I2
【详解】(1)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水和二氧化硫满足该条件,属于氧化物;
(2)主反应器中的反应是水、二氧化硫和碘反应生成硫酸和碘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工艺流程中,开始碘作为反应物,后来是生成物,所以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I2。
19. ③ 氯化钡 没有沉淀生成 有白色沉淀生成 (NH4)2SO4+BaCl2=BaSO4↓+2NH4Cl
【详解】(1)由于样品在研钵中与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证明该化肥属于铵态氮肥,所以猜想③不成立,故填③。
(2)由于硫酸根离子能与钡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所以,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水振荡再滴入中的氯化钡溶液,故填氯化钡;
加入氯化钡溶液后,若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样品中不含硫酸根离子,即样品为氯化铵,则猜想①成立,故填没有沉淀生成;
加入氯化钡溶液后,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中含硫酸根离子,即样品为硫酸铵,则猜想②成立,故填有白色沉淀生成;
硫酸铵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铵,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H4)2SO4+BaCl2=BaSO4↓+2NH4Cl。
20.(1)解:设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加入的硫酸镁溶液中溶质质量为y,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z。
答: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0g。
(2)由(1)可得硫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5.5g+25g-20g=40.5g
溶液质量为: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所用的硫酸镁溶液质量为:202.5g+14.5g-25g=192g
可得所用硫酸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硫酸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5.6%
【详解】(1)见答案;
(2)见答案。
21.(1)8.8
(2)设样品中所含变质产物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解得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详解】(1)熟石灰变质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加入盐酸先和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反应物后再和碳酸钙反应。
根据加入盐酸40g时生成气体为2.2g,而加入60g盐酸时气体为4.4g,可知40g之后每加入20g盐酸完全反应对应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进而推出加入盐酸100g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所以加入盐酸120g时盐酸过量,所以,故填:8.8;
(2)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