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07 08:4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试卷(三月)2024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6 Na-23
一、客观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0分)
1.我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史,下列发明或技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活字印刷 B.酒精酿造 C.雕刻玉石 D.绢丝刺绣
2.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化学的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药品气味 B.点燃酒精灯
C.取液体 D.金属与酸反应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以下空气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4.氧化铟(In2O3)是制造触摸屏的主要材料。氧化铟中铟(In)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6
5.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数值为4 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一个硅原子含14个质子 D.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6.“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玫瑰中的大马酮(化学式为)是其香味的主要来源。下列有关大马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大马酮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手留余香”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大马酮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18
7.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加入足量水中,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橄榄油 C.蔗糖 D.冰块
8.某同学在实验室中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不小心溅出少量溶液,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A.不变 B.偏大 C.偏小 D.无法判断
9.浓盐酸敞口时能看到白雾,这说明浓盐酸具有的性质是
A.挥发性 B.腐蚀性 C.吸水性 D.酸性
10.一些食物的pH如下,呈碱性的是
A.菠菜:5.1~5.7 B.牛奶:6.3~6.6 C.西瓜:6.0~6.8 D.鸡蛋清:7.6~8.0
二、主观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1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肼(N2H4)又称联氨,肼的熔点为1.4℃,沸点为113.5℃;肼有强烈的吸水性:肼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肼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或短时间受热时易发生分解。肼燃烧放热量大且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常用作火箭燃料,点燃时与助燃物质液态N2O4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高压锅炉水处理时肼可以把锅炉内表面锈蚀后的氧化铁还原为结构紧密的四氧化三铁保护层,减缓锅炉锈蚀。肼还可以用于烟草、土豆、玉米的贮藏,也可以用于食用盐酸的制造等。
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肼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与氧化铁作用 B.易溶于水 C.受热易分解
(2)肼在常温下为 (填“固态”“液态”或“气态”)。肼作为火箭燃料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肼的用途有 。(写一条即可)
(4)肼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CO2,下列固体物质中的 也具有这些性质。
A.NaCl B.Ca(OH)2 C.NaOH D.NaHCO3
(5)除了高压锅炉,生活中还有很多铁制品表面喷漆防锈,其原理是隔绝 ,除了喷漆还有哪些防锈的方法 。(写一条即可)
12.某“自加热食品”发热包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钠和氯化钙,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I: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将发热包中固体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发生剧烈反应,水很快沸腾。反应结束后,烧杯底部有大量固体,继续加水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混合物。
(1)发热包中的某成分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探究II:固体混合物的成分
【查阅资料】单质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并产生H2。
小组同学认为固体混合物的成分可能是: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钙和氢氧化钙。为进一步探究其成分,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如图实验:
(2)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证明固体中含有 。
(3)另取少量固体于锥形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如图),反应停止后瓶底有黑色固体剩余,溶液呈浅绿色。
①反应停止后,瓶底的黑色固体为 。
②当观察到 现象,证明固体中含有CaCO3。
③证明固体中含有铁粉的现象是 。
(4)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固体混合物中含有铝粉。(可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NaOH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5)根据“性质决定用途”的思路,用“—”进行连线。
化学性质 用途
1.酸和碱溶液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a.实验室制取氢气
2.酸与金属发生反应 b.处理废酸
3.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c.做燃料
4.甲烷具有可燃性 d.检验酸或碱溶液酸碱性
13.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历史悠久。泡茶主要经历煮水、冲泡、品茶等步骤,某兴趣小组对泡茶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茶多酚是一种白色粉末,略有吸水性,易溶于温水、乙醇等,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
②茶汤的滋味取决于茶多酚与氨基酸的协调程度(即酚氨比),酚氨比越小,滋味越好。
③茶渣在生活中的用途:造纸、花肥、制成茶渣生物炭。
【进行实验】
实验1:称取3.0g龙井茶放入瓷质盖碗中,用150mL100℃不同种类的水冲泡,5min后测定茶汤中酚氨比,实验数据如表:
水的种类 桶装纯净水 天然饮用水 自来水 井水
水的pH 7.6 7.05 7.7 7.02
硬度(煮沸) 0 3.08 3.44 6.43
酚氨比 6.28 6.82 6.13 6.32
实验2:用龙井茶与桶装纯净水配制茶水比为1:100的茶汤,测定不同水温及浸泡时间下的茶多酚溶解率,数据如图所示。
【解释与结论】
(1)茶树适宜生长在pH为4.5~6.5的土壤中,该土壤呈 (填“酸性”或“碱性”)。如土壤酸性过强可用 改良土壤。
(2)如表是家庭生活中常见的烧水设备,它们将1L水从20℃加热至100℃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质量(单位:g)从碳中和角度出发, 设备更合适。
电磁炉 电水壶 天然气灶
99.61 100.78 33.38
(3)茶多酚的物理性质有 (写一条即可)。
(4)茶炭可做冰箱除味剂,它内部可能是 结构。茶炭燃烧时有明显的茶香,且燃烧时间更长久,茶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5)实验1,泡出滋味最好的茶汤,对应水的pH和硬度的数据是: 。
(6)根据实验2的数据分析,“冲泡”应采用低温水(50℃左右)短时间快速冲洗的方法,目的是 。
(7)根据实验2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图示的实验研究范围内,茶水比为1:100的条件下,在相同时间内, 。
(8)模仿实验1,比较用瓷质盖碗和玻璃杯泡茶时所得茶汤的滋味,其实验操作是: ,5min后测定茶汤中的酚氨比。
14.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学习对自制酸碱指示剂和自制汽水产生了兴趣。
【查阅资料】
①NaHCO3(俗称小苏打)水溶液显碱性,主要用于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
②柠檬酸与碳酸氢钠反应原理:3NaHCO3+C6H8O7=C6H5O7Na3+3H2O+3CO2↑
③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任务一】利用牵牛花自制酸碱指示剂,流程如图。
(1)把牵牛花捣烂的目的是 。
(2)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 (填操作名称)。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除了烧杯、漏斗还用到的玻璃仪器 。
(3)向少量稀硫酸中滴加制备好的指示剂,溶液变红,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指示剂,溶液变蓝色。牵牛花汁能不能做指示剂 。(填“能”或“不能”)再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指示剂,溶液变 。
【任务二】自制汽水,流程如图:
(4)所得汽水中的溶剂是 ,结合资料步骤②用凉开水的原因是 。
(5)同学们猜想步骤③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经讨论设计如图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6)实验中加入了1.5g碳酸氢钠,能产生了 g二氧化碳。(保留0.01g)
试卷第6页,共6页
1.B
【详解】A、活字印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酒精酿造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雕刻玉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绢布刺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2.A
【详解】A、闻药品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故图示操作正确;
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故图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倒入液体,试管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图示操作错误;
D、加入药品时,注意先固后液,将锌粒放入试管时,试管横放,用镊子将锌粒放在管口,然后缓缓直立试管,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加稀盐酸,故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A。
3.B
【详解】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94%,则氮气的含量最多;
故选B。
4.C
【详解】氧元素通常为-2价,设氧化铟中铟(In)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x=+3。
故选C。
5.B
【详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14=2+8+x,x=4,不符合题意;
B、由“石”字旁可知,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C、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故一个硅原子含14个质子,不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大马酮由氧元素、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
B、大马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3):(1×18):(1×16)=78:9:8,说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说法错误;
C、“手留余香”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说法正确;
D、大马酮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13):(1×18)=26:3,说法错误。
故选C。
7.C
【详解】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
B、橄榄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
C、蔗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
D、冰块是固态的水,与水混合属于纯净物,不能形成溶液;
答案:C。
8.A
【详解】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不小心溅出少量溶液,溶液具有均一性,剩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A。
9.A
【详解】浓盐酸敞口时能看到白雾,是因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故选:A。
10.D
【详解】pH>7,溶液显碱性,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酸性,所以只有鸡蛋清:7.6~8.0呈碱性,故选D。
11.(1)AC
(2) 液态
(3)用作火箭燃料
(4)C
(5) 空气和水 铁制品表面涂油
【详解】(1)肼与氧化铁作用,受热易分解是经过化学变化才能必须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填:AC。
(2)由于肼的熔点为1.4℃,所以肼在常温下为液态。肼燃烧放热量大且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常用作火箭燃料,点燃时与助燃物质液态N2O4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化学方程式为。故填:液态;。
(3)肼燃烧放热量大且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常用作火箭燃料。故填:用作火箭燃料。
(4)固体NaOH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能吸收空气中的CO2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填:C。
(5)铁制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所以铁制品表面喷漆防锈,其原理是隔绝空气和水。铁制品表面喷漆、涂油等都可以防锈。故填:空气和水;铁制品表面涂油。
12.(1) CaO+H2O=Ca(OH)2 化合
(2)氢氧化钙##Ca(OH)2
(3) 活性炭##C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4) 取适量固体混合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 固体混合物部分溶解,产生气泡 固体混合物中含有铝粉
(5)
【详解】(1)发热包中的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熟石灰,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故填:CaO+H2O=Ca(OH)2;化合。
(2)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钙和氢氧化钙中,只有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得到的氢氧化钙溶液,是碱性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所以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证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故填:氢氧化钙。
(3)①活性炭是黑色固体,不与稀盐酸反应,则反应停止后,瓶底的黑色固体为活性炭。故填:活性炭。
②由于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证明固体中含有CaCO3。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由于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所以证明固体中含有铁粉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故填: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4)由于单质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并产生H2。则证明固体混合物中含有铝粉的实验方案是取适量固体混合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固体混合物部分溶解,产生气泡,证明固体混合物中含有铝粉。故填:取适量固体混合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固体混合物部分溶解,产生气泡;固体混合物中含有铝粉。
(5)1.由于酸和碱溶液使酸碱指示剂变色,所以用于d.检验酸或碱溶液酸碱性。
2.由于酸与金属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所以用于a.实验室制取氢气。
3.由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所以用于b.处理废酸。
4.由于甲烷具有可燃性,所以用于c.做燃料。
故答案为:
13.(1) 酸性 熟石灰
(2)天然气灶
(3)吸水性
(4) 疏松多孔
(5)7.7和3.44
(6)减少茶多酚的溶解
(7)浸泡水温越高茶多酚的溶解率越大
(8)分别称取3.0g龙井茶放入瓷质盖碗和玻璃杯中,用150mL100℃自来水冲泡
【详解】(1)pH为4.5~6.5,即pH<7,显酸性。土壤酸性过强可用熟石灰改良土壤。故填:酸性;熟石灰。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将1L水从20℃加热至100℃,天然气灶排放的二氧化碳质量最少,所以家庭生活中常见的烧水设备天然气灶更合适。故填:然气灶。
(3)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据查阅资料可知,茶多酚是一种白色粉末,略有吸水性,易溶于温水、乙醇等,都是茶多酚的物理性质。故填:吸水性。
(4)由于茶炭可做冰箱除味剂,具有吸附性,所以它内部可能是疏松多孔的结构。茶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填:疏松多孔;。
(5)根据茶汤的滋味取决于茶多酚与氨基酸的协调程度(即酚氨比),酚氨比越小,滋味越好。和表格中数据可知,泡出滋味最好的茶汤,对应水的pH和硬度的数据是:7.7和3.44。故填:7.7和3.44。
(6)根据实验2的数据分析,50℃左右水温茶多酚的溶解率最小,为减少茶多酚的溶解,“冲泡”应采用低温水(50℃左右)短时间快速冲洗的方法。故填:减少茶多酚的溶解。
(7)根据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知,在图示的实验研究范围内,茶水比为1:100的条件下,在相同时间内,浸泡水温越高茶多酚的溶解率越大。故填:浸泡水温越高茶多酚的溶解率越大。
(8)模仿实验1,分别称取3.0g龙井茶放入瓷质盖碗和玻璃杯中,用150mL100℃自来水冲泡,5min后测定茶汤中的酚氨比。即可比较用瓷质盖碗和玻璃杯泡茶时所得茶汤的滋味。故填:分别称取3.0g龙井茶放入瓷质盖碗和玻璃杯中,用150mL100℃自来水冲泡。
14.(1)增大与酒精的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
(2) 过滤 玻璃棒
(3) 能 蓝##蓝色
(4) 水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5)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0.79
【详解】(1)为增大与酒精的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把牵牛花捣烂。故填:增大与酒精的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
(2)过滤是将固体和液体分开的方法,所以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过滤,过滤时除了烧杯、漏斗还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用来引流的玻璃棒。故填:过滤;玻璃棒。
(3)酸、碱溶液能使牵牛花汁变成不同颜色,所以牵牛花汁能做指示剂;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牵牛花汁变蓝色,碳酸氢钠溶液也显碱性,所以能使牵牛花汁变蓝色。故填:能;蓝色。
(4)汽水中的溶剂是水,由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所以用凉开水配制汽水。故填:水;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故填:0.79。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