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二则》(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学弈》是小学阶段统编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系列的第十三篇,选自《孟子·告子上》。课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这样一个具体事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课文先指出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引出下文.然后写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点明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作者用两人学弈但结果不同这个事例,说明了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的观点。
学生平时接触文言文较少,理解意思和读懂道理是学习的难点,因此教师应以激趣为主,教学时围绕着“读”“译”“悟”“背”四个环节展开,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教师还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范读指导和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在读懂读通的基础上,再通过细读重点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并帮助学生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最后在理清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反复朗读,并熟读成诵、文中的“之”“其”“为”三个字出现一字多义现象,应引导学生在逐字精读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用法上的规律。课文还配有一幅插图,直观、形象地表现出了两个学习下棋的人的神情截然不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教学目标
(一)会写“援”“俱”“弗”3个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为”的意思,并背诵课文。
(二)通过对照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
(三)通过对比两人学习的不同态度和结果,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内容,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图片
难点: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体会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图片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揭题解题
1.回顾学法。
出示以前学过的文言文《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回忆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一是熟读成诵.二是理解文意,三是体会感悟。
2.揭题,
今天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出示课题,相机板书:学弈)
3.解题。
“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结合插图理解“学弈”:学习下棋)
4.简介作者。
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战国中期邹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和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言论的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合著。《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被称为“四书”,是科举时代学子必读之著作。《学弈》这篇文言文就选自《孟子·告子上》,也是成语“专心致志”的来源。
(二)创设情境,理解文意
1.创设情境。(出示画面)
战国时期,一家棋社门口张贴了一张告示;弈秋棋社今日招徒,一朝学成,终身不俗,广纳大下贤人推七,齐聚于此。
2.自读课文,明确要求。(出示学习提示)
走进棋社,拜师交友。在弈秋的棋社中,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参考注释,有困难的地方可标记。
3.交流,正音。
重点指导“缴”和三个“为”的读音。(出示读音)
思援弓感(zhuó)而射之。
惟弈秋之为(wéi)明。
一心以为(wéi)有鸿鸪将至。
为(wèi)是其智弗者写?
4.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字词。
(1)学生借助插图,对照课文注释,逐字精读,想象情境,先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再与组员交流,互相解疑释惑。
(2)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教师相机指导“善”“者”“之”“其”“为”的意思。
①善:善于。
②者:……的人。
③之:“通国之善弈者也”和“惟弈秋之为听”中的“之”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一人虽听之”“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中的“之”,都是第三人称代词。
④其:“其一人专心致志”中的“其”是“其中”之意,“为是其智弗若与”中的“其”是“他的”意思。
⑤为:“惟弈秋之为听”中的“为”是结构助词,无意义;“为是其智弗若与”中的“为”是“因为”的意思。
5.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故事内容。(出示《作业本》第二题)
(2)根据课文内容,比较两人学弈的经过和结果有什么不同,将文中的语句摘录在下图中。
(三)配乐诵读,读准读顺
1.配乐朗读,指导断句。
(1)播放配乐,在理解了文意的基础上,先自己试着读一读,注意断句。
(2)指名读,其他学生点评纠错,聚焦难设的句子。(出示句子)
思/援弓缴/而射之。
为是/其智/弗若与?
(3)教师范读,读出韵味,重点指导读好语气词“矣”“也”“与”。(出示全文)
2.学生自由练读。
(1)同桌互读纠错。
(2)小组赛读。
(3)指名读。
(4)全班齐读。
3.指导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是读的速度要稍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4.去掉标点符号读,检测断句是否准确。
5.书写指导。
(1)重点指导“援”。右边是“爱”,不是“爱”:“爱”字第六笔横要比第五笔横略宽。
(2)学生进行规范书写练习。
(四)合作探究,交流感悟
1.分小组领取合作探究任务。
(1)第一组完成学习任务一。(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习任务一:
弈秋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一句?
预设:弈秋是一个棋艺高超的人,从“通国之善弈者也”能看出他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应该用敬仰、叹服的语气来读。(组员带领全班-起读)
(2)第二组完成学习任务二。(出示学习任务二)
学习任务二:
第一个徒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相关句子。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一句?
预设:第一个徒弟是一个学习很专心的人,从“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句可看出,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读。(组员带领全班一起读)
(3)第三组完成学习任务三。(出示学习任务三)
学习任务三:
第二个徒弟是怎样学习的?文中如何描述的?可用什么语气来读?
预设:第二个徒弟学习三心二意,文中写道:“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可以用批评的语气来读。(组员带领全班一起读)
(4)第四组完成任务四。(出示任务四)
学习任务四:
文中哪一句点明了学弈的结果?想想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
预设:文中“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点明了学弈的结果,原因是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专心致志者成功,三心二意者失败。(相机板书:“一人:专心致志→成功”“另一人:三心二意→失败”)
2.交流感悟。
你想对这个三心二意者说什么呢?用简单的语句写下来。
(五)深化认识,总结全文
1.总结写法。
学习的好坏,不全是因为智力的高低,就算有好的老师教,也未必能学好,关键看自己是否认真向老师学习。文章通过对比两人学弈的不同态度和结果,说明了自己的观点。(相机板书:“对比”“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
2.升华情感。
同学们,短短的70个字,一个简简单单的小故事,至今还影响着人们,这就是文化,这就是古人的智慧。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而且可以懂得许多道理。
3.课后作业。
分小组,分角色,演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