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综合练-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
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
一、看拼音写词语,请书写规范。
rán fànɡ tōnɡ xiāo bǐ cǐ bǎi tān
( ) ( ) ( ) ( )
luò tuo hè sè jiǎo bàn wū yā
( ) ( ) ( ) ( )
二、选一选。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初旬(xín) 吞噬(shì) B.机杼(zhù) 敦厚(dūn)
C.正月(zhènɡ) 汤匙(chí) D.火炽(zhì) 唾沫(tuò)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哄堂大笑 残灯未庙 青面獠牙
B.糊糊涂涂 师传生授 开山鼻祖
C.地广人稀 无暇顾及 优哉游哉
D.能歌擅舞 随心所欲 两面三刀
3.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终日不成章(文章) B.泣涕零如雨(零散)
C.相去复几许(距离) D.脉脉不得语(得到)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B.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C.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D.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
5.你知道下列习俗的寓意吗?请对号入座。
A.步步高升 B.福气盈门
C.力争上游 D.年年有余
E.万事如意年年高 F.幸福团圆
(1)过年的时候吃年糕( ) (2)过年的时候吃鱼( )
(3)建筑上雕刻蝙蝠 ( ) (4)端午节赛龙舟 ( )
(5)中秋节吃月饼 ( ) (6)重阳节登高 ( )
6. 观察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的特点,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词语是( )。
国庆节期间,福建省各景点迎来了大批游客。厦门鼓浪屿上游人摩肩接踵,福州三坊七巷里 ,龙岩古田旅游区内熙熙攘攘,南平武夷山风景区人山人海。
A. 星罗棋布 B. 座无虚席 C. 寥寥无几 D. 人头攒动
7. 下列句子表达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B. 世界上有许多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C.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D. 世界上很少有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8.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福州的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B. 《千手观音》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好评。
C. 清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D. 这群星璀璨的夜空真让人陶醉。
9. 下列诗句中描写的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A. ④③②① B. ③①④②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③②
10. 结合课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中旬就开始了。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B. 《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文中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三尺。
C. “……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腊八粥。
D. 《藏戏》采取了“总—分”的结构形式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描述有详有略。
三、填空题。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不同的节日吟诵不同的诗句。寒食节时我们会吟诵韩翃的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七夕节人们会吟诵《迢迢牵牛星》中的诗句: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重阳节人们登高赏菊时会吟诵孟浩然的诗句: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__;中秋节我们会吟诵王建的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仿照例句写句子,注意用上2个以上加点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用上加点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材料一:在李白的1166首诗中,“月”字出现523次,占二分之一。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材料二:古风音乐歌曲中含“月”的比比皆是:《彩云追月》《二泉映月》《平湖秋月》《汉宫秋月》《月儿高》《春江花月夜》等。民歌中也有《半个月亮爬上来》。现代关于“月”的歌曲更是俯拾皆是,如《十五的月亮》《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明月几时有》《月亮代表我的心》……
材料三:成语中有月光如水、闭月羞花、花前月下、月下老人、月满则亏、披星戴月、众星拱月等。月同时常用于女子名字:小月、柳月、新月等。其他还有月山、月牙泉、月坛、月饼之说。
1.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浓浓的月亮情结。在中国文化里,月亮有哪些象征意义?(至少写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古诗词?请写出一首。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亮有许多别称,你能说出几个?(不少于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童年的春节(节选)
①童年时,我家住在烟台海军学堂后面的山窝里,附近只有几个村落,进烟台市还要越过一座东山,算是最冷僻的一角了。但在我的童年生活中,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那便是春节。
②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然后给父母和长辈拜年,我拿到的红纸包里的压岁钱,都请母亲替我收起来。
③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节目大多是“跑旱船”和“王大娘锔大缸”之类,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鼓乐前导,后面簇拥着许多小孩子。他们边走边唱,有乐器伴奏,歌曲大多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真是热闹极了。
④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从腊月二十三起,大家就忙着扫房,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祖父忙着写春联,贴在门上。
⑤新年里,我们得到许多好东西,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里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我一只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只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
⑥我家所住的那条街,本是个灯市,那条街上大多是灯铺。我家门口的店里兼卖各种灯,元宵节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
⑦元宵节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有删改)
根据短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描写了作者童年时在烟台和福州过年的景象。
B. 短文开头写作者在烟台时住得很冷僻,是为了和下文过春节的景象形成对比,突出春节的热闹。
C. 从第④自然段作者介绍在福州过年时说“又热闹多了”,可以看出作者喜欢在福州过年,不喜欢在烟台过年。
体会文章的写法,完成练习。
(1)短文描写过年的习俗时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请把下面表格所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地点 详写 略写
烟台 耍“花会” a.
福州 b. 扫房、准备食物、写春联、贴春联、赏灯
(2)本文的内容有详有略,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第⑥自然段写元宵节之夜赏灯时,引用了“花市灯如昼”这句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结尾说“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妙笔生花。
题目:家乡的____________节
同学们,我们度过了许许多多美好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相信过节时那些富有家乡特色的习俗和欢乐的气氛一定让你难以忘怀。请你拿起笔来把它们描绘出来,尽情抒写你的感受吧!注意语句通顺,感情真挚,500字以上。
(
500
字
)
参考答案
一、燃放 通宵 彼此 摆摊 骆驼 褐色 搅拌 乌鸦
二、1.B 2.C 3.C 4.D
(1)E (2)D (3)B (4)C (5)F (6)A
6. D 7. B 8. A 9. D 10. B
三、寒食东风御柳斜 脉脉不得语 还来就菊花 不知秋思落谁家
四、1.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2.示例: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中,一小组在演讲中拔得头筹,二小组在手抄报制作上勇夺第一,四小组在实践操作上摘得桂冠。
3.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4.示例:这不是学校,而是人间的仙境。
五、1.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团圆;月亮象征着身在异乡的游子对故乡、亲人无尽的思念。
2.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玉兔、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顾兔、婵娟、玉盘等。
六、1. C
2. (1)a. 穿新衣新鞋、拜祖宗、拜年、领压岁钱 b. 送灯
(2)使文章显得主次分明,作者通过详细描写自己印象深刻的春节活动,突出春节的热闹气氛和自己欢乐的心情
3. 这样写既形象地写出了灯市上的灯多且亮的特点,又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4. 因为孩子们对过年时热闹、欢乐的气氛恋恋不舍,为光彩辉煌的日子的完结感到惆怅寂寞,所以觉得“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七、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