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考点过关练习-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
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1.临近春节,小城道路两边开始有许多xiǎo fàn( )bǎi tān zi( )卖年货。
2.今天,妈妈qià hǎo( )有空,就áo( )了一锅甜腻、nónɡ chóu( )的là bā zhōu( ),我们一个个忍不住狼吞虎yàn( )起来。
二、读句子,用读音是“xiāo”的字填空。(不能重复)
在学校组织的“画风筝写心愿,放风筝送祝福”的文化活动中,爸爸通( )达旦为我制作的火箭造型的风筝大放异彩。只见它冲入云( )后在空中( )洒地遨游起来。突然,线断了,“火箭”渐渐( )失在天际。
三、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汤匙(chí) 白云观(guān) 鞭炮 搅和
B.炽烈(zhì) 含情脉脉(mò) 骆驼 染缸
C.掺和(chān) 万象更新(gēng) 沸腾 王候
D.正月(zhēng) 狼吞虎咽(yàn) 肿胀 浪漫
2. 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泣涕零如雨(零:落下)
B. 纤纤擢素手(擢:伸出;素:白皙)
C.脉脉不得语(脉脉:相视无言的样子)
D.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庭:厅堂、堂屋)
3. “宵”和“霄”容易混淆,通过查阅资料,典典知道了这两个字的不同意思。他在下面的日记中应依次填入( )
今天,在太空“出差”的航天员平安回家了。通过电视,我听到他们平安出舱时,人群中爆发出的掌声、欢呼声响彻云( ),人们之前所有的担心早已被抛到九( )云外。中国航天事业之所以能飞速发展,是因为有无数科学家日复一日通( )达旦地研究,我要向他们致敬,更要向他们学习。
A.霄霄宵 B.霄宵宵 C.宵宵霄 D.宵霄霄
4.下面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B.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C.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从天降”“福气盈门”。
D.建筑上有“云”的图案,寓意“风起云涌”。
5.下面和“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一句写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B.天一擦黑,鞭炮就迫不及待地挤上来凑热闹。
C.在这些粗壮的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
6.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特的艺术形式,比如安徽的( )、河南的( )、浙江的( )、四川的( )都非常有名。下列选项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豫剧 黄梅戏 越剧 川剧
B.越剧 黄梅戏 豫剧 川剧
C.黄梅戏 越剧 豫剧 川剧
D.黄梅戏 豫剧 越剧 川剧
四、按要求完成练习。
在横线上填写不同的表示开心的四字词语,使句子语意表达更丰富。
端午节那天,我__________地跟着奶奶学包粽子,___________地跟着爷爷去看赛龙舟。回家后,爸爸送了我一本新书,我___________。妈妈说我在演讲比赛中获奖了,我顿时___________。
春节期间,无论是家人团聚,还是朋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网友戏称:“每逢佳节胖三斤。”请参考作家沈从文对腊八粥的描写,从材料、味道、做法等方面介绍你最喜欢的一种春节美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课文内容和积累填空。
本单元,我们欣赏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我们跟随老舍的脚步来到了老北京,这里的春节真热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天中的民俗活动,给人的印象颇深。我们追随沈从文的步伐来到了八儿家,通过八儿______粥、______粥的过程,我们感受到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藏戏更具特色,它的开山鼻祖是____________。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不同的节日吟诵不同的诗句。寒食节时人们会吟诵韩翃的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____”;七夕节时人们会吟诵《迢迢牵牛星》中的诗句:“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_”;重阳节人们赏菊时会吟诵孟浩然的诗句:“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________”;中秋节人们赏月时会吟诵王建的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好好学习,虚度光阴,你可以用《长歌行》中的两句诗来劝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片段一】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选自沈从文的《腊八粥》
【片段二】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听见梆声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小孩子们在饺子上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
——选自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
【片段三】对联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那时候的对联和现在不同,都是买来大红纸请人手写的。父亲的书法很好,是我们村里知名的先生,所以到我家来求父亲写对联的人都排成了队,过年的这两天是父亲最忙碌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那黑亮亮的毛笔字写在红纸上,有说不出的羡慕。当红红的对联贴到墙上门上,那个喜庆啊,年的气氛立刻就出来了。
——选自《过年》
1【提取信息】请根据以上三个片段,照样子,完成练习。
片段一:写腊八节熬制腊八粥的事。
片段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片段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发现:这些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握要点】在以上三个片段中,各有一个体现传统节日民俗习惯的事物,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法探究】读以上三个片段,想想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详细的,请对号入座。
片段一:__________ A.通过具体事例和人物的心理描写把事情写详细。
片段二:__________ B.通过一系列场景描写表现民风民俗。
片段三:__________ C.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食物的熬制过程,令人垂涎三尺。
4【迁移运用】请仿照以上片段的写法,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一个,试着写一写。
月饼 粽子 元宵 赛龙舟 猜灯谜 舞狮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向泥土致敬
耿 立
①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作天书,他们知道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炊烟呼吸,鸡叫驴打滚,草的种子,这只是天书上不同的文字。
②如果说草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天书,父亲能读懂,那村长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天书,他读不懂。因为有时村长让大家种水稻,但却颗粒无收。父亲说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意儿,泥土有脾气,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能把庄稼种到石板上?
③有时,我看到父亲在田埂上扛着锄头走,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走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虽不像西方的人把手捂着胸脯那样,但绝对的虔敬。
④父亲的手,虽然如树皮一样褶皱苍老,有点儿变形,条条青筋如蚯蚓,但有着泥土的温暖,我一握的时候,就像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血管。这是泥土的温度。这样的手在泥土里绝对灵活。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而对草,也是尽量照顾,只要和庄稼和谐相处,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
⑤父亲年老了,手指有时不太灵活。有一年惊蛰后,他在麦田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条在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父亲内疚喃喃道:“这怎么好?这怎么好?”父亲停下手,拿眼睛乜(miē)斜我一下,从兜里掏出一支卷烟,咝咝地吸着,然后叹着气闭上眼睛。这是在推己及物想象蚯蚓的痛吗?
⑥即使冬令时节,父亲也闲不住。他会和被叫作“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对它们一年在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犒赏。有时父亲要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堆粪、翻粪、晒粪,这是对泥土的滋补。你想它们陪伴着小麦走了一春,陪伴着苞谷走了夏季、秋季,如今到了该歇息的时候,就如女人产后要吃红皮鸡蛋、喝红糖水。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父亲心里最清楚,土地糊弄不得,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比邻而居,对别人好也是对自己好。
⑦从地里回来的父亲脸上有一块泥巴,母亲想用手抠下,又想卷起衣襟擦。父亲招呼了一下说不用了——父亲羞涩了。但母亲的亲昵是对劳作的一种尊重。泥土在脸上怎么了?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父亲拾起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吃到嘴里。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吗?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是否在父亲的脸上撒一把草籽儿,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诗人雅姆说:“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要脱帽致敬,先让他们过去。”
⑧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 (有删改)
1. 通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的父亲敬重泥土以及生灵的具体表现。(至少三处)
2. 请简要分析以“向泥土敬礼”为题的作用。
3. 联系全文,谈一谈你对文章第⑧段中“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1.小贩 摆摊子
2.恰好 熬 浓稠 腊八粥 咽
二、宵 霄 潇 消
三、1.D 2.D 3.A 4.D 5.C 6.D
四、示例:1. 眉开眼笑 兴高采烈 心花怒放 欣喜若狂
2. 众多美食中,我独爱年糕。它是一种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色白如雪,口感软滑,不粘牙,有嚼劲,切片而食,让人口齿留香。
五、1.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等 喝 唐东杰布
2. 寒食东风御柳斜 脉脉不得语
还来就菊花 不知秋思落谁家
3.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六、1.写除夕夜吃饺子和拜年拿压岁钱的事。
写过年写对联、贴对联的事。 传统节日里的民风民俗。
2.腊八粥 饺子 对联 3.C B A
4.示例:每年端午节,奶奶都会亲自动手包粽子。奶奶会包的粽子种类有很多,其中我最喜欢吃的是她包的红枣粽子。奶奶每次煮粽子的时候,我都会在旁边看着。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那是端午节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里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总是忍不住向锅中张望。奶奶摸摸我的头,笑着说:“不要着急,粽子越煮越香。”灶膛里的火越来越细,我在端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已经煮好,凉在盘里了。我轻轻捧起一只粽子,觉得奶奶包的粽子像是有生命一样。轻轻一拉,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只见精致的四角粽子煮得透亮,微微青绿。咬下去,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红枣和糯米的香甜……
七、 1. 【示例】①懂得泥土和种子有脾气,不要拗;②与牛相遇时虔诚地后退避让;③和庄稼和谐相处,不对草痛下杀手;④误斩蚯蚓后深感内疚;⑤撒苞谷犒赏麻雀;⑥用粪滋补泥土,剔除泥土里的瓦块、砖头。
2. 【示例】与短文开头和结尾相呼应,“向泥土敬礼”就是向与泥土紧密联系的劳动人民敬礼,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生灵的敬畏和对劳动人民勤劳踏实、纯朴宽厚的品质的赞美。同时,标题形式新颖,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 【示例】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泥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们理应尊重泥土和其所象征的自然万物。同时,在泥土上辛勤耕作的人具有纯朴宽厚、热爱劳作的优秀品质,更值得我们尊敬。“向泥土敬礼”就是向滋养我们的大自然和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