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平汝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据记载,儒家经典之一的《周礼·职方氏》已经对全国主要自然水体的分布作出概括性的描述。在先秦的“九州”中,都分布着适于水生物生长的“泽薮”,以及适于船只航行的“川”,有灌溉效益的“漫”。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自然经济的繁荣 B.军事防御形势严峻
C.土地私有制发达 D.农业生产的需要
2.据史料记载,清朝某一时期直隶、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山西等20多个地区已经种植玉米。这一时期最早可能出现在( )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乾隆时期 D.道光时期
3.下表所示为二战后影响美国粮食输出的若干事件。美国针对这些事件的反应( )
事件 相关影响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美国向西欧运送农产品的同时,对受二战破坏更大、民生更为艰辛的东欧国家提出附加苛刻政治条件的粮食援助计划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1974年,美国通过“杰克逊一瓦尼克修正案”,以削减粮食等供应相威胁,要求苏联在中东问题上让步
苏军入侵阿富汗 1980年,美国总统卡特决定对苏联采取部分粮食禁运
A.不利于世界粮食的有效供给 B.旨在实现农场主利益最大化
C.使其丧失粮食出口大国地位 D.基于自身粮食生产技术优势
4.《周礼·考工记》记载,先秦时期官府手工业分制造木器、铜器、玉器、陶器和染色等不同工种,此外,先秦时期的青铜制品除贵族所用的礼器、乐器、铜镜之外,还有数量较多的各种兵器和货币。据此可知,先秦时期( )
A.生产力进步促进手工业发展 B.手工业门类多样且发达
C.民营手工业生产发展较缓慢 D.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5.《共产党宣言》说:“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这说明( )
A.传统工业被新工业彻底摧毁 B.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C.新工业的原材料都来自异地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确立
6.近些年来,中、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在角逐人工智能技术制高点的过程中,难免存在矛盾与利益摩擦。这刺激了各国人工智能科学家、工程师们竭力为本国利益去做出前沿高端的成果,在历史“合力”中谱写人工智能新时代。这说明( )
A.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决定国家的发展前途
B.国际关系恶化根源于人工智能竞赛
C.国家科技水平集中体现在人工智能领域
D.人工智能研究竞赛蕴含着家国情怀
7.《古红海环航记》记载:“公元初阿拉伯人输出到东非的货物,主要是穆扎(当时阿拉伯南部的一个城镇)制造的长矛、战斧、短剑以及各类玻璃制品,同时,阿拉伯人还向非洲一些港口输出大量的酒类及一些小麦。”阿拉伯人购入的东非产品有“大量的象牙、犀角和龟板,此外还有一些椰子油”。这一现象( )
A.反映出非洲社会生产力的落后 B.体现了亚非之间的经济贸易交流
C.说明阿拉伯商人热衷中介贸易 D.加速了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进程
8.1921年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征税以后的全部余粮,农民可以自由周转,并且可以发展小私有经济。他认为这种小私有经济“也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无可争议的真理”,“而这种发展在有着千百万小生产者存在的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可见,列宁( )
A.主张建立资本主义经济模式 B.极力维护农民根本利益
C.基于苏俄国情发展国民经济 D.否定了农业集体化模式
9.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数量急剧增加。截至2001年,跨国公司占据着全球技术交易总量的80%、全球研发投资的90%、全球高新技术的95%。这( )
A.促进了区域经济集团化持续发展 B.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力
C.反映了国际生产分工体系的出现 D.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均衡发展
10.下表所示为1959-1963年我国城市化率。这种变化趋势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时间 城市化率
1959年 18.41%
1960年 19.75%
1961年 19.29%
1962年 17.33%
1963年 16.84%
A.中共八大的胜利召开 B.“四个现代化”的提出
C.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11.元朝初期,政府在全国设立诸站都统领使司管理全国驿站,后来将其改组为通政院。通政院下设立大都、上都、江南三个分院,分别管理大漠、中原和南方的交通。每一个驿站都有专门的站户负责管理,当时全国站户总数在30万以上。这( )
A.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B.消除了民族间发展差距
C.实现了南北经济的平衡 D.旨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12.1895-1911年,中国一度出现铁路建设潮。新建的8200公里铁路里程中,中国人投资自建的铁路里程有1200公里,只占14%;而高达40%的铁路里程依靠外国贷款才得以兴建。这说明当时的铁路建设潮( )
A.满足了洋务企业需要 B.主要由列强资本输出驱动
C.缘于清末新政的推行 D.利于我国铁路主权的回收
13.下图所示为2007-2011年世界航空运输业经营利润率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
A.金融危机冲击世界航空业发展 B.拉美国家经济安全性最高
C.航空运输方式受欢迎程度下降 D.世界各大洲经济联系减弱
14.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包含了283个治方,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医药治方和巫术治方:医药治方包括饮、食、吞等内服法和熏、敷、熨等外用法;很多治方结尾有“善”“已验”等表示有效的词语。下列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西汉医学( )
A.遵循了整体辩证的思维 B.关注心理慰藉的作用
C.强调了人与自然的联系 D.注重病方的治疗效果
15.1949-1952年,我国开展了以环境卫生清洁大扫除为中心的卫生运动;1952-1954年,我国开展了以反美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1955年以来,“除四害”成为新的爱国卫生运动的中心。由此可知,这些运动( )
A.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 B.带有明显群众性特征
C.满足了群众医疗需求 D.完善了我国卫生体系
16.新加坡医疗保健机构大多设有完善的国际病人联系服务部,满足病人从最初的询问、机场接机,到完成治疗回国之后的复诊。其中大部分医疗机构还为国际病人提供购物指导、退税等额外服务。这表明新加坡( )
A.联合各国政府发展卫生事业 B.全球公共卫生服务意识得到强化
C.与多数国家开展国际医疗合作 D.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比较完善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一《考工记》中的宫城规划示意图
图二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平面图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1和图2中城市布局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城市在承载中国古代的价值观、制度和器物三个层面文明的表现。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5年的农业科学实验工作会议推动了农业科学实验运动向科学研究的方向发展,会议要求大力发展板田,把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提交给农业科学研究部门。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农业科学实验运动不但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还可以消除农民心中科学的神秘感,“破除资产阶级和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摆脱指挥生产的盲目性和摆脱催收催种的被动状态”。群众性科学实验的推广成为农村干部的主要工作内容。1965年,全国农技推广站职工达76560人,70%的农技人员都深入基层大办板田。1966年,农业科学部门参与的样板田近1000个,在样板田长期蹲点的农业科学研究人员约占全国农业科学研究人员总数的四分之一。
——摘编自刘洋、周嘉惠《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群众性科学实验运动研究》
材料二:
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于2012年全面启动以来,广东省政府采取落实建设资金,规范项目管理,奖惩并举等措施,积极推动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国家下达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1510万亩,占全省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39.36%。实际立项1727.68万亩,超过国家下达任务的14.4%……从成效上看,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于改善项目区耕地的灌溉与排水条件,整修田间道路与农田防护工程,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等作用明显。
——摘编自仇大海、吴国华《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调查与思考》(2016年1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业建设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7世纪起,大批旅游图册的出版与热销帮助欧洲人建构了相对系统完整、全面清晰的“中国图像”,成为欧洲人了解中国的窗口,满足了欧洲人对神秘东方的好奇心。此外,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成熟与时尚资讯的迅速传播,时装版画也成为欧洲人了解东方与世界服饰文化的平台。“18世纪英国的乔治时代,即使在偏僻的乡村杂货店中,也能买到东方缎带等一些时髦的奢侈品。”东西方服饰贸易出现了繁盛局面。来自异域的新鲜生活信息与时尚潮流资讯伴随着借助海洋贸易流入的大量东方服饰纺织品向西方扑面而来,冲击着西方传统的服饰纺织文化与相应的“衣冠之制”。
——摘编自宋炀《17—18世纪东方国家外销服饰纺织品与近代世界文化建构》
材料二:
随着18—19世纪英国产业革命的成功,清政府不断颁布的“禁海令”对于正处在世界范围的经济扩张高潮中的英国人来说显然是一种障碍。1791年,英国对从中国进口的瓷器、漆器施行严格的高额关税,很明显就是为了遏制中国商品对英国本土企业的冲击。在此情况下,英国政府便向中国皇帝派出了第一个使节,说明此时清廷“禁海令”已然不仅仅是海上商业贸易层面的事了,已上升到国家政治层面,中英双方的冲突也在所难免了。
——摘编自胡良益、潘天波《清代海上丝路漆器文化外溢:贸易、想象与环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东西方服饰贸易繁盛的原因以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英冲突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析。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洋务运动首开学习西方医学教育办学经验的先河,为中国传统中医教育注入了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打破了中国医学教育单一中医学课程结构的框架。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苏联为师,形成了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新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加速发展、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迅猛推进,高等医学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我国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新的理念,一种新型的复合型课程体系正在形成。
——摘编自黄睿彦《近现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历史变迁与启示》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农业是古代中国的经济支柱.而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题干中提到的“浸”具有灌溉效益,正是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因此,可以推断出当时人们对自然水体的认识和利用主要是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故选D项;自然经济的繁荣、军事防御与水体分布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故排除A、B两项;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确实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但题干中主要强调的是水体的分布和其对农业的作用.而不是土地所有制本身,故排除C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玉米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玉米得到大规模推广,故选C项,排除A,B,D三项。
3.答案:A
解析:材料中三个事件都涉及美国将粮食作为外交手段,对受援国或对立国家施加政治压力,将粮食政治化可能破坏国际粮食贸易的正常秩序,进一步影响世界粮食的有效供给.故选A项;表中的信息表明,美国是在用粮食作为一种外交工具,而不是单纯为了农场主的利益,故排除B项;表中并没有任何信息表明美国的粮食出口地位因此受到根本性影响,故排除C项;虽然美国确实拥有先进的粮食生产技术,但美国作出反应主要是基于自身国家利益,故排除D项。
4.答案:B
解析:《周礼·考工记》记载了先秦时期官府手工业分为不同的工种,如制造木器、铜器,玉器、陶器和染色等,显示出门类的多样性。同时.青铜制品除了贵族所用的礼器、乐器、铜锒之外,还有大量的兵器和货币,这进一步证明了手工业的发达,故选B项;材料中并没有直接提到生产力进步是手工业发展的原因,故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到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故排除C项;材料中提到了手工业的门类和产品,但并没有直接说明手工业规模在不断扩大,故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逼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等信息可知,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的联系,故选B项:A项“彻底摧毁”和C项的“都来自异地”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A、C两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确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时间上不符合,故排除D项。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这刺激了各国人工智能科学家、工程师们竭力为本国利益去做出前沿高端的成果,在历史合力中谱写人工智能新时代”等信息可知,人工智能竞赛蕴含了家国情怀,故选D项;A项“决定”和C项“集中体现在”的表述夸大了人工智能的作用,故排除A、C两项;人工智能竞赛并不是国际关系恶化的根源,故排除B项。
7.答案:B
解析:阿拉伯人与东非之间的贸易往来显然促进了两个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通过交换各自的特产,两个地区的人民能够接触到彼此的文化和产品,从而促进了文化交流,故选B项;阿拉伯人购买象牙、犀角和龟板可能是因为这些物品在阿拉伯地区有市场需求或价值,而不一定是因为非洲生产力落后,故排除A项;材料中只提到阿拉伯人直接与东非进行贸易,没有提到他们是否在其他地区之间充当中介,故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提到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故排除D项。
8.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列宁根据苏俄当时的实际情况,主张发展小私有经济,这说明列宁基于苏俄国情发展国民经济,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的目的是通过发展国民经济来巩固苏维埃政权,而不是建立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故排除A项;B项“极力维护”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B项;农业集体化模式出现于斯大林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9.答案:D
解析:跨国公司在全球技术交易、研发投资和高新技术方面的主导地位,可能限制了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关键领域的发展,从而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均衡发展,故选D项;材料强调了跨国公司在全球技术和投资领域的主导地位,区域经济集团化与此关系不大,故排除A项;材料更多地强调了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和投资控制力。而不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影响力,故排除B项;国际生产分工体系在二战初期已经出现,故排除C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1960年至1963年,我国城市化率在逐步下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国家对经济实施调整,压缩城市人口所导致的,故选C项;中共八大于1956年召开,与表中信息不符,故排除A项;我国于1964年提出“四个现代化”不符合题目要求,故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城市化率下降无直接关系,故排除D项。
11.答案:A
解析:元朝初期设立了大量驿站,这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从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故选A项;B项“消除了”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C项夸大了元朝驿站的作用,故排除C项;这些驿站设立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大一统局面,并不是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故排除D项。
1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新建铁路有40%受到外国资本的控制或影响,这说明当时的铁路建设潮实际上是由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所驱动的。故选B项;这一时期中国的绝大多数路权由列强掌握,无法满足洋务企业的物流需要,故排除A项;清末新政开始于1901年,与铁路建设潮兴起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近九成的新建铁路受列强影响或控制,这不利于收回铁路主权,故排除D项。
13.答案:A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2008年全球航运业利润低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融危机冲击了世界航运业发展,故选A项;BCD三项结论在材料中均无法得出,故排除 B.C、D三项。
14.答案:D
解析: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包含了多种治疗方法,这些发现表明西汉医学非常注重治方的治疗效果,并且部分治方经验证有效,故选D项;材料主要关注的是治疗方法和效果,而不是医学的哲学或思维方式,故排除A项;虽然材料提到了巫术治方,但这并不直接等同于关注心理慰藉,故排除B项;材料主要关注的是治疗方法和效果,而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故排除C项。
15.答案:B
解析:无论是环境卫生清洁大扫除、反美细菌战还是“除四害”这些运动都需要群众广泛参与,故选B项;这些运动与精神文明建设没有直接联系,故排除入项;卫生运动对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有积极影响,但这并不等同于直接满足医疗需求和完善我国卫生体系,故排除C,D两项。
16.答案:D
解析:材料提到了新加坡医疗保健机构服务部能够满足病人从最初的询问到完成治疗回国之后的复诊等一系列需求。此外,大部分医疗机构还为国际病人提供购物指导、退税等额外服务。这些信息反映了新加坡在医疗保健服务方面的完善程度,故选D项;题干中并没有提到新加坡联合各国政府来发展卫生事业.故排除A项;虽然材料中提到了新加坡为国际病人提供服务,但这并不直接表明新加坡的全球公共卫生服务意识得到了强化,故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明确提到新加坡与多数国家开展了国际医疗合作,故排除C项。
17.答案:(1)图1特点:王宫位于中央;布局方正,井然有序;宗庙和社稷在宫城的重要位置;突出礼的作用。图2特点:呈不规则方形;呈双子城,小城(又称官城)与大城(又称郭城)并存结构;外城、小城均有手工业作坊区;小城外北偏西有一大型市。
(2)表现:价值观层面:天人合一、敬天祭祖、孝悌、礼乐。制度层面:行政管理、税收、军事、刑事。器物层次:集中城市中的建筑、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费品、艺术。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周代(中国)。特点:图一根据城市分布,可以看出王宫位于中央,且布局较为方正;宗庙和社稷靠近王宫,位置较为重要;图二根据城市分布图,可以看出城市呈不规则的方形;且大城与小城并
存;外城、小城均有手工业作坊区;小城外北偏西有一大型市场。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周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价值观层面表现,可从西周统治思想方面进行分析,如:主张天人合一、敬天祭祖、孝悌、礼乐等;制度层面表现:根据材料图示看出,包括税收、军事、刑事等方面;器物层面表现: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得出,城市建筑、生产工具、手工业品等方面。
18.答案:(1)历史背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农村公有制经济基础的建立;扫盲教育及科普运动逐渐深入农村基层;传统小农生产方式影响深刻;国家工业化需要保障粮食供给及扩大农村市场;新型意识形态的广泛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的改革创新;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逐步建成);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及城乡差距的扩大:科学发展观及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和贯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对中国的影响增大。
(2)历史经验:坚持党和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通过科技发展带动并引领;坚持自力更生解决粮食问题;尊重经济规律,尊重劳动者意愿;立足国情开展农业建设。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据材料一“1965年”时间信息和所学可知,农村公有制经济基础的建立;据材料一“农业科学实验运动不但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还可以消除农民心中科学的神秘感……群众性科学实验的推广成为农村干部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所学可知,扫盲教育及科普运动逐渐深入农村基层;据所学可知,传统小农生产方式影响深刻;国家工业化需要保障粮食供给及扩大农村市场;据材料一“破除资产阶级和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摆脱指挥生产的盲目性和摆脱催收催种的被动状态”可知,新型意识形态的广泛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据材料二“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于2012年全面启动以来”的时间信息和所学可知,主要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水平、城市化发展、思想理念和世界影响等角度,可以归纳为: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的改革创新;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全面小康社会逐步建成);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及城乡差距的扩大;科学发展观及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和贯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对中国的影响增大。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一“1965年的农业科学实验工作会议推动”、材料二“广东省政府采取落实建设资金,规范项目管理,奖惩井举等措施”和所学可知,坚持党和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据材料一“1965年,全国农技推广站职工达76560人,70%的农技人员都深入基层大办样板田。1966年,农业科学部门参与的样样板田近1000个,在样板田长期蹲点的农业科学研究人员约占全国农业科学研究人员总数的四分之一”材料二“国家下达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1510万亩,占全省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39.36%。实际立项1727.68万亩,超过国家下达任务的14.4%和所学可知,通过科技发展带动并引领;据所学可知,坚持自力更生解决粮食问题;据材料一“会议要求大力发展样板田,把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提交给农业科学研究部门”、材料二“采取落实建设资金,规范项目管理,奖惩并举等措施”和所学可知,尊重经济规律,尊重劳动者意愿;据材料一“在样样板田长期蹲点”和所学可知,立足国情开展农业建设。
19.答案:(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使东西方海上交通联系加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扩大;世界市场的逐步拓展;旅游图册的出版与热销;印刷技术的发展成熟与时尚资讯的迅速传播;东方纺织业技艺高超。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服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了欧洲人的物质文化生活;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推动了西方服饰文化的变革和创新。
(2)实质:工业革命的进行使英国对中国商品和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之间的矛盾。(经济利益与政治立场的冲突)评析: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与世隔绝,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技,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英国对中国的贸易需求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对外国市场的需求,其对中国采取的高额关税则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利于中英之间的正常贸易往来。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时间“17世纪”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东西方海上交通联系加强;根据材料一“17-18世纪”并结合所学世界市场的相关知识可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扩大,世界市场的逐步拓展;根据材料一“大批旅游图册的出版与热销……满足了欧洲人对神秘东方的好奇心”可知,旅游图册的出版与热销;根据材料一“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成熟与时尚资讯的迅速传播……的平台”可知,印刷技术的发展成熟与时尚资讯的迅速传播;根据材料一“大量东方服饰纺织品”可知,东方纺织业技艺高超。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来自异域的新鲜生活信息与时尚潮流资讯伴随着借助海洋贸易流入的大量东方服饰纺织品向西方扑面而来”可知,促进了东西方服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根据材料一“东西方服饰贸易出现了繁盛局面”可知,丰富了欧洲人的物质文化生活,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根据材料一“冲击着西方传统的服饰纺织文化与相应的‘衣冠之制’”可知,推动了西方服饰文化的变革和创新。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第一小问实质,根据材料二“随着18-19世纪英国产业革命的成功,清政府不断颁布的‘禁海令’对于正处在世界范围的经济扩张高潮中的英国人来说显然是一种障碍”可知,工业革命的进行使英国对中国商品和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之间的矛盾(经济利益与政治立场的冲突)。第二小问评析,根据材料二“清政府不断颁布的‘禁海令’”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与世隔绝,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技,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根据材料二“18-19世纪英国产业革命的成功”“1791年,英国对从中国进口的瓷器、漆器施行严格的高额关税”可知,英国对中国的贸易需求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对外国市场的需求,其对中国采取的高额关税则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利于中英之间的正常贸易往来。
20.答案:示例:论题:中外交流推动中国医学教育发展。阐述:鸦片战争以后,在西学东渐的持续影响下,西方医学不断传入中国。中国的一些通商口岸甚至出现了西式医院,伴随着西方医学技术的传入。西医院校也开始建立起来。洋务运动期间,一些洋务学堂将西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融入传统医学教育之中,体现了医学教育中西合璧的特点。新中国成立以后,鉴于中苏之间的特殊关系,中国的医学教育深受苏联的影响,对课程的设置进行了改革,形成了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新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学教育发展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背景之下,不断推动课程改革,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总之,近代以来,我国医学教育发展在继承传统中医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经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解析:本题是选择观点说明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根据材料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依据材料“洋务运动首开学习西方医学教育办学经验的先河,为中国传统中医教育注入了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打破了中国医学教育单一中医学课程结构的框架”并结合所学知识,论题可以为中外交流推动我国医学教育发展。其次,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期间、新中国建立后、改革开放以来等时间段,详细论述中外交流如何推动我国医学教育发展。最后,总结升华,从中外交流对我国医学教育产生的影响角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