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生活、习俗的变迁和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第1课时)主备人:贾成鹏 审核人:于海浪 授课人:____ 时间___
【学习目标】了解近代的服饰变迁。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教学重点】解近代的服饰变迁;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教学难点】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学习流程】■问题引导(自主学习)一、了解近代的服饰变迁1、中国服饰的变化趋势:由 ,逐渐向 转变。2、近代男子服饰的变化:(1) 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 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 后流行开来。(2)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中西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 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 服装;3、近代女子服饰的变化20世纪20年代之后,合身适体的 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二、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 1、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 ”,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2、民国政府成立后,颁布“ ”等法令。大城市中,新一代知识分子特别是走向社会的女青年,改变了传统的婚姻习俗,倡导婚姻自由。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3.了解近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1)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2)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3)轮船:1865年,中国自行设计第一艘轮船。(4)火车: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5)电车: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6)汽车: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7)飞机: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民航事业起步。4.了解近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 (1)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无线电报在1906年创设以来,也得到了发展。1932年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2)电话: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诱思讨论(合作学习)1、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有哪些?(1)受西方文化的影响。(2)国内民主革命的推动。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3)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推动。(4)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审美观念的变化。(5)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6)近代教育发展的推动。(7)国家政策的影响:如改革开放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重点点拨(方法学习)■及时训练(巩固学习)1.(08·江苏)1869年,《教会新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2.我国最早主张“断发易服”的是( )A.洋务派 B.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无产阶级3.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和风气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舶来的近代西方文明使中西文化碰撞、交汇,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近代社会习俗和风气演变的重要原因 ②近代西方文明的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使社会生活习俗趋于西化,对中国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对近代西方文明应完全肯定A.①正确②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 D.①不正确②正确4.(2010江苏单科)徐 ( http: / / www.21cnjy.com )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5.(2009广东单科)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风尚的是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 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6.(2009上海单科,18)随着汽车 ( http: / / www.21cnjy.com )、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7.交通工具的变化和交通事业的发展给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是 ① 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② 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③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节奏 ④ 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20世纪初中国皇帝不能做到的是A 骑自行车 B 乘有轨电车C 坐火车旅游 D 给美国总统发无线电报8、李鸿章曾赞叹一种叫做“德律风”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A.火车 B.电话 c.电报 D.电影9、“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报通讯10、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中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 ( http: / / www.21cnjy.com )何一个地方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3)根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3分)■课堂小结 备注(教师二次备课栏及学生笔记栏)
教学反思(教师教后反思,学生课后复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