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教育信息中心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镇江市教育信息中心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27 23:2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第1课时)主备人:王兆松 审核人:徐春松 授课人:____ 时间___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进而了解古代中国就有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并通过深入了解农业耕作工具的改革和演进来明白工具的变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过程与方法:学生合作、探究,教者讲解、点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 ( http: / / www.21cnjy.com )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学习流程】■问题引导(自主学习)一、根据第一目“‘神农’传说”内容解决下列问题:1、在远古时代,开始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的是哪个生产部门?2、为什么“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 ①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②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③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④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lei)、耜(si),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二、古代农耕的方式演变:(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器牛耕)原始社会:刀耕火种──耜耕( );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少量使用;春秋战国:铁器农具使用、 的采用;汉代时期: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从战国开始,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铁犁牛耕的出现使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转向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由粗放转向了 。三、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变化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2、奴隶社会: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1)特点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②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③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瓦解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初税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井田制瓦解) (3)战国——井田制被废除——如秦国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使用,使个体领导成为可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①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地主土地所有制)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小农土地私有制)③封建政府和皇帝直接掌握一部分。国有制(实质是私有制)小农经济的含义、特点:形成的条件: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含义: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特点:1、 性:一家一户个体经营;2、 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 性: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4、 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5、精耕细作■诱思讨论(合作学习)为什么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中国的农业一直都使用牛耕,而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步呢? ■重点点拨(方法学习)小农经济的特点■及时训练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2.“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井田制的瓦解C.人口膨胀的压力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3.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A.耕作方式的进步B.土地制度的变化C.手工业的进步D.赋税制度的变化4、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 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D使用畜力鼓风冶铁5.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 沉重的青铜酒器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6、“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诗句所述不能反映出的是 A.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 B.自耕农经济的完善性C.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 D.自耕农经济的稳定性7、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重视和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由于它是(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B.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封建王朝收入的主要来源 D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而生产8、关于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拥有一定的土地和农具等生产资料 B.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C.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交换 D.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课堂小结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2)奴隶社会: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3)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 备注(教师二次备课栏及学生笔记栏)
教学反思(教师教后反思,学生课后复习心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