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二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第二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7 09:5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第二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2学期
九年级学情调研
语文学科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会正确的一项(
A.栈桥(n)
愧赧(nn)
桑梓(z)
孜孜不倦(2)
B.阔绰(chud)
星宿(xi0)
诓骗(kuang)
前仆后继(p0)
C.豢养(huan)
嗤笑(ch)
汲取‘)
箪食壶浆(dan)
D.阴晦(hui)
诬蔑(mie)
恣睢(z)
不省人事(shng)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2~4题。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口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
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口幽梦影口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口中年读
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口可见,阅历对读

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
,是因为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
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
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的丰富意
义难以全面把握。①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
幅度的增加,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
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②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③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
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④可见生活阅历是否丰富,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
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2.依次填入上面语段中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
B.
《》
C.·
。”
D.一一《
3.依次填入上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举足轻重作用
蕴含
B.至关重要
作用
蕴含
C.至关重要
影响蕴含
D.举足轻重
影响
蕴藏
4.上面一段文字中标序号的句子,有语病的一组是(
)
A.第①④旬
B.第②③句C.第①②句
D.第③④句
5。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九年级学情调研语文学科第1页·(共8页)
刘禹锡
巴山楚水读凉地,二十三年并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迁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这是一首酬赠诗,诗中白居易饱含真情地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
B.首联中,“巴山楚水”泛指贬地,此联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彩字句的
渲染,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表达了作者被贬多年的无限心酸和悲凉。
C.领联运用比喻,·以笛声、烂柯为喻,表达了怀念亡友的悲痛之情和对世事变迁、岁月蹉跎的感
慨。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感谢之情和共勉之意,只有靠着唱歌、饮酒,诗人才能
稍稍振作精神,消除心中的苦闷。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6-8题。
①柳畔鸳鸯作伴,花边蝴蝶为家。瑚蝶离不开花儿,花北也离不开蝴蝶,蝴蝶与开花植物的
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典范。那么,地球上是先有蝶还是先有花呢?以前科学界认为:虹吸式口
器的出现是适应吮吸花蜜而发生的进化。然而,荷兰进化生物学家蒂荚·范尔代克等人最近的研
究显示,虽然在当今的地球生态系统中蝴蝶扮演着关键的授粉角色,但早在开花植物出现之前蝴
蝶就已存在。只不过在进化的早期一大约2亿年前蝴蝶刚出现时,它们可能靠吮吸水滴和破损
叶片的渗出物来补充水分。至今,仍然有少数蝴蝶保留了这种原始特性,例如,枯叶蛱蝶和琉璃
蛱蝶主要以腐烂的水果或树液为食。另一些蝴蝶则将这种原始特性发扬光大,例如,炎热的夏
天,燕凤蝶常在溪滩上一边吸水,一边从尾部有节奏地射水,利用水分带走热量,降低体温。随
着进化历程的推进,裸子植物出现了,蝴蝶很快就尝到了裸子植物营养丰富的传粉滴的甜头。不
过,原始蝴蝶对裸子植物仅仅是单方面利用,直到大约1.5亿年前开花植物诞生后,蝴蝶在吸食
花蜜时也起到了传粉作用,双方形成了互利关系,于是蝴蝶和开花植物就开始协同进化。
②关于蝶恋花,苏轼有一句诗特别有名:“明日黄花蝶也愁。”秋天,菊花独放,是蝴蝶唯
一的依傍,重阳节后菊花色香大减、即将调零,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不禁愁眉紧锁。花和蝴蝶相
互依存,断掉任何一环,都可能引发一系列摊以预料的问题。正如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
所言:“亚马孙丛林里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会引发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
风。”在生物界中确实存在着类似的蝴蝶效应: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正因为喜欢花朵的芬
芳而随手采摘,或者因为欣赏蝴蝶的美丽而随意捕捉,都可能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不
可预测的影响。正如社会生物学的奠基人爱德华·威尔逊所说:“地球表面的土壤、水、大气
层,经由生物圈的活动,进化了几亿年才达到现在这种状态。而这个由生物构成、极端复杂的生
物圈,其中的活动都是以极精确但又脆弱的地球能量流动及有机物质循环紧密地环环相扣。”
③“鲜红未许佳人见,蝴蝶争知早到来”是唐朝诗人戎昱写槿花的精彩诗句,从中我们也可
以看到蝴蝶对于鲜花的热爱。时逢舞蝶寻香至,春暖花开之时,湖蝶与花共舞。蝶是花卉的爱情
九年级学情调研语文学科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