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4张PPT。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一、东、中、西部差异
1.产业结构的差异:(1)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________产业相对发达,但在中、西部________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例。
(2)东部地带以________________产业为主,西部地带以________产业为主,中部地带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第三 农业 轻型或轻重混合型 重型 2.工业化差异:在东部地带,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________占较大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仍然以________工业为主体。
3.城市化差异:东部地带城市的综合实力______,城镇密度大,城市化水平________;中、西部地带城市的综合实力弱,城镇密度小,城市化水平低。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带对外开放时间______,程度______,吸纳外资的能力________;而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晚,程度比较低。民营企业传统型强高早高强二、南方与北方
1.北方地区。
(1)跨越________、中温带及寒温带,平原面积广阔,森林、______、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
(2)限制性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
(3)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
(4)当前面临着调整_________、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紧迫任务。暖温带煤炭水资源不足产业结构2.南方地区。
(1)跨越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地区,热量丰富,水分充足。
(2)________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3)限制性因素包括________、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
(4)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有色金属洪涝灾害
三、西部大开发
1.目的:缩小________,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2.优势:自然资源丰富,________资源、油气资源、________资源、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地区差距矿产水能
3.劣势:基础设施落后,人才、________、资金匮乏。
4.意义:(1)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的发展差距,推动________的协调发展;(2)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________,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3)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现__________;(4)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变为________,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技术区域经济民族团结可持续发展经济优势1.教材第14页图1 - 13“我国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比较”、教材第15页图1 - 14“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
提示:(1)图1 - 13用近几年来三个经济地带的国内生产总值情况来反映各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差异。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都较快,但也存在着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经济水平高,增长速度快,中部次之,西部经济水平低,增长速度最慢。
(2)从图1 - 14可以看出,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都呈现出“二、三、一”的特征,但也存在明显差别。第一产业的比重东部低于中部,中部低于西部,只有东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的比重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只有东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的比重东部高于西部,西部高于中部,也只有东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教材第22页图1 - 19“新时期我国西部大开发范围”
提示:(1)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西部地带的陕西、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10个省级行政区及中部地带的内蒙古和东部地带的广西。
(2)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的是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2013年,我国区域结构进一步改善。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加快发展,基础设施正不断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正在转化为中国经济梯级发展的强大动力。根据统计公报,2013年,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9%,增速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则分别增长22.2%、22.8%和18.4%,分别比东部地区快4.3、4.9和0.5个百分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教材,请分析: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是如何划分的?分别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单位?2.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存在着哪些方面的差异?
3.西部大开发的条件和采取的措施有哪些?【例证1】 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乙为江苏省简图。材料二 图丙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1)试比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本题以江苏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切入点,考查东部、西部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充分提取并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答案 (1)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于江苏;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练习1】 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图”,回答(1)~(2)题。
(1)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
C.重庆市属东部经济地带
D.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2)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
B.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
C.将大运输量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
D.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答案】(1)D (2)A [第(1)题,东部经济地带包括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等12个省级行政区,与东部季风区相差甚远;西部包括陕、甘、宁、青、新、川、渝、贵、云、藏等10个省级行政区,并非都是沿边省区;重庆市属于西部经济地带;三个经济地带中,中部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第(2)题,东部地带有资金和科技优势,中、西部有丰富的能源、矿产,因此可以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适宜在中、西部就地加工的农牧产品加工企业也转移到中、西部的农牧业地区,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合,协调地区差异,实现共同发展。]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及各包括的省级行政区【特别提示】
1.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除北京外都临海;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并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因为东部经济地带暂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
2.三大经济地带和三大自然区域不同。三大自然区域指的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与东、中、西部经济地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划分依据不同,三大自然区注重的是自然条件的差异,三大经济地带更注重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2.东、中、西部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2)产业结构差异。(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①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比较。②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增长。3.西部大开发的条件和措施
【特别提示】 西部经济地带的资源优势
(1)矿产资源丰富:我国的三大伴生矿基地(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甘肃的金昌、四川的攀枝花)都在该区;内蒙古霍林河、贵州六盘水都有“煤乡”之称;广西平果的铝土矿闻名全国;云南个旧有“锡都”之称;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青海的柴达木盆地以其丰富的煤、石油、铅锌、盐等资源被称为“聚宝盆”。(2)水能资源丰富:西部地区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70%,开发潜力大,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及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等水系。
(3)气候资源:西部地区的气候类型有西北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的高原气候以及其他地区的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有丰富的太阳能,夏季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因此新疆成为我国长绒棉的重要产区,瓜果、葡萄也闻名全国,西藏青稞单产也很高。
(4)草场资源:新疆草原区、青藏草原区、蒙宁甘草原区等都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5)旅游资源:西部地区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民俗文化别具一格,自然景观与生物多样性蜚声中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趣谈我国南北差异
由于我国南北方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历史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我国南北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显著差异。如:南船北马、南米北面、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我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南繁北齐(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的关系)、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我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从适应环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南经北政(从总体上看,我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达。“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心态)、南轻北重(我国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南涝北旱等。此外,形容南北方地理和文化差异的词汇还有南拳北腿、南腔北调、南柔北刚、南甜北咸等等。
转自《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以上材料表现出我国南北地区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试分析探究:
1.我国南方与北方在自然地理要素上存在哪些差异?2.自然条件的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3.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例证2】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1)~(2)题。
(1)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
B.甲区域降水较少
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D.甲区域高温多雨
(2)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 )
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答案 (1)B (2)A【练习2】 读下表,完成(1)~(3)题。
(1)长江以北的国土面积较长江以南广,人口却比长江以南少,主要是因为( )
A.长江以北平原面积少
B.长江以北干旱、半干旱面积广
C.长江以南地区工业发达
D.长江以北地区人口迁出量大
(2)长江以南和以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分别是5.5%和63.8%,这主要是因为( )
A.长江以南地区水资源浪费严重
B.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少
C.长江以南地区不存在水资源问题
D.长江以北地区水污染较轻
【答案】(1)B (2)B (3)A [第(1)题,要考虑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适合人类大规模居住。第(2)题,长江以南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长江以北年降水量基本都在800毫米以下,水资源总量少,因此水资源利用率高。第(3)题,可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推广抗旱作物,减少水稻种植面积等措施来解决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1.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在自然地理要素上存在的差异【易错警示】 南、北方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自然条件的差异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自然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的差异必然会造成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因此,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南方与北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位置的差异。
①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附近,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②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地处东北平原的中部。(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3)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方法技巧】 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基本思路
(1)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从经纬度位置推断其所处的温度带和风带。
海陆位置:通过距海远近和位于大陆东岸还是西岸,再结合经纬度位置推测其气候类型。
(2)气候。
结合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特点判断其气候类型,分析各自气候类型特征;结合风带和洋流分析它们对气候的影响。(3)地形。
分析地形类型,结合河流流向分析地势特点。
(4)植被。
注意比较植被类型(森林与草地的区别、森林类型的区别等)、森林覆盖率等。
(5)水文。
注意比较河流密度、流量大小和变化状况以及河流的航运状况等。
(6)自然资源。
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及主要种类等。其改进的对策是中部和西部地带应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2.(1)该市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是轻工业比例呈大幅度上升趋势,重工业比例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能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2)从三次产业构成来看,该市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较大,第二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所占的比例来看,该市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相对较弱。教材第19页活动
提示:1.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的地带的区域差异表现在自然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等许多方面。
2.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4.略
教材第21页活动
提示:1.
2.本题为开放性问题,无统一答案。解答本活动题的关键是选取两个合适的区域,这两个区域必须能反映南方和北方的典型特征,便于查找资料。对区域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应尽量客观,不应主观臆断;所提出的区域发展方向应有针对性、有根据,要言之有理。
教材第23页活动
提示:1.西部的绝大部分地区深居内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社会经济比较落后,因此,我国东、西部地带的发展差异,又反映出沿海与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差距。2.改革开放以来,集中力量发展我国沿海地区,主要是强调一定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西部大开发主要是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前者侧重于发展,后者注重于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