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张PPT。必修一3.1-3.2自然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和整体性例题一、选择题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诗句反映了
A. 生物循环 B.岩石圈物质循环
C.能量交换 D.大气循环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民居,可以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某方面特点。据此回答各题。
2.我国南、北方传统建筑屋顶具有“南尖北平”的特点,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降水 D.冬季风力强弱
3.我国少数民族——傣族的典型民居高脚楼反映了当地的( )
A.气候特征 B.地形特征
C.水文特征 D.土壤特征4.下图表示我国江南某林场,其树木砍伐后在地面留下的一截树桩,天空中有一群大雁向左作长途飞行。据此回答题。据图分析此时的季节是( )
A.夏季 B.秋季 C.春季 D.冬季读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图8),回答。
5.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
6.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 )
A.有机质含量 B.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
C.发育程度和肥力大小 D.土层厚度必修一3.1-3.2自然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和整体性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生物进化 B.环境污染
C.环境变迁 D.全球变暖
2.下列生物发展经历的演化过程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
D.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3.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
A.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B.太古代末期和元古代末期
C.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4.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②陆地环境各要素虽然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④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5.气候的变化会导致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说明地理环境具有
A.差异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单一性
6.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
A.土壤肥力 B.水文状况
C.地形起伏 D.气候条件7.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
A.成土母质 B.气候 C.植物 D.地形
8.对土壤的形成起主导作用的是
A.人类活动 B.生物 C.气候 D.河流
9.不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类型不同。草原土壤出现的地区是:
A.内蒙古地区 B.江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华北地区
10.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是
A.植物的呼吸作用 B.动物的呼吸作用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1.郑板桥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破岩”说明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气候 B.地貌 C.生物 D.水文 二、综合题
12.图17表示的是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
相互关系,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 的特点。
(2)在陆地环境构成要素中,____是影响植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3)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___,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____,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填字母)整体性气候CAD课件11张PPT。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题。
1.图中A→B→C三地陆地自然带依次是
A.温带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C.常绿阔叶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D.荒漠带、草原带、落叶林带
2.有关图中A、B、C三地陆地自然带地
域分异的正确说法是
①产生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差异
②产生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热量差异
③三个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更替
④三个自然带由低纬向高纬更替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图中由A→B→C三地植被景观出现有规律的更替,其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必修一3.3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例题4.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森林自然带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5.下列山地中自然带最复杂的是
A.喜马拉雅山
B.乞力马扎罗山
C.阿尔泰山
D.落基山
6.在下面四幅山地垂直带
谱图中,位于北半暖温带
山地的是
7.造成南美安第斯山南端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东侧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环流的影响
B.暖流的影响
C.海陆分布的影响
D.地形的影响
8.下列属于地带性现象的是
A.南半球缺少苔原带
B.尼罗河沿岸的“绿色走廊”
C.天山山麓的绿洲
D.塔克拉玛干沙漠二、综合题
9.读图,结合我国区域特征
与区域差异,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l)图中①一③的变化,体现
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
的分异规律。
(2)图中③一⑤的变化,体
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
规律分异。
(3)①与⑥纬度相似,距海洋远近相差不大,而陆地自然带差异很大,这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分异。
(4)④处的天然植被是__________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地方性温带草原8.读亚欧大陆自然分布模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
自然带名称: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
(2)自然带E→G→F→C:
这种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规律。
(3)自然带D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规律,
D在大陆东部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图中自然带类型中南半球缺失的有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______规律。
(5)自然带I反映了_______________规律。
(6)图中A与B两个自然带类型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修一3.3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有关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类型的自然带具有大致相同的水热组合状况
B.同一类型的自然带在各大陆上的分布是连续的
C.各自然带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因而在相邻自然带中存在着过渡带
D.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动物
2.在温带大陆东部和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3.下列关于地带性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以热量差异为条件的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产生受水分条件的影响较热量小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形成主要是不同高度的水分条件不同
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低纬度地区最明显
4.下列影响自然环境形成的因素中,属于地带性因素的是
A.地形起伏 B.海陆分布
C.洋流 D.大气环流
5.地表景观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而产生的地域分异是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河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不规律的地域分异
6.关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带沿纬线方向有规律的更替
B.这种分异的产生,与太阳辐射的变化无关
C.这种分异仅在中低纬地区表现明显
D.这种分异的产生,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的产物
7.下列描述的植被变化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是
A.秦岭南坡比北坡林木茂盛
B.横断山区垂直自然带谱明显
C.坐火车看到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沿途植被明显变化
D.乘飞机看到从海南省到漠河镇沿线植被发生明显变化
8.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最多的是
A.低纬度高山 B.中纬度高山
C.高纬度高山 D.中纬度低山9.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属于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D.非地带性现象
二、综合题
10.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
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
名称是:A _________带,
B_______带,C________带。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 ____________分布规律。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____条件的影响较大。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______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3)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_____ ,塑造C自然带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______ 。
(4)限制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____ 。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经度地带性水分中温带草原风力水15.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
→④的变化是 ______地带分
异规律,以 为基础产生的,
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由于__________________ 。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
观变化近似于____________的
变化。(选择下面的字母)
A:②→③→④ B:③→⑤→⑥
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 ⑥为温带荒漠带,产生的原因是 。(选择下面的字母)
A: 太阳辐射 B:地势高低 C:距海远近纬度热量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A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改变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