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9张PPT)
归
去
来
兮辞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在朗读体悟作者感情,了解辞赋的文体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审美鉴赏与创造:深入认识陶渊明思想及其作品特点,掌握词赋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作者辞官的原因,体会作者对官场黑暗的厌恶和鄙弃,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作者简介
陶潜(365-427)名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现江西省九江市)人,我国晋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29岁开始入仕,从此的13个年头,时官时隐,历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建威将军、彭泽县令之类的小官。在彭泽县令任上仅82天,就辞官回家,躬耕陇亩,从此不再出仕。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作者简介
陶潜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官僚家庭的影响,儒家学说的熏陶,使他少年时就有一种“猛志逸四海”“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可是东晋末年战乱频仍,官场黑暗,他的理想被击得粉碎。据萧统《陶渊明传》载,时郡中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他“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潜最终选择了归隐的道路。
背 景
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能爲五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绶去职,归家途中写下与官场决裂的宣言书,即《归去来兮辞》。
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解读题目
回
去
助词,无义
语气助词
一种文体
“序”部分说明了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是理解本文的关键。
“辞”部分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愉快的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本文分为“序”和“辞”两部分
来
去
兮
辞
归
关于“序”
本文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辞
创制者:屈原
基础:楚地民歌
体例:诗体
特点
六字句为主
每句三拍
四句一节
好用“兮”字
轻飏 yáng 熹微 xī 乃瞻zhān衡宇
载欣载奔zài 眄 miàn 庭柯 kē 流憩qì
出岫xiù 景翳翳 yì 盘桓 huán 乐琴书lè
西畴 chóu 棹孤舟 zhào 窈窕yǎo tiǎo 遑遑 huáng
曷不 hé 耘耔yún zǐ 东皋gāo 乘化chéng
细听范读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归去来兮辞》是篇辞官归田的述志之作。欧阳修对这篇辞作,推崇备至,他说:“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辞》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大意是,本文借用了楚辞的形式,但作者不受楚辞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表现出一种淡远高旷的格调。
文章结构:辞官、归田、知命。
整体把握
诵读《归去来兮辞》并序
课文分析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序
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 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耕田种植
供给
小孩,孩童
充满
动+名,维持生活
方法、本领
亲戚朋友
动词,担任
忧虑解除而放松的样子
没有门路
恰逢,恰巧遇上
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
仁爱
因为
被
官田收获的粮食
战乱
害怕
形作状,到远方
距离
酿酒
凭借
我家境贫困,种田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经常没有存粮,维持生计的花费,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多劝我出去做官,自己心里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苦于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朝廷有奉使外出的差事,州郡长官都把爱惜人才当作美德。叔父因为看到我贫苦(就推荐我),于是我被任命为小县的官吏。这时战乱没有平息,心里害怕到远方去做官。彭泽县离家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饮用,因此我就要了下来。
译 文
陶渊明出仕的原因是什么?
在原文中找找答案。
维持生计:“家贫”“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亲故劝说:“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有施展抱负之可能:“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
合适的地点:“彭泽去家百余里”
嗜好的满足:“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小序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思念的样子
本性
造作勉强
迫切
身心都感到痛苦
都
做官
为了谋生糊
口而役使自己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慷慨:感叹,感慨
稔,谷物成熟,引申为一年
收拾
名作状,在夜里
离开
不久
名作状,像骏马一样
农历八月
因为
但过了没几天,便产生了辞官回家的想法。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我本性坦率自然,不会勉强做作的;饥寒虽是急切的事,但违背自己意志会使人身心都感到痛苦。曾经顺随做官之事,都是被谋生驱使;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李连夜离去。不久,嫁给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去奔丧的心情就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八月到冬季,做了八十多天的官。因辞官而顺遂心愿,(所以写了这篇文章)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译 文
违背本性:“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深愧于志:“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为妹奔丧:“程氏妹丧于武昌”
在迫于生计步入仕途后,作者发现出仕既不能实现自己的志愿,又折腰事人、同流合污,违背了自己的本性,这种违背本性导致的身心交病,远比忍冻受饿更让人难以忍受。“性本爱丘山”,作者崇尚自然随意,任性随情,做官是“深愧平生之志”。官场实在有违自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
陶渊明辞官的原因又是什么?
妹丧固是实情,然亦去志久决,故藉此急以求免。
——朱自清《陶渊明年谱之问题》
序言小结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交代了出仕原因
交代了辞官原因
交代写作的时间和背景
质性自然
任性随情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学习
第一自然段
决意归去
第一段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 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为什么
被
让,使
为什么
纠正,挽回
主谓取独
补救
确实
表推测,大概
觉悟,明白
连词,表并列
修
船缓缓前进
修
行人
介词,拿,用
主谓取独
归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既然自己使精神受到形体的役使,为什么还要惆怅而独自伤悲?我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我确实迷了路,大概走得还不太远,(如今)觉悟到今日(归田)是正确的,以往(出仕)是错误的。船在水面上轻轻地摇荡着前进,微风飘飘地吹动着我的衣襟。向行人问前面的路程,(不由得)怨恨晨光微弱(耽误行程)。
连词,表并列
一、决意归去
译 文
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非”。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
2.第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归隐之志的坚决,
辜负田园的自责。
对过去选择(出仕)的懊悔、
对未来生活(归隐)的期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返家途中的轻松愉快
归家的迫不及待
“田园将芜”
“心为形役”
“已往不谏,来者可追”
“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一、决意归去
自责自慰自悔自醒
2.他的心境如何?
3.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弃官归家——自责、自悔、自醒、自我宽慰
已往
昨非
来者
今是
归 隐
出 仕
对比
小结第1段:
总结、体悟作者的感情
“辞”的开端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喟叹唤起全篇,平地拔起,直抒胸臆,以突兀峻峭的笔势表达了自己归田之志的坚决。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感到痛苦悲哀,所幸虽已“迷途”,但“迷途其未远”,回头还不迟。寥寥数句,既有沉痛的自白,又有愤怒的抗议;既是觉醒的宣言,又是对官场污浊的揭露,矛头直指封建官僚制度。在沉痛和愤怒之余,又不乏因决意归隐而欣然自得的意味。在这种感情的抒发中,“归去来兮”的原因也就蕴涵其中了。“舟遥遥”四句,将作者摆脱“樊笼”、复返自然的舒畅心情和归心似箭的感觉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学习
第二自然段
归家之乐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横”
载,文言助词,一边
幼儿
代指隐士住处
形作名,儿童
满杯
拿来
表目的,来
看
树
连词,来
使愉快
表目的,来
形作名,傲世的情怀
审,深知;容膝,动作名
取独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转折
策,拄着;扶老,拐杖
表承接或修饰
举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承接
日光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修饰
于是
使...安心
每天游玩
峰峦
第2段
疏通文意
于是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一边高兴一边向前飞奔。家僮欢快地迎接,幼儿们在门庭守候。院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和菊还是原样;带着幼儿们进了屋,美酒已经斟满酒杯。
我拿过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庭院中的树木使我很开颜。倚着南窗寄托我傲然自得的情怀,深知这狭小之地反而容易使我心安。
第2段·译文
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虽然有门却经常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向远方眺望。云气悠闲自在地从山头飘浮而出,小鸟飞的疲倦也知道飞回巢中;阳光暗淡,(太阳)即将落山,我手扶着孤松,徘徊流连,(不忍离去)。
1.第2段分几层,请概括每层内容?作者心情?
合作·探讨
抵家
居室
涉园
欣喜若狂
舒适安逸
流连忘返
怡然 自得
亲情之乐: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②居室之乐: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③游园之乐: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2.到家后诗人享受了有哪些乐趣?
合作·探讨
归去之乐
3.从第2段中找出表现作者高尚情操的语句,仔细品味。
①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②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虽是陋室,却怡然自得,有淡泊明志之意。
③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写照。
④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孤松”示孤高坚贞之志,托物言志。
合作·探讨
“三径”是隐士住处的代称,“松菊”是作者孤傲而又淡泊的人格的象征。“松菊犹存”喻指自己高洁的品格仍在,未被世俗所染。这两句话既表达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又有恨自己不早谋归的感叹。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②对比。“寄傲”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审容膝之易安”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鲜明的对比突出傲世的情怀。
结驷列骑:高车骏马连接成队,形容高贵显赫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
译文: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名句赏析
提示:注意手法和效果
①用典、夸张。“审容膝之易安”用典。晋·皇甫谧《高士传.陈仲子》:“陈仲子者,齐人也,……楚王闻其贤,欲以为相,妻曰:‘夫子左琴右书,乐在其中矣!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于是出谢使者。遂相与逃去,为人灌园。”后以“容膝”言居室之狭小。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拟人,把云和鸟人格化,用“无心”形容流云,用“知还”形容倦鸟。以云的无心出山,象征自己的无意求富贵而出来做官,说明出仕是无心的,表现了作者的反省和自责;借鸟的倦飞还巢,象征自己的急于辞官归田,含蓄表达了他对仕途生活的厌倦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作者触景生情,形象地表现了“脱离官场”“回归田园”的心情。
名句赏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诗人心中真正的意趣
心远
学 习
第三自然段
郊游之乐
宾语前置句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连词,来
驾车
助词
疑问代词,什么
知心话
把..当作快乐
名作动,弹琴读书
把...当作喜悦
连词,来
把
指耕种之事
有时
名作动,划
幽深曲折的样子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修饰
起点,引申为源头
形作动,羡慕
取独
将要终结
第3段
不相合
田地
停止
断绝
状语后置句
到
草木茂盛
茂盛
译文:回去吧!请让我跟外界断绝交游。他们都跟我的志趣不相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把跟亲戚朋友说说知心话当做喜悦,把弹琴读书当做快乐来消解忧愁; 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我,将要到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巾车,有时划着孤舟,既可以探寻那幽深曲折的沟壑,也可以走过那道路崎岖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而流,我羡慕万物各得其时,感叹自己的一生将要结束。
疏通文意
思考: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与乡邻交往之乐——【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巾车孤舟出游之乐——【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的隐士情怀之表露。
品读第3段
归去之乐
合作·探讨
有人说“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表现了作者乐尽哀来之悲。你对这两句是如何理解的
由物哀人,自然生出人生短暂之伤感;由春来万物复苏,体会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同时想到人生的短暂与仓促。这两句虽有些沉郁,但基调还是静谧而愉悦的。
名句赏析
通过描写草木生机勃勃、泉水奔流不息来抒发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
触景生情,以万物能够顺应天时,自在生长,反衬自己的“不得时”抒发了自己生不逢时的伤感;
以自然的永恒反衬自己生命的短暂,抒发人生苦短的惆怅;
结构上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实现过渡。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此段写定居后农村生活的乐趣。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游中所见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人生短暂的感叹。
小结
第3段
在描写和叙述中饱含感情。虽然有低沉的感叹,也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基调仍是乐观、旷达的。此段寓情于景、于物、于事之中,最后两句触景生情,自然引出末段的抒情议论。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算了吧
寄托形体
天地之间
何
从心所欲
指生死
哪里
到,往
神仙居住的地方
企及
留恋爱惜
姑且
倚杖,扶杖
表修饰
耘,除草;籽,培苗
目的连词
放声长啸
连词,表承接
第4段
为什么,宾语前置
心神不定
怀疑什么,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句
造化,指自然
到死
以…为乐
那
高地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译文:算了吧!在天地间寄托身体还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锄草耕种;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疑虑什么呢?
疏通文意
品读第4段
1.“曷不委心任去留”包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叹?
作者感叹人生苦短,余生不多,强调顺其自然,这是作者率性洒脱的人生观的体现,也是对社会另外一种形式的反抗。
2.面对短暂的余生,陶渊明决定怎样度过?
怀良辰以孤往 悠游山水
或植杖而耘籽 躬耕田园
登东皋以舒啸 独抒性灵
临清流而赋诗 寄情诗赋
生活追求
精神追求
高洁的志趣
质朴的情怀
3.面对如此惬意的生活,作者发出了什么感叹?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之悟
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有他乐天安命的思想,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
卒章显志
反映了诗人归隐田园的复杂心情
4.有人认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作者消极悲观的思想,谈谈你的看法。
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
陶渊明早年曾有“大济苍生”的抱负和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抱负的机会。从字里行间我们也体味到陶渊明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
从积极入世的角度:这是一种避世隐遁的消极思想。
但对于个人而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们在隐逸中自得其乐,甚至从中寻找到了天人合一的真义,领悟到了人生的哲理。有正面的、积极的意义。
承上而问
委心任去留
遑遑欲何之
自我解答
不求富贵、不求成仙
良辰孤往、执杖耕耘、
登皋舒啸、临清赋诗
卒章显志
乐天安命
小结
第4段
挣脱名利的羁绊,摆脱生死的束缚,达到淡泊、平静、自由的境界。
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当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
总结全文
辞官归田
田园生活
乐天安命
归去来兮辞
(第1段)
(第2,3段)
(第4段)
自责自安
怡然自得
乐天安命
感情线索
叙事线索
邻里之乐
劳作之乐
出游之乐
抵家之乐
居室之乐
庭院之乐
探究主旨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表明他对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的高尚情操。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1.语言清新流畅,骈散相间,音节和谐。感情真挚,文气平和,诗意浓郁。
2.丰富而又富于创造的想象,尽显浪漫色彩。
3.引用典故,仿佛信手拈来,语如己出,浑然无用典之迹。
艺术特色
陶渊明的
“隐”
探讨:
隐士文化:是古代正直文人因仕途失意或不满浊世等,而采取的避世的一种人生态度,他是古代知识分子“独善其身”的高洁人格体现。
隐士情怀
厌恶官场,鄙弃功名;回归田园,固穷守节;
崇尚自然,闲适自在;娱情诗酒,娱乐琴书;
知天乐命,不忘思忧
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仕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归宿。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园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生活的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可以说,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渊明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总结
当然我们在肯定陶渊明追求自由、不受束缚的个性的同时,也不必否认他的人生观中有一种消极的成分。我们当代青年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整天想着寄情山水、归隐田园,而应以积极的姿态去拼搏人生。
总结
基础知识归纳
携幼入室
眄庭柯以怡颜
园日涉以成趣
策扶老以流憩
时矫首而遐观
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乐琴书以消忧
或棹孤舟
善万物之得时
形作名,幼儿,儿童
使动,使……愉快
名作状,每日
名作动,拄着
名作状,有时
意动,以……为愉快
意动,以……为乐
名作动,弹琴,读书
名作动,划船
形容词意动,以……为善
词 类 活 用
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 、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
(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
(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3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
(“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
(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疑问代词
田园将芜胡不归 (为什么)
奚惆怅而独悲 (为什么)
复驾言兮焉求 (什么)
曷不委心任去留 (何)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哪里)
文言虚词 以、而、之、兮、来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恨晨光之熹微
悦亲戚之情话
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
胡为乎遑遑欲
何之
之
动词:到···去,往,至
代词: 指示(它,它们)
人称(他,他们)
虚词: 助词
连词
介词
语气词
而
觉今是而昨非
门虽设而常关
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
表转折
表修饰
表并列
表承接
以
既自以心为形役
舟遥遥以轻飏
农人告余以春及
引壶觞以自酌
聊乘化以归尽
园日涉以成趣
木欣欣以向荣
问征夫以前路
乐琴书以消忧
介词,使,让
介词,把
介词,用
连词,表目的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结果
连词,表承接
连词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 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不久。
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古今异义
(5)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
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遗憾。
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指发生某事。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两句“ , ”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归去来兮 田园将芜胡不归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问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微
策扶老以流憩 时矫首而遐观
根据语境默写
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是: , ?
7.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是: , 。
8.《归去来兮辞》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 , 。
9.《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 , 。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10.《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既自以心为形役 奚惆怅而独悲
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11.《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
12.《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13.《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因为作者想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14.《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作者辞官归家,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洁灵魂的栖所。
15.《归去来兮辞》中“ , 。 , 。”四句写出了陶渊明归家时欣喜若狂,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两句写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妻子比谁都盛情,准备了丰盛的酒菜,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乃瞻衡宇 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 稚子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