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1. 掌握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及安史之乱的背景;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把握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2.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动态地图等资料,认识安史之乱的过程,培养学生运动历史地图及历史解释能力;能通过材料对比、问题探究,分析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以及黄巢起义的必然性,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通过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学会以史为鉴,初步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正确认识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并让学生理解分裂动荡中孕育着统一这一历史趋势,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朝代更迭、衰亡中吸取教训。(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壹·安史之乱
1、背景:
根据课文并结合以下材料分析“安史之乱”出现的背景
材料一:“玄宗少历民间,身经 迍(zhūn)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 tǐng)、卢怀慎等守正 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李林甫以奸邪惑上意,加之以国忠,故及于乱。” ——《旧唐书》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
政治腐败: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壹·安史之乱
1、背景:
根据课文并结合以下材料分析“安史之乱”出现的背景
材料二: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 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 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
材料三:从713—755年,唐对吐蕃用兵26次,对突厥用兵12次,对契丹用兵9次,对南诏用兵6次,……在这些战役中,唐朝军队是经常吃败仗的……再有其他方面的部族的反抗斗争,唐朝的边境局势是烽火不断,战火连绵。 ——李飞《安史之乱背景分析》
③边疆形势日趋紧张
②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壹·安史之乱
1、背景:
根据课文并结合以下材料分析“安史之乱”出现的背景
2万
2.4万
7.3万
7.5万
3.09万
6.47万
3.75万
9.14万
5.5万
1.54万
开元年间十大节度使及其兵力统计
“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方镇不得不强,京师不得不弱”
材料四:
④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边镇兵:49万中央军:9万
壹·安史之乱
2、含义:
(安禄山)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
——《旧唐书·安禄山传》
史思明(703—761)
今辽宁人,突厥族。
亦悍胡也,其才力远出禄山上。
——王世贞
安禄山(本名:康轧荦山,703年1月22日-757年1月29日),营州(今辽宁朝阳)人,大燕皇帝,安史之乱祸首。安禄山通晓六国语言,曾做过牙郎。他秉性机灵,虽胖却以骁勇闻名。他经常贿赂唐朝官员为他说好话,因此取得唐玄宗的喜爱信任,自此平步青云。755年,他发动安史之乱,一路进逼至洛阳,唐玄宗被迫出逃。安禄山次年建立了燕政权,年号圣武。他身体越来越胖,失明后性情暴躁,于757年被其子所杀,安史之乱平定。史思明追谥其为光烈皇帝。
安史之乱:是755--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向唐朝中央政府发动的、争夺权力的战争。
壹·安史之乱
3、过程:
755年,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发动叛乱,“安史之乱”爆发。
756年,唐玄宗与陈玄礼率一部份禁军南逃入川(成都),途经马嵬驿时士兵哗变,杨贵妃被赐死。(马嵬兵变)
太子李亨北上灵武,
被拥立为帝唐肃宗。
763年安史之乱平息
攻占东都洛阳、攻下潼关,逼近长安
756年安禄山称帝,建立燕政权。
平叛将领:郭子仪、李光弼
壹·安史之乱
4、影响:
材料三:比较一下安史之乱前、后期唐朝统治局面的变化。
材料一:安史之乱前,全国户数890多万,乱后仅剩190多万。北方黄河流域所受破坏最重,“北自覃(tán)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卷一二〇《郭子仪传》
材料二: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乱人乘之……效战国……讫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土。
——《新唐书·藩镇魏博列传》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②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③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地方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贰
黄巢起义
与唐朝灭亡
贰·黄巢起义与唐朝衰亡
1、黄巢其人:
不第后赋菊
作者:黄巢 (唐)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曾几次应试进士科,但皆名落孙山,于是他满怀愤恨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后便离开了长安,后继承祖业成为盐帮首领。875年六月,响应王仙芝起义。878年,王仙芝战死后,成为起义军领袖,号称"冲天大将军"。880年,进入洛阳,突破潼关,进入长安,即位于含元殿,国号"大齐",年号"金统"
表现了黄巢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
贰·黄巢起义与唐朝衰亡
2、背景:
(1)中央政权: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2)地方形势:藩镇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经无力控制藩镇。
(3)人民生活: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875年,黄巢在山东率众起义,转战大半个中国,并进入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曾告慰老百姓说:“我们起兵就是为老百姓谋幸福的,不像李家王朝不顾你们的死活,希望大家今后安居乐业。”884年,黄巢的起义军在唐军各路人马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3、结果:
意义: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贰·黄巢起义与唐朝衰亡
3、唐朝灭亡:
朱温(852—912)
朱温的传奇人生
参加起义军
875年
同州防御使
882年
投降唐军
882年
篡位
建后梁
907年
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史称"后梁"。
朱温在位六年,被亲子朱友珪弑杀,享年六十一岁,庙号太祖。
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叁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十国分南北
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天下乱。
叁·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十国:
(1)五代: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2)十国:
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巧助记
五代有更替
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分南北
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天下乱。
叁·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2、特点:
吴 杨行密 淮南节度使
南唐 李昇 宁国节度使、大元帅
吴越 钱镠 镇东军节度使
前蜀 王建 西川节度使
后蜀 孟知祥 剑南两川节度使
楚 马殷 武安军节度使、天策上将军
闽 王审知 武威军节度使
南汉 刘 清海军节度使
南平 高季兴 荆南节度使
北汉 刘知远 朱州节度使
后梁907-923 朱温 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923-936 李存勖 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936-946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947-950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951-960 郭威 邺都留守
(1)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叁·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2、特点: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南方:政权并存,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五代十国政权分立
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历史趋势
从国家角度,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要居安思危、防止腐败、注重民生、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从个人角度,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在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恭谨态度; 人生应该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
907年
武则天
唐玄宗
唐太宗
618年唐高祖
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唐朝灭亡
在唐朝兴亡的学习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
五代十国
黄巢起义与
唐朝灭亡
时间:755—763年
背景:开元末年后,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尖锐;节度使制度导致“外重内轻”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后梁,唐朝灭亡
时期:907—960年
特征:政权分立。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
经过:755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763年,北方少数民族帮助,唐朝平定叛乱
影响:唐朝由盛而衰,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背景:唐后期统治腐朽,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连年灾荒
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实质: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随堂训练
1.(2022年贵州黔西南)诗史互证。下面唐朝诗人杜甫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两首诗歌,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变化是
A.先南后北统一
B.经济重心南移
C.由开明到专制
D.由繁荣转衰落
D
2.(2022年甘肃金昌)“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材料评述的是
A.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C.东汉的外戚宦官专权 D.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
D
随堂训练
3.(2022年甘肃天水)“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
A. 八王之乱 B. 安史之乱 C. 官吏冗余 D. 宦官专权
B
4.(2021年青海省西宁市城区)下图是哪一历史时期形势图
A.春秋战国大变革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十国(后周时期)
D.金南宋西夏并立时期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