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7 10:1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科目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五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时 1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5课,讲述了唐朝由鼎盛到衰落,再到走向灭亡,而后五代十国到来的历史。“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三个子目的设置紧跟历史发展的逻辑: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由盛至衰;黄巢起义后唐朝统治遭受致命打击;唐朝灭亡后迎来了五代十国。本课完整地衔接了唐宋两个大一统王朝,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通过前四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唐朝的历史知识已经有很多的了解,这为本节课学习打下了很好的铺垫。但是本课中存在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一些较为抽象的历史名词,以及学生之前甚少涉及五代十国的相关知识,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耐心讲解,通过多种材料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
2022年新课标: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 掌握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及安史之乱的背景;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把握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2.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动态地图等资料,认识安史之乱的过程,培养学生运动历史地图及历史解释能力;能通过材料对比、问题探究,分析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以及黄巢起义的必然性,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通过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学会以史为鉴,初步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正确认识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并让学生理解分裂动荡中孕育着统一这一历史趋势,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朝代更迭、衰亡中吸取教训。(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五代十国等基本史实。 2.难点:安史之乱的影响;唐朝灭亡的原因;理解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史料研读法。 2.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出示杜甫《忆昔二首》相关诗词)说起杜甫,想必大家一定都对此人有所了解。他呀,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特殊时期,因此从他的诗中,我们既能感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的繁荣,也能体会“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的凄惨。同样是唐玄宗统治时期,为何前后出现如此大的变化呢?唐朝后期发生了什么事?盛唐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让我们共同学习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新课讲授 第一篇 安史之乱 知识点一:安史之乱的背景 【教师行为】(依次出示材料)请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一】根据课文并结合以下材料分析“安史之乱”出现的背景。研读材料时注意找到关键词,前后分析。 材料1:“玄宗少历民间,身经 迍(zhūn)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 tǐng)、卢怀慎等守正 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李林甫以奸邪惑上意,加之以国忠,故及于乱。” ——《旧唐书》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 【学生回答】安史之乱的背景:①政治腐败: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材料2: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 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 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 材料3:从713—755年,唐对吐蕃用兵26次,对突厥用兵12次,对契丹用兵9次,对南诏用兵6次,……在这些战役中,唐朝军队是经常吃败仗的……再有其他方面的部族的反抗斗争,唐朝的边境局势是烽火不断,战火连绵。 ——李飞《安史之乱背景分析》 【学生回答】安史之乱的背景:②社会矛盾日益尖锐。③边疆形势日趋紧张。 材料4: “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方镇不得不强,京师不得不弱”。 【学生回答】安史之乱的背景:④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局面。 知识点二:安史之乱的含义 【教师解释】(出示安禄山和史思明相关材料)安史之乱是755——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向唐朝中央政府发动的、争夺权力的战争。 【学生行为】明晰安史之乱的含义,通过史料和图片初步认识安禄山和史思明。
知识点三:安史之乱的过程 【教师行为】(出示历史地图)同学们,请结合课本23页,为大家介绍安史之乱的过程。 【学生回答】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延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教师总结】(出示安史之乱过程图)同学们回答得真棒!请大家把目光转移到PPT上,加深对安史之乱过程这一知识的了解。 知识点四:安史之乱的影响 材料1:安史之乱前,全国户数890多万,乱后仅剩190多万。北方黄河流域所受破坏最重,“北自覃(tán)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卷一二〇《郭子仪传》 材料2: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乱人乘之……效战国……讫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土。 ——《新唐书·藩镇魏博列传》 材料3:比较一下安史之乱前、后期唐朝统治局面的变化。 【教师提问】(出示材料)结合课本和材料,想一想:安史之乱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①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②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③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地方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第二篇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知识点一:黄巢其人
黄巢,曾几次应试进士科,但皆名落孙山,于是他满怀愤恨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后便离开了长安,后继承祖业成为盐帮首领。875年六月,响应王仙芝起义。878年,王仙芝战死后,成为起义军领袖,号称“冲天大将军”。880年,进入洛阳,突破潼关,进入长安,即位于含元殿,国号“大齐”,年号“金统”。 【教师提问】(出示黄巢其人的相关资料)同学们,从黄巢的生平经历和诗句之中,你能感悟到什么? 【学生回答】诗句表现了黄巢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 知识点二:黄巢起义的背景 【教师提问】(出示历史地图)请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二】根据课文24页,找到并归纳概括黄巢起义的背景。 【学生回答】(1)中央政权: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2)地方形势:藩镇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经无力控制藩镇; (3)人民生活: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知识点三:黄巢起义的结果 875年,黄巢在山东率众起义,转战大半个中国,并进入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曾告慰老百姓说:“我们起兵就是为老百姓谋幸福的,不像李家王朝不顾你们的死活,希望大家今后安居乐业。”884年,黄巢的起义军在唐军各路人马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教师行为】(出示材料)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总结黄巢起义的结果: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来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至此黄巢起义以失败告终。起义虽然失败,但黄巢起义的发生有何历史意义呢? 【学生回答】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知识点四: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史称“后梁”。朱温在位六年,被亲子朱友珪弑杀,享年六十一岁,庙号太祖。 【教师讲授】(出示朱温的人生经历)向同学展示朱温的传奇人生。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知识点一:五代十国 【教师提问】(出示五代十国形势图)请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三】根据课文25页,找到“五代”“十国”分别指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
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教师启发】(出示五代十国巧记法)帮助学生加强理解记忆。 【学生行为】学生齐读巧助人记忆。 知识点二:五代十国政权的特点 【教师行为】(出示表格)请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四】结合材料和课本25页,发现五代十国政权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行为】观察表格内容中的共同点,发现五代十国政权的特点:(1)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学生行为】结合材料和课本发现五代十国政权的特点:(2)五代十国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历史趋势。 知识拓展 合作探究——唐朝兴亡的历史启示 【教师提问】(出示材料)请同学们回顾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合作探究:在唐朝兴亡的学习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引导学生可以从国家、个人等等角度思考作答。 【学生行为】围绕问题合作探究,开放交流,举手发言。 【生1回答】从国家角度,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要居安思危、防止腐败、注重民生、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生2回答】从个人角度,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在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恭谨态度; 人生应该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
课堂小结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日趋紧张等多种原因催生了安史之乱的发生,反之安史之乱又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加剧了本就尖锐的社会矛盾,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历史局面,最终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并没有直接导致唐朝的灭亡,黄巢起义却给了唐朝致命一击。到了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政权分立的五代十国时期,不过这一时期也蕴含着统一的因素,我们始终要明白统一才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规律道理。
板书设计
随堂训练和作业设计
1.随堂训练:(出示四道选择习题)随堂检测,检验提升。 2.作业设计:课堂教学至此,学案同步教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