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北京的春节
第一课时
老舍 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话剧《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走近作者
醋
饺
拌
眨
宵
燃
贩
摊
贺
骆
驼
恰
蒜
彼
轿
读准字音
cù
易写错
左边里面有一短横
读准生词
高醋 饺子 货摊 眨眼
通宵 燃放 小贩 彼此
贺年 骆驼 恰好 轿车
腊八蒜 杂拌儿
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初旬 翡翠 榛子 擦黑
栗子 蜜饯 掺和 元宵
又甜又黏 万象更新 张灯结彩
截然不同 残灯末庙 零七八碎儿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擦黑】方言,天色开始黑下来。
【美其名曰】指不符合实际地为某种事或物冠以美好的称号或名义。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理解词语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文中是说元旦与除夕的光景不一样。
这两个好朋友的性格截然不同。
悬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
本文指元宵节大街上的喜庆气氛。
春节就要到了,家家户户悬灯结彩,非常热闹。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本文指元宵节大街上的喜庆气氛。
天桥:地名。在北京市永定门内。是清末民间艺人集中演出地区。如今的天桥地区已经没有了老北京的气息。
“逛天桥”指观看天桥上的各种活动,如杂耍、绝技等,跟现在的逛街差不多。
元宵:元宵节应时食品。用糯米面做成,球形,有馅,煮着吃。
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京味儿”的语言
闲在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清闲自在
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思考: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默读课文,把表示时间的词语圈画出来,并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时间顺序
整体感知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过了二十三
初六
条理清晰
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再读课文,完成这张表格。
元宵节
春节结束
时间 风俗习惯(活动) 腊月初八
腊月初九到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元旦(旧时指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放鞭炮、吃糖
大扫除、预备年货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铺户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张灯结彩、放花炮、吃元宵
孩子上学、大人照常做事
多数铺户开张,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再读课文,完成这张表格。
元宵节
春节结束
时间 风俗习惯(活动) 腊月初八
腊月初九到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元旦(旧时指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放鞭炮、吃糖
大扫除、预备年货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铺户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张灯结彩、放花炮、吃元宵
孩子上学、大人照常做事
多数铺户开张,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忙乱
热闹
喜庆
团圆
整体感知
结语
这节课我们抓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感受了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抓时间词语,理清了文章脉络,知道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这样写条理清晰。还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