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08 09: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某同学用尖锐器物掏耳朵,不小心戳伤某结构而导致听力下降。该结构最可能是( )
A.外耳道 B.鼓膜 C.前庭 D.耳蜗
2. 《论语》记载的“子在齐闻韶音,学之, 三月不知肉味 ”中的“ 闻韶音 ”和“知肉味 ”分别属于人
的 ( )
A.嗅觉和听觉 B.听觉和视觉 C.听觉和味觉 D.味觉和触觉
3.蜜蜂采蜜归来, 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原因是负重增加的情况下, 蜜蜂翅膀扇动的频率( )
A.变高 B.变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4.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说的是声音音调大
B.“悦耳动听”说的是声音的音色美
C.“尖厉刺耳”说的是声音响度高
D.“轻声慢步”说的是声音的音调低
5.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 400 赫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 赫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6.下列有关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叙述, 正确的是( )
A.耳分为外耳、内耳两部分
B.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三部分组成
C.耳蜗是产生听觉的部位
D.位于鼓膜上的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信息
7.如图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第 1 页(共 9 页)
A.D 鼓膜能将振动转换为声波
B.G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形成听觉
C.F 听神经与咽相连, 使儿童易患中耳炎
D.听觉形成顺序为 C→D→A→G→F-大脑的听觉中枢
8.自然界中常见包含关系, 如图甲被包含在乙内。下列满足该对应关系的一组是( )
选项 甲 乙
A 睾丸 女性生殖系统
B 压条 营养繁殖
C 紫外线 红外线
D 噪音 响度
A .A B .B C .C D .D
9.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 )
A.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B.外耳道----耳蜗-----听小骨-----鼓膜-----听神经
C.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
D.外耳道----耳蜗----鼓膜-----听小骨-----听神经
10.跳广场舞可以强身健体、愉悦心情, 缓解压力,是很多中老年人非常喜欢的锻炼方式, 但是也存在 音响噪声扰民的问题。为解决广场舞噪声扰民的问题,民警在江北区几个露天广场安装了几套声音分
贝测试及提醒设备(如图),随时监测音量,达到峰值时设备会鸣叫示警,提醒群众音量已经超标,下
第 2 页(共 9 页)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音响发出的声波通过空气这种介质进入人的耳中
B.分贝是音调的单位
C.关闭电源后,音响停止振动, 声音就会消失
D.当人距离音响越近, 听到声音越响,说明响度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
二 、填空题
11.声音是由发声体 产生的,中考期间, 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 (填“声
源处 ”、 “传播途中 ”或“人耳处 ”)减弱噪声。
12.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 ,音调就越 。 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 ,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的 。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 赫之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 赫。把高于 赫的声音叫
做超声,低于 赫的声音叫做次声。
1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 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 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它仍像喝醉酒一样, 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科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波, 它就是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
和距离的。
B.如果在八只同样的玻璃杯里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
与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 “马可·波罗 ”号帆船在“火地岛 ”失踪, 经过多年的研究, 揭开了“死亡之谜 ”,他 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 20 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
相似, 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 严重时会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 A.B 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 ; ② 。
第 3 页(共 9 页)
(2)文中的“亚声 ”是指我们学过的 。
(3)短文 A 中所填的声波还有哪些应用实例? (列举 2 个) 。
三 、实验探究题
14.小英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 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
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室控制的琴弦条件.
如果小英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的琴弦(只
填写字母代号)
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 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
认为小英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只填写数字代号).
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
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请你再写出一个初中物理中用到这种方法的实验名称: .
四 、解答题
15.小金在坐长途汽车时,为了防止晕车,妈妈不停地与他聊天, 分散注意力, 以减弱晕车的症状。请 根据以上信息, 结合所学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
(1)晕车主要是由于图中 (填字母)区域的前庭特别敏感导致的。
(2)妈妈讲话的声音经过耳廓的收集进入外耳道传到中耳后首先引起 的振动。
(3)小金哪怕闭眼也能分辨出妈妈的声音,主要是由于妈妈声音的 有别于他人。
第 4 页(共 9 页)
2.3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B
【解析】耳位于眼睛后面,它具有接收机械波的功能,能将机械波(声波)转换成神经信号, 然后传给
大脑。在脑中, 这些信号又被翻译成我们可以理解的词语、音乐和其他声音。
某同学用尖锐器物掏耳朵,可能是戳伤了鼓膜导致听力下降; 故 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2.C
【解析】人们用眼来感受光,用耳来感受声音,用鼻来感受气味, 用舌来感受味道......人的感觉器 官和感受器感受到环境的刺激时会发出信息, 信息沿着神经传到大脑, 大脑作出分析, 产生视觉、听
觉、味觉、嗅觉和皮肤感觉等相应的感觉。
“子在齐闻韶音,学之, 三月不知肉味 ”的意思是孔子在齐国欣赏音乐,经三月而不知食肉是什么味
道。其中“闻韶音 ”属于人的听觉, “知肉味 ”属于味觉。C 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3.B
【解析】蜜蜂的翅膀在煽动时振动快慢不同, 音调就会不同, 翅膀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带蜜飞时
翅膀振动得比不带蜜时振动的频率慢,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不带蜜时要低。
故选 B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4.
【解析】解: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大, 响度大,故 A 错误。
B、“悦耳动听”,说明声音好听, 是指声带好, 是指振动物体的材料好, 指的是音色美, 故 B 正确。
C、“尖厉刺耳”,指的是声音比较高, 指音调高,故 C 错误。
D、“轻声慢步”说的是声音小, 响度小, 故 D 错误。
故选: B。
5.C
【解析】本题为分析题, 通过分析题图, 可以得出答案。
第 5 页(共 9 页)
通过分析题图可知,人的发声频率范围是 65~1100 赫, 听觉频率是 20~20000 赫。蝙蝠的发声频率范围 是 10000~150000 赫,听觉频率是 1000~120000 赫。可知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C 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6.B
【解析】如图耳的结构包括: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
膜、鼓室和听小骨; 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廓, 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 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 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咽与鼓室之间有咽鼓管相连。
A.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A 错误;
B、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三部分组成,B 正确;
C、耳蜗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不能形成视觉,视觉在大脑皮层形成, C 错误;
D、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不位于鼓膜,D 错误。
故答案为: B
7.D
【解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
第 6 页(共 9 页)
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 外界的声波经过 C 外耳道传到 D 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 A 听小骨传到 内耳, 刺激 G 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 F 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
层的听觉中枢, 就形成了听觉, 故听觉形成顺序为 C→D→A→G→F-大脑的听觉中枢,D 符合题意。
故选 D。
8.B
【解析】男性的生殖系统包括精囊, 输精管, 睾丸,阴茎等; 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 宫,阴道等。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无
性生殖产生的后代, 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如: 嫁接、扦插、压条、组织培养、克隆等。
A.睾丸是男性的生殖器官,不符合题意;
B、压条是对植物进行人工无性生殖的一种方法,将植物的枝蔓压埋于湿润的基质中,待其生根后与母
体割离,形成新植株的方式,符合题意;
C、紫外线和红外线为并列关系, 非包含关系, 不符合题意;
D、从屋里学角度来说, 噪音是发声体做无规则震动产生, 与响度无关,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9.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相关知识。
听觉形成的过程大致是: 外界的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 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 刺激了耳 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
听觉, 因此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A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10.
【解析】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响发出的声波通过空气进入人的耳中, 故 A 正确;
B、分贝是计量声音响度的单位, 故 B 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关闭电源后,音响停止振动,声音就会消失, 故 C 正确;
D、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振幅相同时,当人距离音响越近,听到声音越响, 故 D
正确。
第 7 页(共 9 页)
故选: B。
二 、填空题
11.振动; 声源处
【解析】①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
②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据此解答。
①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②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 ”,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2.频率; 大; 高; 高; 高; 65~1100 赫; 20~20000 赫; 20000 赫; 20 赫
【解析】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大, 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频率就越小, 音调就越低;
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限度。
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量。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大,音 调就越高。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高,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的高。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 65~1100 赫之间。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 20~20000 赫。把高
于 20000 赫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 20 赫的声音叫做次声。
故答案为: 频率;大;高;高; 高; 65~1100 赫; 20~20000 赫; 20000 赫; 20 赫
13.(1)超声波; 音调
(2)次声波
(3)B 超、超声波清洗眼镜、雷达探测等
【解析】(1)人类的听觉范围为 20Hz~20000Hz,高于 20000Hz 的叫超声波;低于 20Hz 的叫次声波。声
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2)根据(1)的分析解答;
(3)声波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据此分析举例即可。
(1)①蝙蝠发出的声波频率高于 20000Hz,为超声波;
②玻璃杯内装满水, 用细棒敲击后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 也就是发现声音的音调与水量有关。
(2)“亚声 ”,其实就是频率低于 20Hz,因此为次声波。
(3)短文 A 中所填的超声波举例为: B 超、超声波清洗眼镜、雷达探测等。
三 、实验探究题
14.【解析】(1)弦乐器的音调可能跟弦的松紧、长度、材料、粗细有关,本实验的松紧是一定的,探
第 8 页(共 9 页)
究弦的音调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控制其它因素不变, 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根据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排序。
(3)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解:(1)弦松紧是一定的,在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时,需控制弦的长度和粗细相同,
而材料不同,表中符合条件的是 D、E;
(2)实验探究的步骤为: 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因此该实验探究
的步骤排序为③①②④;
(3)初中物理中用到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有: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探究影响物体动能
大小因素的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等。
故答案为:(1)D、E;(2)③①②④;(3)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四 、解答题
15.(1)C
(2)鼓膜
(3)音色
【解析】 耳朵能够进行声音与神经信号的转换,神经信号继而被大脑翻译成为我们可以理解的词语、 音乐和其他声音。耳的组成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两部分。耳 廓和外耳道的机能是收集声波。中耳: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等。咽鼓管为中耳与鼻咽部的通 道,中耳与外界空气压力可通过咽鼓管取得平衡。鼓室内有听小骨、韧带等。内耳:内耳由一系列复 杂的管腔所组成,亦称迷路,位于颞骨部内, 有骨迷路和膜迷路之分。骨迷路是骨性管道, 膜迷路是 包含于骨迷路内的膜性管和囊, 由上皮和结缔组织构成, 与骨迷路形态基本一致。膜迷路是封闭的,
管内含有内淋巴。
(1) 晕车主要是由于图中 C 前庭、半规管区域的前庭特别敏感导致的。
(2)妈妈讲话的声音经过耳廓的收集进入外耳道传到中耳后首先引起鼓膜的振动。
(3)小金哪怕闭眼也能分辨出妈妈的声音,主要是由于妈妈声音的音色有别于他人。
故答案为:(1)C(2)鼓膜(3)音色
第 9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