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1张PPT)
苏
武
传
班 固
问一问大漠,对苦难的忍耐能持续多久?问一问苍穹,对寂寞的坚守能坚持多长?2000年前,有位汉子用19年大好时光演绎了那份坚守,虽凄婉却感动了这片热土千年,他,就是瀚海青天中守望的灵魂,苏武。今天,我们来学习《苏武传》,体会忠诚、胆气、坚忍和顽强的力量。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正字音,读课文(重点)
2 结合课文注解翻译课文1-3段内容,积累重点字词“发”“以”(难)
3 梳理1-3段的内容(难)
作者
1.班固(32—92年),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史学与司马迁齐名,世称“班马”;文学与张衡齐名,世称“班张”。
2.写作。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继续写作,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3.结局。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4.作品:《汉书》《两都赋》《咏史诗》
《汉书》
文学常识
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
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史学价值—— 作者能尊重客观实际,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赞扬清廉的官吏,流露了对人民的同情。
文学价值—— 叙事详明,详赡严密,语言典雅繁复,富于文采,有骈体化倾向,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很大。
背景
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却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
匈奴:我国历史上北方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秦汉之际,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和亲政策
武帝: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作战取得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
栘中
厩监
且鞮侯
单于
缑王
昆邪王
浞
阏氏
弩
yí
jiù
jūdī
chányú
gōu
húnyé
zhuó
yānzhī
nǔ
秩訾
煴
窖
啮
旃
羝
廪
旄
zhìzī
yūn
jiào
niè
zhān
dī
lǐn
máo
於靬
弋
纺缴
檠弓
棫
辇
劾
斧钺
沾衿
wūjiān
yì
zhuó
qíng
yù
niǎn
hé
yuè
jīn
听《苏武传》范读,正音正字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
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
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
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
国等。
屡次
即位
使动,让……回
担任
第1段
jū dī
chán
因为
都
稍迁:渐渐升迁
十几批人
用来作为抵押
者,也作标志,判断句,翻译:...是....
长辈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着父亲的职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并逐渐被提升为掌管皇帝鞍马鹰犬射猎工具的官。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庭也扣留他们以相抵。 公元前100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凭……身份
定语后置
趁机
回报
一同(前往)
判断句
赞许
之后
赠送
更加
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摆列财物赠给单于。单于越发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1、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怎样?出使的任务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思考1:
合作探讨:
第一段归纳:
采用传记的手法,简介苏武家世、身份及其出使匈奴的背景和原因。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适逢
暗地里
互 相,一起
第2段
hún yé
gōu
zhuó
yānzhī
正
派遣
判断句
状后句
一起
陷没
还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平时
痛恨
把
汉天子的
答应
给
有交情
十分
希望得到
汉正要打发派送苏武等人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赵破奴重新陷胡地,在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张胜答应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插叙:张胜参与谋反,祸及汉朝
缑王、长水虞常
卫律、单于母
缑王、长水虞常、张胜
匈奴内部
汉朝与匈奴
虞常谋反
祸及汉使
第二段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只有
[在夜里]
与(之)
审理这个案件
他们
第3段
派/让
准备起事
被活捉
害怕
揭露
把
告诉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更加
假如
“以何”用什么
才
zī
被
一定
牵连
辜负
果然
招供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准备起事,他们中一人夜晚逃走,告发了这件事。单于子弟派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单于派卫律审处这一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3、苏武自杀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思考3: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重负国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屈节辱命
4、作为一个使臣,此时遇到意外的变故,他为什么说是“负国”呢?
思考4:
明确:
①手下人勾结匈奴叛乱。(苏武作为代表团的团长,副团长出现问题了,这是他严重失职。)
②作为汉使,任务未完成,有愧于国家。
③处理不好会引发两国的矛盾。(很有可能汉匈的战争就会因此而起)
4、作为一个使臣,此时遇到意外的变故,他为什么说是“负国”呢?
6、从这两句话的理由里面,我们能看到苏武什么样的品格?
思考6:
明确: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表现出“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
6、从这两句话的理由里面,我们能看到苏武什么样的品格?
谋反未果,
欲杀汉使
第三段
发:
虞常等七十人欲发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恐前语发
批发行吟泽畔
以:
少以父任
以货物与常
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
以状语武
君臣固守以窥周氏
以三矢赐庄宗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起事
派
揭露
头发
凭借
把
凭借
把
来
把
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课文注解翻译课文4-6段内容,积累重点字词“使”“当”(重)
2 梳理4-6段的内容,概括苏武的精神品质(难)
知识回顾:史书形式
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左丘明)
《资治通鉴》(司马光)
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刘向编订)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例:《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三国志 》(西晋 陈寿 )纪传体断代史。(前四史)
《史记》: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书
纪传体
《汉书》:本纪 列传 表 志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即使活着
抱扶
放进
拔出、拿
使…覆
第4段
对……说
受审讯
用
来
又
意动,认为…壮
逮捕监禁
抬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自己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轻地敲打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拉回营帐。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通知
会同
使…投降
后
“谓何”,说什么
趁
第5段
渐渐痊愈
派遣使者
判处
判处
连坐罪
又
做样子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处死。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予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背叛
满
白白地
使动,使……肥沃
幸运地
也会这样
用
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顺着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通过
做,结交为
还
做
决定,判定
使……相斗
让
即使
你
背叛
状语后置句
你
卫律说:“你顺着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要见你干什么!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让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灭亡的灾祸,将从杀死我开始了!”
①恐吓:杀虞常,降张胜,吓苏武。
②威逼:副有罪,当相坐;复举剑拟之。
“武不动”
“武不应”
“骂律”
——视死如归
——忠贞不二
—— 一身正气
苏武: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
卫
律
招
降
卫律:气焰嚣张、傲慢自大、阴险狡诈,卖国求荣
合作探讨:
③利诱
卫律劝降,
苏武不屈
第五段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告诉,报告
使…投降
把……当作
流放
…之后
别的
第6段
yù
niè
zhān
dī
幽禁
下
嚼
同“毡
公羊
生子
分开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认为这是神在帮他,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来。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分别投放到另外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公家发给的粮食不来,掘野鼠、收草实来吃。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拿着
过了
供给
年
陷于困境。穷,失意。厄,困窘
丁灵
wūjiān
qíng
打猎
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苏武擅长结网和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矫正弓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品。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圆顶的毡帐篷。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这年冬天,丁令部落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穷困。
苏武不愿意投降,匈奴是怎样对待他的?
(1)肉体折磨:“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啮雪,咽毡毛”、“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等。
(2)精神折磨:“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等。
苏武不畏艰苦,长年累月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生存勇气,展现了他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讨论2:
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
第一次自杀是因为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耻辱,所以要自杀避免受辱;第二次自杀是在审讯时他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语后,这是为了杀身息祸,为国雪耻。但是后来匈奴转为劝降,劝降失败后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之前的求死转为求生,因为他要证明汉使的气节不可折辱,所以,当他在北海上牧羊时,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时时提醒自己不忘使命。可见,他的求生求死都是为了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只不过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北海牧羊,
贫贱不移
第六段
六、读下列句子,概括苏武的精神品质
例1:见犯乃死,重负国!/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例2: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例3: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例4: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例5: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表现苏武强烈的爱国意识。
表现苏武威武不屈、不为富贵改变自己的节操。
表现苏武忠贞不渝的高尚品德。
表现苏武的坚强意志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表现苏武对民族忠诚的崇高的民族气节。
使:
数通使相窥观
单于使使晓武
使(之)牧羝
当:
汉亦留之以相当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副有罪,当相坐
名词,使者
动词,派遣/名词,使者
使令动词,让
动词,抵押
动词,判罪
副词,应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课文注解翻译课文7-10段内容,积累重点字词(重)
2 梳理概括7-10段的内容,概括苏武的精神品质(难)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第二年
趁机
向来关系很好
劝说
你
受苦
哪里
出使
音节助词,无义
第7段
担任
一起
求见
你
表现
同“无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做皇帝的侍从。苏武出使匈奴,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过了很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备办酒宴安排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一向关系很好,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对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汉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信义何处显现呢?
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跟随
上船
逃跑
表承接
妻子
祭祀
做/担任
殿阶
弹劾
来
去世
改嫁
以前你的大哥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城的棫阳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祭祀河东土神,骑着马的宦官与黄门驸马抢着上船,把黄门驸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骑着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杀。我来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的夫人年纪轻,听说已改嫁了。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何必久久的
超过
年纪
刚刚
同“无”无罪
同“无”
使……受苦
又
痛恨自己
辜负
你
灭族
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十多年了,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精神恍惚,好像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关押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安危不可预料。
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还
希望
说
侍奉
即使
确实
同“无”
宾语前置
被动句
没有
为...所表被动
亲近之臣
栽培
侍奉
替
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 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希望为朝廷献出生命。现在得到牺牲生命自己奉献的机会,即使遭受斧钺和汤镬的极刑,的确甘心乐意。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第七段
李陵劝降
岿然不动
思考:
朗读第7段,李陵是怎样劝降苏武的呢?能分成几个小层次?
合作探讨:
第7、8段:
1.李陵是怎样劝说苏武的?
(1)终不得归;(2)家人不幸遭遇:
①长兄苏嘉(长君),伏剑自刎
②弟弟苏贤(孺卿),饮药而死
③母亲已死,妻子改嫁,儿女生死未卜
(3)自己投降的经历;(4)现在的皇帝不值得为他守节
2.苏武是怎样反驳李陵的?
(1)蒙受国家大恩,愿报恩;
(2)从君臣关系看,也应如此。
以情动人,肺腑之言
小标题:李陵劝降,完全失败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结束
欢聚
感叹
第8段
最/极
于是
听一听
料定
降服
状后句
辞别离开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单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聚,让我在你的面前死!”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的罪恶,上能达天!”于是泪水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离开。
译文
李陵再劝,
苏武忠贞如一
第八段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欺骗说
同他一起去(省略句)
(于)
省略句、状后
依照,按照
确实活着
道歉
寻求
之
第9段
详细
责问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与汉朝和亲。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自己详细地述说了几年来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责问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
原文
译文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总共,一共
被扣留
当初
出使
在
等到
第10段
在
召集
去世的人
已经投降
总共
年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单于召集苏武的随行人员,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苏武在始元六年春回到京师。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原文
译文
汉匈和亲,
请还苏武
第九段
历尽磨难,
发白归汉
第十段
坚定的信念。
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大丈夫气节。
1.文章表现了苏武的什么品性
(1)使动用法的翻译: 欲因此时降武 空以身膏草野 反欲斗两主 何久自苦如此 蹈其背以出血 胜、惠共止之
降,使……投降
膏,使……肥沃
斗,使……争斗
苦,使……受苦
出,使……流出
止,使……止
把后一个字放在使动中:使苏武投降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缑王者,昆邪王自也
非汉所望也
标志:①....也②非....也③...者...也④语意判断
翻译:.....是......
2.请把文中人物和苏武作对比,他们分别凸显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
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谋反;事败后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贰,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李陵: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通过对比,突出了苏武:
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
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守节长达十九年,坚韧不拔。
第一部分
(1~2自然段)
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第二部分
(3~8自然段)
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
第三部分
(9~10自然段)
介绍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
把握结构
主题:
《苏武传》集中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作文延伸
2、有人认为真正的忠诚应该是忠诚于国家、人民,而非忠诚于君主。换句话说,就是要忠诚于明君(因为明君善治国),而非昏君。而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从君主,为君主作无谓的牺牲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愚忠”,那么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
参考观点:苏武的忠诚不能说是愚忠。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民族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下的国家。
但是苏武的忠诚里,还是有一些愚忠的成分的。比如: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但苏武却一味坚持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应该感激报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应该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皇帝对亲人的伤害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澄清的事实,该争取的权利也还是要争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不能苛求苏武,因为他毕竟是古代人,他的思想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如果他能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说不定也能像我们这样争取自己的应有的权利。
3、前段时间,国家教育部对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其中备受争议的是如下一段文字:“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是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不宜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提法… 对于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虽然也肯定他们在反对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当中的作用与地位,但并不称之为民族英雄。”
按照教学大纲的说法,苏武也就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参考观点一:凡是对于民族、国家的独立、解放和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并且具有巨大人格力量的人,都应该称作民族英雄。尤其是民族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爱国和献身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的文化传承的关键内容。民族英雄的英雄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甚至敌我双方。所以康熙给袁崇焕平反,乾隆给史可法立祠,日本人给抗日英雄送葬。因此,有人所说的称岳飞为民族英雄,不利于民族团结,纯属无稽之谈、庸人自扰。事实上,好像也没有哪个少数民族对称岳飞为民族英雄提出过异议,或觉得伤害了谁的民族感情,金人的后代乾隆还拜谒过岳王庙呢。
参考观点二:
如果说岳飞、文天祥是民族英雄,他们首先是汉族英雄,在当时反抗外族压迫和掠夺时,其事迹勇气令人敬佩。在当今各民族共处和形成的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敌人入侵时,可以发挥他们的精神。但是,在描述民族冲突和民族融合历史时,有必要了解少数民族的感受,方法应讲究,需要微妙和成熟。中华民族需要有理性包容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观,也需要属于各民族的民族英雄。
5、解读苏武精神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用现代的眼光解读苏武,品味中华民族精神:
苏武精神就是一种民族精神。
苏武精神在历史上的流传发扬
解读苏武精神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岳飞抗金
文天祥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坚决不屈服壮烈殉国。“留取丹心照汗青”
杨靖宇在东北寒天雪地中坚持抗日
解读苏武精神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其他国家民族精神的体现:
1苏联在卫国战争中,打败希特勒的强劲 进攻,保住了国家
2南韩在国家经济危机的时候,主妇捐出自己的首饰,帮助国家等
积累“气节”的名言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8、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9、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10、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1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2、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13、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14、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写作运用
《苏武传》适合的写作话题
1.忠诚、信念、顽强、意志、名节、坚贞、坚持、自尊、诱惑、选择、抗争……
2.得与失、个人与国家、道德与名节、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意见……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高考满分作文:永远的苏武
写作运用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作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汗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