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音乐二年级上册第6课《糖果仙子舞曲》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音乐二年级上册第6课《糖果仙子舞曲》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3-07 12:0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糖果仙子舞曲》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
教学主题:《糖果仙子舞曲》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
标准内容: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领域二:表现——综合性艺术表演
标准内容: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能够配合乐曲用身体做动作。
【教材分析】
《糖果仙子舞曲》选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是 1890年 12月,柴科夫斯基应彼得皇家歌剧院的邀请,为该院创作一部芭蕾舞剧的音乐,舞剧根据德国作家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洋娃娃和鼠王的故事》编写而成。舞曲为 G大调,四二拍,开始由弦乐拨奏4小节引子,然后,钢片琴在提琴轻轻拨弦的伴奏下,奏出虚幻的第一主题;低音单簧管用快速的下行音引出低沉的持续音与之相呼应,并形成对比。在中提琴演奏一串同音反复的三连音作为过渡之后,由单簧管、大管、圆号呈现第二主题,它比较抒情。随后,钢片琴演奏一段华彩,这时,A段再现。这一次钢片琴比原来提高了八度音来演奏,音色显得更加明亮。最后接尾声,轻轻地结束全曲。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低段,经过一年的学习和习惯培养,在聆听欣赏曲的时候规则意识有所加强,但还是处于爱动,坐不住的阶段,对自己喜欢的音乐兴趣浓厚,对安静聆听还是缺少持续性,针对以上情况,在课堂上进行欣赏课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爱动好动的特点,结合学生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也会选择相对短小有趣,形象鲜明的。
【学习目标】
1.通过听、唱、奏、动、创等多种趣味方式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聆听和表现管弦乐作品《糖果仙子舞曲》,感受音乐的奇妙。
2.了解《胡桃夹子》的故事,能根据音乐速度、力度、情绪的变化听辨乐段。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完整欣赏全曲、参与音乐活动。
评价标准:聆听、活动时认真专注。
评价任务二:区分乐曲乐段,在各乐段出现时能够准确做出相应反应。
评价标准:听辨准确,反应灵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情境故事导入。 完整聆听乐曲展开想象。 聆听 想象 思考 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依靠听觉视觉去感受音乐形象、音乐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新课学习 分段聆听 聆听引子 踏步感受 双响筒伴奏 出示课题 聆听 感受 思考 故事大情境下引入学习新知,了解相关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仔细聆听乐曲。
重点聆听A乐段 主题旋律(糖果魔法咒语) 聆听,找到特别的钢片琴声音。认识钢片琴的音色 清脆明亮; 模唱主题旋律; 寻找第一乐段中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 手摇铃律动敲奏。 重点聆听寻找魔法咒语出现的次数。 模唱主题旋律 打击乐律动伴奏 将问题直接指向“音色”,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感知特殊音色,培养学生的音色听辨能力;围绕音乐基本要素:旋律、音色、情绪等进行教学,更直观的了解乐段特点,并加深整体感受印象。
重点聆听B段 节奏挑战(结合视频) 挥拳找重音 铃鼓律动伴奏分发糖果 聆听 感受 思考 表现 通过不同乐器伴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主题的变化;通过节奏挑战、找重音等活动,正确把握乐曲的基本情绪,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表现音乐。
聆听第三乐段A’乐段 问“这个乐段的旋律和哪个乐段相似” 移高一个八度的旋律线动画感知; 手摇铃律动敲奏。 聆听 感受 对比 通过音乐要素的对比加深对A段的记忆,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A段。
完整聆听 完整聆听表现 作曲家简介;芭蕾舞片段欣赏 综合表现 听到不同的主题时进行不同的音乐活动 当学生能准确的通过活动参与到乐曲中时,目标一二达成。
总结 带领大家回顾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总结回顾加深理解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