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章节ppt课件(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章节ppt课件(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8-28 07:02:12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第 1 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的想象:古人由于认识上的局限,认为宇宙是由天地构成的,天是圆的,地是方的。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盖天说”:但一圆一方怎样连接起来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于是就有人对“天圆地方”的说法加以修改。认为天像一斗笠,中间高四周低,盖在地的上面;而地像一个倒扣的大盘子,也是中间高四周低。这样天和地的连接问题就可以解决。因为此种看法是把天比做大盖子盖在地上,所以称为“盖天说”。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张衡的“浑天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不断地探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一个闭合体。现在我们知道是一个球体。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不断地探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一个闭合体。现在我们知道是一个球体。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不断地探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一个闭合体。现在我们知道是一个球体。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不断地探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一个闭合体。现在我们知道是一个球体。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见证全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进入了太空,终于从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地球卫星影像  
从遥远的太空观察地球,也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结论的正确。2.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提高:数字说明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地球仪 人们渴望能看到地球家园的全貌,希望能借助某种物体来研究地球,于是……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地球仪的诞生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经纬网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仔细观察地球仪,可以看到上面有很多点和线,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和作用吗?认识地球仪上的“装备”。地轴 地球自转轴北极点
经线南极点纬线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提示:如果不能正常浏览本页,请点击“链接”按钮!链接经线和纬线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纬线的划分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视频资料经线的划分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单击播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连接南北两极点,
垂直于纬线的半圆经线长度:
都相等经度:
从本初子午线
向两侧递增
0°~ 180°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经度的确定本初子午线西经0°~180°东经0°~180°北极南极经度跨度360°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垂直于地轴,
同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赤道最长,极点为0纬度:
从赤道向两极递增
0°~90°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南北半球的划分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视频资料以赤道将地球分开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南北半球的划分:0?纬线(即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思考:南北半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有何特点?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纬度的确定0°~90°N北极点南极点赤道0°~90°S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北极圈南极圈北回归线南回归线 纬线的纬度大小,能反映地球上不同地方距离赤道的远近,由于不同纬度地区的地理现象常常差别很大,人们引入了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概念。纬度的差异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南北纬 0°~ 30°南北纬 30°~ 60°南北纬 60°~ 90°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东西半球的划分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单击播放假如以本初子午线将地球分开······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北极南极东西半球的划分:20°W,160°E0°经线,180°经线不是: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仔细观察下列经纬线,比较它们的特点,完成下表。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纬线
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半圆
东西
南北
不等
相等
0° ~ 90°
0° ~ 180°
由赤道向南北逐渐增大到南北纬90°
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逐渐增大到东西经180°
南纬(S)、北纬(N)
东经(E)、西经(W)
赤道
本初子午线
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半球
西经20°与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半球
比较经纬线的不同特征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利用经纬网可以:辨别地表事物的
方向确定地表事物的
位置经纬网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经纬网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视频资料思考:如何利用经纬网定位?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读出A点和B点的经纬度: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课堂练习 小明收到美国小朋友杰克寄来的一封信。杰克在信中开了一个小玩笑,邀请小明暑假期间到经度116°、纬度40 °的地方参加夏令营活动。信中所写的地点在哪里?请大家在地球仪上找一找这个地方,看看是否有什么差错。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五带的形成 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里,受到的太阳照射也不相同,冷热也有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人们将其划分为五带。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五带的划分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寒带风光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寒带风光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温带风光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温带风光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热带风光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热带风光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本节知识小结地球和地球仪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纬线和经线利用经纬网定位地球上的五带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课件40张PPT。第 1 章 地球和地图第二节 地 图生活中的地图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地图,以下地图你知道它们的用途有哪些吗?第二节 地 图帮助我们了解旅游景区的景点分布情况。导游图第二节 地 图天气预报图第二节 地 图交通图自己驾车外出,我们可以查看交通地图,以便选择最佳行车路线。第二节 地 图城市图帮助我们查寻出行目的地或乘车路线等信息。第二节 地 图地图的基本要素1.地图上的方向2.地图的比例尺3.地图上的图例第二节 地 图1.地图上的方向辨别地物的“四面八方”。第二节 地 图如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第二节 地 图视频资料辨别地图上的方向,通常有三种不同的情况:
(1)无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
(2)有指向标的地图
(3)有经纬网的地图
结 论:第二节 地 图(1)既无经纬网又无指向标的地图:
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第二节 地 图(2)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第二节 地 图(3)有经纬网的地图:
  根据经线定南北方向,沿纬线定东西方向。第二节 地 图练习:上图中,营地在A点的什么方向?南极点营地A第二节 地 图南极点营地A南西答案:正西方第二节 地 图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2.地图上的比例尺:第二节 地 图视频资料(1)线段式比例尺:
画在地图上,单位长度为1厘米,并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上图所示比例尺可理解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即10000米,即1000000厘米。因此该地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为1∶1000000。归 纳:第二节 地 图(2)文字式比例尺:
直接在地图上用文字写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3)数字式比例尺:
在地图上用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第二节 地 图三种不同形式的比例尺比较:第二节 地 图比较下列地图的比例尺的大小:第二节 地 图第二节 地 图比较下列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小和内容的详略。 中国政区图
比例尺较大
显示范围小
内容较详细 世界政区图
比例尺较小
显示范围大
内容较简单第二节 地 图1.图例:
地图上通常都有各种符号,它们是用来简略地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对这些符号含义的说明就是图例。2.注记:
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等的数字,都叫注记。图例和注记第二节 地 图图例和注记对地图的重要意义定向越野图第二节 地 图地图中的主要图例示例第二节 地 图 很久很久以前,绝大多数人都过着男耕女织的日子,他们很少离家远行。而那些远离家园、出外探险的人们,通常都是渔夫、猎人和牧民,他们凭着本能的方位感,能准确地返回原位。后来,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展,仅靠直觉来辨别方位已远不能满足人们外出远行的需要。于是,人们开始密切地关注大自然,他们观察鱼儿、鸟儿的迁徙,河水、海水流动的方向以及风向,最重要的是,他们观察到太阳、星星、月亮这些天体的运行,用它们来辨别方向。逐渐地,人们开始将收集到的信息刻在白桦树皮、黏土板或者绢帛上。地图就是在这种生活需求和实践的基础上开始了最初的萌芽。地图的历史和发展第二节 地 图第二节 地 图 原始地图就像图画一样,将山川、道路、树木如实地画出,是外出狩猎和出门劳作或旅行的指南。
  在漫漫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人类总在不断地观察、理解、描述、概括他们所发现的世界,逐渐地,地图成为地面变化和历史变迁的忠实记录者。
   图示为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地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以实测为基础的古地图。图的方位是上南下北,长宽各96厘米,主区部分的比例尺根据推算,约在十五万分之一至二十万分之一间。已有统一的图例,绘有山脉、河流、居民点、道路等。第二节 地 图地图家族的新成员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地图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种形式的地图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学习、旅游、出行、参观等活动。请看下面一些地图,你能指出它们的不同用途吗?第二节 地 图遥感影像地图第二节 地 图卫星云图第二节 地 图电子地图第二节 地 图电子地图的应用第二节 地 图视频资料3.将1厘米代表180千米的地图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新图的比例尺是
A . 1:18 000 000 B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90千米
C . 1:360 D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60千米 2.按照1厘米代表500千米的比例尺绘一幅中国行政区划图,图幅边框的长度和高度不得小于
A. 110厘米×100厘米 B. 10厘米×11厘米
C. 6厘米×5 厘米 D. 10厘米×8 厘米一、单选题 1.在中国交通图上,量得上海至贵阳的直线距离为5厘米,两地的实际直线距离为1500千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A. 1:300 B. 1:300 000 C. 1:3 000 000 D. 1:30 000 000复习与巩固:第二节 地 图 5.一个南极考察队员,从极点向正北走了60米,又向正西走了80米,这时他在出发点的
A .西北方100米处 B .西北方60米处
C .正北方100米处 D .正北方60米处4.乙地(175°E,38°N)位于甲地(145°W,35°S)的
A .东北方 B .西北方
C .西南方 D .东南方图示
讲解图示
讲解第二节 地 图6.两幅地图图幅大小相同,那么
A .比例尺大的幅图,所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
B .比例尺大的幅图,所表示的范围大,内容详细
C .比例尺小的幅图,所表示的范围大,内容详细
D .比例尺小的幅图,所表示的范围小,内容简单第二节 地 图8.根据图中的经纬网判别:
(1)图中D在C的 方向
(2)图中A在D的 方向
(3)图中B在A的 方向 正南 正西 东北第二节 地 图赤道38°N35°S145°W 0°175°E乙甲 180°145°W甲第二节 地 图S赤道第二节 地 图本节知识小结地 图地图的用途:生活中的地图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的方向地图的比例尺地图的图例和注记地图的历史和发展地图家族的新成员遥感影像图电子地图其他……第二节 地 图课件44张PPT。第 1 章 地球和地图第三节 地形图  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公布了珠穆朗玛峰新高程为8844.43米,原1975年公布的高程数据8848.13米停止使用。重新测量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第三节 地形图珠峰高程含义:第三节 地形图   珠峰的高程实际上就是在珠峰的重力线方向上相对于青岛黄海海平面的高度。

  要弄清楚珠峰高程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明确两个概念。首先是高程的方向。在测量学中,高程的定义是某地表点在地球引力方向上的高度,也就是重心所在地球引力线的高度。因此,地球上每个点高程的方向都是不同的。
  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高程的基准。通俗地说,就是珠峰脚下的海拔0米在哪里。在我国现在用的“1985国家高程基准”中,采用的是青岛验潮站的18年长期观测结果计算出来的平均黄海海平面,作为我国统一的高程起算基准面,也就是海拔零起始面。第三节 地形图海拔和相对高度:海拔相对高度海拔第三节 地形图中国的最高与最低点相差多少? 艾丁湖为吐鲁番盆地的“盆底儿”,湖面低于黄海海平面154.31米,是我国陆地海拔的最低点。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43米,是中国最高峰,也是世界最高峰。第三节 地形图世界上的高山第三节 地形图常见的陆地地形:地形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
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有五种: 丘陵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第三节 地形图五种地形的特点比较:第三节 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的意义: 将一定范围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它表示该区域中某一海拔高度的各个地点的集合。第三节 地形图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等高线——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第三节 地形图等高线图: 将许多条等高线绘制在同一个平面上,就形成了一幅等高线图。第三节 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 将某个区域的某种地形上的各点用等高线的方法绘制在同一个平面图上,就形成了等高线地形图。第三节 地形图 如何实现立体地形到平面地图的转化?如下图,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第三节 地形图如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第三节 地形图视频资料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缓坡缓坡——
坡度缓,水平距离上的高度变化不大,等高线稀疏。第三节 地形图陡坡陡坡——
坡度陡,在短距离内高度变化很大,等高线密集。第三节 地形图第三节 地形图山脊山脊——
山脊中部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突出。第三节 地形图第三节 地形图山谷山谷——
山谷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第三节 地形图第三节 地形图鞍部鞍部——
两个山峰之间相对低的地形为鞍部。第三节 地形图第三节 地形图陡崖陡崖——
陡崖的等高线重叠在一起,表示高度变化很大。第三节 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显示地势的起伏,这样的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常常用“陆高海深”图例来表示海拔高度的变化 。第三节 地形图如何绘制分层设色地形图:先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绘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着色第三节 地形图第三节 地形图第三节 地形图第三节 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第三节 地形图视频资料练习:绘制某一地区的地形剖面图。第三节 地形图第三节 地形图第三节 地形图课堂练习: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是什么?AECBD第三节 地形图答案:A 是陡崖
B 是鞍部
C 是山谷
D 是山脊
E 是山顶第三节 地形图本节知识小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和特点认识地 形 图海拔和相对高度定义:含义测量方法换算方法常见的地形类型地形的概念地形五种形态五种地形的特点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的含义如何绘制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地形剖面图的绘制第三节 地形图丘 陵 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崎岖不平的地形区。第三节 地形图高 原 较大范围的、较平坦的、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地形区。第三节 地形图山地第三节 地形图  海拔在500米以上、崎岖不平、呈条带状分布的地形区。
平 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较平坦的地形。第三节 地形图盆 地 中间低、但较平坦、四周相对较高、但相对崎岖的地形区。第三节 地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