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7 14:1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主线:人类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的演变
集镇出现
原始社会末期
城市出现并发展
前3500-前3100
村落产生
距今1万多年
城市化进程加快
近代以来
原始社会
奴隶与封建社会
近-->现代社会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四单元
1.村落的产生 2.集镇的出现
3.城市的产生 4.世界各地的民居
1.城市化的演进 2.居住条件的改善
3.基础设施的发展
4.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新课导入
兴隆洼遗址,发现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是距今8000 多年前的原始村落遗址。这里发掘出 170 余座半穴居房址,最大的房址面积达 140 平方米。该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
▲ 兴隆洼遗址
村落
集镇
城市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程标准: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
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1.村落的产生 2.集镇的出现3.城市的产生 4.世界各地的民居
村落:农业出现后,逐渐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居民聚居点。
集镇:乡村聚落的一种。通常指乡村中拥有少量非农业人口,并进行一定商业贸易活动的、介于乡村和城市间的过渡型居民点。
城市:出于防卫或商贸的需要,出现城市。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功能。
概念解析
概念解析
三者关系:古代的村落、集镇、城市都是人类的居住地。村落为集镇、城市的发展提供条件;集镇、城市的出现也带动了村落的发展。
(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①原始农耕和畜牧业出现。
②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落点——村落。
【回顾】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建造长期的住所,逐渐形成了聚落。p3
(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一、二之间的联系。
材料一
材料二
一、村落的产生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思考人类的居住形式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穴居
巢居
半穴居
地面
筑屋
1.人类居住形式的演变:
一、村落的产生
(1)原因:
(2)定义:
(3)历史:村落最早出现在
(4) 村落分布:
思考:世界各地的村落是如何形成的?村落最早出现在哪里?
两河流域(耶莫遗址)
村落是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
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村落。
2.村落的产生
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
陕西西安临潼的姜寨聚落遗址
姜寨聚落遗址反映了由五个大家族组成的一个氏族公社。它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反映了尚未产生贫富分化的母系氏族公社状况。
——《史纲上》P3
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
中心广场
仓廪
住宅
壕沟
思考:姜寨聚落属于哪一文化时期?
以此为例,概括村落的特点和作用。
2.村落的产生
(5)特点①选址:
接近水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等。
(5)特点②布局:
村落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
(6)影响:
为人们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条件和保障,
也为集体活动提供便利。


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使商业成为与手工业和农业并列的独立经济部门,适应手工业生产相对集中的需要和商人务商的便利,集市就演化成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共同定居的具有多种功能的集镇。—摘编自张虎林《农村经济学》
思考: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哪些因素推动了集镇的形成?请描述其形成过程。
1.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2.形成过程:
二、 集镇的出现
唯物史观
①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者在便于交换的地方聚集,形成古代集镇的雏形
②商人出现使手工业聚居地繁荣,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
③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保护财富和人身安全,筑垒设防,形成集镇
时期 发展过程 具体表现
原始社会末期 雏形 手工业者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
宋以前 形成 主要为军事目的而设置集镇
两宋 发展
元朝
明清 进一步 发展
①工商业者经营和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②有些集镇成为一级行政机构
集镇进一步发展,出现专业分工
3.古代中国集镇形成过程:
思考:结合教材梳理古代中国集镇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并归纳总体趋势。
漕运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工商业集镇
军事功能
经济功能
结合史纲上的内容,分析为何在此时期发达?
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了隋唐时期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航程,创造性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史纲上P66】
结合史纲上的内容,解释此时期集镇如何进一步发展?
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塞,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核心【史纲上P89】,如汉口镇兴起
时空史观
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
商业人口集聚
贸易发达
市场规模扩大
专业分工明显
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汉口崛起的优势条件?以“汉口镇”为例,分析工商业市镇的特点,并归纳集镇的作用。
①沟通和加强城乡联系,有利于城乡经济文化交流;
②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商品经济发展;
③推动城市化。
4.作用:
工商业市镇发展的特点?
①商业分工细密、专业化程度高;
②行业众多,商品种类丰富
③带有政治、经济、军事因素。
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历史解释
河南朱仙镇是古代北方地区水陆交通和商贸重地,以民间传统工艺朱仙镇木版年画而闻名;
湖北汉口镇是水陆交通枢纽,明清商贾繁荣,有“楚中第一繁盛,九省通衢”之美誉;
广东佛山镇明清时为南方手工业重镇;
江西景德镇以青花瓷器闻名,号称“瓷都”。
四大名镇
浙江崇德石门镇:榨油业发达。今杭白菊之乡。乾隆南巡必经之地,文化底蕴深厚;
江苏吴江盛泽镇:地外长江三角和太湖地区中心地带,历史上发“日出万匹,衣被天下”闻名于世。
思考:结合材料,思考“城”与“市”是一回事吗?
城者,所以自守也。——《墨子·七患》
军事防御
商品交换
三、城市的产生
1.产生原因
“城”是会意字。金文左边中间的圆圈表示城围,上下两端表示两座城楼对峙;右边是像戈一样的武器,表示用武器保卫城池。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班固《西都赋》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
思考:结合材料,归纳城市产生的原因。
安全防御的需要
商贸经济的发展
居住人口的增多
“市”是形声字。段注本《说文》:“市,买卖所之也。”
历史解释
安全保障、行政管理、交通枢纽、土地状况、农耕技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等等,都是古代城市起源的动因。
2.城市的产生
思考:指出图中世界上有哪些早期城市?给古代“城市”下定义。
BC3500-BC3100两河流域
苏美尔人的城市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人的城市
印度河、恒河流域
古印度人的城市
地中海地区
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市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湖北天门的
石家河遗址
河南郑州商城遗址
3.定义: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市场
宫城
太庙
社稷坛
布局
发展
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
城市初具规模,统治者的
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
营建城市形成制度;
周朝城邑大致分为三等。
商朝
周朝
P56学思之窗: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摘自《周礼·考工记》
规模方九里,平面呈方正的形态
城的四方各开三座大门
划分不同功能区;干道宽九轨
左宗庙、右社稷;前朝后市(地位前后)
市场大小如一夫之地(管控限制)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王权至上
功能分区
◎《考工记》中城市规划宫城示意图
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采邑
以奴隶制的宗法等级制度为基础
3. 中国古代城市
思考:结合地图与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城市的大致布局和特点。
特点:①布局对称 ②突出王权
③体现礼制 ④强调等级、尊卑
历史解释
战国
宋元
明清
隋唐
主要分布在政治中心
主要分布在交通发达货物集散地
明清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数量增多;
地理位置南移、东移;
经济功能增强。
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城市的演变趋势(如数量、分布区域、城市功能等)
时期 概况
古希腊
古罗马
中古时期
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
10-11世纪出现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
思考:结合图片和教材【历史纵横】,在表格中补全西方古代城市的特点?
4.西方古代城市
1446年德国纽伦堡城全景图
欧洲中古时期:
①城市兴起:出现了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
②城市自治【史纲下】
比较郑州商城与雅典城市城市“布局” 的异同?
同:都有城墙,有军事防御功能;
都是政治中心;
都有手工业商业等职能。
说明了什么?
古代中国:城市整齐对称,有中轴线,
政治功能更突出(最主要功能)
体现王权、礼制、等级
经济活动受到严格限制。
古代罗马:没有整体规划,较随意。
工商业和生活、娱乐的功能突出 。
具有封闭性
具有开放性
原因:
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小农经济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工商业发达
【思考点P58】城市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①城市使人口大量聚居在一个地方,从事多种多样的职业,促进工商业发展;
②古代城市一般都有城墙,加强安全防御,稳定政治局势。
③城市庇护各种非农业非专业人士,促进技术、文化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④城市为人们参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宗教、体育和艺术等方面的群体生活创造条件。有利于文化思想交汇,有利于推动文明的进步。
城市经济的繁荣,使事业成功财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更加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更加充满创新进取、冒险求胜的精神,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全球通史》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一)影响民居的因素:
巢居
中国南方潮湿多雨
穴居
中国北方干燥少雨
随着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木构架建筑的墙壁逐步以砖代替……
——《中国古代建筑史》
房屋面阔九间为皇帝专用,七间为王以上用,五间限贵族、显宦用,小官及庶人只能建三间之屋;……在油漆彩画上,只有皇宫、寺观、贵邸方可用朱,一般官可用土红,庶民只用黑色......——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十论》
自然环境
经济水平
文化习俗
①居住地的自然环境;②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③当地文化习俗。
地区 建筑材料 结构
古代 两河 流域 自然环境: 建筑材料:
雨水稀少,没有森林,缺乏木材
每一户建筑的结构都是相同的,由前庭、前室、主室构成
地区 建筑材料 结构
古埃及 建筑材料: 功能:
防晒保温
留些小洞或栅栏似的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
1.西亚、北非的民居概况
◎古埃及民居复原图
柱廊
自主学习:根据教材梳理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
(二)代表性民居:
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建造房屋,用木材支撑屋顶的栋梁
泥和木材,用木桩搭建框架,树枝和混合麻纤维的黏土筑墙,椰子叶铺成屋顶。
地区 建筑材料 建筑结构 建筑特色
古中国 远古时期
先秦以来
明清时期
巢居:地势低洼潮湿的地方用树木营巢
多建于南方,后世发展为干栏式民居
穴居:地势高亢干燥的地方挖穴而居
多建于北方,后逐渐形成地上建筑
砖木
木构抬梁
设计理念:遵循严格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
布局特点: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砖木结构的民居开始普及
北方:窑洞、四合院
南方:徽派民居、福建土楼
2.古代中国
(二)代表性民居:
1、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
2、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3、普遍采用木构抬梁结构。
4、风格多样,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明显。
概括中国古代民居的特点:
王公已下,凡有舍屋,不得施重拱、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仍不得辄施装饰。 ——《唐会要 舆服上》
p58学思之窗:从唐朝不同品级官员的住房,“间”“架”的数量有着严格区分,你如何理解唐朝房屋建造的规定?
等级森严,尊卑有序;遵从礼制,讲究左右对称;限制随便营造,有严格的法令规范。
地区 特点
古希腊罗马 (前期)
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中庭左右是小房间和陈放家史、祖先塑像的凹室,与入口相对的是正屋。
3.希腊、罗马的民居概况
◎古罗马斯达比阿住宅的中庭
◎古罗马住宅复原图
(二)代表性民居:
地区 建筑材料 特点
古罗马 (后期) ①

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
3.希腊、罗马的民居概况
◎比萨主教堂
◎罗马复合式公寓
(二)代表性民居:
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
公元3-4世纪,人口剧增,出现集体住宅、复合式公寓,对后世影响深远。
地区 建筑材料 建筑结构 建筑特色
美洲
牛皮、木材
北美印度安人:过着游猎生活,住圆锥形帐篷
南美印第安人:处于刀耕火种阶段,定期迁徙
住圆形的公共居所,屋内不分隔间,
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区域
4.美洲印第安人的民居概况
◎北美印第安人帐篷
◎秘鲁马丘比丘印加遗址
(二)代表性民居:
中国民居欣赏
陕北窑洞
傣族干栏式竹楼
湘西 吊脚楼
江苏 乌镇
贵州 千户苗寨
新疆南部维吾尔族“阿以旺”住宅
青藏高原的碉房
世界民居欣赏
意大利圆锥石顶屋
英国茅草屋
巴布亚新几内亚——A形茅屋
叙利亚北部——蜂窝泥屋房
南非 纳塔尔 祖鲁人——穹形茅屋
因纽特冰屋
伊朗风塔
意大利 阿普利亚——圆锥形石灰岩民居
【课堂小结】
背诵:
人类居住形式的演变过程
村落产生的原因、最早出现在
村落的特点和作用
集镇出现的原因(熟读过程)
古代中国集镇形成过程
工商业市镇的特点、集镇的作用
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发展、特点、演变趋势
读西方古代城市的特点
中西方城市布局的不同,说明什么
读城市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影响民居的因素
读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西亚北非希腊罗马美洲印第安人)
古代中国民居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南北差异
中国古代民居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