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诗意的探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第1课 (1)氓
一、课内基础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D.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③信誓旦旦,不思其反。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①和②意思相同,③和④意思相同。
B.①和②意思相同,③和④意思不同。
C.①和②意思不同,③和④意思相同。
D.①和②意思不同,③和④意思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B.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C.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表现女子因未见到心上人而伤心难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比喻爱情的终结和痛苦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字专练 写对写好
二、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
究竟什么样的歌是好歌好词?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今天很多人未必能全部认识《诗经》里的文字,但这不妨碍《诗经》与今人心灵相通,因为其中许多篇目表达的是纯粹美好的情感。歌词不论文学化还是口语化,写得好的,都可以流传,关键是要跟旋律匹配得当。填词人除了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①___________________。所填的词应跟旋律相协调,旋律上升时,如果词是降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乔羽等老一代作词人,都严格地遵循这些基本美学原则。
依我看,好的歌词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搭配旋律后又高于文本。有一种观点认为,歌曲以音律为要,只要填的词能唱出来就可以。这当然没错,但还远远不够。能够传之久远、历久弥新的歌曲一定是反映人性的善和美。文学追求、歌者表述和听众立场,相互之间并不矛盾。
6.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家都说“‘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是病句”。
B.今天,我和几个同学去爬泰山,泰山的“表现”不错。
C.掩着耳朵去盗铃,这法子太“巧妙”了,“巧妙”极了。
D.月色荷塘的小煤屑路旁挂着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后,以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文化节目中的爆款,为此类节目树立起新的标杆。节目用一部典籍、一个人物、一个核心思想、一个文化故事的讲述方式,以及穿越古今的戏剧化呈现方式,向观众展示蕴含古人智慧的典籍以及典籍背后那些历史人物。
作为一档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独辟蹊径,聚焦《尚书》《论语》《红楼梦》《本草纲目》《诗经》《楚辞》等经典书籍,通过时空对话的形式,讲述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源起、流转及书中的闪亮故事。其中,穿越古今的戏剧化呈现方式,成为节目一大亮点。节目牵引着观众的思绪和情感,让人们能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产生共情。《典籍里的中国》开创性地利用“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在第一期中为我们展示了典籍《尚书》的精华,体现出艺术的匠心和创新的转化。伏生等历史人物故事的跨时空讲述,充分发扬了舞台艺术的创新潜质,艰涩难读的传统典籍通过舞台演绎完成了当代表达。《典籍里的中国》开播即成为文化类节目爆款,锦上添花的演员表演同样功不可没。从第一期伏生的饰演者,到第二期宋应星的饰演者,都是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实力派演员。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结合以上材料,从两个角度谈谈如何才能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果给上述文字拟写标题,“《典籍里的中国》树文化节目新标杆”和“《典籍里的中国》创新开启古今对话,让厚重的典籍活起来”相比,你更喜欢哪个标题?请说明理由,不超过9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拓展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伯兮①
《诗经·卫风》
伯兮朅②兮,邦之桀③兮。伯也执殳④,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⑤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⑥?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⑦。
注 ①伯:这里指丈夫。②朅(qiè):勇武。③桀:同“杰”,杰出的人。④殳(shū):古兵器。⑤杲(gǎo)杲:明亮的样子。⑥谖(xuān)草:萱草,忘忧草。⑦痗(mèi):忧思成病。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共四章,每章四句,全篇以思妇的口吻叙事、抒情,艺术感染力强。
B.“伯”英武威风,才能杰出,是王的先锋,女子想起他,内心充满自豪感。
C.“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与《氓》中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都使用了比兴手法。
D.本诗紧扣“思”字行文,塑造了一个温婉的思妇形象,她内心哀愁但并无怨怒。
12.诗中女子思念丈夫,有哪些体现?请根据后三章内容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有所思
《铙歌十八曲》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①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②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③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④!
秋风肃肃晨风飔⑤,东方须臾高⑥知之!
注 ①问遗:赠与。②绍缭:缠绕,装饰。③拉杂:堆集。④妃呼狶:妃,悲;呼狶,歔欷。⑤晨风飔:晨风,雉鸡;飔,思。雉鸡常于晨鸣求偶。⑥高:同“皓”,东方发白。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女子与所思之人天各一方,“乃”字透露出她内心的无奈与失落。
B.“用玉”句写女子精心装饰信物,反映了她对爱情渴慕又犹豫的矛盾心理。
C.“拉杂”“摧烧”“扬”等一系列动词,形象地表现了女子在遭遇男子变心后的情感态度。
D.最后两句写女子在阵阵秋风中听到雉鸡的鸣叫,从中可看出她彻夜未眠。
14.本诗与《氓》中的女主人公在遭遇男子变心之后经历了不同的情感变化,请结合两首诗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课 (1)氓
1.D [D项古今义均为就、靠近。A项古义:占卜显示的兆象。今义:身体。B项古义:以(之)为,把……当作。今义:认为。C项古义:快乐。今义:宴会,请人吃酒饭。]
2.A [①②中,两个“言”均为助词,无实义。③④中,两个“思”均为动词,想、思考。]
3.D [A项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B项数词作动词,不专一、有二心,跟“壹”相对。C项名词作状语,在夜里。D项违背。]
4.(1)(他)其实不是真的来换蚕丝,而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
(2)自从我嫁到你家后,多年来吃苦受贫。
(3)(你)违背誓言而不再顾及,那就算了吧!
5.(1)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 (2)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3)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6.A [A项和文中双引号均表示直接引用。B项表示特殊含义。C项表示反语讽刺。D项表示突出强调。]
7.(示例)①对旋律也要通晓 ②词与曲就会产生矛盾
③单看文本就很出色
8.(示例)伏生等历史人物故事的跨时空讲述,充分发挥了舞台艺术的创新潜质,使艰涩难读的传统典籍通过舞台演绎完成了当代表达。
9.(示例)①创新,借助高科技手段,积极创新表达方式;②匠心,发扬匠人精神,对节目(作品)精打细磨;③共情,节目牵引着观众的思绪和情感,让人们能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产生共情;④实力派演员,实力派演员的表演同样功不可没。
10.(示例一)我喜欢第一个标题。该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典籍里的中国》独辟蹊径,以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文化节目中的爆款。该标题使用“新标杆”的比喻修辞,语言既简洁,又生动。
(示例二)我喜欢第二个标题。该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典籍里的中国》独辟蹊径,以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文化节目中的爆款。该标题使用“古今对话”“让典籍活起来”的比拟修辞,语言富有文学性,更具有感染力。
11.C [“都使用了比兴手法”错,“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没有使用比兴手法。]
12.①无心梳妆打扮,任头发蓬乱,不修饰面容;②甘心因思念而头痛;③忧思成病,想借忘忧草来排遣内心的痛苦。
13.B [“反映了她对爱情渴慕又犹豫的矛盾心理”错。开头五句写她对远方的情郎心怀真挚热烈的相思爱恋,她所思念的情郎,远在大海的南边。相去万里,用什么信物赠与情郎,方能坚其心而表己意呢?经过一番精心考究,她最终选择了“双珠玳瑁簪”。“玳瑁簪”,即用玳瑁(一种似龟的动物)那花纹美观的甲片精制而成的发簪。“双珠”,在发簪两端各悬一颗珍珠。这在当时可谓精美绝伦的配饰品了。然而女主人公意犹未尽,再用美玉把簪子装饰起来,更见美观。单从她对礼品非同寻常的、不厌其烦的层层装饰上,就可推测出她内心积淀的爱慕、相思的浓度和分量了。所以此时她的心中并无“犹豫”。]
14.(1)《有所思》的情感变化:由气愤(“拉杂”“摧烧”等动作)到伤感(相思与君绝),最后无奈(彻夜未眠仍未放下)。(2)《氓》的情感变化:先怨恨(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后悲伤(躬自悼矣),最终释然、决绝(反是不思,亦已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