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一、课内基础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人伤之 伤:哀悼
B.便可白公姥 白:告诉,禀告
C.留待作遗施 遗:遗留
D.始适还家门 适:出嫁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
B.汝岂得自由(古今意义相同,不受限制。)
C.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在一起。今义:主要指运输事业。)
D.便利此月内(古义:适合。今义: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容易达到目的。)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我有亲父母 B.昼夜勤作息
C.伶俜萦苦辛 D.便可白公姥
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追溯五千年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①____________,包含着许多趣味与艺术感兼具的各类型文化,十二生肖文化就是其一。
从数字角度来看,“十”“十二”等数字与“一”“二”等数字一样,是普通的数词,但如果将其置于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数字就会变得②________。“十二”在古时多用来表示虚数,用来指代“多”和“大”,比如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中有“军书十二卷”“策勋十二转”“同行十二年”,用“十二”表示虚指。“十二”还与历法有关,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按现代时间划分,古时的每个时辰对应如今的两个小时。“十二”还与生肖有着关联,自古以来我国十二生肖纪年与干支纪年就长期配合使用,“年逢寅虎群情奋,岁别丑牛大地春”这副对联中的“丑”“寅”即十二地支中前后相连的两个,而“虎”“牛”则属于十二生肖。在了解的基础上,生肖所对应的动物形象也成为艺术创作的素材之一。随着朝代的更迭,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艺术品也渐渐出现,十二生肖从颇具趣味的民间文化登上了③__________,具有了更深厚的艺术气息,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便是一个代表。十二生肖铜兽首是中西文化结合而成的产物,不仅富有艺术美感,还具有实用功能,而历史又赋予其不可磨灭的文物价值。历史悠久的生肖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直至今日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趣味与艺术感兼具的生肖文化以文物等形式为载体,表现出属于它的独特魅力。
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5.请对第二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结合对联内容和相关知识,简评文中画横线的新春对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根据《孔雀东南飞》相关内容,为下面的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纫如蒲苇,勇兰芝抗婚赴清池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拓展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上山采蘼芜①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②。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注 ①蘼芜:香草名,叶子风干可做香料。②缣、素:都是绢。素色洁白,缣色带黄,素贵缣贱。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叙事诗采用对话形式,通过弃妇、故夫和新人三人的对话可以明显看出各自的苦衷,人物对答富有感情与个性,生活气息浓郁。
B.女主人公见到休弃自己的“故夫”,不但没有埋怨、责难,还长跪在地,关心地询问新妇的情况,可见她对被遗弃之事难以释怀。
C.“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故夫”明确告诉弃妇,新妻虽然不错,但觉得故人更好,说明其有悔恨之意。
D.本诗吸取了《诗经》《楚辞》的比兴手法,“上山采蘼芜”,用香草“蘼芜”比喻弃妇的美德,委婉含蓄地批评了“故夫”的有眼无珠。
9.善用对比是这首诗突出的艺术特色,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闺 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怀良人
[唐]葛鸦儿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胡麻[注]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底不归?
注 胡麻:芝麻。民间流传有“种时夫妇两手同种,其麻倍收”的说法。
10.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诗题为“闺怨”,开头却说“不知愁”,似乎违反题面,其实是诗人有意为之,目的是突出女子家境优裕。
B.王诗用细腻而含蓄的笔触,描写闺中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耐人寻味。
C.葛诗第三句,诗人运用民间传说来写“怀良人”之情,十分巧妙,收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
D.“正是归时底不归”实暗含“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意,与题面“怀良人”正合。
11.请简析这两首诗中女主人公形象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 孔雀东南飞并序
1.C [遗:赠送。]
2.B [B项古今意义不同。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不受限制。]
3.C [“苦辛”不是偏义复词,这里即“辛苦”。A项“父母”意义偏在“母”上,这里单指“母亲”。B项“作息”意义偏在“作”上,这里单指“劳作”。D项“公姥”意义偏在“姥”上,这里单指“婆婆”。]
4.(示例)①源远流长 ②不同凡响 ③大雅之堂
5.(示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多表示虚数,与历法、十二生肖都有关联,生肖文化兼具趣味与艺术感,影响深远。
6.(1)上下联意义紧密相连。“年逢寅虎”和“岁别丑牛”两两相对,分别用十二生肖的“寅虎”和“丑牛”代表新到的一年和过去的一年,表明迎新辞旧之意;“群情奋”和“大地春”相对,以人与自然的表现彰显新年的美好。(2)上下联对仗整齐,平仄相谐,节奏分明,气势不凡,有助于表现节日的欢快气氛。
7.(示例一)坚似磐石,情仲卿殉情挂南枝
(示例二)坚若磐石,痴仲卿违母缢庭树
8.A [ “三人的对话”错,“新人”并没有参与对话。]
9.“故夫”回答“故人(前妻)”的十二句诗句句采用对比手法。将“新人”与“旧人”依次从容貌、手艺、遭遇、特长及劳动成果的数量、质量等方面进行对比,突出了弃妇美丽勤劳、心灵手巧的形象,流露出“故夫”喜新厌旧之后追悔莫及的心理。
10.A [“目的是突出女子家境优裕”错。“不知愁”反映了少妇的年轻、不经世事,与后文的“悔”形成对比。]
11.①同:孤单寂寞,思念丈夫。
②异:葛诗女主人公是底层劳动妇女,她贫困潦倒,鬓云散乱,头上别着自制的荆条发钗,身上穿着嫁时衣;王诗女主人公是上流贵妇,她天真浪漫,富于幻想,看到陌头杨柳返青,想到年华空逝,无奈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