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件(共6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件(共6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10 21:0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2张PPT)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Regional culture and urban and rural landscape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2、结合地理资料,分析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对区域特色文化传承和保护提出合理措施。
3、理解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协调发展,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 分析库伯佩迪的气候特点,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
库伯佩迪属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点为全年气温较高,降水较少。
原因: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库伯佩迪深居内陆,地势较西部、东部低,位于风带的雨影区,降水少。
  2. 说一说库伯佩迪的地下民居特点。
库伯佩迪的民居依山崖开挖修建,全部建在地下;与外部联系的门窗开口较小,内部宽敞;功能设施齐全,建筑功能多样。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表现形式: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 文化建设创新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内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徽派民居是徽州文化的典型代表,院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以堂屋为
中心,高墙封闭,马头翘角,黑瓦白墙,以天井解决内采光和通风问题,建筑错落有致,在质朴中流露出清秀。
城乡景观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
徽州古时因房屋大多为木结构,易引起火灾。且因徽州地少人稠,人口密集,所建宅屋大多彼此相连,一家失火往往殃及邻里,损失惨重。采用马头墙的方法,能有效阻隔两幢相连的房屋,防止火势蔓延。
马头墙内一侧被火烧后会向里倾倒,马头墙内部的沙土和砖块可以起到抑制火势、降低险情的作用。马头墙与马头墙之间的通道又称水道,在火灾发生时可便于运输水源灭火。
防火功能
徽派民居体现了当地怎样的自然环境
1、徽州地区群山环抱,自然地理环境相对封闭,因此依山傍水,桥多路窄。为防火而修建马头翘角,建筑错落有致。
2、以堂屋为中心,高墙封闭,以天井解决内采光和通风问题。
3、小桥流水,绿树成荫,黑瓦白墙,与自然和谐一体。
徽派民居体现了怎样的人文环境
1、徽州文化是大移民所形成的宗法社会,因此民居紧凑,墙面和马头高低进退错落,体现谦逊避让的君子之风,浓厚的移民文化、儒家思想。
2、徽商经济厚实,徽州文化全面发展,民居装饰雕刻精致。
区域性: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资源物产、生活方式与习惯以及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等差异显著,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类型、组成和景观等方面,根据属性可以分为物质方面的(建筑、服饰、饮食等)和非物质方面的(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独特性:地域文化打上了所在地域和时代的烙印,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特质。
相对稳定性:地域文化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长期可能会发展变化。
地域文化的特点
我国各地民居建筑
皖南古村落
福建客家人土楼
建筑
蒙古包
蒙古族牧民居住的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热带雨林中的树屋
东南亚的民居——高脚屋
世界其他地区的民居建筑
北非地区的民居
西亚地区的民居
非洲草屋
地中海沿岸的特色小镇
蒙古族
服饰
朝鲜族
苗族
满族女性传统服饰
傣族传统服饰
维吾尔族传统服饰
藏族服饰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以牧业、农业为主。服装的基本特征是厚重保温,宽大暖和的肥腰、长袖长裙。
藏 族 服 饰
为了适应逐水草而居的牧业生产的流动性,逐渐形成了大襟、束腰,在胸前留一个突出的空隙(酷似袋子),这样外出时可存放酥油、糌粑、茶叶、饭碗,甚至可以放幼儿。
天热或劳作时,根据需要可袒露右臂或双臂,将袖系于腰间,调节体温,需要时再穿上,非常便当,夜晚睡觉,解开腰带,脱下双袖,铺一半盖一半,成了一个暖和的大睡袋,可谓一物多用。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马术表演
我国各地的文化习俗
黄土高原上的唢呐文化
傣族丢包习俗文化
哈尔滨松花江面上冬季滑冰
习俗
彝族的火把节
云南、贵州、四川
傣族的泼水节
01
剪纸
地域文化的内容
民间艺术
04
安塞腰鼓
02
年画
03
踩高跷
01
04
02
03
剪纸
安塞腰鼓
年画
踩高跷
地域文化的内容
民间艺术
01
04
02
03
剪纸
安塞腰鼓
年画
踩高跷
地域文化的内容
民间艺术
01
02
03
04
地域文化的内容
民间艺术
剪纸
安塞腰鼓
年画
踩高跷
鲁菜、川菜、粤菜和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中国“八大菜系”独具魅力,凝聚一方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文化习惯等特色。
八大菜系

城乡景观
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域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等。
城市
乡村
城乡景观的概念
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关注信公众号“优课PPT”获取更多精美课件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横断山区。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秋收以后到次年春播以前的休耕时节,是这里的旅游旺季。层层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宛如一幅幅油画,吸引了无数游客。
探究活动2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Regional culture and rural landscape
据图思考:
1.森林在整个系统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 村庄布局在半山腰有何好处?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
避免洪涝、获取优质水源、便于管理梯田
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
(河流-森林-梯田-村寨)
云 南 哈 尼 梯 田
哈尼梯田“分水木刻”
梯田用水量大导致了水资源的紧张,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以避免村民之间用水发生纠纷,哈尼族人民创造性地发明了木刻分水制度。体现了人与人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凹槽中通过的水流约4公分宽,意味着可以灌溉大约30亩水田
云 南 哈 尼 梯 田
凹槽中通过的水流约4公分宽,意味着可以灌溉大约30亩水田
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的明渠流量计之一木刻分水器(哈尼语称欧斗斗)
围绕着梯田构筑和大沟挖掘,哈尼族发明了一套严密有效的用水制度。如水源管理发明了“分水木刻”。这是根据各家权益设置的划有不同刻度的横木,安放在各家田块的入水口,随着沟水流动来调节各家各户的用水,如此公平合理而又科学的管理,保证了每块梯田都能得到充足的水量供给。
此外,哈尼族人还利用村寨在上、梯田在下的地理优势,发明了“冲肥法”。每个村寨都挖有公用积肥塘储存农家肥,春耕时节挖开塘口,从大沟中放水将其冲入田中。这一方法省去了大量运肥劳力。平时牛马猪羊放牧山野,畜粪堆积在山,六七月大雨瓢泼而至,将满山畜粪和腐殖土冲刷而下,顺水纷注入田,此时稻谷恰值扬花孕穗,正须追肥,自然冲肥正好解决了这及时之需。
一、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1.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特色。
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
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
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
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
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
一、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2.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
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
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地坑院反映了当地什么样的自然环境?
反映出当地冬冷夏热,气候干旱,风沙大,黄土垂直节理发育的特征
1、民居特色上的体现(地理环境要素)
福建土楼
我国南方传统土楼是一种大型民居建筑,以圆楼和方楼最常见,适宜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共御外敌的要求,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有利于客家人聚族而居,凝聚团结。
土楼还具备完善的防御功能。
防震、防火、通风、采光
墙体厚,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01不透风
冰屋结实不透风,能够把寒风拒之屋外。
02隔热
冰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很好地隔热。
保暖、取材便利
03不传导热量
屋里的热量几乎不能通过冰墙传导到屋外。
04减少空气对流
冰屋没有窗户,可以大大减少屋内外空气的对流。
因纽特人生活在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加之木材、草泥等建筑材料匮乏,冰雪常年不化,就地取材建造冰屋居住。
北极圈附近冬季漫长且温度较低,夏季短暂且温度不高,气温最高的月份平均温度也不会超过10摄氏度。气候寒冷,加之木材、草泥等建筑材料匮乏,让因纽特人练就了用冰雪造房子的本领。
土耳其这里曾经火山爆发频繁,现在这些火山多已沉寂,火山灰冷却、沉积变为质地松软的岩石,而人们就在这些岩石里挖出或者扩大岩石作为洞穴。
位于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频繁,火成岩广布,地形崎岖,多洞穴
北极圈附近冬季漫长且温度较低,夏季短暂且温度不高,气温最高的月份平均温度也不会超过10摄氏度。气候寒冷,加之木材、草泥等建筑材料匮乏,让因纽特人练就了用冰雪造房子的本领。
蜂窝房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住宅形式,它用晒干的土砖堆砌出圆弧形的墙体,表面用草杆和泥土混合的填料涂抹,看起来像一个窝头。
气候炎热干燥,便于就地取材
探究一
四合院,是从东、西、南、北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而形成的合院式住宅。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特点是以南北中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
北京老城的四合院以北房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庄重的布局体现了正统、严谨、长幼有序的文化传统。围合型的布局寓意“家和万事兴”的理念。
北京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多风沙,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可保温防寒避风沙,向阳冬季多采纳阳光。
傣族的传统建筑为干栏式结构,分上下两层,形如凤凰展翅,又有传说是当地人照孔明的帽子形状建造的。傣语称其为“很”。大多第一层架空,放养家禽家畜,堆放杂物. 以下是我从百度百科复制的,为什么有这么方便的工具不会用呢?百度不是摆着玩的吧?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傣族的传统建筑为干栏式结构,分上下两层,形如凤凰展翅,又有传说是当地人照孔明的帽子形状建造的。傣语称其为“很”。大多第一层架空,放养家禽家畜,堆放杂物. 以下是我从百度百科复制的,为什么有这么方便的工具不会用呢?百度不是摆着玩的吧?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 因为竹楼是下可避湿,上可避热,濒临江畔,还可一日十浴。 傣族的竹楼,则是下层四面空旷,每晨当牛马出栏时,便将粪便清除,使整日阳光照射,住位于上层的人,.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纳地区属热带雨林. 因为竹楼是下可避湿,上可避热,濒临江畔,还可一日十浴。 傣族的竹楼,则是下层四面空旷,每晨当牛马出栏时,便将粪便清除,使整日阳光照射,住位于上层的人,.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
湘西吊脚楼
依山而建,用当地盛产的杉木。该地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吊脚楼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黄土高原区气候较干旱,且黄土质地均一,具有胶结和直立性好的特性,土质疏松易于挖掘,故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洞而居,不仅节省建筑材料,而且具有冬暖夏凉的优越性。
陕北窑洞
用石头或者砖头砌,窑洞上面覆盖厚厚的夯实的黄土。黄土高原区气候较干旱,且黄土质地均一,具有胶结和直立性好的特性,土质疏松易于挖掘且地下水位低,因此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傣族的传统建筑为干栏式结构,分上下两层,形如凤凰展翅,又有传说是当地人照孔明的帽子形状建造的。傣语称其为“很”。大多第一层架空,放养家禽家畜,堆放杂物. 以下是我从百度百科复制的,为什么有这么方便的工具不会用呢?百度不是摆着玩的吧?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傣族的传统建筑为干栏式结构,分上下两层,形如凤凰展翅,又有传说是当地人照孔明的帽子形状建造的。傣语称其为“很”。大多第一层架空,放养家禽家畜,堆放杂物. 以下是我从百度百科复制的,为什么有这么方便的工具不会用呢?百度不是摆着玩的吧?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 因为竹楼是下可避湿,上可避热,濒临江畔,还可一日十浴。 傣族的竹楼,则是下层四面空旷,每晨当牛马出栏时,便将粪便清除,使整日阳光照射,住位于上层的人,.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纳地区属热带雨林. 因为竹楼是下可避湿,上可避热,濒临江畔,还可一日十浴。 傣族的竹楼,则是下层四面空旷,每晨当牛马出栏时,便将粪便清除,使整日阳光照射,住位于上层的人,.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
印度尼西亚巴塔克式房屋
气候湿热,雨量大,气温高。当地的民居适应气候的特点,把底层架空以利通风散热,以重木及棕榈建造,用木构架楔榫连接,坡顶的山墙两端可以通风,山墙上作彩色编织的调席盖和竹篾。
傣族的传统建筑为干栏式结构,分上下两层,形如凤凰展翅,又有传说是当地人照孔明的帽子形状建造的。傣语称其为“很”。大多第一层架空,放养家禽家畜,堆放杂物. 以下是我从百度百科复制的,为什么有这么方便的工具不会用呢?百度不是摆着玩的吧?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傣族的传统建筑为干栏式结构,分上下两层,形如凤凰展翅,又有传说是当地人照孔明的帽子形状建造的。傣语称其为“很”。大多第一层架空,放养家禽家畜,堆放杂物. 以下是我从百度百科复制的,为什么有这么方便的工具不会用呢?百度不是摆着玩的吧?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 因为竹楼是下可避湿,上可避热,濒临江畔,还可一日十浴。 傣族的竹楼,则是下层四面空旷,每晨当牛马出栏时,便将粪便清除,使整日阳光照射,住位于上层的人,.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纳地区属热带雨林. 因为竹楼是下可避湿,上可避热,濒临江畔,还可一日十浴。 傣族的竹楼,则是下层四面空旷,每晨当牛马出栏时,便将粪便清除,使整日阳光照射,住位于上层的人,.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
英国乡土民居
英国降水较多,乡土民居以乡村式的茅草农舍为代表,屋顶坡度较大。
提示:肯尼亚茅草屋:草原面积广大,草屋的建筑充分考虑了就地取材的原则。
伊朗风塔
气候酷热,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
二、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在功能分区上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都城以皇城居中,中轴线对称,功能分区明确,道路规划为棋盘格式,构建城市的基本骨架。
1、我国古代城市格局
阅读P42----《我国古代城市建设》
唐长安城是唐朝的都城,城市的北部为皇城,城市的东部和西部居住着王公贵族,城市的南部和外围为平民居住区,东西两市为商业区。这种空间布局体现了皇权至上、中轴线对称的封建社会城市的建设思路。
明清北京城以皇城居中,中轴线对称,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位于四周,代表“天南地北,日东月西”,一条南北向的主轴线贯穿全城。功能分区明确,道路秩序井然。为了改善平原单调的景观,都城建设的一大特色是“挖池筑丘”,不仅解决了漕粮运输和给排水的问题,而且营造了广阔的水面和生动的天际轮廓线。
我国古代城市格局
二、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2、欧洲城市格局
欧洲城市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的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
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如法国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外发散。
二、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2、欧洲城市格局
意大利威尼斯依赖当地发达的商贸海运业兴起,市区建在118 个小岛上,400 多座桥梁将各岛连为一体,以舟代车,有“水上城市”之称。
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建筑材料以耐水的石材为主,创造了与水和谐共生的地域文化。
二、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3、美国城市格局
美国城市由于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中心多摩天大楼,外围建筑高度逐渐降低,易形成城市带。
美国|纽约曼哈顿
砖墙木梁架结构
斗拱飞檐、雕梁画栋
(1)中式建筑风格
3. 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飞檐为中国建筑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通过檐部上的这种特殊处理和创造,不但扩大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
斗拱:荷载作用、增大距离、装饰、抗震
(2)西式建筑风格
柱廊、尖塔、喷泉、雕塑
德国科隆大教堂
美国国会山大厦
巴黎协和广场
3. 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传统木结构+砖墙承重
建筑外门选用石料做门框→石库门
传统庭院式→石库门弄堂文化
(3)融合的建筑风格
上海石库门建筑(中共一大会址)
海口骑楼
中国传统建筑布局+西方建筑装饰风格
仿巴洛克式或仿哥特式
楼下商铺,便于顾客选购商品,楼上住人
骑楼可挡避风雨侵袭,遮挡阳光照射
3. 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存在问题: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长,有些地区城乡建设无序推进,土地开发强度过大,导致民族文化和传统特色逐渐消失。
传承与保护:
保护地域文化,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特征融入现代建筑之中;
协调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关系;
促成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
P45
城乡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活动
位于浙江金华兰溪市西部的诸葛八卦村,是诸葛亮后裔的聚居地。
诸葛八卦村的中间是一口池塘,叫作钟池,是八卦村的核心所在。钟池半边有水半边为陆,形如九宫八卦图中的“太极”。以钟池为中心,有八条小巷直通村外八座高高的土岗,其平面酷似八卦图。小巷又派生出许多纵横相连的小巷,似通非通,犹如迷宫一样。
外人进入小巷,往往易进难出,甚至迷失方向
P45
特点:在山间小盆地,依山傍水,以钟池为中心道路呈放射状分布。
关系: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形复杂,诸葛村在选址、建村过程中对于风水学说的重视,反映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通过风水学说培养人们与土地的紧密联系,并增进宗族的团结的特点。
问题:1.描述诸葛八卦村村落的布局特点,讨论该村落的布局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①旅游资源具有景观独特性;
②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③文化底蕴深厚;
④诸葛亮历史地位高,知名度高,文化品牌效益高。
问题:2.结合材料,讨论诸葛八卦村的旅游品牌价值。
①保持古村古镇原貌;
②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开发旅游特色资源;
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问题:3.讨论如何对古村古镇进行开发和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
  2. 与传统城市建筑相比,现代城市建筑的地区差异逐渐缩小,几乎千城一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城市建设中的“大拆大建”现象?又如何处理好现代化和弘扬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为了充分利用空间,为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城市建筑千篇一律,一座座水泥森林崛起。有些地区城乡建设无序推进,土地开发强度过大,导致民族文化和传统特色逐渐丧失。城市景观风貌的营造,要与地理背景和历史文化紧密结合,注重展现风土人情,力求精致、温馨、亲情、生态。城市建设应注重地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创新,传承优秀的文化思想,彰显鲜明的地域特色,突出城市的特色和个性。
知识总结:地域文化对城镇景观的影响  
城市建筑 表现 原因
建筑 格局 美国城市 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 城市发展历史短,移民影响大,经济发展快 欧洲城市 市中心区一般很少建现代化高楼大厦,高大楼群聚集的情况更为少见 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
建筑 风格 杭州 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
北京 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则沿城市中轴线排列 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华盛顿 国会大厦居于高处 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建筑 结构 中国 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
西方 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A.降水多 B.风力大 C.日照强 D.气温高
2.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A.高大、屋顶尖、窗大 B.低矮、屋顶缓、窗大
C.高大、屋顶尖、窗小 D.低矮、屋顶缓、窗小
3.当地居民主要从事
A.渔业 B.林业 C.种植业 D.牧业
B
D
A
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第1~2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A. 携带方便 B. 适用地广
C. 文化蕴涵 D. 经久耐用
2. 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A. 欧洲西部 B. 中亚
C. 中东 D. 撒哈拉以南非洲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