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中华传统节日》
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8课时
《元日》
走进传统节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清明》
“中华传统节日”是贯穿本单元的内容主题,而且从第九课开始就以这个主题开始开展实践活动。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是本单元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结展示。活动分为两个内容,一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二是“展示活动成果”。
两个内容都是重点。“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与实践结合的习作练习,“展示活动成果”是一段时间主题实践活动的展示总结。
说说综合性学习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审核指导
(1)写作主题:中华传统节日
(2)写作内容:选一个传统节日,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3)注意: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明确写作要求
交流收获
每一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因为这些独特、有中国味的风俗,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常过的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端午节
中秋节
......
春节图片浏览
春节图片浏览
1、春节
春节的习俗 : 贴春联、放鞭炮、守岁、
压岁钱、吃团圆饭
春节的由来:春节的时间由来、它的
意义、与之相关的传说……
春节的活动:春节活动的种类、春节
活动的意义、具体的活动过程
过春节的感受:
年的传说
传说中,在一个僻静的山谷里,住着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去袭击山角下的一个小村庄,村里人知道会来怪物,把门锁得紧紧的,可是不管怎样,年就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极了,但又无能为力。第二年一大清早,人们纷纷收拾好东西准备去城里过完年再回来,这时,一位仙翁走过,他告诉村民年害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听了连忙买了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又来了,它一见红色,听到锣鼓声阵阵吓得赶紧逃跑了。从此,村庄太平了。以后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贴对联,放爆竹,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1、贴对联
2、穿新衣
3、 放炮、放烟花
4、 压岁钱
5、包饺子
6 、挂灯笼
7、吃团圆饭 8、看春节晚会
9、拜年
……
春节习俗
小提纲1
题目:节日名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第一自然段:介绍该节日的习俗。简单介绍
第二自然段:介绍该节日的由来,也可同时说说与它相关的传说。写出该节日你参加的或做过的一些事情。重点描写
第三自然段:这个节日给你带来的感受,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那些特点。略写
开头
1、对比法: 我喜欢端午节,因为可以看到精彩的赛龙舟;我喜欢元宵节,因为可以吃到鲜美的肉汤圆;我喜欢中秋节,因为可以和爸爸、妈妈坐在阳台上一边吃月饼一边欣赏又圆又亮的月亮……但要问我究竟最喜欢哪一个传统节日,那还是非春节莫属。
2、 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有秋意浓浓的中秋节,有张灯结彩的元宵节,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热
非凡的春节。
开 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
3. 诗歌引入法:通过密切联系的诗词歌曲,直接突出中心。
开 头
我们的祖国有许多传统佳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如果你问我最喜欢哪个节日,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端午节。因为在端午节可以包粽子和吃粽子。
4. 列举比较法:通过类似事物的列举,强调习作的中心或者重点。
2.经过(主要过程:场景描写和事件过程
重点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想到的)
1.可以写你在喜爱的节日里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得到了什么。
2.可以写你喜爱这个节日的原因。为什么喜爱这个节日?
3.可以写写你周围的人在这个节日里都干了些什么,如爸爸、妈妈等。
4.你对这个传统节日有什么简单的想法和要说的话。
5.过这个节日给你有什么启发,使你明白
了哪些道理或者懂得了什么?
中间
★习作提示 :
优美场面描写
大年三十,我们一家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着团年饭。吃完饭后,当然不能错过那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我最喜欢的是风趣幽默的小品和相声,常常使我笑得前俯后仰。“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大人忙着放鞭炮,响声震耳欲聋;我们小孩子忙着放花炮,把夜空打扮得五彩缤纷、千姿百态。
正月初一的早上,我们穿着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去给长辈们拜年。回来时,我口袋里的红包都装不下啦!
“当当当......”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烟花和爆竹便鸣起来。烟花一声巨响升到了半空中,一瞬间爆炸了,那爆炸的烟花,像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笑脸,又像无数的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各式各样,五光十色,把天空点缀得格外美丽。笑声,鞭炮声,喊声,乐曲声合成美妙的旋律包围着人间,真是热闹极了。
我和小朋友们……
春节的场面描写
春节
凌晨早过了,鞭炮声还在响,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爱春节,爱这个充满祥和的节日。
赞扬式结尾
中华民族有许多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许多传统节日。
今晚的月儿格外圆,今天的月饼格外甜。因为,今天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非常具有纪念意义。在纪念屈原的时候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春节真开心呀!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节啊!
屈原以自己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嫉恶如仇、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后人对他的永世敬仰!我要向爱国诗人屈原一样,拥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将来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栋梁之才!
我喜欢元宵节,喜欢热闹、红火的元宵节,盼望元宵节快点到来。
春节
抒情式结尾
过年真好啊,我巴不得天天都在过年呢!
春节
想象式结尾
反问式结尾
这么热闹的节日,怎能让我不喜欢呢?
过大年
过年喽!过年喽!又是一年新春到,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一片。大街小巷挂满了红灯笼,商店里播放着快乐的音乐,男女老少的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我也特别的高兴,因为过春节可以放烟花、发压岁钱……好处多着呢!
对我来说,既惊险又刺激的必定是放烟花莫属了。吃过年夜饭,我和爸爸抬出一箱烟花大礼盒,兴冲冲地跑下楼,准备放烟花。
我们首先拿出百子炮,它铺在地上像一条长长的红丝带,“噼里啪啦”的,响声震耳欲聋,像机关枪在扫射,我吓得赶紧捂住了耳朵,跑得远远的。
接下来放的是一个个小圆柱体,只要点燃它,它就会“唰”地一下喷出五彩缤纷的火星来,如火树银花般灿烂。围观的小孩都不停地拍着手,叫着:“真好看!真好看呀!”
最后一种是像水桶一样的大礼炮。这种礼炮是我们的压轴好戏。点燃后,它“嘶嘶”地蹿上了天空,然后“砰”地一声爆开了,整个天空仿佛开满了鲜花,漂亮极了!
过年真好,我巴不得天天都在过年呢!
与家人共度中秋
今晚的月亮格外圆,今天的月饼格外甜。因为,今天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
今晚是赏月的时刻。 我坐在阳台上,与家人一起细细品尝着香喷喷的月饼,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一轮若隐若现的明月也爬上天空。奶奶告诉我,一边看着月亮,一边吃着月饼,
写法品析
佳作在线
用最能代表中秋节的月亮和月饼引出话题,为下文吃月饼、赏月做了铺垫。
这是本段的中心句,下面从赏月的情景、赏月的习俗、赏月的联想三方面写了赏月的过程。
佳作引路
眼睛会变得更明亮。我看着月亮,想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我又拿起一块桂花馅儿的月饼,轻咬月饼,眼前仿佛出现满园桂树,就连月亮上那若有若无的暗影在我眼中都成了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今晚是团圆的时刻。 在这个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这就足够了。我看了看爸爸妈妈和蔼可亲的脸,又想起了许多不能团聚的家庭,我们是多么幸运,幸福的感觉一下子涌上心头。月饼象征着团圆,愿我家永远团团圆圆!
写法品析
写看月亮引起的联想,让赏月更有情趣。
这是本段的中心句,也是中秋节的主题。
佳作在线
今晚是祝福的时刻。 奶白色的月光一泻千里,将我的思绪带到远方。我不禁想起远方的朋友们,不知道他们是否也沐浴着月光。回想我们的友谊,我的嘴角扬起了微笑,一句“中秋快乐”足以表达我的心意。恬淡的月亮仍在微笑着,将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写法品析
这是本段的中心句,下文望月思人,表达祝愿。
这里引用诗词名句,深化了中秋节人们期盼团圆的主题。
佳作在线
例文引领
端午节
1.“五月五,是端阳……”小巷传来了孩子们快乐的歌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
例文引领
2.说起端午节,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呢。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大臣,名叫屈原,他一向受楚王的信任。可后来楚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疏远了屈原,最后还把屈原流放到了南方。后来,楚国灭亡了,屈原伤心欲绝,投汨罗江自尽。人们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驾着船捕捞屈原的遗体,可是一无所获。
例文引领
人们又怕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就往河里扔粽子,从此便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每年端午节,大街小巷都飘着粽子的清香。粽子的品种有许多,有红枣馅的,有肉馅的……我最爱吃的是红枣馅的,剥开粽叶,雪白的糯米中夹着一颗红红的枣,咬一口,甜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
例文引领
3.端午节最快乐的要属我们小朋友了。端午节这天,我们小孩的胸前都挂着个香喷喷的挂件,它叫香袋,是用花布织成的,还用五颜六色的线绣上了各种祝福的话。香袋形状各异,有心形的,有星星形状的……个个香气扑鼻。
4.端午节真是个有意义的节日!
(1)习作主题:中华传统节日
(2)写出节日的特色来。
(3)通过具体的事例、活动来写作节日特点。
(4)围绕一个意思,确立好文章中心
赏评习作,完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