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课标: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重要一课,讲述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学情分析
对于这段历史比较陌生,但有以往学习会议的方法,经过点拨能够自己学习八大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先模人物,对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原因不是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对于失误的表现应该比较感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方法:讲述法、对比法、讨论法、多媒体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王国范:河北遵化市西留村乡农民,雇农出身,家境贫寒,靠给地主家做长工维持生计,新中国的诞生使他翻身解放,笑逐颜开。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出台更是令他喜出望外:终于能够得到梦寐以求的属于自己的土地了!
提问: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在生产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全村的父老乡亲都动员起来,丈量田地,分牲畜、分农具,欣喜若狂地在田间地头竖起属于自己的地界碑——做了无数年的土地梦终于实现了!)
有了自己的土地,王国范生产时的干劲分外足,动员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从播种、耕种到灌溉,早出晚归,勤勤恳恳。上天不负有心人,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让一家人都乐开了怀: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收获!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当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几乎滴水未降。眼看着已经种下去的庄稼全都没有水灌溉,就要枯死,王国范心如刀绞却又无能为力:附近的河流都已经干涸见底,周围十几个乡的庄稼全都没有水浇……自己身单力薄,根本没办法抗旱救灾,这可怎么办好?
提问:你能不能帮他出出主意,该怎么办呢?
【学习新课】
材料一: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号召农民联合起来,组成生产合作社,共同克服困难,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
有了党中央的指示,乡亲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于是在全县、全乡迅速掀起了加入合作社的高潮,王国范也积极响应号召,和23户贫农加入了本村的生产合作社,而且光荣地成为了这个合作社的领导——他们准备大干一场了!为了抗旱救灾,县政府决定在本县修筑一座水库,涝时蓄水,旱时灌溉。团结的力量在此刻尽显无余,全县各乡、各村的农民们热火朝天地大修水利。王国范和他的社员们也来到了建设一线,为了保住自己的庄稼,他们不辞劳苦地奋斗着。不仅如此,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财产,原本人为分割开的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
这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工具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所以王国范的合作社也用上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庄稼的收成提高了好几倍呢!由于生产成绩突出,他们还被选为模范生产小组!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引导学生回忆土地改革,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作用:农业到恢复和发展。但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看课本找出答案: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教师概括为: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发展。接着设问:该怎样解决这一难题?
学生讨论,找到解决办法:将分散的农民联合起来。教师深化提升:联合起来,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然后,进一步分析深化:这种联合,就使土地所有制又一次发生变化:由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即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图片展示 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表演话剧:鸡毛飞上天。(详见课件)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加深学生直观印象。
总结合作化的成就:1955年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及时总结 从根本原因、形式、目的、成就四方面把握。
改造方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变化: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改造原因:①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
②农民个体经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公元1663年(清康熙二年),张小泉剪刀始创于杭州,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靠磨工精细、刃口锋利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当历史的时针指在1953年时,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原先的小作坊全部统一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制剪生产合作社,1956年张小泉剪刀厂诞生了。
材料三:许多木器手工业者看了合作社的锯板机,都看了又看,舍不得离开。他们说,一部锯板机可抵 40 个锯木匠的劳动,这在个体分散生产的情况下,即使不吃饭也要积上十七、八年收入,才能买上一部。真是 “ 想想合作实在好, 个体分散办不到,组织起来乐道道,机器生产效率高”。
简单从形式、成就两方面说明,结合图片,加深直观印象。最后深化提升:通过改造,将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改造方式: 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变化: 生产资料私有制 —— 公有制
过程: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首先播放一段视频《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出设问:视频中提到对工商业者采取什么政策?学生回答:和平赎买政策。
思维碰撞:消灭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无代价的强制没收,一种是有代价的和平赎买,对当时的中国现状而言,两种方式哪种更好?为什么?
深化提升: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创举。
视野拓展:1、中国百年老字号企业的发展。以同仁堂、王致和、全聚德为例,详细讲述同仁堂的公私合营。
2、荣氏企业——一个家族的神话。
3、火柴大王——刘鸿生访谈。以访谈形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详见课件)
【教学小结】知识点回顾,三大改造的内容、形式,及意义。(详见课件)
重点强调1、三大改造的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三大改造的意义: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最后,播放一段视频,理解三大改造的不足之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同时为学习下节课做下铺垫。
课件33张PPT。1.列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国家建设成就(七项)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3.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3、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4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第5课 三大改造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王国范:河北遵化市西留村乡农民,雇农出身,家境贫寒,靠给地主家做长工维持生计,新中国的诞生使他翻身解放,笑逐颜开。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出台更是令他喜出望外:终于能够得到梦寐以求的属于自己的土地了!这幅图让你想到了什么运动? 全村的父老乡亲都动员起来,丈量田地,分牲畜、分农具,欣喜若狂地在田间地头竖起属于自己的地界碑——做了无数年的土地梦终于实现了!!!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在生产上会发生什么变化?有了自己的土地,王国范生产时的干劲分外足,动员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从播种、耕种到灌溉,早出晚归,勤勤恳恳。上天不负有心人,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让一家人都乐开了怀: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收获!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当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几乎滴水未降。眼看着已经种下去的庄稼全都没有水灌溉,就要枯死,王国范心如刀绞却又无能为力:附近的河流都已经干涸见底,周围十几个乡的庄稼全都没有水浇……自己身单力薄,根本没办法抗旱救灾,这可怎么办好?报名参加合作社。 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号召农民联合起来,组成生产合作社,共同克服困难,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 有了党中央的指示,乡亲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于是在全县、全乡迅速掀起了加入合作社的高潮,王国范也积极响应号召,和23户贫农加入了本村的生产合作社,而且光荣地成为了这个合作社的领导——他们准备大干一场了!为了抗旱救灾,县政府决定在本县修筑一座水库,涝时蓄水,旱时灌溉。团结的力量在此刻尽显无余,全县各乡、各村的农民们热火朝天地大修水利。王国范和他的社员们也来到了建设一线,为了保住自己的庄稼,他们不辞劳苦地奋斗着。 终于在大家的不懈努力奋斗下,一座水库建成了,从此乡亲们再也不用担心洪涝或是干旱灾害。 眼看着涛涛清泉奔涌流出,王国范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自己那干旱的庄稼,终于能饱餐一顿了! 不仅如此,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财产,原本人为分割开的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这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工具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所以王国范的合作社也用上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庄稼的收成提高了好几倍呢!由于生产成绩突出,他们还被选为模范生产小组! 农业改造原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业改造方式: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改造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业改造实质: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问题一:通过了解王国范的故事
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对
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了吗?问题二:你发现我们对农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什么了吗?问题三:通过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我们实现了什么目的?问题四:你发现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的实质变化了吗?一、喜看稻麦千重浪;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6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
—— 毛泽东 毛主席亲自主持编写了如何办合作社的书,这使农业合作化在1955年进入了高潮。到了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农业合作化完成。①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②农民个体经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基础必要性原因方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过程1955年 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 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一、喜看稻麦千重浪;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公元1663年(清康熙二年),张小泉剪刀始创于杭州,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靠磨工精细、刃口锋利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当历史的时针指在1953年时,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原先的小作坊全部统一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制剪生产合作社,1956年张小泉剪刀厂诞生了。二、笑迎携手日月新;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改造实质:
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你知道我们是如何对手工业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吗?手工业改造方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二、笑迎携手日月新;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许多木器手工业者看了合作社的锯板机,都看了又看,舍不得离开。他们说,一部锯板机可抵 40 个锯木匠的劳动,这在个体分散生产的情况下,即使不吃饭也要积上十七、八年收入,才能买上一部。真是
“ 想想合作实在好, 个体分散办不到, 组织起来乐道道, 机器生产效率高”。 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过程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二、笑迎携手日月新;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公(国家)私(白家)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你知道什么是公私合营吗?三、顺应趋势谱新篇;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支持公私合营?社会主义道路是大势所趋。三、顺应趋势谱新篇;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1954年起,逐步发展企业的
公私合营;1956年初,出现
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赎买政策(创举)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方式过程政策三、顺应趋势谱新篇;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的公私合营同仁堂的商标同仁堂的新貌荣氏第二代 荣毅仁三、顺应趋势谱新篇;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荣氏第三代荣智健三、顺应趋势谱新篇;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三、顺应趋势谱新篇;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百年老字号三、顺应趋势谱新篇;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
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课堂练习1、选择题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C课堂练习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3、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把分散的 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
,走 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三大改造的完成个体农民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化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