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课 题 15 自相矛盾 课时 1
学习目标 1.会写“矛、盾”等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初步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学 习 过 程 思路调整
学习任务 会写“矛、盾”等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明确单元主题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进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学习。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本第六单元导语页,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思维的火花”,编排了三篇课文《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 明确单元语文要素 这一单元要求我们做到: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导入课题:说说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农夫和蛇》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板书课题:自相矛盾)学生齐读课题。 2.理解题目:矛是古代人作战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是古代人作战中保护自己的盾牌。“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 难一》。 3.简介作者 韩非子 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所写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非子的寓言《自相矛盾》 任务一: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用笔在文中圈出来不认识的生字词,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学习生字 矛:不要忘记撇 盾:注意下面是目 序号评价内容互评师评1书写正确2书写正确且美观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楚人:楚国人。 (2)鬻(yù):卖。 (3)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5)利:锋利。 (6)以:用。 (7)弗:不 。 (8)应:回答。(9)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任务二:再读感知,交流大意 1.学生再次大声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回顾交流在以前学习的文言文中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任务三:深读感悟,拓展交流 1.同学们,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找生说。 2.读了故事,感受了人物语言,你觉得可以用个什么词来形容文中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夸口)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勾画相关语句。 3.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学生各抒己见。) 4.指导朗读: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任务四:尝试背诵课文 1.找生背诵。 任务五:课堂总结,分层作业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了解了文章大意。 分层作业: 1.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和同学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15 自相矛盾 1.起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2.高潮——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3.结局——其人弗能应也。
教学反思
课 题 15 自相矛盾 课时 2
学习目标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分角色参与表演,适当加入人物的心理活动。 3.想一想:“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重点 1.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2.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分角色参与表演。
学习难点 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 学 过 程 思路调整
学习任务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分角色参与表演,适当加入人物的心理活动。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回顾单元主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学习。首先复习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思维的火花”。 回顾单元语文要素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任务一:听写本课生字 自相矛盾 荣誉 楚楚动人 陷阱 同时而立 序号评价内容互评师评1书写正确2书写美观
同桌之间互相批改,错字改三遍。 任务二:再读感知,讲述故事 1.我们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过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用学习过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并能表现出人物的思维过程。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序号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1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能用自己的话讲述2不遗漏重要情节不遗漏重要情节不遗漏重要情节3讲述生动形象、能反映思维变化讲述生动形象、能反映思维变化讲述生动形象、能反映思维变化
任务三:现场表演,理解寓意 (1)谈话激趣: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 学生说一说,演一演。 (2)通过学习课文、参加和观看表演,你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吗? 自相矛盾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板书: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3)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 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学生自愿举手发言。) 任务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我们懂得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阅读《韩非子》这本书中其他作品,感悟“小故事,大道理”。 任务五:分层作业 1.熟练背诵课文。 2.回家后将《自相矛盾》的故事表演给父母看。
板书设计 15 自相矛盾 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教学反思
课 题 15 自相矛盾 课时 2
学习目标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分角色参与表演,适当加入人物的心理活动。 3.想一想:“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重点 1.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2.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分角色参与表演。
学习难点 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 学 过 程 思路调整
学习任务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分角色参与表演,适当加入人物的心理活动。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回顾单元主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学习。首先复习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思维的火花”。 回顾单元语文要素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任务一:听写本课生字 自相矛盾 荣誉 楚楚动人 陷阱 同时而立 序号评价内容互评师评1书写正确2书写美观
同桌之间互相批改,错字改三遍。 任务二:再读感知,讲述故事 1.我们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过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用学习过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并能表现出人物的思维过程。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序号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1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能用自己的话讲述2不遗漏重要情节不遗漏重要情节不遗漏重要情节3讲述生动形象、能反映思维变化讲述生动形象、能反映思维变化讲述生动形象、能反映思维变化
任务三:现场表演,理解寓意 (1)谈话激趣: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 学生说一说,演一演。 (2)通过学习课文、参加和观看表演,你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吗? 自相矛盾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板书: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3)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 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学生自愿举手发言。) 任务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我们懂得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阅读《韩非子》这本书中其他作品,感悟“小故事,大道理”。 任务五:分层作业 1.熟练背诵课文。 2.回家后将《自相矛盾》的故事表演给父母看。
板书设计 15 自相矛盾 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教学反思
课 题 16田忌赛马 课时 2
学习目标 1.能从第二次比赛的理解分析中,推测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 2.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善于分析的态度,懂得在学习、生活中遇事要能仔细观察、善于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学习重点 了解两次赛马时出场的顺序,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学习难点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学 习 过 程 思路调整
学习任务 能从第二次比赛的理解分析中,推测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善于分析的态度,懂得在学习、生活中遇事要能仔细观察、善于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回顾单元主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学习。首先复习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思维的火花”。 回顾单元语文要素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任务一:听写本课生字,进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 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兴致勃勃 出谋划策 引荐 序号评价内容互评师评1书写正确2书写美观
同桌之间互相批改,错字改三遍。 2.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孙膑帮助田忌赢了赛马,那么孙膑是如何在不换一匹马的情况下稳操胜券的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 任务二:精读课文,分析胜因 同学们想一想,赛马常规的出场方式是什么样的呢?第二次赛马的对阵时,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学习3~12自然段。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全班汇报。 2.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了什么?(一是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二是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3.于是,孙膑对田忌说了什么? 课件出示: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胸有成竹”和“一定”这两个词中,我体会到孙膑的足智多谋,说明他已筹划好了取胜的策略) 4.教师小结:田忌如果能认真分析马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就有可能取胜。田忌只凭马力比赛,不用智谋,比赛方法不当,所以失败了。 5.你觉得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分析,足智多谋的人) 6.田忌为什么要向齐威王引荐孙膑?(田忌希望齐威王能知人善用,选贤任能,而孙膑又确实是一个有谋略、有智慧的人) 7.请学生推测一下孙膑当时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指名学生说) 任务三:讲故事,了解思维过程 1.我们之前已经学过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的方法,回顾《草船借箭》。针对本课我们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复述故事。可以简要复述,首先提炼出故事的信息要点,按照“田忌与孙膑马的关系一孙膑观察赛马一孙膑献策一田忌赛马的经过—引荐孙膑”的顺序记忆故事。小组内复述,代表上台表演。 2.其他的人只知道上对上、中对中、下对下,而孙膑却敢于打破这种常规,用超乎常人的思维方法,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从而转败为胜。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因为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3.如果你是齐威王,你会怎么想?(是不是田忌把马的出场顺序调换了)如果你是齐威王,你会怎么做?(我也会调换后两场马的出场顺序)怎样调换?(齐威王用下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用中等马对中等马,还是可以胜两场输一场,赢了田忌) 4.孙膑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位有深远影响力的人。(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5.教师小结:孙膑这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打破常规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很可贵的。希望同学们学习孙膑遇事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任务四:总结全文,畅谈收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初赛失败后转败为胜的故事。《田忌赛马》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历史上有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找一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长勺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 3.教师总结:田忌和齐威王赛马,但真正的赢家却是孙膑。而他取胜的法宝在于“思”和“变”。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任务五:分层作业 历史上有不少像田忌赛马这样以弱胜强的故事,找一找,和同学交流。 2.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三场赛马后,田忌和孙膑又见面了,他们见面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17 跳水 课时 1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龇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学习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学习难点 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学 习 过 程 思路调整
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龇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的层次。 明确单元主题 同学们,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本第六单元导语页,“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思维的火花”,编排了三篇课文《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 明确单元语文要素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跳水运动员跳水比赛的视频或图片。 2.鼓励学生说一说:图片(视频)中的人物在干什么?(跳水)你喜欢跳水这项比赛吗?(学生自由发言。) 3.谈话激趣:同学们,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板书:跳水。)学生齐读课题。 4.质疑课题: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和大家交流吗?(学生自由发言) 5.简介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列宁称他的作品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任务一: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朗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认识多音字“晃”,相机指导“艘、肆。“艘、肆”右边的写法,“钩”右边是“勾”而非“勺”。 学生仿写,师生评价。 序号评价内容生生互评师生评价1书写正确2书写正确美观
任务二;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这件事情是怎样引起的发展、高潮和结局又是怎样的?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互相交流,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层次,教师小结 (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一只猴子十分放肆。(板书:起因) (2)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板书:发展) (3)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板书:高潮) (4)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板书:结局) 任务三:细读课文,了解联系 1.检查朗读课文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师生进行评议。 2.学生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用几个字说明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水手们 猴子 孩子 船长 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层次。 任务五:分层作业 1.熟读课文。 2.搜集用于形容情况紧急或处境危险的成语。
板书设计 17 跳水 起因 发展 高潮 结果 艘 肆 钩
教学反思
课 题 17 跳水 课时 2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
学习重点 1.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学习难点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
学 习 过 程 思路调整
学习任务 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 回顾单元主题 “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思维的火花”,编排了三篇课文《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 回顾单元语文要素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层次。我们在四年级下册认识了沉着冷静的哈尔威船长,这篇文中的船长又是怎样的人呢? 任务一:复习旧知 回顾上节所学内容,把课后第一题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 找生回答。 任务二:继续读文,在文中找“笑” 1.课文多次的“笑”,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1)学生交流找出的语句。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水手们笑得更欢了……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教师小结。(水手们的哄笑,使孩子受到了羞辱,孩子追猴子,故事进入高潮。) 2.孩子此刻处境如何? (1)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看出:“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②从孩子所处的位置能看出来:“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认识桅杆的高,了解横木与甲板之间的距离大,感受横木的窄,突现处境的危险。) ③从孩子自身的表现能看出来:“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3.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在朗读中表现出当时事态的严重。 4.谈话过渡: (1)读到这里老师好替这个孩子担忧。你有什么感受?你想救这个孩子吗?快想想办法,看你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救这个孩子?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在甲板上铺上海绵垫、在甲板上铺上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 任务三:自读自悟,了解结局 默读课文,在这个危机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和同学交流。 (1)找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2.船长救孩子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3.你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你心目中的船长吗? 4.指导朗读,读好船长的话。在朗读中表现出船长的沉着、果断、机智…… 序号评价内容互评师评1能读出船长的沉着、果断、机智……2能较好地读出船长的沉着、果断、机智……
任务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学习课文后,你的收获是什么? 2.说一说: (1)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说些什么? 3.拓展延伸:假如你就是当时船上的一名水手,回到家,你会怎样向亲人讲述这件事? 任务五:分层作业 1.请大家课后读一读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穷人》、《李子核》。也可以去读长篇小说《复活》、《安娜卡列琳娜》,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 2.以小组为单位编排课本剧。
板书设计 17 跳水 命悬一线 镇定 机智 果断 化险为夷
教学反思
课 题 语文园地六 课时 1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学会和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3.理解经典名句,感受其中的道理,背诵积累。
学习重点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习难点 掌握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学 习 过 程 思路调整
学习任务 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学会和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理解经典名句,感受其中的道理,背诵积累。 回顾单元主题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思维的火花”,编排了三篇课文《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 回顾单元语文要素 这一单元要求我们做到: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任务一:学习“交流平台”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学习过《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了解了人物的思维过程能表现人物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文章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多种多样,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阅读过程中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加深多课文内容的理解。 2.小组交流: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你都了解了哪些人物的思维过程?其思维过程是怎样的?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引导交流: 出示《田忌赛马》片段 小组交流:这段话描写的是谁的思维过程?你能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其思维过程吗?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 田忌赛马 田 忌: 下 上 中 胜利 齐威王: 上 中 下 教师小结,结合课本90页 出示《跳水》片段 小组交流:为救孩子,船长采用了怎样的方法?他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任务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1.读一读,找规律 吾盾之坚 坚固 问其故 缘故 道旁李 道路 弗能应 答应 冀复得兔 重复 守株待兔 守候 (1)读读上面的词语,注意加横线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文言文中有些字的意思就是这个字组成的词语。 2.练一练,学运用 (1)年九岁: 当极明邪: 失汲道: 揠苗助长: 狐假虎威: 至之市: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年九岁 年龄 当极明邪 明亮 失汲道 失掉 揠苗助长 禾苗 狐假虎威 假借 至之市 集市 (二)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你是否有过同样的体验?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1.读一读,找规律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小组交流:从加点部分你体验到什么?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所以,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所以,大家觉得时间太长。这种感觉,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也表现了人们对于孩子的担心和不安。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1)小组交流:从加点部分你体验到什么?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让人感受到时间漫长而又过得很快。 2.练一练,学运用 (1)小组交流: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当时的情况。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三)学习修改作文 我们曾学习过,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1.谈话引导:材料《一张画像》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读一读,具体说说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这篇作文的。 2.学生自由阅读,可以在材料旁边写一写自己了解到的方法。 3.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3)把长句断成短句。 (4)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 (5)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评价标准同桌互评1.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2.修改后的习作通顺、生动
任务三:学习“日积月累” 1.让学生自读句子,借助工具书把字音读正确。 2.小组合作,理解意思。 3.提出疑问,教师加以指导。 4.引导学生交流对这些别称的感受,并说一说可以在什么地方能用到它们。 5.拓展阅读: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1)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如《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 (3)束发:男子15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4)知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50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5)耳顺:60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 (6)耋:70—80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7)耄:80—90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任务四:分层作业 背一背:背诵各年龄段的称谓。 改一改: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六 修改符号 年龄称谓
教学反思
课题 神奇的探险之旅 课时 1
学习 目标 1.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想象中的探险之旅。 2.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探险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 3.把探险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学习 重点 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探险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把探险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学习 难点 把探险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教 学 过 程 思路调整
学习任务 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想象中的探险之旅。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探险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把探险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回顾单元主题 出示单元导语:“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生齐读)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思维的火花”,编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文章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展现了人物的思维过程。 回顾单元语文要素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出示课件 暑假去四国八谷飞伯父家玩耍的三人组,偷偷驾驶摩托艇出海,悲惨地失踪于濑户内海,三人被当成海上遇难者……然而,漂流到无人岛上的生活,却如此多姿多彩,钓鱼、找海螺、采百合根做食物,搭了帐篷和厕所,本以为要在岛上生活几十年,没想居然遇到横凶作恶的狮子,于是三人上演一出抓狮子的好戏…… 2.学生自由阅读,教师相机提示:同学们,你们刚刚阅读的是日本儿童文学作家那须正干所著的《探险记》的内容介绍。你读过有关探险的书吗?(学生自由发言) 3.谈话导入:你们喜欢探险吗?(学生自由发言)这次习作就让我们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吧。(板书) 任务一:课件展示,引导选材 【出示课件】 人 物经验丰富的探险爱好者 知识渊博的生物学家 见识多广的向导好奇心强、性格活泼的同学 胆子大但行事鲁莽的表哥 心细而胆小的妹妹
(1)小组交流,说说希望和谁一起去探险。从上面的表格中选择一个,和自己一起组成一支探险小队。并说说理由。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2.【出示课件】 场景装备险情茫茫大漠、热带雨林、海中荒岛、幽深洞穴、南极冰川……指南针、地图、饮用水、食物、药品、帐篷……遭遇猛兽、暴雨来袭、突发疾病、断水断粮、落石雪崩……
(1)小组交流:参考上面的提示,说说你想到哪儿去探险?打算带上哪些装备?可能会遇到什么险情?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任务二:互相交流,指导命题 1.小组交流:怎样根据要求写出条理清晰、惊险刺激的习作。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并板书。 (1)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2)要把遇到的困难、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 (3)如果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就更好了。 (4)写完后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3.指导命题 (1)可以用“神奇的探险之旅”作为习作的题目。 (2)可以根据选取的材料进行命题。如:茫茫大漠探险。 (3)可以根据自己最深的感受对习作进行命题。 (4)可以把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启发作为习作的题目。如:知识改变“命运” 任务三:欣赏范文,把握技法 1.我当小评委:学生欣赏范文,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小组交流,汇报发言。) 2.师生交流,教师小结,把握技法。 (1)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2)把遇到的困难、解决困难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 (3)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任务四: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1.明确习作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格式要正确。 任务五:全班交际,师生评议 1.习作完成后自己阅读并修改,保证句子通顺,没有错别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小组同学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大家一起帮助修改,并选出最好的一篇习作作为小组的代表作。 3.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优秀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亮点,提倡借鉴。 4.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3)集体交流,进行修改。 5.小组交流。 (1)把自己独立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小组同学听,和同学一起分享当时的快乐心情。 (2)互相评价:从哪里感受到了当时的快乐心情,哪些地方没听明白。 任务六: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1.请同学们根据交流情况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试着用好修改符号。 2.小组内交流再次修改后的文章。 3.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 评价标准同桌互评1.语句通顺2.能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
任务七:作业 修改自己的习作。
板书
设计 写具体 神奇的探险之旅 想象合理 情节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