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年级学科 五年级语文 主备人 授课人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
单元主题 本单元围绕人文主题“发现、分享金点子”组织选文,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这些课文体裁各异,有文言文、历史故事、短篇小说,意在引导学生树立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意识,知道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语文园地六》中编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其中交流平台进一步强调了解人物思维过程的重要性。本单元的习作是“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习作话题是“神奇的探险之旅”
单元概述及教材分析 本单元三篇课文都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呈现,表现了古今中外不同历史人物在遇到问题时,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分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金点子。比如《自相矛盾》中的围观者听了卖者的话,发现其前后说法的抵牾之处,从而提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假设,使卖者无言以对,体现了思维的批判性《田忌赛马》中的孙膑更是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并向田忌献策,体现了思维的独特性《跳水》中的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当机立断,让孩子转危为安,体现了思维的敏捷性。
核心素养 本单元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树立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意识,知道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学情分析与学习条件支持
主题学情分析及学习条件支持 用不同题材的思维故事指向学生思维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独特的精神世界里,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便成了本单元的学习主旨。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真实生活与课文内容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思维”,我们在设计时调整了原有的教材顺序,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补充大量历史资料,采用说一说、画一画、辩一辩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思维的独特密码。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相矛盾》。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能说出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能说出叶圣陶修改文章的方法。
三、单元与课时学习目标设计
单元学习目标 1.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3.指导学生借助课文内容具体把握人物的思维过程,初步感受人物思维逻辑的缜密。 4.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
四、各课时任务设计及学习活动(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课题 15.自相矛盾
课时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等字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4.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课 时 一 课前三分钟 讲经典语言故事《守株待兔》
活动过程 二次备课
任务/活动一 一、激趣导入 1.激趣引入:说起寓言故事,同学们并不陌生,它往往通过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借学过的课文《守株待兔》引入对《韩非子》的介绍。 4.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自相矛盾》就选自《韩非子·难一》。 5.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矛”和“盾”。 6.学生观察矛和盾各有什么特点。 矛的前面尖尖的,是用于攻击敌人的一种兵器。盾是圆形或方形的,是用于防御敌人的一种兵器。
任务/活动二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让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句中的停顿。 2.指名读,教师适时指导“吾、弗、夫”等字的读音。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把故事读通顺。 4.教师示范读,引导学生正确停顿,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在书上标出停顿。 (2)课件出示停顿示例内容,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
任务/活动三 三、借助注释,理解文意,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1.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预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猜测意思。 2.同桌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3.全班交流。 4.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并交流:课文一共五句话,可以分成几部分?为什么? 预设:可以分成两部分,前面四句话是讲述这个故事,最后一句话是揭示一个道理。 5.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1)教师提示: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想象楚人在闹市叫卖的场景,也可以根据插图想象楚人和围观者说话时的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活动,还可以想象楚人受质问“弗能应”后的表现和围观者的表现,把故事内容讲得更丰富。 (2)全班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任务/活动四 四、理解寓意,背诵全文 1.结合楚人和围观者的对话,思考:“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2.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着读出恰当的语气,并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16.田忌赛马
课时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策、荐”2个生字,会写“赢、拳”等5个字,会写“赏识、脚力”等8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 3.能借助图示,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抓住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
课 时 一 课前三分钟 讲述司马迁与《史记》的故事
活动过程 二次备课
任务/活动一 一、揭示课题,引发探究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 2.引导学生质疑:田忌与谁赛马?结果如何? 3.学课文之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司马迁和他所著的《史记》。
任务/活动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生字。 (1)学生自主交流本课要认识的字,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忆的。 (2)学生自主交流本课要写的字,说说应该注意些什么。
任务/活动三 三、深人学习赛马过程,借助图示说清田忌获胜的原因 1.过渡:孙膑从一个“门客”最终成为齐威王的“军师”,这与他为田忌献策赢得赛马紧密相关。我们先来看田忌与齐威王的这次对阵是怎么进行的。 2.组织学生默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要求学生结合课后习题第二题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连一连,再说一说赛马的过程。
任务/活动四 四、引导质疑,教师小结 1.引导学生质疑:读到这里,你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试着提出两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孙膑怎么会想到这一计策的呢? (2)孙膑起了什么样的关键作用? 2.小结:孙膑是怎么想到这么巧妙的计策的呢?下节课让我们继续探究。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伟大的( )、( )、( ),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 )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课后反思
课题 16.田忌赛马
课时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第3-9自然段,能联系孙膑观察到的情形,结合赛马对阵图,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
课 时 二 课前三分钟 讲述《孙膑兵法》
活动过程 二次备课
任务/活动一 一、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孙膑的出谋划策下,田忌在赛马时赢了齐威王。这次赛马是怎样对阵的?田忌获胜的原因是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孙膑是使田忌在这场比赛中获胜的关键,他的计策是从何而来的呢?
任务/活动二 二、学习第3~13自然段,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 1.学生自读这部分内容,教师指导学生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
任务/活动三 三、课外拓展,语言实践 1.创设情境:当齐威王知道田忌赛马的计策是孙膑谋划提出的时,他会怎么想,怎么说? 2.学生分角色练习。 3.扩展阅读:历史上还有不少像“田忌赛马”这样的故事,课后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与同学分享。
任务/活动四 从孙膑的思维过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把田忌赛马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听。
课后反思
课题 17.跳水
课时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会写“航行、风平浪静”等12个词语。 2.能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文章大意。 3.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课 时 一 课前三分钟 讲述《战争与和平》
活动过程 二次备课
任务/活动一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跳水运动员比赛时的视频。 2.引导学生了解“跳水”这一比赛项目。 3.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比赛吗?跳水比赛给你们怎样的感觉呢?(优美、柔韧)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叫“跳水”,可它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跳水比赛哦,而是一场惊险的营救计划。(板书课题:跳 水)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吧!
任务/活动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生词。
任务/活动三 三、联系故事的起因和经过,了解孩子心情的变化,理解水手的“笑”的作用。 1.让学生默读第1~4自然段,边读边找出能体现孩子心情变化的语句,然后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他当时的心情,并在相应语句旁作好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任务/活动四 四.引导学生了解孩子心情变化的原因。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孩子的心情变化依次为:开心→( )→生气→( )→愤怒→( )。
课题 17.跳水
课时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2.能按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述故事内容。
课 时 二 课前三分钟 讲述《复活》
活动过程 二次备课
任务/活动一 一、回顾所学,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思考: (1)孩子为什么会一步步爬上桅杆最高处的横木 (2)他当时的处境是怎样的 (3)面对这样危险的处境,是谁救了他?
任务/活动二 二、联系故事的结果,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1.教师引导:就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船长用什么方法使孩子脱离了险境?默读第5自然段,画出描写船长动作、语言的句子,把你的感受与理解在书上作好批注。
任务/活动三 三、梳理全文,讲述故事 1.默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尝试完整讲述《跳水》这个故事。
任务/活动四 你从船长的表现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课后反思
课题 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
课时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提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个探险故事。 2.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 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
课 时 一 课前三分钟 讲述《汤姆索亚历险记》
活动过程 二次备课
任务/活动一 一、谈话激趣 1.引导学生交流:你们喜欢探险吗?读过有关探险的书吗?(学生交流探险故事,简要描述惊险的故事情节。) 2.播放《海底两万里》的影视片段,让学生观看后说说有什么感受。 3.导入:我们虽然不能去探险,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今天,我们就来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
任务/活动二 二、确定探险地点,明确探险目的 1.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和实际简要介绍茫茫大漠、热带雨林、海中荒岛等地的环境。
任务/活动三 三、组建探险团队,选择随行装备 1.引导学生思考探险前要作哪些准备,相机逐条出示教材中的内容。 2.出示教材表格中的相关内容,指导学生组建团队。 (1)让学生说说表中人物都有什么特点。 (2)学生根据探险地点和人物特点,选择探险队员,并交流理由。
任务/活动四 四、展开想象,编写习作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要求,想象自己在探险之旅中“遇险”和“脱险”的经过,并编写成提纲。 2.编写完成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学生自主修改提纲。 提示:评价时,教师可先对探险的目的、地点、人物、装备进行评价,然后根据评价要点评价“遇险”和“脱险”过程的提纲,重点关注步骤是否清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让学生根据提纲,独立完成习作。提示学生注意把“遇险”和“脱险”的过程写具体。
课题 语文园地六
课时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的语言现象。 3.能仿照例句,写出自己关于时间很慢或时间很长的内心体验。 4.能说出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 5.初步了解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
课 时 一 课前三分钟
活动过程 二次备课
任务/活动一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让学生自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①《田忌赛马》中的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跳水》中的船长作出决定时的想法又是怎样的? ②《田忌赛马》中的孙膑和《跳水》中的船长的思维过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发?举例说明。
任务/活动二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1.引导学生读第一题的题干,明确要求。教师展开指导。 (1)分步出示本题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加点的字,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任务/活动三 三、引导学生读第二题的题干和例句,教师展开指导。 (1)让学生自读两组例句,并思考:为什么只有“四十秒钟”却说“时间太长了”,而“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那么长,却说“一转眼就过去了”?
任务/活动四 四、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体验写一写。 (1)学生写完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①爸爸出差去了,我非常想念他,虽然他只离开了三天,可我感觉比三个月还要漫长。②比赛结束了,裁判即将宣布最后的结果。这一刻的等待,就像等了整整一个世纪。 ③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五年的快乐时光,一转眼就过去了。 ④我从四岁开始学习钢琴,今天终于拿到了八级证书。回顾七年的学习过程,好像只是短短的一瞬间。
任务/活动五 五、学习“日积月累” 1.让学生读一读教材中提供的几组别称及其释义。 2.全班交流,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教师相机指导难点并正音。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单元教学构思图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5自相矛盾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等字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1课时 1.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16.田忌赛马 1.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 2.能借助图示,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 2课时 1.能联系孙膑观察到的情形,结合赛马对阵图,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
17.跳水 1.能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文章大意。 2.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节发展的作用 2课时 1.能按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述故事内容。
习作 1.能借助提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个探险故事。 2.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 1课时 1.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
语文园地六 1.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的语言现象。 2.能仿照例句,写出自己关于时间很慢或时间很长的内心体验。 1课时 1.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