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张PPT)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荷花淀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雄县、容城等县(市)所辖。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今天我们就学习与此相关的一篇以战争为题材的、被人们称为“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的绝唱”的小说《荷花淀》。
不一样的传说,不一样的作品
荷花淀
孙
犁
01
了解作者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学习目标
体会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分析人物形象,感受至纯至高的人性
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
激发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精神。
02
03
自学反馈
本文选自 ,它的作者是 ,用这样的语言来写小说的流派是 ,因为这一流派的小说家的写作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所以他们写的小说被称为“ ”。但是,虽然我们今天学习的《荷花淀》语言淡雅优美,故事的背景却是 。
孙犁
《白洋淀纪事》
荷花淀派
诗体小说
抗日战争时期
作家简介
01
孙犁(1913年—2002年),原名孙树勋,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孙瑶城村 ,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孙犁”是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七七事变”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集
小说散文集
《风云初记》
《铁木前传》
《芦花荡》
《荷花淀》
《白洋淀纪事》
作品特色
孙犁的作品显示出成熟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笔调婉约而流畅,风格秀雅隽永。感情的抒发和人物感情的叙写,都同景物与人物的描绘自然地融合,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被称为“ ”。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 ”,与“ ”(赵树理风格)齐名。
诗体小说
荷花淀派
山药蛋派
文学常识
02
荷花淀派
群体形成
流派得名
创作特色
20世纪50年代,京、津、保地区有一大批青年作者积极学习孙犁的小说《荷花淀》的创作风格进行小说创作,即通过描写儿女情、家务事反映时代变化。荷花淀派主要作家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
后来,人们把这个作家群体称之为“荷花淀派”,也称“白洋淀派”,孙犁被看作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
①诗意地描绘河北乡村生活,渲染出浓郁的河北“地方风彩”。②在即时性的政治意识形态话语中,灌注和张扬具有恒久魅力的人性与人情。
③崇尚女性美,擅长青年女性的塑造。
④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气息的结合。
⑤承乡土抒情小说传统,为诗化、散文化小说,有“诗体小说”之称。
拓展延伸
“诗体小说”
①情节不离奇、不曲折——淡化
②人物无姓名、肖像模糊——虚化
③写作视角独特,语言清新淡雅,意境纯美,富有诗情画意——诗化
解 题
荷花淀
“荷花淀”是现在的河北省中部的湖泊——白洋淀的一部分,抗日战争时期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白洋淀位于北京、天津、保定之间,抗日战争时期,这一带的斗争十分激烈。
本文以“荷花淀”为题,点明了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给人以诗情画意的联想。
创作背景
03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白洋淀芦苇丛,淀与淀之间壕沟相连,成为白洋淀人民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有利条件,为抗日根据地之一。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的抗日武装力量“雁翎(líng)队”以芦苇做掩护,乘小船来往于苇田壕沟,神出鬼没,歼灭敌人,袭击日军汽艇,粉碎了敌人用津保航线运输军用物资扫荡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企图。
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白洋淀回到人民手中,随着“雁翎队”英雄事迹的传颂和以白洋淀军队抗日为题材的小说《新儿女英雄传》《荷花淀》等文学作品的广泛传播,白洋淀驰名中外,家喻户晓。
时代背景:
写作缘由:
孙犁1936年到了白洋淀附近的安新县同口小学教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或是清晨或是黄昏,他经常到白洋淀边散步,慢慢地,他熟悉了这一带的风土人情,熟悉了这里人民的劳动和生活。
1937年,日寇的铁蹄踏进这一地区,他切身体验到了这里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在抗日的旗帜下,男女老少都动员起来。虽然热土难离,但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打鬼子,各个村庄的青年农民都自愿地奔赴抗日前线。至于那些青年妇女所表现出的识大体、顾大局,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更使他由衷敬佩。
基于这种心理,1945年,他写成了《荷花淀》这篇著名的小说。
听读课文 积累字词
04
听课文录音,时长18分钟
全文共85段
字音正形
白洋淀 锭子 吮吸 晌午
菱角 棱角 扑棱棱 吆喝
泅水 噘着嘴 围剿 着慌
凫水 拮据 涨落 红涨
dìng
shǔn
diàn
shǎng
líng
léng
lēng
he
qiú
jiǎo
zháo
juē
jié jū
zhǎng
zhàng
(浮水,游水)
凫水:人或者动物在水上漂浮游动,嬉戏打闹。
fú
写对字形
juē 嘴
猖jué guì 鱼
稻yāng
江河yāng yāng
yàng yàng 不乐
fú 水
niǎo 娜
xiāo 雄
噘
獗
鳜
秧
泱泱
怏怏
凫
袅
枭
2.明确词义
(1)铜墙铁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藕断丝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聚精会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望无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冒冒失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一眼看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过分地随便对待;鲁莽,轻率地行事。
整体感知 梳理情节
05
初读感受
战争印象
在本文中,我们看不到炮火连天,看不到断壁残垣,
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雨腥风,
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花,
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
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自然、明朗、美丽……
充满了诗情画意…
初步认识本文的特点
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本文用诗意的笔法写战争,表现出作者的创作个性。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1.概括情节
一句话概括——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冀中农村妇女送夫参军,自己也成长为勇敢的战士的故事。
阅读文本,划出有关时间的词语,理清本文线索
月亮升起来(1)──很晚(5)──鸡叫的时候(24)──第二天(30)──过了两天(32)── 快到晌午(40)──正午(75)── 这一年秋季(85) ── 冬天 (85)
时间顺序
2、小说的情节线索是什么?请加以梳理。
知识链接:“线索”
它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
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也可以是时间、空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小说线索的作用:
要从情节、人物、结构、主题等多角度思考。如使小说结构清晰;便于情节集中;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突出了人物形象或丰富主题;引起读者注意,引出下文,等等。
讨论:
小说的情节线索是——
人物活动
水生嫂为代表的青年妇女们
水生为代表的地区队
月夜编席
区上归来
夫妻话别
开往马庄
探夫未遇
遇敌杀敌
感受打算
区队转移
迅速成长
水生嫂
水生
青年妇女
讨论:
3、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谁?
?
主人公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小说有两条线索,水生嫂们的活动贯串全文的始终,是小说的主线;地区队的行动大都是侧面交代,仅在伏击相会的高潮处交叉,接着又分开进行。小说以青年妇女们的成长结尾,合乎情理,充分显示出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威力,更广泛地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的积极性,说明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小说分三个大部分,请给每一部分的内容做一个简要的概括?
提示:
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格式: 夫 敌
讨论:
理清思路
小说层次清晰,全文以空行标明了小说的三大部分, 请用四字句给每部分加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1-31段):送夫抗敌(夫妻话别)(开端)
第二部分(32-61段):探夫遇敌 (发展)
第三部分(62-85段):助夫杀敌 (高潮、结局)
荷花淀
送夫抗敌
探夫遇敌
助夫杀敌
(1-4)编席候夫
(5-29)夫妻话别
(30-31)送夫参军
(40-51)回家途中
(32-39)探夫未遇
(52-61)归途遇敌
(62-75)助夫杀敌
(85)迅速成长
(76-84)感受打算
白洋淀妇女在战斗中不断成长
情 节 结 构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探究本文的艺术特色
06
(一)诗化的情节
本文的艺术特色:
思考:《荷花淀》情节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对战斗场面的描写。阅读小说对战斗场面的描写,说说与你读过的其他类似的情节有什么不同?
通过深入的阅读比较,我们发现这篇小说虽然描写了战斗的场面,但是在阅读中我们没有感觉到战争的腥风血雨或是残忍冷酷,反而是轻松愉快的。这是因为,作者没有用一般的小说的写法来写战争,而是用散文诗的笔调来描写。我们常见的一些小说,在写战斗场面时,总是要比较客观、具体地描写敌我双方打仗的情况。《荷花淀》却不是这样,它是通过妇女们的切身感受和体验来描写战斗的。
写战斗打响之前,女人们为了躲避敌人,摇船窜进荷花淀的急迫情形,是通过人物的视觉和听觉来描写的∶
几只野鸭扑棱棱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 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62段)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 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 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63段)
交火之后,对敌人几乎一笔也没有写,正面展开描写的,还是女人们所想到的、所听到的、所看到的。
这里写的完全是人物的感受。这是一场紧张的战斗,作者却在写“荷花变成人了”,写这群妇女在东张西望,寻找自己的丈夫。这就把战斗的场面完全美化、诗化了。所以,它不是在写战斗的紧张、激烈,而是在写这群妇女转惊为喜的紧张、愉快的心情。通过人物的感受和体验来展开描写,这常常是诗歌的写法。把它用在小说里就别具一格了,有力地强化了小说的感彩。
写战斗结束(64-65段)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包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作者对敌我双方的枪林弹雨、激战过程只用了四个动词“瞄”、“投”、“冲”、“沉”就叙述完了。寥寥数语,显然不是描写的重点。作者把重点放在了后面打捞战利品、话别的叙述上。小说从此处进入昂扬欢快的氛围中,充满着诗情画意,洋溢着人物戏谑的情调和欢乐的气氛。
小结:
孙犁小说的诗情画意和散文诗的风格,给他的小说带来了乐观主义的情调。不论生离死别,还是残酷的战斗,以及那些可能要出现的血和泪的场面,在孙犁的笔下都被轻轻地忽略过去,而是把重点放在表现人民参与抗战的热忱和获得胜利的喜悦上。这样就写得真实、自然、亲切,同时也成就了《荷花淀》诗化的情节。
(二)真情的人物
本文的艺术特色:
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体味语言,赏析对话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岔开话题,无话找话
察言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水生嫂性格:
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
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
“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日寇,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上前线太危险了,埋怨水生事先不和家里商量……但她更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丈夫参军去打日寇,她没有理由阻拦,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
“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
“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水生嫂品格:
识大体,明大义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两个“嗯”字是一诺千金,很有分量的,意味着她要挑起丈夫留下的生活、生产的重担。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
水生嫂
水生
温柔体贴,勤劳纯朴,挚爱丈夫,勇敢坚贞,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像荷花淀里的荷花,有着纯真的性情,闪耀着纯美的人性的光辉。
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的一位革命战士。
讨论:“夫妻话别”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明确:“夫妻话别”情节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课文语句 性 格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政论文
妇女们商量去探望丈夫时说的话,各具特色,细心体会妇女们的话,各用一个恰当的词概括她们的个性特征。(33-37段)
机智伶俐(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直率爽朗(毫不掩饰对丈夫的思念。)
稳重谨慎(水生嫂谨记丈夫的叮嘱,考虑问题比较周密成熟,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埋下伏笔。)
冒失性急(探夫心切、不顾一切、心直口快)
忸怩羞涩(口是心非,自己想去,不好意思说,推脱到婆婆身上)
乐观可爱的水乡女儿群体形象
妇女们胜利归来后说的话,体现了她们什么样的个性特征?有什么作用?
课文语句 性 格 作用
“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77、78段)
“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80段) “打仗有什么出奇 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81段) “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儿我也不怕!”(82段) “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刚当上小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83-84段) 不甘示弱
乐观自信、坚强勇敢
不甘落后、
积极向上
1.塑造了一群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农村妇女形象,展现了革命根据地妇女的精神面貌。
2.妇女们的不甘示弱,突出了小说的主题,生动地表现了军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作者在对这群女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刻画的时候,没有作任何肖像描写,甚至后面两段对话描写时也没有介绍哪句话是谁说的,但这简洁朴素的语言,使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真情毕现,呼之欲出。
总 结:
知识补充:
总结对话的作用
①深入细致地刻画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
“你总是很积极的。”短短一句话,看似平常,其实内涵极为丰富:既透露出水生嫂舍不得丈夫离开的绵绵情意,又表现出她为丈夫积极投身革命而感到骄傲。
②揭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展开并推动情节发展。
商量看夫对话描写是相当精彩的。她们都想去看看自己的丈夫,可是在语言表达上却迥然不同,充分表现了各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同时,这一段人物对话描写又为下面妇女们突遇敌船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埋下了伏笔。
③注重表现人物发展变化的思想性格,深化小说的主题。
回家途中的对话,表现了她们经过战斗的考验,思想觉悟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她们也渴望参加战斗,对话中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认识到妇女并不比男人弱,她们提出了“我们也成立队伍”的响亮口号,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关注细节,领会匠心
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示范分析:(14-15段)
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乎水生嫂的意料,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自主分析:从课文中另外找出一些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48段)女人们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顺手又“丢”到水里去。
(75段)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
(73段)“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水生(将漂在水上的装着饼干的精致纸盒“捞”出来),顺手“丢”在女人们的船上。
(1段)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62段)最后,努力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
传神地刻画出了女人们去探望丈夫却没遇上后 失落而又百无聊赖的心情。
渲染战斗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亲近又略带戏谑的感情。
生动地表现了战士打捞战利品时乐观的精神状态,也形象地表现出夫妻间似嗔实喜、似怨实爱 的小儿女心态, 富有生活气息。
形容劳动的欢快心情。
形容在强敌面前的敏捷行动。
讨论:结合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小说的情感。
本文的情感概括起来就是夫妻之情、家国之爱。小说中,除了水生外参军的人委托水生来做家属的工作,正表现了他们对亲人真挚的感情;水生嫂等妇女们虽然委婉地流露出对丈夫们的难舍之情,但还是义无反顾地为丈夫们打点行装,送他们去部队。至于以后妇女们探望丈夫,又为丈夫们分担任务,参加战斗,更是由夫妻之情上升至家国之爱。这些普通人所具有的纯美的人性、亲情,是正义的基础和源泉,蕴藏着战胜敌人的巨大力量。
(三)如画的环境
本文的艺术特色:
这篇小说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 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那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的荷花荷叶组成的美丽坦荡的荷花淀。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引入:
1、小说前3段的景物描写(1-3段)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 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 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思考1:小说前3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高升的月亮、干净凉爽的院子、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像雪地和云彩一样洁白的苇席、一片银白的荷花淀、水面的薄雾、徐徐的清风、清新的荷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①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②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③人情美: 热爱劳动,牵挂丈夫。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情景相生)
思考2: 前3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为人物提供背景,渲染氛围。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
②人物:引出了主要人物——水生嫂,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善良温顺的形象。
③为后文水生嫂毅然送夫参军、组织队伍、参加战斗等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2、正午淀上风光的(第40段)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①烘托人物心情开始由忧变喜。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开阔明丽的景色,使年轻妇女们失望伤心的心情马上变得开朗愉快起来。
②同时“水面没有一只船”又暗示情况异常,为鬼子追她们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作者运用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像“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 荷花箭 像“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
①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体现内容)。
②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暗示情节),
③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人物内心、形象)。
④洋溢着歌颂根据地人民反抗侵略的思想感情(主旨)。
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月下白洋淀(1-3)
正午淀上风光(40)
荷花淀(61段)
提供背景
衬托人物
诗 化 的 景物
情景相生
诗情画意
化景为情
三处景物描写及作用
烘托心情
暗示情节
探究小说的主题
07
小说叙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冀中农村妇女送夫参军,自己也成长为勇敢的战士的故事,刻画了冀中根据地女性崭新的精神面貌,表现了冀中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奋起抗日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最后是以青年妇女们的成长结尾,充分显示出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威力,更广泛地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的积极性,说明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革命力量,使作品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动力,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延伸拓展
08
政论文
试以水生嫂和祥林嫂为例,说说时代变迁对妇女命运的影响。
同样作为中国普通的农村妇女,祥林嫂和水生嫂的人生道路却完全不一样。祥林嫂生活在封建时代末期,现代文明之风还吹不进封闭、保守的鲁镇,祥林嫂只能被冷漠、黑暗的社会现实所毁灭; 水生嫂生活在全民抗战时期,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根据地,妇女解放已经开始深入人心,所以水生嫂能从一个贤惠、温顺的村妇成长为一个抗战的巾帼战士。
总 结
《荷花淀》这篇小说文中有画,文中有诗,这实在是一幅被作者充分诗化了的如同人间仙境般的有着无限开阔境界的荷花图。文章形成了一种散文式的格调、诗歌般的意境,既清新脱俗,又含蓄隽永。这正是作品的真正魅力。本文用诗意的笔法写战争,集中体现了孙犁追求美的极致的创作风格,是一篇真正的纯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