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两宋时期是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时期。下列史实反映了该时期民族关系是( )
A.楚汉之争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澶渊之盟
2.泉州于1087年正式设立管理海外贸易和征收关税的机构,它是 ( )
A.户部 B.蕃市 C.司农司 D.市舶司
3.《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在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部书中能查阅到( )
4.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朝开创了下列哪一项政治制度( )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5.成吉思汗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 )
A.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
B.在会宁称帝,建立金
C.建立元朝
D.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6.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早在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
A.中秋节 B.元宵节 C.元旦 D.重阳节
7.《水浒》中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在北宋都城——东京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 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D.好汉比武的擂台
8.如果你生活在宋元时期,看不到的社会现象是( )
A、在瓦舍中看戏、听书、看杂耍
B、吃江南运来的大米,
C、大宗交易用纸币支付,不用带大量铜钱
D、朝廷大兴“文字狱”
9.“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体现出风格委婉,感情趁势,清新自然的词风。这位女词人是宋代的
A.陆游 B. 苏轼 C. 李清照 D.辛弃疾
10.中国古代文化繁荣,成就显著。“婉约新词晏柳倡,清真漱玉竞芬芳。苏辛豪气今犹在,铁马秋风更激昂。”这几句诗称赞的是( )
A.《金刚经》 B.宋词 C.元曲 D.四书五经
11.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12.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要早约( )
A.200年 B.300年 C.400年 D.500年
13.《资治通鉴》的作者是( )
A.司马迁 B.司马光
C.司马睿 D.司马相如
1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
A.北宋的四川地区 B.南宋的四川地区
C.北宋的汴梁地区 D.南宋的临安地区
15.最能反映宋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的场所是 ( )
A.手工业作坊 B.市 C.瓦子 D.坊
第II卷(非选择题)
16.整理回顾:
宋元时期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也是民族关系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时代。
(1)小明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后,想制作一个图表,请你帮他完成。(请在空格上填写相应内容,7分)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者
辽 阿保机
党项
阿骨打
元
(2)以上图表中与北宋并立的是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与南宋对峙的又是哪一个?(写出政权名称)
(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元朝时开始形成的是哪一个民族?
17.读图知史
1、“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请回答:
(1) 上图中,图几是戚继光?他是哪个朝代的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2) 材料中的所谓“海波不平”的原因是什么?
2、“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请回答:
材料中的“岳”指的是谁?图几是他?(1分)要“撼岳家军”的是哪支军队?
(2) 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举一例即可)应如何评价他?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回答:
(1) 上述引文的作者是谁?图几是他?
(2) 上述作者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18.材料一: 西周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材料二: 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为后代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材料三: 八股之害, 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四百六十余人也。
—— 明清思想家顾炎武
(1)依据材料一判断这是对我国古代西周哪一制度的评价?
(2)从材料二可见, 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元朝开创了什么政治制度
(3) 从材料三可见,顾炎武抨击了明朝实行什么制度而败坏人才 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怎样的极端措施
(4)从以上材料可见,统治者共同的目的是什么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商业繁荣,……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据材料一,说明长安城商业活动的特点。从政治、经济、对外政策三方面中选择两方面分析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的条件。
材料二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还有各种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更增添了城市的热闹气氛。
(2)据材料二,说明宋代城市商业活动有何新突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的其他表现。
材料三 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
——以上材料均根据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下整理
(3)据材料三,说明机户与机工之间所体现的新型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受哪些政策的影响而发展缓慢。
参考答案
1.D
2.D
3.D
4.C
5.D
6.C
7.C
8.D
9.C
10.B
11.B
12.C
13.B
14.A
15.C
16.(1)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者
辽 契丹 阿保机
西夏 党项 元昊
金 女真 阿骨打
元 蒙古 忽必烈
(2)辽 西夏、 金
(3)回族
17.
1、(1)图1,明朝人,抗倭的民族英雄。
(2)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中国奸商,骚扰中国的沿海地区。(或倭寇的骚扰、侵扰)
2、(1)岳飞 ,图3,金军
(2)收复建康;郾城大战。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利益,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
3、(1)文天祥,图2
(2)组织军队抗元,兵败被俘,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
18.(1)分封制 (2)行省制 (3)八股取士 焚书坑儒 (4)巩固统治.
19.
(1)特点:有专门的商业活动场所(坊市分开、居住区与商业区分开等)。
条件:政治上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2)突破: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固定的区域内(打破坊市界限、可以沿街开铺、出现早市和夜市等)。
表现:海外贸易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世界性的大商港);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3)关系: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政策:重农(本)抑商(末)、闭关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