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6.《哈姆莱特》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6.《哈姆莱特》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7 14:2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6 *哈姆雷特(节选) 莎士比亚
素养目标
1.读懂文本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体会文本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通过对戏剧语言、戏剧冲突的赏析,掌握品读人物的方法,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3.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感受哈姆莱特性格的悲剧性。
情境导入
大家都知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我们都非常熟悉的话,说的是经典的艺术形象在被人接受的过程中具有多义性,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塑造。我们今天,就要学习莎士比亚笔下经典戏剧《哈姆莱特》的选段。通过学习感悟,来看看哈姆莱特在大家眼中会是怎样的形象。
十六、十七世纪之交是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转折,英国正处在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莎士比亚的创作正是借助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历史故事反映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当时的英国,如前所述,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而《哈姆雷特》正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剧中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象征着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与反动的封建王权代表的斗争。通过这一斗争,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同英国黑暗的封建现实之间的矛盾,揭露了英国封建贵族地主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殊死较量,批判了王权与封建邪恶势力的罪恶行径。
背景解读
作者简介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
威廉 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
莎翁是近现代叙事文学的奠基者,也是难以超越的巅峰。其作品涵盖了世间所有主题:爱情、复仇、历史、战争……后世400年内的经典名著,无不从中借鉴。但凡是写爱情的,成就超不过《罗密欧与朱丽叶》;写复仇的,超不过《哈姆雷特》。
作品简介
早期:历史剧、喜剧时期
写出了《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9部历史剧;包括四大喜剧在内的10部喜剧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3部悲剧。
中期:悲剧时期
包括《哈姆莱特》在内的4大悲剧。
后期:传奇剧时期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
《皆大欢喜》
《第十二夜》
莎翁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四大悲剧
四大喜剧
《哈姆雷特》优柔寡断导致的悲剧;
《奥赛罗》妒忌猜疑导致的悲剧;
《李尔王》世态炎凉中真情的悲剧;
《麦克白》没有节制的野心导致的悲剧。
(1)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为结束。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悲观。
(2)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
(3)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例外)
莎士比亚悲剧特点
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认为戏剧是反映人生的一面镜子。
追求自然的表演理论,认为演剧要真实,切忌过火。
情节生动丰富,一个剧里常有几条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线索,悲喜剧因素结合在一起。
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如哈姆雷特。
人物语言性格化。据电子计算机统计,莎士比亚创作的词汇量有29066个。
莎士比亚创作艺术特色
“哈姆莱特”是故事的主人公,《哈姆莱特》这部戏剧讲述的是青年王子哈姆莱特为父亲复仇,最后与仇人同归于尽的故事,表现了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
题目解说
《哈姆莱特》是戏剧诗人之王莎士比亚的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钻石。
——俄国著名文学批评家 别林斯基  
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写心怀鬼胎、惊疑不定的国王与侍臣密谋要试探哈姆雷特是否是因为失恋而疯狂。
第二部分:主要写奥菲利亚被狡猾的国王和父亲利用,前来试探哈姆雷特是真疯还是假疯。
第三部分:主要写国王与波洛涅斯试探完哈姆雷特后的密谋。
剧中人物关系介绍
哈姆莱特
乔特鲁德
老国王
克劳狄斯
波洛涅斯
奥斯里克
奥菲莉娅
雷欧提斯
霍拉旭
罗森格兰兹
吉尔登斯吞
夫妻
兄弟
弑兄夺位
父子
挚友
君臣
父女
父子
同学
同学
恋人
误杀
背叛
背叛
夫妻
母子
失足溺水
剧中人物关系介绍
哈姆莱特的复仇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环境。(亲情、爱情、友情)
是叔侄,又是仇人。
哈姆莱特
克劳狄斯
是母子,又有着母嫁仇敌的隔阂。
哈姆莱特
乔特鲁德
既深爱着哈姆莱特,又与其有着杀父之仇,与波洛涅斯有着骨肉亲情。
哈姆莱特
奥菲利娅
原为叔嫂后结为夫妻,但克劳狄斯有着毒杀乔鲁特亲夫和企图谋害其子的矛盾。
克劳狄斯
乔特鲁德
既是哈姆莱特的好友,后又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反目成仇。
哈姆莱特
雷欧提斯
理解冲突-第一部分
在克劳狄斯与侍臣密谋这段,国王、大臣和王后是怎样看待王子“疯癫”的?
国王担心王子怀疑自己,向大臣询问并要求他们用“迂回婉转的方法” 试探王子“神魂颠倒”的原因;
大臣们察觉到王子“假作痴呆”,“故意回避”“不大自然”等反常现象;
王后则表示“愿意服从新王”,希望儿子只是因为感情问题而感到迷茫。
“生存还是毁灭”的内心独白,是本场戏中最重要和最精彩的片断。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
“死了;睡着了; ……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
“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
——忧郁厌世,软弱迟疑
—— 优柔寡断
忧郁的王子
理解冲突-第二部分
“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
这是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揭露,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的思想。
“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
人的不幸不能归咎与天,而在于自己的选择,人文主义者
理解冲突-第二部分
在王子和奥菲利亚的对话中,王子为什么多次让奥菲利亚出家?对话表现了两人之间怎样的冲突?
让情人出家,一方面是王子装疯,另一方面是用这样的方式告诫她:当前条件下,一个人很难自保,不如趁早避开。
但奥菲利亚不能理解,因此非常伤心,觉得自己“真是受了骗了”,要将王子送的礼物还给他,甚至认为他真的疯了,希望神明能让他清醒过来。
整体上看,对话表现了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而产生误解后的内心痛苦。
理解冲突-第二部分
在奥菲利娅的独白中,哈姆莱特过去是怎样的形象 莎士比亚为什么借奥菲利娅之口对哈姆莱特极力赞美
高贵、优秀、理智、青春貌美。
莎士比亚一连用七个短语,借奥菲利娅之口从七个角度来极力赞美哈姆莱特,说他近乎完人。尽管哈姆莱特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仍不失为一个有知识、有理想的青年,他敢于承担重任并坚持完成它。他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的化身, 他代表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 。他是一个英雄,同时也是一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
理解冲突—第三部分
试探结束后,国王和大臣波洛涅斯怎么看试探的结果?做了哪些决定?
试探结束后,国王认为王子的 “精神错乱不像是为了恋爱,也不是疯狂”,而是藏着危险,因此决定派他到英国去,好接机除掉王子。
大臣波洛涅斯则认为王子烦闷的原因“还是为了恋爱上的失意”,因此建议让王后再次去试探王子,试探后再做决定,国王采纳了他的建议。
剧中主要冲突和冲突意义是什么?
人物冲突
尽管矛盾重重,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的矛盾始终是主要矛盾。
他们的斗争,表面上看,是封建宫廷内部的斗争,但实质上却是新旧两种政治势力的斗争。克劳狄斯是英国日趋反动的王权的化身,在他身上,集中了一切封建统治者的狡诈残忍。而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
哈姆莱特插图
人物形象—哈姆雷特
内心独白
忧郁厌世
软弱迟疑
优柔寡断、勇敢
奥菲利亚口中
在政治、军事、道德、口才、仪表等各方面完美
无与伦比的人文主义青年王子的形象
忧郁的王子
忧郁
延宕
(犹豫、拖延)
人物形象
浪漫派批评家:耽于幻想,回避现实,对行动不感兴趣,沉溺于自己心造的世界,是一个忧郁感伤、多愁善感、生性软弱的知识分子 。
文艺批评家:哈姆莱特是勇敢的,也是不怕死的;但是,他由于敏感而犹豫不定,由于思索而拖延,精力全花费在做决定上,反而失却了行动的力量……
哈姆莱特剧照
分析人物
如何看待王子复仇过程的犹豫、延宕?
歌德认为:哈姆莱特是一个美丽、纯洁而又道德高尚的人,但他又是一个天性软弱,意志薄弱的人,所以当“一件伟大的责任担负在一个不能胜任的人身上”悲剧就不可避免;
别林斯基认为,哈姆莱特的延宕主要是来自外部环境和个人心性,即一个人文主义者想要彻底改变世界、消灭罪恶而在行动上的审慎选择所致。
外部障碍:敌人太过强大,困难重重,因此不免顾虑;
内部障碍:性格缺陷,试图彻底改变世界却连自己也改变不了,想的太多,行动太少。
人物形象—奥菲利娅
与哈姆雷特的对话
被利用去试探哈姆莱特
为哈姆莱特的“变心”而“伤心和不幸”。
哈姆莱特装疯,还不断羞辱和质疑奥菲利亚的贞洁,让她倍感伤心,因此她把哈姆莱特的礼物还给对方,但还是希望“天上的神明啊,让他清醒过来”
天真、单纯和善良、深情
人物形象—克劳狄斯
他对王子的询问、试探
派天真的奥菲利亚打探,再后来又派王后去试探哈姆莱特,始终对哈姆莱特不放心,把王子派往英国,以便借机除掉这个心头大患;
明明是打探底细,却要装作关心,说要弄清“困扰他的安静的生活”的原因,想“把他的心思移转到这种娱乐上面”;明明是想控制和除掉王子,却说“大人物的疯狂是不能听其自然的。”
诡计多端 伪善狠毒
人物形象—乔特鲁德(王后)
我愿意服从您的旨意。
愿你的美德帮他恢复原状,使你们两个都能安享尊容。
服从没主见、慈爱
归纳莎士比亚剧作语言特点
语言生动精炼,一方面运用书面语言和口语,一方面也广泛采用民间谚语和俚语,灵活丰富。
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化、形象化。
大量运用修辞格,善于形象比喻,语言具有音韵节奏之美,充满诗意。
“看到这些强烈的词句你怎样想?它们是这样出人意料,不是迟缓地吃力地一个跟着一个而来,而是流畅地大量地成千上万蜂拥而来,犹如泉水中涌出无数水泡,簇拥在一起,纷纭杂沓,层出不穷,使人来不及看到它们的扩展,也来不及看到它们的。”
——法·泰纳
法国批评家、历史学家泰纳
全剧简介
第一幕
老国王鬼魂显现,告知哈姆莱特自己是被克劳狄斯害死的,这是复仇的缘起。
第二幕
国王克劳狄斯心怀鬼胎,派原为哈姆莱特之友的罗森格兰兹等人对他展开试探。
第三幕
克劳狄斯进一步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试探的同时,哈姆莱特佯装疯癫,通过俳优所演的戏证实了克劳狄斯的恶行,并为复仇误杀了正在偷听他和王后谈话的弄臣波洛涅斯。
第四幕
克劳狄斯为除后患,迫哈姆莱特去英国,欲借英王之手将他杀死,反被哈姆莱特抓住机会,借英王之手杀死了派去监视他的朝臣,返回丹麦。
第五幕
奥菲利娅忧伤而死,其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哈姆莱特在王后误服毒酒而死、雷欧提斯当众揭露国王害人阴谋后,将国王杀死,自己也因中毒剑而亡。
全剧简介
跌宕起伏
《哈姆莱特》人物关系简表
老哈姆莱特
克劳狄斯
乔特鲁德
波洛涅斯
奥菲利娅
哈姆莱特
雷欧提斯
霍拉旭
兄弟
谋杀
前夫妻
背叛
夫妻
叔侄
复仇
父子
母子
监视
误杀
恋人
仇人
暗算
兄妹
父女
挚友
君臣
指使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在莎士比亚所有剧作中,《哈姆莱特》是被评论最多的剧本,其主人公哈姆莱特也是被评论最多的人物形象。
学界始终存在着“崇哈派”与“否哈派”之争。
思考2:结合文本,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特点。
“崇哈派”
雨果:哈姆莱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它是一个巨人,却又是一个真实的人。
别林斯基:《哈姆莱特》是戏剧诗人之王——莎士比亚的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钻石。
“否哈派”
托尔斯泰:使人们盲目崇拜到催眠状态的哈姆莱特是个没有性格的人。
艾略特:《哈姆莱塔》是个毫无疑问的艺术失败,因为莎士比亚尽管在该剧结构方面用尽气力,却表现不出他心目中的那个哈姆莱特。
有理想的王子(国外留学)
奉为典范的父亲惨死
挚爱的母亲迅速改嫁
发小给敌人做了卧底
恋人成为试探的工具
重臣当了敌人的传声筒和狗头军师
阴谋
乱伦


理想破灭、陨落
忧郁的王子
悲惨的王子
哈姆莱特形象的意义
1、揭示了新旧交替时代尖锐的社会矛盾,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斗争的残酷性;
2、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
3、起到了唤起民众,奋起反抗封建势力的作用。
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源
主观原因
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者,也是个人主义者,他的斗争是孤军奋战,失败也就是必然的。这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客观原因
他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提供先进分子必然胜利的条件,敌我力量的对比还过于悬殊,这就造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因此,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课文节选的这场戏主要表现奧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而产生误解后的冲突,及哈姆莱特内心关于生存还是毁灭问题的矛盾。
一方面作者通过不知内情的奥菲利娅的伤心扼腕,表达了对哈姆莱特的赞美之情。
另一方面,又通过哈姆莱特内心的独白,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从表面看来,冲突是在一对恋人之间展开的,但表现的却是对人生的思索。文章塑造了一个内向深沉、有着痛苦与彷徨复杂情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典型人物。
主题归纳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悲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情绪一般隐藏在人的内心,并且不断地积聚变化,在某个时机便会爆发出来。
①通过情绪的放纵和宣泄最终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②欣赏者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压抑或是恐惧的心情
③但是并不代表这样的情绪就是不存在的
④虽然欣赏者并不是时时都在感受这样的情绪
⑤使人产生怜悯和恐惧的心情并让压抑的心情得到疏通
A.⑤①②④③ B.①⑤④③② C.⑤①④②③ D.①⑤③④②
答案:A
解析:⑤说悲剧的直接作用,①说悲剧的最终作用,故⑤在①前。从“虽然”“但是”看,④应在③前。④句中“这样的情绪”指②中“压抑或是恐惧的心情”,②应在④前。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英国人,乃至许多西方人,早已把莎士比亚戏剧当作可以生生不息地解读各种基本文化命题的精神源泉。
B.一个民族具有凝聚力和认同感,关键要看在灾难面前能否守望相助,在风浪面前能否团结一致。只要团结互助,我们就不惧怕任何灾难。
C.几百年过去了,《哈姆莱特》这部戏剧的魅力无穷依然深深地吸引着无数的人。
D.柴可夫斯基认为《哈姆莱特》是“所有艺术中最伟大的天才之作,就感召、崇高和简朴而言,相比之下没有别的剧本可与《哈姆莱特》比肩”。
答案:A
解析:B项,一面对两面,应在“民族”后添加“是否”。C项,主谓不搭配,可改为“《哈姆莱特》这部魅力无穷的戏剧”。D项,语意重复,删去“相比之下”。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其著名的剧本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B.《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代表作品,在思想内容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与本质特征。
C.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其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从戏剧冲突的性质和效果看,戏剧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哈姆莱特》《雷雨》都是悲剧。
D.戏剧文学的两个重要内容是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
答案:B
解析:“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与本质特征”说法错误。《哈姆莱特》剧中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象征着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与反动的封建王权代表的斗争。通过这一斗争,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同英国黑暗的封建现实之间的矛盾,描绘了英国封建贵族地主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殊死较量,批判了王权与封建邪恶势力的罪恶行径,与“资本主义社会”无关。
4.莎士比亚的语言往往具有一种排山倒海般的力量,这得益于他对长句的运用,试仿照下面的一段台词续写给定的句子。
例句:我用国王的名义,向英王提出恳切的要求,因为英国是他忠心的藩属,因为两国之间的友谊,必须让它像棕榈树一样发荣繁茂,因为和平的女神必须永远戴着她的荣冠,沟通彼此的情感,以及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重要理由,请他在读完这一封信以后,不要有任何的迟延,立刻把那两个传书的来使处死,连忏悔的时间都不要准。
我以生命的名义,向人类提出恳切的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因为自然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因为我们的生命必须依赖自然,必须让它像刚出水的芙蓉那样不受污染,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用最洁白的乳汁滋养我们的生命,实现彼此的和诸共生,以及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重要目标,请在听完我这一番表白之后,不要有任何的迟延,立即行动起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不让它遭受蹂躏。
解析:本题考查续写和仿写的能力。从“向人类提出恳切的要求”来看,下面的内容应与保护自然相关,顺着这一思路,按照所给示例的格式来写即可。
5.为了打造“书香校园”,某校开展了阅读名著系列活动。下面是某班同学写的一段名著导读推荐词,这段推荐词在语法、文学常识等方面存在一些错误,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莎士比亚作品
它是西方文学史上的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几百年来,莎士比亚那魅力无穷的戏剧和小说像磁石般吸引着一代代读者。他笔下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情节、华美灿烂的语言令人回味无穷。他的作品放射出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
答案:①“戏剧和小说”改为“戏剧和诗歌”(或“戏剧”)。②“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改为“体现了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
解析:第二句中的“戏剧和小说”有误,莎士比亚并不创作小说;最后一句“放射”只能与“光芒”搭配,所以应在“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前加上谓语“体现了”并去掉“以及”。
6.根据下面的内容,以单句的形式给“悲剧”下定义。
①悲剧是主要的戏剧种类之一,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
②悲剧的基本特点是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剧的结局。
③古代的悲剧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
④当时悲剧的内容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
答案:
悲剧是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为基本特点,后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主要的戏剧种类之一。
7.某班举行课本剧汇报演出活动。下面是两个节目的顺序,请你为活动主持人拟写一则节目串联词。
第一个节目:《窦娥冤》
第二个节目:《哈姆莱特》
答案:
《窦娥冤》感天动地,不禁让人掬一把同情的眼泪,激发了我们对贪官污吏、黑暗社会的愤怒之情。接下来让我们走向莎士比亚笔下的复仇王子哈姆莱特,体会在父亲被弑、母亲改嫁状况下的哈姆莱特的悲苦人生。
解析:
拟写串联词,要注重把握两个节目的特点,并且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对节目的感受等。比如对《窦娥冤》的演出总结可以从冤屈、痛恨的角度展开,对《哈姆莱特》的剧作描绘可以从王子延宕的性格、复仇的故事等角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