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7 17:1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1.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2.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3.学习写作品梗概。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独自在孤岛上生存吗?
英国作家笛福给我们的回答是“能”。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笛福(1660—1731),
是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称为“欧洲小说之父”。他书中的主人公聪明机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描写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作者简介
十八世纪初,在英格兰的大街小巷,人们议论着一个传奇的人物,讲述着一个离奇的故事:1704年,水手塞尔科克登上了一艘海盗船去寻找宝物,没想到,中途与船长发生了争吵,结果被遗弃在一个荒岛上。塞尔科克随身只带了一点武器与一本书。
弹药用完之后,他只好快跑追捕山羊,徒手觅食,过着茹毛饮血般的原始生活,后来,他居然跑得比一般的猎狗还快。就这样,他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下来。直到四年以后,航海的人们发现了他……
1711年,塞尔科克回到了伦敦,并在报刊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成了闻名一时的人物。他没想到的是,这段传奇般的冒险经历激发了一个作家的灵感,不久,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小说就发表了,这部小说被后人尊奉为十八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那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便是丹尼尔·笛福,那部经典之作便是脍炙人口的《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
笛福
初读感知
自由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指名读生词,纠正字音。
鲁滨逊 流落 恐惧 理智 重见天日
畏惧 倾覆 凄凉 宽慰 剔出来
寂寞 宴会 倒霉 书籍 聊天
缺乏 栅栏 控制 借贷 焉知非福
防御 侵袭 抛弃 困境 奄奄待毙
畏惧 木筏 简陋 野蛮 叛乱
北纬 日晷 仆役 铁锨 铁撬
萦系 簿记 荒芜 奄奄待毙
初读课文
课文由 和 两部分组成。
节选
梗概
梗概:原著的大略内容。
节选:从原著中选取出来描写具体生动的精彩片段。
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都做了哪些事情?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概括主要内容
本文写的是一位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八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件事。
概括主要内容
本文写的是一位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八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件事。
本文写的是一位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建房定居、驯养牲畜、种植粮食、解救野人,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八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件事。
阅读梗概2~8段,思考:鲁滨逊漂流到荒岛,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

困难
解决办法
在山坡上搭帐篷
需要容身之处

打猎,捕鱼,畜养动物,种植粮食
食物快吃光了
安全
插杨柳桩子,分开圈养羊群
恐惧野人,怕野人会吃掉他
孤独
救助“星期五”
无人说话
没有住所
他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支援。
思考:鲁滨逊在山坡上选址搭帐篷好不好?
鲁滨逊这样选址搭帐篷很好,因为他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水源、防日晒雨淋、防野兽、便于求救等。说明他考虑事情很周全,有一定的生存技能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说明他考虑事情很周全,有一定的生存技能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没有食物
他每天要么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要么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蓄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鲁滨逊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还有一些麦子,由于被老鼠啃过了,他就随意把它们丢撒在地上,没想到不久竟长出了嫩芽,后来又结出了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没有食物
他一边打猎、捕鱼,一边畜养山羊,还尝试种植麦子。
梗概5、6自然段写鲁滨逊想方设法解决了生活中所面对的困难,特别是__________,这一切说明了鲁滨逊__________,与第一段__________,反映出他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粮食的获得
不怕困难
互相呼应
丰富的生存经验
聪明才智
遇到野人
他担心这些野人会来吃掉他,于是在住所前的空地上密密麻麻地插上树枝作防御,又把养分在几个地方圈养。
鲁滨逊在恐惧之中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些可能出现的野人。
有一天,鲁滨逊看到三十多个野人乘着小木船上了岸。他们拖出两个倒霉的同伴,杀了其中一个人,另一个则挣扎着逃跑……鲁滨逊决心救下这个准备逃跑的野人,于是开枪打死了追赶他的两个野人。他给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了他的好帮手,他们愉快地生活在岛上,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增加了几个羊圈,晒了很多葡萄干。
遇到叛乱
平定了叛乱,救出了船长,回到了英国。
有一天清晨,鲁滨逊被“星期五”喊醒,原来,有一艘英国船只正在附近停泊着。他发现这艘船上发生了叛乱,水手们绑架了船长。鲁滨逊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船长愉快地答应带他们回英国去。
从杀野人、救“星期五”的行为中,你看到了怎样的鲁滨逊?
乐于助人
有同情心
有正义感
智勇双全
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
总结
我们通过朗读、小组合作交流,读梗概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下节课,我们将通过精彩片段深入了解鲁滨逊的内心,体会他在荒岛上的心情境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对比阅读: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比,想想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说梗概的哪个部分。
研读精彩片段:读读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为什么这里最精彩?
分析“精彩片段”重点句段
总起来说,事实证明,我当前的不幸处境,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可是,即使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
鲁滨孙分析现状,心存希望和感激,是他知足安命思想的集中体现。
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句,就是告诉人们要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逆境。
1、同船的11个人中,死了10个,就他一人活着,是上帝对他的关照。
2、从船上获得了维持生活的大量必需品,这是上帝对他的恩赐。
3、而他的日记本上所列出的六大“好处”,最集中体现了鲁滨孙要顽强活下去的理由。
3.坏处 好处
我陷在一个可怕的荒岛上,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
我现在被剔出来,与世隔绝,困苦万状。
我与人类隔绝,仿佛一个隐士。
我没有衣服穿。
我没有抵御野人和野兽袭击的防御力和手段。
我没有人可以说话,也没有人来解除我的愁闷。
但我还活着,没有想我同船的伙伴们一样,被水淹死。
但我也从全体船员中被剔出来,独免一死,上帝既然用神力把我从死亡里救出来,一定也会救我脱离这个境地。
但我并未因为没有粮食,饿死在这不毛之地。
但我是在一个热带气候里,即使有衣服,也穿不住。
但我所流落的岛上,没有我在非洲看到的那种野兽。假使我在那里覆了舟,我又将怎样?
但上帝却不可思议把我送到海岸附近,使我可以从里面取出许多有用的东西,使我终身用之不尽。
列出来的“好处”和“坏处”,对照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列表,给鲁滨逊带来了什么。鲁滨逊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
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鲁滨逊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处在不利的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做斗争的信心。
作者的写作方式:
把心理活动过程像商业簿一样对照来写,一目了然,清楚明白。
优秀的文章,之所以给人们很深的印象,就是因为在写法上有独特的地方,就像作者把鲁滨逊的思想活动列出来一样。
中心
本文讲叫鲁滨孙荒岛上生活二十多年,最终回到了英国的故事,赞扬了他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优秀品质。
对比学习
对比异同:浏览课文节选片段,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用的是第一人称,更直观地描写了鲁滨逊的所见所感。
用第一人称描写“我”流落荒岛后的所见所闻和所想所做,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拉近了,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鲁滨孙漂流记
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逊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如果让你选择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鲁滨孙漂流记
再读梗概部分,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有什么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