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7 22:0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我的植物朋友
关键点1: 植物
关键点2: 朋友
我的植物朋友


树木
一、确定“写什么”
桃花、梨花、樱桃等
含羞草、四叶草、
其他
柳树、银杏树、松树
多肉、绿箩、常春藤、向日葵
一、开头:
二、确定“怎么写”
引出写作对象
形态:仔细分解
习性、作用
举例
二、中间
(主体)
三、结尾:
点题抒情
常用
第一步、确定题目
《我的植物朋友》
《我的植物朋友-----桃花》
《绿萝》、《迎春花》、《牵牛花》
一、在植物的前面加上形容词
《带刺的玫瑰》、《顽强的绿萝》
二、用赞、颂
《白杨礼赞》、《竹颂》、《梅花颂》
三、巧用修辞手法
《害羞的“小姑娘”》、《我家的“小刺猬”》
第二步、引出写作对象
方法一:陈述法开头
我家阳台上养了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有富贵竹、有君子兰、有满天星......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那盆浑身长刺的仙人球。
第二步、引出写作对象
方法二:排比法开头
有人喜欢雍容华贵的牡丹,有人喜欢刚正不阿的竹子,有人喜欢高大挺拔的松柏,而我却对这傲立风雪的梅花情有独钟。
第二步、引出写作对象
方法二:排比法开头
有人欣赏雍容华贵的牡丹,有人赞美刚正不阿的竹子,有人歌颂高大挺拔的松柏,而我却对这傲立风雪的梅花情有独钟。
第二步、引出写作对象
方法二:排比法开头
有人欣赏雍容华贵的牡丹,有人赞美刚正不阿的竹子,有人歌颂高大挺拔的松柏,而我却对这傲立风雪的梅花情有独钟。
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竹子的刚正不阿,没有人松柏的高大挺拔,它就是在寒冬中傲立风雪的梅花。
第二步、引出写作对象
方法三:列举法写开头
一片片粉嫩的花瓣,一条条细长的花蕊,一缕缕淡雅的花香......这就是我最喜欢的植物朋友---桃花。
量词
形容词
内容
花瓣
花蕊
花香
一片片
一条条
一缕缕
粉嫩的
细长的
淡雅的
第二步、引出写作对象
方法四:五感法开头----嗅觉
春天的午后,我和妈妈漫步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阵沁人心脾的清香扑鼻而来。我寻香而去,原来是那棵粗壮的玉兰树开花了。
第三步、详细描写植物的形态
原则
1、按顺序观察
空间顺序:从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
时间顺序:春---夏---秋---冬
2、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
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
第三步、详细描写植物的形态
1、按顺序观察
空间顺序:从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第三步、详细描写植物的形态
1、按顺序观察
空间顺序:从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
远远望去,油菜花田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吹过,“海洋”掀起阵阵波涛。走近一看,细长的花蕊点缀着鹅黄色的四叶花瓣,花瓣如繁星静静地落在嫩绿的茎上。
第三步、详细描写植物的形态
1、按顺序观察
时间顺序:春---夏---秋---冬
春:银杏树的枝头冒出一些小嫩芽,嫩芽渐渐伸展开来,长成了一把吧翠绿的小扇子。
夏:银杏叶变得更加肥大,更加茂密,青翠欲滴的树叶把枝干都包围了起来,整棵树就像是一位穿着绿军装的战士。
秋:树叶渐渐变黄,一阵秋风吹来,枯黄的叶子纷纷落下,像一把把降落伞缓缓落在地上。
冬:刺骨的寒风吹落了所有的叶子,枝条上光秃秃的,银杏树孤零零的。
第四步、描写植物的习性、作用
向日葵:
梅花:
荷花:
清晨,向日葵用最灿烂的笑脸迎接太阳;中午,向日葵扬起它金色的脸庞仰视太阳;晚上,向日葵又恋恋不舍地和太阳告别。不管经历了多少风吹雨打,只要太阳一出来,它立马昂首挺胸,用最美的姿态来迎接。
总是面朝太阳绽放
严寒中盛开
出淤泥而不染
第四步、描写植物的习性、作用
绿萝-----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在百花争艳的阳春三月,这淡雅的梨花虽然很不起眼,但是,不久的将来,每一朵梨花都会变成甘甜多汁的梨子。
芦荟-----美容、入药
油菜花-----榨油
果树-----开花后结果
第五步、举例
梅花-----不畏严寒,傲立风雪
结合实际
举例说明
绿萝-----默默无闻,生命力顽强
文竹-----刚正不阿
第六步、点题抒情
方法一:总结法
我爱水仙花,爱它的美丽芬芳,也爱她的纯洁高尚,更爱他的坚贞不屈。它永远是我最亲密的植物朋友。
第六步、点题抒情
方法二:对比法
这就是我的植物朋友,它不像牡丹那么高贵,也不像玫瑰那样艳丽,可我就是喜欢他。
一、开头:
文章提纲
引出写作对象
形态:仔细分解
习性、作用
举例
二、中间
(主体)
三、结尾:
点题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