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 压力的作用效果》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 压力的作用效果》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3-07 17:0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 压力的作用效果》同步练习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分。
1.图中能正确表示木块对水平地面或斜面的压力的是( )
A. B. C. D.
2.用垂直于墙壁的的力把木块压在墙壁上,木块重为,则墙壁受到的压力为( )
A.
B.
C.
D.
3.用表示压力,用表示受力面积,用表示压强,则下面对此公式解释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受的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B. 物体的压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C. 受力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D. 受力面积不变,产生的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4.将质量为、底面积为的物理书平放在水平课桌中央,课桌面积为,则书对课桌的压强为取( )
A. B. C. D.
5.如图所示,一个装有水的平底密闭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两次放置时,瓶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和,瓶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和,则( )
A.
B.
C.
D.
6.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 饮料管的一端剪成斜口 B. 书包背带做得较宽
C. 图钉帽的面积做得较大 D. 在铁轨下面铺枕木
7.当你在不太厚的冰面上站立时,发现冰将要破裂,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是( )
A. 站立不动 B. 迅速跑开
C. 脚尖朝着地蹑足走开 D. 轻轻躺下呼救
8.如图是表示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用这两种物质分别做成、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
A. :
B. :
C. :
D. :
9.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四轮长航程极地漫游机器人,质量为的科考队员在附近遥控机器人。若机器人质量为,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若南极某处冰面能承受的压强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机器人的重力为
B. 增大四条履带围成的面积,可以增加机器人的稳度
C. 则该机器人能顺利通过该冰面
D. 若科考队员双脚跟冰面的接触面积为,他能在冰面上安全行走
10.如图所示,长方体物块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物块和地面的接触面积分别为、,,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将甲、乙均顺时针旋转,此时甲、乙和地面的接触面积分别为、,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此过程中,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大小分别为、,则( )
A. , B. ,
C. , D. ,
11.如图所示,底面积为的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已知它们的高度,且对水平桌面的压力。若将甲、乙分别从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质量,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则截去部分的高度、的关系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2.如图所示,小李在学习压强课堂上将铅笔水平挤压在两手指间静止,如图所示。请你帮助分析不计铅笔重:铅笔水平方向受到两手指的压力______相等、不相等,依据是______;铅笔对两手指的压力______相等、不相等,它们是______选填“相互作用力”、“平衡力”或“不是相互力也不是平衡力”。按笔尖的手指较疼,说明______相同时,______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______选填“明显”或“不明显”。
13.一长方体木块平放和侧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其受力面积之比为:,则平放和侧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______,压力之比是______。
14.小明体重为,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他对地面压力为______,小明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______正常走路时对地面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该地面能承受的压强为,则小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至少为______。
15.年月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成功在月球软着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质量近吨,从地球到月球,其质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所示,“嫦娥三号”四个腿都设计成了“大脚丫”,这是为了______,“嫦娥三号”在月球上对月球表面的压强______其在地球上对地面的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6.如图甲所示,一个质地均匀的长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如果将该金属块沿竖直方向切去一部分,剩余部分对地而的压强计为则,则______;若将该金属块按如图乙所示切开,拿掉右侧部分,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为,则______两空均选填“”、“”或“”。
17.已知两个实心圆柱体、的底面积之比为:,高度之比为:,构成、两个圆柱体物质的密度分别为和。现将放在水平地面上,叠放在上面如图甲所示,对地面的压强为。若把叠放在上面如图乙,对的压强为。若::,则: 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8.如图,某学习小组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探究,他们采取了如下的方法:甲图把小桌放在海绵上;乙图在小桌上放一个砝码。丙图把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在它上面放一个砝码。通过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显示压力作用效果。
比较______,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______;
比较______两图可知,当______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此实验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硬纸板代替海绵,原因是______。
此实验中运用到的主要科学方法是______。
19.小东同学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利用铁架台、烧瓶夹、煮熟去皮的鸡蛋、包装带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如图甲所示,他把鸡蛋放到了铁架台的烧瓶夹上,手拿比较宽的包装带切鸡蛋,没有切开;
他换用同种材料的细包装带再次切该鸡蛋,如图乙所示,鸡蛋被切开了;
小东同学因此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小东同学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为解决该问题,你认为需要补充的器材是:______。写出改进措施: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20.年初,一场罕见的大雪袭击了加拿大。厚达的积雪,给市民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若积雪的密度约为,取。
请计算厚的积雪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若厚的积雪,压在面积为的汽车顶部,请计算汽车顶部所受的压力。
21.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分别沿水平方向在甲、乙的上表面切去一定高度,其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与切去的高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的密度为,求:取
圆柱体甲的高度。
当切去的高度为时,圆柱体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
当切去的高度均为时,圆柱体甲、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相等,此时把甲切去的部分叠放在乙剩余部分的上表面,若,求叠放后乙对地面的压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于接触面,作用点应在斜面上,由图可知,中压力的作用点都是错误的,中的方向也是错误的,故ABD错误;
C.图中压力的作用点,方向均正确,故C正确;
故选:。
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本题考查的是压力的示意图,属于基础题。
2.【答案】
【解析】解: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推力、水平向左的墙壁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
又因为墙壁受到的压力和墙壁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墙壁受到的压力为,故D正确。
故选:。
对物体正确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和相互作用力分析答题。
对木块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应用平衡条件和相互作用力即可正确解题。
3.【答案】
【解析】解:、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产生的,有些压力与重力没有任何联系。故A错。
B、物体的压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应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故B错。
C、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小,故C错。
D、受力面积一定时,即压强与压力的比值一定,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故选:。
对于压强的计算公式理解:在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此题主要考查我们对于压强公式的理解。
4.【答案】
【解析】【分析】
物理书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求出其大小,再根据压强公式求出书对课桌的压强。
本题考查了压力和压强的计算,是一道较为简单的计算题。
【解答】
书对课桌的压力:

书对课桌的压强:

故选C。
5.【答案】
【解析】解:、水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水瓶的重力,即,正立和倒立时,水瓶的重力不变,压力大小也不变,即,故A、C错误;
、由公式可知,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水瓶倒立时桌面的受力面积更小,压强更大,即,故B错误、D正确。
故选:。
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其重力大小,重力不变,压力也就不变;
根据公式比较压强的大小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压强公式的应用及固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与重力大小的关系,难度不大。
6.【答案】
【解析】解:、饮料管的一端剪成斜口,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符合题意;
、书包背带做得较宽、图钉帽的面积做得较大、在铁轨下面铺枕木,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知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能利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7.【答案】
【解析】解:、原处站着不动,人对冰面的压强没有变化,冰会破裂,人将掉入水中.故本选项错误.
B、迅速往回跑,跑的同时会抬起一只脚,这时人对冰面的压强增大了一倍,人更容易落入冰中.故本选项错误.
C、脚尖朝着地蹑足走开,使人对冰面的压强增大,更容易掉入冰中.故本选项错误.
D、轻轻躺下呼救,人对冰面的压力没有变化,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小了压强,所以冰面不会破裂.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脚下的冰要破裂,说明人对冰面的压强太大,为了人不知要陷入湖中,因此要从减小压强的角度来入手考虑,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人站在冰面上,防止落入水中,就要减小冰承受的压强.怎样减小压强,就是此题的突破口.此类题目贴近生活实际,便于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的指导思想.
8.【答案】
【解析】解:由图可知,当时,当时,
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

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正方体的体积之比:

由可得,两正方体的边长之比:

A、两正方体的底面积之比: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故选:。
先根据图象给出的数据求出甲、乙两物质的密度,然后求出两者的密度之比,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质量相等时两者的体积之比,进一步根据体积公式求出边长之比、底面积之比,根据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和压强公式求出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和压强公式、重力公式的应用,要注意许多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可以用数学上的图象来形象直观的表示出来,反过来,如果画出了相应的物理量变化图象,我们也能根据数学知识从中分析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及其关系。
9.【答案】
【解析】解:
机器人的重力:
,故A正确;
增大四条履带围成的面积,增大了支面,可以增加机器人的稳度,故B正确;
机器人对冰面的压力:,
机器人对冰面的压强:

因为,
所以,机器人可以顺利通过,故C正确;
科考队员对冰面的压力:

科考队员在冰面上行走时,相当于单脚着地,冰面的受力面积:

科考队员对冰面的压强:

因为,
所以,人不能在冰面上行走,故D错误。
故选:。
知道机器人的质量,根据求出机器人的重力;
增加稳度的方法:降低重心、增加支面;
机器人对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受力面积为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之和,根据求出机器人对冰面的压强,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知道质量,根据求出科考队员的重力,行走时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单脚的面积,根据公式求出科考队员对冰面的压强,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重力、压力、压强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明确放在水平地面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0.【答案】
【解析】解: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甲乙压强相等,根据 知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小于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所以甲的重力乙的重力;
甲乙是长方体,当甲、乙顺时针旋转后,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甲的受力面积增大,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不变,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减小,乙的受力面积减小,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不变,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增大,由于原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旋转后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即;
,因为面积变化相同,甲对地面的压力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力,所以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即。
故选:。
甲乙的压强相等,知道甲乙的受力面积,根据压强公式可以判断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知道受力面积的变化可以判断甲乙对地面的压强;
压强变化量等于原来的压强和现在压强的差,然后进行比较。
本题考查了固体压强公式的应用,掌握旋转后压强变化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压强变化量等于旋转前后压强的差。
11.【答案】
【解析】解:由题知,原来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根据可得,都截去相同得质量,,所以---------,
由于,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
已知,根据可得;
由于,所以,,
所以可得---------,
已知--------,
由可得--------
都截去相同的质量,,即--------,
由得
故选:。
据两个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关系,得出两个物体的质量关系,再根据将甲、乙分别从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质量,得出甲和乙剩余部分压力的大小关系,再根据来比较和的关系;
而后根据可以得出和的关系,再根据两个物体截去的质量相同,比较截去部分的高度和的关系。
此题考查了有关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的应用,弄清题意,结合题目的数据和条件分析即可顺利解决。
12.【答案】相等 铅笔水平方向受到两手指的压力是平衡力 相等 不是相互力也不是平衡力 压力 受力面积 明显
【解析】解:
铅笔处于静止状态,受到两手指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大小相等;
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与铅笔对两手指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铅笔对两手指的压力大小相等。
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相同,笔尖一端受力面积较小,故笔尖的手指较疼,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故答案为:相等;铅笔水平方向受到两手指的压力是平衡力;相等;不是相互力也不是平衡力;压力;受力面积;明显。
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此题考查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区别主要在于: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
13.【答案】: :
【解析】解:
因为木块平放和侧放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平放和侧放时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
因为,::,
所以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
故答案为::;:。
木块平放和侧放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和自身的重力大小相等,重力大小不变,压力大小不变;根据压强公式求出两者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本题考查了压力和压强的计算,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应用题。
14.【答案】 小于
【解析】解:
因为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小明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他对地面压力为:。
又因为双脚站立时的受力面积等于走路时受力面积的倍,由可知,双脚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是走路时的,即小明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小于正常走路时对地面压强。
由得这位同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至少为:。
故答案为:;小于;。
水平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双脚站立时受力面积为两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之和,利用比较两种情况下的压强大小关系。
知道地面能承受的压强和受到的压力,根据求出受力面积,即这位同学与地面的最小接触面积。
本题考查了压力和压强的计算以及压强大小的比较,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要注意“双脚站立时受力面积为两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之和”。
15.【答案】不变 减小对月球表面的压强 小于
【解析】解:因为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变化,所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从地球到月球后,其质量不变;
“嫦娥三号”四个腿都设计成了“大脚丫”,这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因为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六分之一,而在水平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等于重力,所以,“嫦娥三号”在月球上对月球表面的压力变小,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其对月球表面的压强小于其在地球上对地面的压强.
故答案为:不变;减小对月球表面的压强;小于.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等的改变而变化;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压力和受力面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减小压强.同时,还要知道,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六分之一.
本题考查了对质量的理解、影响压强大小因素的理解,特别是对压强变化的分析是本题考查的重点.要明确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小于在地球上的重力.
16.【答案】
【解析】解:对于质地均匀的长方体,当竖直切去一部分时,根据可知,密度和高度不变时,压强不变,故;
如图:
当把物体如图中切去时,若切去后剩余的压强不变,剩余部分斜切去一半,对地面的压强变为原来的一半,对地面的压强为原来的一半,故。
故答案为:;。
形状规则的固体计算压强时,可以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分析受力面积与压力的变化,然后根据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明确形状规则的固体计算压强时,可以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17.【答案】:
【解析】解:两个实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由可得,图甲中对地面的压力:

对地面的压强:

图乙中对的压力:

对的压强:

则,
解得:。
故答案为::。
知道两个实心圆柱体、的底面积之比和高度之比,根据求出体积之比,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图甲中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和的重力之和,根据求出对地面的压强;图乙中对的压力等于的重力,受力面积为的底面积,根据求出对的压强,利用::求出与的比值。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公式、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确定两次的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是本题的关键,推导时要细心,防止因颠倒而出错。
18.【答案】甲、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压力;不能;硬纸板受力时形变不明显;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解析】解:图中受力面积相同的是甲、乙两图,因此,比较甲、乙可知,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图中受力面积不同的是乙、丙两图,因此,比较乙、丙两图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实验中要选择容易形变的材料,才能使现象更明显。因此,本实验不能用硬纸板代替海绵,因为硬纸板受力时形变不明显。
此实验中运用到的主要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故答案为:甲、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压力;
硬纸板受力时形变不明显;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实验中要选择容易形变的材料,使现象更明显;
一个物理量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探究物理量和一个因素关系时,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将不容易观察的现象转换成容易观察的现象的方法叫转换法。
掌握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属常规实验题。
19.【答案】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钩码;将包装带和绳子两端分别挂上一个钩码,逐渐增加钩码数量,看哪个图中鸡蛋先切开
【解析】【分析】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
根据控制压力大小相同分析。
本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的应用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解答】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题中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为控制压力大小相同,可补充适量质量较小的钩码,将包装带和绳子两端分别挂上一个钩码,逐渐增加钩码数量,看哪个图中鸡蛋先切开。
20.【答案】解:积雪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即,
积雪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根据可知,汽车顶部所受的压力为:
答:厚的积雪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若厚的积雪,压在面积为的汽车顶部,汽车顶部所受的压力为。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注意在水平面上。
积雪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即,
根据算出积雪对水平面的压强;
根据的变形式算出汽车顶部所受的压力。
21.【答案】解:由图可知,开始时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因均匀实心圆柱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所以圆柱体甲的高度;
由图可知,开始时乙对水平桌面的压强,高度,
由可得圆柱体乙的密度;
当切去的高度为时,圆柱体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
当切去的高度均为时,圆柱体甲、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由得:,
即:,
解出,
甲切去部分的质量为,
乙切去部分的质量为,
已知,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答:圆柱体甲的高度为;
当切去的高度为时,圆柱体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
当切去的高度均为时,圆柱体甲、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相等,此时把甲切去的部分叠放在乙剩余部分的上表面,若,叠放后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解析】均匀实心圆柱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由图可知,开始时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根据可得圆柱体甲的高度;
同,由图可知,开始时乙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根据可得圆柱体乙的高度;
当切去的高度为时,根据可得圆柱体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
当切去的高度均为时,圆柱体甲、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即,
且,根据密度公式得出甲乙切去部分的质量,根据可得求叠放后乙对地面的压强。
本题考查压强的计算,关键是从图中找出有用信息,并将压强公式灵活应用。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