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2张PPT。指南录后序
文天祥过 零 丁 洋辛 苦 遭 逢 起 一 经 ,?干 戈 寥 落 四 周 星 。?山 河 破 碎 风 飘 絮 ,?身 世 浮 沉 雨 打 萍 。?惶 恐 滩 头 说 惶 恐 ,?零 丁 洋 里 叹 零 丁 。?人 生 自 古 谁 无 死 ,?留 取 丹 心 照 汗 青 。
文天祥 (1236~1283)南宋大臣,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学家、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宋理宗祐宝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状元)。曾任湖南提刑,知赣州(现江西赣州市)。德祐元年(1275),元军进迫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应勤王诏,捐家产作军费,率义军万余人起兵抗元。不久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被扣,后在北解途中逃脱,经海路转至福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终兵败被俘。次年送至大都(北京)宁死不屈,从容就义。时年仅46岁,遗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七卷。作者介绍海丰县方饭亭联:
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无人。
北京文天祥祠联:
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有关文天祥的祠联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正气歌解题“指南录”:
《指南录》是文天祥自辑出使北营到南返福州之间的诗作。以《渡扬子江》诗中“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 之句命意。 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爱国之情。序:
序: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作或出版意旨,编作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朗读课文
注意字音正音(1)德祐( ) (2)缙绅( )
(3)纾祸( ) (4)觇北( )
(5)献谄( ) (6)诟虏帅( )
(7)贵酋( ) (8)羁縻( )( )
(9)二阃( ) (10)渚洲( )
(11)自刭( ) (12)殆例( )
(13)巡徼( ) (14)檄文( )
(15)毗陵( ) (16)邂逅( )( )
(17)余僇( ) (18)愧怍( )
(19)号呼靡及( ) ( )(1)德祐( yòu ) (2)缙绅( jìn )
(3)纾祸( shū ) (4)觇北( chān )
(5)献谄( chǎn ) (6)诟虏帅( gòu )
(7)贵酋( qiú ) (8)羁縻( jī )( mí )
(9)二阃( kǔn ) (10)渚洲( zhǔ )
(11)自刭( jǐng ) (12)殆例( dài )
(13)巡徼( jiào ) (14)檄文( xí )
(15)毗陵( pí ) (16)邂逅( xiè )( hòu )
(17)余僇( lù ) (18)愧怍( zuò )
(19)号呼靡及(háo ) ( mǐ )提问1: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使北营的?提问2:文天祥当时的心情和意图怎样?第一段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
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
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授官统率元兵逼近实施,进行聚集没有谁同搢,插。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
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
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适逢车迹主持国事的人认为解除估计,料想可以用一行:出使一次。
谓……为:认为……是。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
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
日,以资政殿学士行。窥视接受任命推辞第二天凭借……的身份探讨提问: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使北营的?明确:
文天祥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当时元兵已迫近国都门外,出战、坚守、迁都全都来不及实施)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探讨提问:文天祥当时的心情和意图怎样?明确:
心情:“予不得爱身”(我不能只顾爱惜自己),即已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决心。
意图:一方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企图以外交手段来挽回败局;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更希望去观察一下元军的情况,回来后好寻求挽救国家的策略)。探讨提问:文天祥辞相印不拜而出使元营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明确:
不计个人利害,图救国之策。 古代官职升迁除:授官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拜:授予官职(一般为升职)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擢:提拔 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辟:征召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迁:升迁 再迁为太史令
左迁:降职遭贬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贬:降职 贬连州刺史
谪:被罚流放或贬职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小结第1节段意: 叙写出使北营的背景、心情与意图,表达了作者在国事危急之际挺身自任的思想感情。第二段提问:文天祥至北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怎样划分的?探讨提问:文天祥至北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怎样的?第一阶段是:“初至北营……北亦未敢遽轻吾国。”(抗辞慷慨)
第二阶段是:“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不得归矣。” (直前诟虏帅,但欲求死)
第三阶段是:“未几……而不在使者之目。”(隐忍北行)第二段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
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
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古义:意气激昂
今义:大方言辞立即形容词作动词,轻视挑拨,陷害讨好软禁,扣押被动句就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
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
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揣度,估量列举罪状只个人的安危名词作状语,表面上却名词作状语:名义上就用名作动,走上前。责骂考虑第三段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
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凭,凭……身份到……去但列,名单不久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
“将以有为也”。名词作状语,按本分,按理。连词,用法相当于“而”,表修饰含垢隐忍地前往将要将要凭借这个有所作为啊探讨提问:文天祥既然“分当引决”(按理应当自杀),为什么却又“隐忍以行”(含垢忍辱地前往)?明确:将以有为也探讨提问:文天祥被拘留时“但欲求死”后来随祈请使北行,理当自杀而“隐忍以行”,这两种做法是否相互矛盾? 明确:
不矛盾。“求死”是因为“不得脱”,以死保全名节;“隐忍以行”,是因为有机会逃脱,还可以有所作为,图救国之策。 小结第2、3节段意: 出使北营,震慑敌方,身受羁縻和被驱北上,表达了他忍辱负重,图谋再举的思想。第四段 填空:这段叙述了文天祥逃出 抵达 的苦难经历。可分为三层:
(1)逃脱后的 ;
(至京口……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2)受误后的 ;
(留二日……号呼靡及。)
(3)得舟后急于南下的 心情。
(已而得舟……以至于永嘉。)
京口永嘉喜悦困境急迫永嘉台州宁波杭州苏州无锡江阴宜兴镇江扬州南京高邮仪征崇明岛瓜洲高沙泰州海安如皋南通常州长江太湖北营苏州洋桂公堂贾家庄城子河第四段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
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机会立刻全,都把用差不多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
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
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隐蔽行踪名词作状语,在荒草间
名词作状语,在露天下名状,每日困窘古义:没有依靠
今义:单调,没有价值重金收买元军悬赏追捕远 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地又很紧急,天高地远,高声呼喊,没有人应答。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
入苏州洋,展转(于)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不久水中的沙洲古义:到达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提问:能表达作者急切、紧张的心情,以及连续所经历的坎坷的动词有哪些?领会作者用词灵活多样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探讨明确: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有:“奔”写出了当时迫不择路的极快速度;“变”“诡”二字反映了形势突变以及自己采取的果敢行动;“避”“出”“渡”“入”“展转”“至于”等一连串动词,反映了作者迅速离开险境的情况,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急于南下组织力量抗元以报效国家的急切心情。小结第4节段意: 写出京口抵永嘉的苦难历程,表现了作者经历艰险,仍力图中兴的心愿。第五段:请划分段落层次?第一层:呜呼……不知其几矣!(总起下文)
第二层:抵大酋当死……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多次“当”死的情况)
第三层:段落最后几句。(国事难为难为的伤痛)提问:这段文字中连用了多少个“死”字?这样写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五段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
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表示估计、推测,不译辱骂是非表目的,来jī几乎古:盘查;今:寻找人才或需要的东西被动句取独面临离开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古:走投无路 今:犹豫不决到,往几乎,类似巡查的军官同凌,欺侮假使在贾家庄几乎被巡逻的哨兵凌辱逼迫而死状语后置去,奔往,奔赴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救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天刚亮的时候因为名作动,取道 省略句到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因为接受凭借同现,出现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坏事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提问:在第5节中,两次使用“呜呼 ”一词,它在体现层次和表达感情方面起什么作用?明确:第一个“呜呼”引出种种“及于死 ”的危难,说明作者自己将生死置之度外;第二个“呜呼”把思想感情向前推进一步,抒发对于出生入死而国事难为的伤痛。“痛何如哉! ”主要是为国事而痛惜,是脱离险境后的伤痛。探讨探讨提问:这段文字中连用了多少个“死”字?这样写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连用了22个“死”字,构成了生动有力的排比句式,说明环境险恶,表现了为解救国难而视死如归的思想感情。【提问】给作者的危险处境分类,作者在哪几种情况下“当死”?◆元兵的追购;
◆南宋内部的误会;
◆自然环境的险恶;
◆以死明志。探讨提问:这段文字和前面四段有什么关系?明确:前面四段是这一段的必要铺垫,这一段是前面四段基础上的自然流露与抒发。唉!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危难层叠交错地出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翻译】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小结第5节段意: 以抒情为主,兼用叙述、说明和议论,抒发饱经痛苦以后的无限感慨和为国赴难的大无畏精神。探讨提问:
诗集的由来是怎样的?明确:
文天祥“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在患难当中,有时用诗来记录所遭遇的事情,现在保存着那些稿本不忍心丢掉……)。第六段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用所字结构,所遭遇的事情扣留出发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后来的人悲叹我的心志啊!探讨提问:
结集的目的是什么?明确:
目的是“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打算把它藏在家里,使后世人阅读它,同情我的志向啊。)(文天祥的志向是什么?中兴复国。)小结第6节段意: 说明诗集中卷次的划分情况和结集的目的。第七段:在文天祥看来,有义之士的死应是如何的?【明确】
主辱,臣死有余僇;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死犹为厉鬼以击贼;
正丘首。【提问】有义之士该如何活着?【明确】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
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
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
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第七段取独逃生侥幸做什么表轻微转折,可是僇,同戮,罪过用危险古:父母赐予自己的身体;
今:死者的尸体罪责向状语后置祖先宾语前置生无以救国,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
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
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
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
力,死而后已”,亦义也。没有……用来仍然来杀整治作为指国家社稷敬谨的样子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
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像将是无论到哪里都可以找到合乎义理的死的地方了以前假使抛弃,舍弃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又将会认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虽然无,没有文饰对加强语气在用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
何憾哉!复何憾哉!实在料想皇帝,皇后即使指死于故乡或故国又明确:这一段作者正面阐释自己的报国心愿,感慨自身尽忠尽孝,“誓不与贼俱生”的决心以及“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顽强意志。本段小结第八段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
诗,名曰《指南录》。
这名词作动词,作序名词作动词,命名探讨提问:为什么要以《指南录》命名?明确:
取诗集中《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命名,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忠贞爱国之情。小结第8节段意: 说明作序的时间和诗集的题名。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
(第1 — 5自然段)自述出使元营的经过及逃亡路上的种种磨难,抒发九死一生的感慨。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英勇抗争的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第二部分:
(第6 — 8自然段)说明诗篇的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并生发忠诚报国、死而无憾的感慨,且交代诗集的题名。 作者通过自身的艰险经历表达以身许国的决心和奔走报国的心志,抒发了自己在九死一生情况下的爱国情怀。
文天祥作为一位历史上的爱国志士,他的报国行为是感人的,在强敌面前威武不屈,表现了高度的民族气节。当然他企图以言辞说动敌人是对敌方估计不足。总 结写作特点1.本序文将记叙、抒情、议论很完美地结合。以抒情为主,兼用叙述、说明和议论
2.语言生动而准确,特别是动词的使用。
写作特点1.本文记叙,抒情,议论很完美地结合。表现在:
①在记叙的基础上抒情。例如第2段,写被驱北上时,指出“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这里包含着克制内心无限痛苦的强烈感情。这是在记叙基础上的抒情,而抒情中又带有议论成分。
②在叙事的前后,用有强烈感彩的词句直接抒情。例如第4段关于生与死的问题,文中用大段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文字表达心境。
③有时将感情融入叙事。如第3段,既写出了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而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写作特点 2.语言生动而准确,特别是动词的使用。如文中表现行踪的动词,表示离开某地用“去(京口)”表示前往某地用“如(杨州)”“趋(高邮)”;表示到达某地用“至(海陵)”,“来(三山)”;表示经由某处用“过(瓜州扬子桥)”,“道(海安、如皋)”,“历(吴门毗陵)”。此外动词“奔”“变”“诡”“行”“宿”“出”“没”“穷饿”“呼号”“避”“渡”“入”“展转”都准确地表明了活动地点,也表达了作者心情急切、紧张和经历的坎坷。通假字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2.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3.层见错出
4.臣死有余僇(缙,也作搢,插的意思。绅,腰带。)(陵,通“凌”,欺侮。)(见,通“现”。)(僇,通“戮”,罪)古今异义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2.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3.为巡船所物色
4.以至于永嘉古:没有依靠 今:单调,没有价值古:意气激昂 今:大方古:盘查 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古:表示时间、范围等的延伸,到达。
今:表前述情况所达到的深度或结果;表退一步的副词。古今异义5.几彷徨死
6.不复顾利害
7、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古:行动是。 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8、是年夏五
(古:指示代词,这。 今:判断动词)
9.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古:父母赐予的身体。 今:死者的尸体。)
古:走投无路 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好古:个人的安危 今:利益和损害;了不起
A.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表面上)
予分当引决(分:按本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
词类活用B.形容词作动词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轻视)
C.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道:取道)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序:为.......作序。 名:命名。)
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下:下达)一词多义得间奔真州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扁鹊立有间
出没于长淮间jiàn,名词,机会jiàn,夹杂;《口技》1.间,名词jiàn,jiānjiàn,缝隙;《庖丁解牛》jiàn,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jiān,之间;2.间,动词,jiàn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jiàn,参与;《曹刿论战》一词多义安得广厦千万间
jiàn,间或,有时3.间,量词jiān《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间,副词,jiàn间以诗所遭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jiàn,悄悄地,秘密地;《陈涉世家》一词多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浪费;《冯婉贞》1.靡,动词,mǐ倒下;《曹刿论战》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2.靡,动词,mí徒靡弹药,无益吾事奢侈;《训俭示康》3.靡,形容词,mǐ众人皆以奢靡为荣4.靡,副词,mǐ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靡及:达不到文言虚词归而求国之策/死而死矣
而不在使者之目/而幸生也何所为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而予之及于死者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维扬帅下逐客之令结构助词,的取独之代词,指死文言虚词几以捕系
然而隐忍以行
挟匕首以备不测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以资政殿学士行/将以有为也连词,因为连词,表修饰以介词,凭、凭借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予羁縻不得还
真州逐之城门外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被动句定语后置句骑数千过其门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约以连兵大举
避哨(于)竹林中/出入(于)乱尸中请罪于先人之墓
将请罪于君/请罪于母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介宾短语后置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其人文天祥文天祥,华夏杰出民族英雄,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
公元13世纪初,蒙古鞑子在塞外强大起来,铁木真酋长建立了蒙古汗国。他的儿子窝阔台继位后,又灭了金国,随即挥鞭南指,侵犯大宋。从1235-1279年,大宋抗击了40多年,最终君臣军民蹈海殉天下。
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壮烈的民族存亡抗击战争相始终。 文天祥 (1236~1283)南宋大臣,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学家、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宋理宗祐宝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曾任湖南提刑,知赣州(现江西赣州市)。德祐元年(1275),元军进迫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应勤王诏,捐家产作军费,率义军万余人起兵抗元。不久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被扣,后在北解途中逃脱(《指南录》写作背景),经海路转至福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终兵败被俘。次年送至大都(北京)宁死不屈,从容就义。时年仅46岁,遗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七卷。作者介绍 文天祥于宋理宗端平三年五月初二日(1236年6月6日)诞生在江西吉州庐陵县富田。他的先辈是地地道道的庶民,没有当过官,所以文天祥一再说自己是“起身白屋”。出生与成长严父良师
文天祥的父亲文仪,是个读书人,他的学问十分渊博,对经史诸子百家无不精研,甚至天文、地理、中医、占卜之书也广泛涉猎。著有《宝藏》三十卷,《随意录》二十卷。文天祥文辞出众,父亲文仪的教育实在居功至伟。 象棋高手
文天祥十分爱好下象棋,而且棋艺极高。他曾撰写一本棋谱,记录了危险制胜奇绝之局共四十篇。夏日家居时,文天祥爱一边游泳,一边以水面为棋盘,凭记忆与棋友下盲棋。状元及第
宋理宗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文天祥上京赴考,殿试题出自《易经》,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宋理宗把文天祥的卷子提为第一名。当时参与复审的著名学者王应麟在旁称赞道:“这份卷子,议论卓绝,合乎古圣先贤之大道。文中表现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我为陛下得到这样的人才致贺!”兵败被俘
景炎(1277年)二年八月,元寇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他带兵入粤,在潮州、惠州一带继续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不幸在广东海丰五坡岭被一支偷袭的元寇俘获。他吞药自杀守节,但药力失效,未能殉国。 过零丁洋
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押送大都
崖山战役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押到广州。张弘范对他说:“宋朝灭亡,忠孝之事已尽,即使杀身成仁,又有谁把这事写在国史?文丞相如愿转而效力大元,一定会受到重用。”文天祥回答道:“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能再怀二心?”元为了使他投降,决定把他押送大都,押赴元大都(今北京)途径金陵(今南京)时作一首诗明志。金陵驿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囚禁三年
文天祥从至元六年(1279年)十月抵达大都到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被杀,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元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甚至连忽必烈亲自劝降。因此文天祥经受的考验之严峻,其意志之坚定,也是历代罕见的,从《正气歌》的惊天地泣鬼神可以体现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正气歌文天祥封官诱降
至元十九年(1282年),皇帝忽必烈问大臣们:“南方和北方的宰相,谁最贤能?”群臣奏称:“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忽必烈下了谕旨,拟授文天祥高官显位。文天祥说:“管仲不死,功名显于天下;天祥不死,遗臭于万年。”
忽必烈召见文天祥,当面许他宰相、枢密使等高职,又被他严辞拒绝,并说:”但愿一死!”
亲情劝降
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酷刑逼降
利诱和亲情都未能使文天祥屈服,元朝统治者又变换手法,用酷刑折磨他。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木枷,关在一间潮湿寒冷的土牢里。文天祥每天吃不饱,又被穷凶极恶的狱卒呼来喝去,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
元丞相孛罗威胁他说:“你要死,偏不让你死,就是要监禁你!”文天祥毫不示弱:“我既不怕死,还怕什么监禁!”在囚禁的孤寂岁月里,他写下了不少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
从容就义
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详。行刑前,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
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后人评价他:“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事业虽无所成,大节亦已无愧”肯定他主要不是名相,而是以名相能为烈士。绝命词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有关文天祥的祠联 浙江温州文信国①祠联: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古谊若龟鉴②,忠胆若铁石;敢问何为浩然正气③,镇地为河岳,丽天为日星④。花外子规⑤燕市⑥冷;柳边精卫⑦浙江潮。①文信国:文天祥曾被封为信国公。
②龟鉴:龟,龟卜;鉴,镜子。龟鉴,借鉴。
③浩然正气:《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④镇地为河岳,丽天为日星: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⑤子规:鸟名。又名杜鹃,鸣声悲切,从夜鸣叫到天明,声似“不如归去”。有“杜鹃啼血”之说。李白《蜀道难》:“又见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⑥燕市:元大都,今北京。
⑦精卫:神话中的鸟。“精卫填海”,常指按照已定目标,奋斗不止。有关文天祥的祠联 北京文天祥祠联:
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
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
明禋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
(禋:祭祀。)
海丰县方饭享联:
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