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诗经》四首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风 雅 颂形式:四言为主,重章反复手法:赋 比 兴收入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汉以前被称为《诗》或《诗三百》。《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诗经》的思想内容一、反映奴隶们对剥削压迫的不平二、反映当时的婚姻生活三、反映当时的战争徭役等 现实主义诗篇!(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卫风 氓氓méng 蚩chī 愆qiān
将qiāng 垣yuán 筮shì
咎jiù 陨yǔn 徂cú
汤shāng 渐jiān 罔wǎng
靡mǐ 夙sù 隰xí 泮pàn 言:
言既遂矣 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静言思之 句中语气词,无实义。
通假字:
于 通“吁”,于嗟,叹息。
泮 通“畔”,边岸。
说 通“脱”,摆脱。 结构 恋爱(一、二章)
婚变(三、四、五章)
决绝(六章)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
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
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主谓之间)(非,不是)(就)(拖延)(愿,请)(介词 ,把)(毁坏、倒塌/墙)(连:来)(借代:住在复关的人)(一边……一边)(灾祸)(介:用)(介:把)(财产)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润泽的样子)(叹息/于通吁)(沉溺)(通脱/解脱,脱身)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
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落)(往)(约数,指不确定的多数)(水势很大的样子)(溅湿,浸湿)(差错)(没有定准)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没有,无)(早起晚睡)(顺心,满足)(自身)(伤心)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共同,一起)(通畔)(诚恳的样子)(这,代誓言)(第二人称,你)(止,了结)“氓”是一个怎样的男子?婚前——
婚后——“氓之蚩蚩”
一个诚实憨厚的男子(看起来)
“二三其德” “至于暴矣”
一个负心汉
“我”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婚前——
婚后—— “言笑晏晏”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一个纯真、热情的女子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一个辛苦而又蒙受耻辱的女子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一个清醒、刚烈的女子
小结 全诗大致按事实发展的过程叙述这一悲剧的始末,具有强烈现实主义精神。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及对比的手法,将抒情、叙事、议论熔于一炉,增加了叙事的感染力和抒情的深度。全诗韵律和谐,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1、《氓》这场婚姻悲剧的直接原因和根本
原因是什么?
2、在今天的社会上,这样悲剧还在发生吗?
其原因又是什么?
3、女性(或者说人)应该追求怎样的幸福?有关婚姻的讨论:《伐檀》 《伐檀》出自“魏风”。“魏风”即魏国的诗。春秋时期的魏国,其地在今山西芮城东北一带。当时魏国是一个小国,土地贫瘠,加之君王昏庸,劳役很重,征税又多,奴隶们负担过重,难以为生。 河之干 涟猗
不稼不穑 三百廛
不狩不猎 县貆
河之漘 三百囷 县鹑 不素飧本诗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句式长短不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多种句式。这样的句式可以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更换了几个关键词语? “伐檀”“伐辐”“伐轮”
“三百廛 ”“三百亿”“三百囷”
“县貆”“县特”“县鹑”重章叠句、反复咏唱这种手法是《诗经》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这种手法通过在反复中更换关键词语,大大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加大了诗歌的容量,从而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更加突出。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 社会上存在着两大阶级,一个是生产者,一个是所有者,生产者不是所有者,所有者不是生产者。 秦风 无衣—— 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 慷慨从军??保家卫国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这是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统一思想) (统一行动)(一起上战场) 这首诗以自问自答的形式,互相激励的口吻,重章叠唱的手法,反映了秦地民众团结友爱、同仇敌忾的战斗精神,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 主题 《无衣》是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是一首爱国歌曲。表现了士兵们同甘共苦、互相关心、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战斗意志和乐观精神。饥者歌其食
劳者歌其事
爱者歌其情民歌特点:现实主义
真实描绘当时社会风貌
真实表达人民愿望与要求
语言清新活泼,本色自然 民间的歌,唱出的是百姓的心声,唱出的是对生活真实体验的实实在在的道理。它的动人之处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们都能体验到的人生经历和道理。《鹿鸣》 (小雅)体会内容第一章:写主人热情好客,谦和有礼,不仅琴瑟和鸣,营造出一个非常热烈、友好、欢快的气氛,还拿出满筐的礼物献给客人。而主人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虚心向嘉宾求教,请他们贡献有关治国之道的意见。第二章,着重赞美嘉宾德行的卓越,主人敬以美酒,嘉宾兴致盎然,场面气氛颇为热烈。体会内容第三章写宴饮气氛达到高潮,主人再次敬酒。经过反复渲染,宴饮气氛达到极致,使人不禁深受感染。
体会内容“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起兴的艺术手法,目的在于营造一种祥和、热烈、欢快的气氛,鹿鸣之声与琴瑟之音也形成了一种呼应。 这首宴饮诗表现出怎样的礼乐文明? 表现天子宴请群臣嘉宾的盛况,后来也用于贵族宴请宾客。宴饮中的仪式体现了“礼”的原则和人的内在道德规范,赞美春秋初期守礼有序、宾主融洽的脉脉温情。周代是以分封制为标志的农业、宗法制社会,宗族间的亲情是维系这种社会制度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