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课件+教学设计4.4.1流动的组织——血液--人教版七下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课件+教学设计4.4.1流动的组织——血液--人教版七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22 17:05:51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新知导入
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对失血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
新知讲解
一、血液的组成
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阅读课本51页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1:
新知讲解
资料分析2:
13100
医院检验科报告单(一)NO 0031220
姓名 张XX 性别 男 年龄 41 病案号 科 病房 床号____
临床诊断 检查结果 急 普通 检号
项目 测定值
送检物 RBC 3.59×1012/L
送检目的 WBC 4.8×109/L
送检人 年 月 日 Hb 127g/L
医师 PLT 140×109/L
化验费 收费章
报告日期 月 日 检验者 报告者___
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中的“项目”和“测定值”
红细胞
白细胞
血红蛋白
血小板
新知讲解
1.观察:试管中加入抗凝剂后静置的血液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2. 推测:血液可能有几部分组成?
分层
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组成成分,它们的比重不一样。
新知讲解
血液分成了3层
加入抗凝剂——5%柠檬酸钠的血液
淡黄色、半透明(约55%)
白色、薄层
红色部分
新知讲解
血浆(约占血量总量55%)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
血细胞
血液
(结缔组织)
血液就是由血浆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构成的。
血液分成了3层
新知讲解
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这些血细胞与血浆共同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因此,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血液可以流动,因此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思考: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二、血浆
新知讲解
水 约90%
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约3%
血浆蛋白 约7%
新知讲解
你能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的功能吗?
血浆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三、血细胞
新知讲解
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目的要求:
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材料用具:
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
①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②对照右图,认识红细胞、白细胞、比较它们的形态和数量。
新知讲解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
红细胞——数量最多
白细胞——体积最大
血小板
★血小板在电镜下才能观察到
红细胞(RBC)
1.数量:
2.形态:
最多
呈_______的圆盘状
3.结构:
成熟的红细胞_____细胞核
4.含有的特殊物质:
两面凹
5.功能:
运输氧
没有
血红蛋白
新知讲解
白细胞(WBC)
4.功能:
1.数量:
2.形态:
3.结构:
最少
圆球状,体积最大
有细胞核
有_____和_____功能
保护
防御
新知讲解
血小板(PLT)
4.功能:
1.数量:
2.形态:
3.结构:
较少,但比白细胞多
最小的血细胞,形状不规则
______细胞核,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
具有______和_________的作用
没有
加速凝血
止血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项目 形态 有无 细胞核 大小 数量 功能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两面凹的圆盘状
圆球状
不规则

成熟后无

较大
最大
最小
较少
最多
最少
止血和加速
凝血
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保护和防御
自主学习教材第52-54页,并填写表格:
新知讲解
  1.贫血患者会表现出哪些症状?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分析在饮食中应注意什么。
  症状: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精神不振等。
  饮食建议: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新知讲解
2.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的初期,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会增加,你认为这有什么意义?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含氧量低,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增加,能加强对氧气的运输,使机体适应低氧的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为什么身体患了炎症,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会增加??
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白细胞可以通过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有病菌侵入的部位,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会出现红肿现象。一旦病菌被消灭,炎症也就消失了。
新知讲解
4.身体有了小伤口,伤口流血后会自己止血,为什么?
这是血小板的功劳。当血液流经伤口时,血液中的血小板就会在伤口处聚集成团,同时血小板破裂时还会释放一些物质,促进血液凝固成块,堵住伤口而止血。
新知讲解
视频:血细胞
新知讲解
课堂练习
1. 如图为人体血液分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血浆,呈淡黄色,含量最多的是水
B.③是红细胞,在血细胞中数量最多
C.②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的形状都不规则
D.该血液不凝固是因为加入了抗凝剂
C
课堂练习
2. 某人因身体不适到医院进行检查,验血后发现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升高,据此医生会作出的初步判断是( )
A.营养不良,应多吃富含糖类的食物
B.贫血,多吃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C.可能发生凝血障碍,尽快住院治疗
D.某一部位发炎了,需要吃一些消炎药
D
课堂练习
3. 小菲铂的妈妈最近感觉到头晕、脸色苍白、身体乏力。医生根据血液常规化验单诊断,她可能患了贫血,原因是( )
A.白细胞偏低
B.红细胞偏低
C.血红蛋白偏高
D.血小板偏高
B
课堂总结
血液
血浆
血细胞
组成:主要有水、营养成分及代谢废物
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物质、废物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特点:没有细胞核(成熟),富含血红蛋白
作用: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特点: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
作用:防御和保护
特点:最小,没有细胞核
作用:止血和加速凝血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课题名称 流动的组织——血液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课时为新课标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一一血液》本节紧接前面所学的章节: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顺理成章地引入学习人体的“运输”机制。 而本节课是本章的基础,血液是物质与气体运输的载体,学习血液的组成及功能,为后面学习的血管、血液循环、输血与血型做了铺垫。 所以本节课从内容上来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分析 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4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安排了4节内容,其中第一节便是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液是物质与气体运输的载体,学生对血液大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节概念教学的成功基本能保证学生初步形成《标准》中规定的重要概念。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血液分层现象和人血永久涂片的显微观察)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动画和视频强化重点,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提炼、升华,形成科学概念.初步形成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最后,通过以毕淑敏的《血玲珑》这本书为入介绍白血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进而引入学生对造血干细胞的了解,呼吁学生捐献造血干细胞.形成对待血液的科学态度,体验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并识别血细胞。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学生几乎都有流血、止血、献血的经历,但是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一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这是本节需重点突破的内容。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通过血液的组成成分及主要功能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血液观。 科学思维: 通过解读常规化验单等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探究实践: 通过利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培养学生实验探究思维及合作能力。通过关注造血干细胞及研究,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责任态度: 通过对血液的学习,唤起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责任态度。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的功能。
探究能力 通过血常规化验单的测定值与正常参考值的比较,学会认识血常规化验单,并能初步预示某些疾病,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
科学态度 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形成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 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关于血液的组成: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及教材的两则“资料分析”,在归纳总结血液的组成成分。 关于血液的功能:先认识血浆的成分及功能,在这可联系已学的“消化和吸收”的知识,充分理解血浆的功能。同时链接生活,充分理解血浆的主要成分及对人体的作用:关于血细胞,有条件的可以穿插进行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没有条件的可以借助视频和图片,从数量、体积、形态等特点去学习,并通过表格归纳总结。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当我们去体检或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常常需要抽血做血常规的检查。 思考: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对失血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 学生思考、讨论,并尝试回答:这都与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有关。 通过日常生活创设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进而引入本课主题: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新知探究 血液的组成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51页资料分析1和2,并思考: (1)观察:试管中加入抗凝剂后静置的血液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2)推测:血液可能有几部分组成? 展示加入抗凝剂的分层血样。提问:请你总结血液的组成成分。 思考: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学生阅读课本51页的资料分析1和2,并就思考题进行思考、讨论交流: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组成成分,它们的比重不一样,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渐分成上下两层,两层中间还有一薄层白色物质。 学生观察分层血样,并根据图示总结血液的组成成分都有哪些。 学生思考、讨论,并总结回答。 通过自主阅读课本,学生对资料分析的内容有所理解,便于思考问题。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直观的分层血样,并根据图示总结血液的组成成分,加深了学生对血液组成成分的印象。 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知道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
血浆 展示血浆成分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52页图4-31。 提问:你能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的功能吗? 补充学生的回答。 总结血浆的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学生观察血浆成分示意图,思考、讨论,并尝试回答。 通过直观的血浆成分示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成分推测功能,有助于学生理解血浆的功能,并与之前对血液的认识联系起来。
血细胞 当我们生病去医院,有时医生会让我们验血,做成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 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 思考:(1)在显微镜视野下,你观察到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 (2)你是怎样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 提问: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查人的健康状况或诊断疾病?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52-54页,并填写表格: 形态、结构功能有无细胞核大小数量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贫血患者会表现出哪些症状?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在饮食中应注意什么? (2) 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的初期,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会增加,你认为这有什么意义? (3)为什么身体患了炎症,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会增加? (4)身体有了小伤口,伤口流血后会自己止血,为什么? 播放视频:红细胞运输氧的过程;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血小板参与止血的过程。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阅读教材第52页实验,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52-54页,并填写表格。 学生根据问题,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观看视频,进一步理解血细胞的功能。 结合生活实际——验血,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直观观察血细胞。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血细胞的功能和特点。 运用表格的形式,一目了然地清楚各种血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有关贫血、化脓、炎症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凝固等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通过直观视频,学生能够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我们对血液的认识尚未止步,血液研究领域仍有广阔的空间等着我们去探索。 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的主要知识,进一步巩固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
作业设计 活动:角色扮演——血检医生,搜集各种血常规化验单,“坐诊”判断“患者”的症状。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