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篇】第1讲 身临其境方位观察法 课件-中考语文作文技巧方法之实战提升

文档属性

名称 【观察篇】第1讲 身临其境方位观察法 课件-中考语文作文技巧方法之实战提升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7 15:0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身临其境
方位观察法
01
——细腻传神观察篇
方法解读
方位观察法,也可以叫多角度观察法,就是对描写的对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最后得出比较完美的印象或较深刻的体会。
方法解读
这是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一种方法。根据要观察的事物的特征,以及我们所要表述的重点,我们可以按照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里到外,或从外到里的顺序进行观察。也可以根据时间的推移,观察事物的变化,抓住事物的特征。
方法解读
在游记类文章中,常常用如诗如画的笔触,引领我们见识奇丽风物,神游名山大川,让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方法解读
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吴功正《阿里山纪行》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了让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
方法解读
一、方位观察法有什么作用?
1.方位观察法可以通过观察角度的变化,从不同角度展现画面,做到点面结合,全面了解事物或现象。
2.方位观察法可以在近看、远眺、仰视、平视、俯瞰中,多视角展现景物的不同特色。
3.方位观察法可以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高到低、由中间到四周,在方位变化中描写景物,展现景物多种特色。
4.方位观察法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不同感官角度结合,给人提供多感官多维度景物体验。
5.方位观察法可以发挥想象和联想,虚实结合进行描写,给人广阔绘景抒情空间。
方法解读
示例: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南北朝·吴均)
方法解读
赏析:
首段是总写全景,写出富春江山水之美。第一句绘的是方位远景,这既绘写景色,又暗点惬意畅游的季节。第二句,方位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写的是泛舟情景和畅游心情。第三句进而写出作者游踪,统观百来里的山光水色之后,作者由衷赞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下文。
第二段先承上写“异水”,采用动静结合手法。前两句写富春江静态美。用正面描绘和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江水的明静、清澈。第三句转写富春江的动态,设喻作譬。
方法解读
第三段写山奇之景。方位视野从低到高,从点到面,写那江流险峻的山势和山中种种奇异的景物。拟人化赋予无生命的山,无不奋发向上,这不仅描绘出层峦迭峰种种奇特的雄姿,还写出观赏者荡涤心胸的奇趣。写完奇特山势,方位从整体转到细部,写了泉水、百鸟、鸣蝉、山猿和树木。接着在描写景物中,插入一组议论性偶句,表达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的联想,借景言志。最后两句写树木,跟段首“皆生寒树”照应,并采用虚实结合,正写“横柯”、“疏条”,侧写“在昼犹昏”,“有时见日”,再次突出山之“奇”。
方法解读
二、怎样才能用好方位观察法?
1.方位观察法可以通过观察角度的变化,从不同角度展现画面,做到点面结合,全面了解事物或现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第一段,总写全景,先写方位远景,极目远眺,天山一碧;方位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写泛舟情景和随顺追趣之情;进而写出作者游踪自富阳至桐庐,最后由衷发出赞叹,领起下文。这样描写既有全景和游踪,全面景物的描绘,也天山共色的美景和从流飘荡的惬意,点面结合,统领全文。
要素一:从不同角度展现做到点面结合
方法解读
2.方位观察法可以在近看、远眺、仰视、平视、俯瞰中多角度展现景物的不同特色。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春》第三段,“春草图”。具体细致描写春草。先俯视细看小草,接着平视视野展开,写小草长满了园子和田野,并结合侧面描写人们的惬意,微风的和煦,青草的绵软,这样由俯视到仰视,由正面到侧面,多角度展示了春草的魅力。
要素二:多种方位角度展现不同特色
方法解读
3.方位观察法可以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高到低、由中间到四周,在方位变化展现景物多种特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第二段先承上写“异水”,采用由远及近、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的手法,先远观江水青白一片,再近看正面描绘水流清可见底,并从侧面写游鱼细石,烘托江水的明静、清澈。第三句由静态转写动态,设喻作譬,形容江流之快之猛。这样在方位变化中描写富春江的水异,并具体展现。
要素三:在方位变化展现景物多种特色
方法解读
4.方位观察法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不同感官角度结合着描写。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第三段(节选),写山奇。从音响和日照角度来写,写出听觉和视觉中新奇的美感,泉水泠泠,清越悦耳,好鸟嘤嘤,和谐动听;山蝉儿高唱,山猿长啼,也无不令人振奋。山林百间交汇,组成一曲优美交响乐。最后两句写树木,跟段首“皆生寒树”照应,并采用虚实结合,正面侧面描写结合的手法,实现了多角度展现山之“奇”的艺术效果。
要素四:不同感官角度结合着描写
方法解读
5.方位观察法可以发挥想象和联想,虚实结合进行描写。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春》第四段,“春花图”。多角度、多维度描写春花:先实写春花之美,修辞上运用拟人、通感和排比,再虚写春花华为秋实之后,运用想象,虚实结合,让人过足了喜获果实丰收之瘾。然后再回到实写,这样的不仅拓宽了描绘的视野,更从另一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
要素五:要发挥想象和联想
江南的夜荷塘
有幸来到江南游玩,与同学一起,步入这个美丽的地方,江南之地的“天堂”——杭州。盛夏之时,这里不禁暑气逼人,即使单衣薄裙,不一会儿也汗津津的了。唉,只觉气息僵闷,心绪不宁。站在西湖边上,仅存有烦躁,无一丝的赏景心情。我好生奇怪:这堪称最美的地方打动不了我吗?
用过晚饭后,安排入宿,好友收拾毕东西后便看电视。我心里太闷,想起在宾馆门前有一方小小的荷花塘,很想去走走。硬拉起好友出了门。
果然好了许多!夜里江南尽管不是很凉爽,但无了烈日之苦晒,又有柔风按摩似的拂来,总要比白天舒服些。
范文展示
小水塘边有星星点点的青苔,在微弱灯光之下,有些闪光之处。再换个角度,闪光的又灭了,先前暗的又亮了,俏皮、难捉摸,相映成趣。
还是看荷花吧!我吁了口气。怎么,这是西湖荷花景的缩影吗?夜幕月辉下,暗绿的塘水起着涟波,一片、两片的荷叶,有的展开平铺在水面上,像一叶叶扁舟在逐流;有的也是展开,凌驾着,杆挺直了;有的将叶卷起,似梭一般,卡在其他花叶中。一来看见的便是错落有致,开闭融洽的荷花,它们由于灯光的昏暗,映入我眼帘的却不太清晰,只能看见影形婆娑,时朦胧时明朗。花开的时间不同,花期也不同,所以在一个几尺见方的小池中,可以观察到不同的花的形态:一些骨朵儿外还穿着柔韧的苞衣,一些半闭合状,一些开得烂漫,一些只剩蕊心莲蓬了。
范文展示
又一阵风来了,吹走我的烦闷,我平静了许多。但花可热闹了,一根根枝茎曳啊曳啊,顶上的叶忽左忽右,碧绿的影子亮成鲜绿了,舞着,群叶围着花朵欢笑。中间的演员也迈动轻盈的小脚,点着娇嫩的头,挥着白色或粉色的衣裙。咦?哪来的香气如此怡人?哟,是荷花的。阵阵清气以风为载体向我吹来,我微闭双目,只感觉那是一群仙人在舞蹈,伴着随之而来的香味。心绪不宁的情状一下子全没了,我的灵魂也与它们共同歌舞。
风尽了,叶平了,花停了。偶尔只有几片花瓣落在水面上,跟水打旋儿。
范文展示
好友拉了拉我的袖子,挤了挤眼:“白天西湖你没看啊?”我笑了,望着那旋转的花瓣说:“看了,可心情不同啊!”
这无名的小水塘敌不过西湖,但为我换上了好心情。我想建这荷塘的人一定是位有情趣的人,不然也不会有这样一处有情趣的荷塘。好一处荷花!
满塘寂静忽来风,
各处红花翩飞舞。
范文展示
本文深得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要旨,题目是“江南的夜荷塘”,一个生长在北方的孩子,能对江南的荷塘景色作出如此全面深入的描述,并且借助景物的描摹来表达一种微妙的心理感受,足见作者观察之细腻、描写之透彻。
亮点透视
华美的秋季
金秋时节,我们冲出家门,去寻找秋天。
我们来到公园,只见碧绿的草坪变成了淡黄色,踩上去很柔软,舒服极了。公园里树木的叶子,有的依然绿油油的,有的已变成淡黄,有的干脆染成红色,五彩斑斓,煞是好看!呦!哪里飘来的香味,寻香而行,原来是桂花,那米粒般大小的花朵,毫不起眼,但那浓郁的香气令人称奇:“真是十里桂花香”啊,名不虚传!菊花更引人注目了:它们有的像蛟龙的爪子,有的像水中激起的浪花,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像充满傲气的大哥哥。瞧!那一盆盆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的光彩。一直泻到地上,好像瀑布,又像年轻姑娘的缕缕秀发。
范文展示
秋天,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我们来到了田野,远远望去,稻田像金色的海洋,高粱涨红了脸,玉米露出了金黄饱满的牙齿。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只有梧桐树的叶子在空中飞舞,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我们来到果园,苹果红红的,像小妹妹的脸蛋儿,柿子、梨儿你挤我碰,争着要人去摘呢!一串串葡萄像一颗颗珍珠。地上,金黄的落叶铺成了一张金色的地毯;小小的蚂蚁把落叶当成了运动场;落叶飘进池塘里,在水里自由地游来游去的小鱼把落叶当成了凉亭。
范文展示
秋天,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往上看吧,秋天的天空蓝得透明,不多的云彩像一个个变形怪,有时候变成可爱的小鸡,有时候变成奔腾的小马,有时候又变成扭捏的蝮蛇……真让人目不暇接啊!那碧蓝的天空上还有展翅南飞的大雁,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清脆的歌声仿佛一声声温暖的叮咛:再见了,朋友们!冬天来了,我要去南方过冬了,我们明年春天再见!
这时侯,我才知道,秋天真是华美而丰富!我们找到了秋天,其实秋天就在我们的眼前。
范文展示
这篇写景的散文,作者紧紧抓住秋季的特点,给我们细致地描绘了秋园、秋野、秋果、秋叶、秋空,华美而丰富,给人以享受,处处充满了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还善于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把秋景写得生动美丽,惹人爱怜!
亮点透视
【训练一】
如果让你在校园内,或在你家附近,观察一处景物,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什么新发现。把这些观察角度和观察效果记录下来,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实战演练
【方法提示】
写作时可以采用多种角度,比如可俯视、仰视,也可近观、远望;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从微观入笔;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可以写现实情景,也可以写想象虚景。通过多个角度描写景物,景物特点可以展现得更加充分、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更真切地感受到景物的魅力。
实战演练
【训练二】
听一段音乐,写一篇题为“×××的随想”的作文。“×××”处填上乐曲名称。
【方法提示】
选一曲最能触动你心弦的乐曲,用生动的语言,按照乐曲起伏的节奏顺序展现出一个音乐世界。要反映出乐曲的跌岩起伏。
实战演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