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诗文名句展示法
02
——凝练准确表达篇
方法解读
选择古典,深切体味着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选择古典,用心感受着杜工部“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空旷与豪迈;选择古典,让李后主的那一腔愁绪化作“一江春水向东流”,只留下心灵的静谧;选择古典,让易安居士那小舟“载不动”的“许多愁”化作一场春雨洒满人间,涤荡、净化着人们的心灵。选择古典,选择真、善、美,让心宁静,让心平和。
(《选择古典,让心宁静》)
方法解读
每一个人都有潜在意识,而且要比浅意识活跃和丰富,但在作文时,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替代潜意识的往往是那些与心相违的浅意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就没有真情实感。因此,要想作文有真情实感,最好大胆一些,充分展露自己的潜意识,心里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写。
方法解读
古代诗文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许多诗文名句犹如一粒粒明珠,放射着迷人的光芒。因此,适当引用一些诗文名句,会使你的文章流光溢彩,给人以美的享受,也会体现考生较为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写作时适当地引用、仿用与化用诗文名句,可让作文语言锦上添花。但诗文名句的运用,可以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明引,是指引用时明白指出所引文字的出处,我们刚才用的都是明引;有时也可直接将引文编织在自己的语言中,属于暗引。
那么,如何巧妙地移植诗文名句入文呢?
方法解读
一、用题记,揭示主旨。
题记是指位于文章标题下和正文前揭示文章主旨的独立段。借用诗文名句作为题记,不仅能提携全文,凸显主旨,还能增添文采。
二、开头引名句,起点高远。
文章开头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妙引诗文名句,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加文章的文采。
方法解读
三、穿插文中,诗意盎然。
写作文时,如果在文中精心穿插几个诗文名句,定能使文章诗意盎然。
四、充当论据,支撑观点。
在议论文中,如果引用蕴含深刻哲理的诗文名句充当事理论据,来支撑中心论点,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方法解读
五、置于结尾,升华主题。
在作文中,以诗文名句来结尾,可以使之成为点睛之笔,升华文章的主题,获得自然贴切,水乳交融的效果。
总之,经典诗文名句,内涵丰富,意旨深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时洋洋洒洒一大篇,却不如一句诗文名句来得简洁,来得有力。而巧妙引用经典诗文名句,可以使语言显得厚重,警策,含蓄,具有丰富的哲理意蕴。中考作文中若能巧妙引用,定会使你的文章文采飞扬,显示出丰厚的文化底蕴。
听 雨
夏日的雨说来就来,刚考试时,太阳的脸还红红的,半小时后,那雨点砸的地面劈啪作响,裹挟着雨点的风从门缝里吹进来,不由得感到丝丝凉意。
这不留情面的雨呀,你为何如此突然,让我们这些学子不能安下心来静静地答题?“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无情的雨啊,你让蒋捷留下“悲欢离合总无情”的感叹。“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你让刘禹锡写下“杨柳青青江水平”的诗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你让王禹偁留恋“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的秀美……
范文展示
雨啊,听,声音小了许多,莫非你累了,也想歇一歇?你可知道黄河故道发生了严重干旱,禾苗需要你的恩赐,需要你的爱抚,更需要你的细水长流?好了,停下吧,他们还很弱小,承受不住你的狂劲,听不了你的怒斥。我知道,滂沱激流,方显出你的雄浑,但些许细雨,更能显出无言的美妙。“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数得清的雨滴包含着多少惊喜与希冀!“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那声声细雨传递出多少诗意与情谊!
雨声中我听到了大地的期盼,雨声中我听到了古今英雄的呐喊,雨声中我不由得想到了那些文人骚客的千古诗篇。
范文展示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曾梦雨中,遥想着故国的失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迷惘雨中,肝肠寸断……雨打芭蕉,那是一种情趣;雨浇人愁,那是一种惆怅。晓来雨过,你不忍心看那“一池萍碎”;漫步雨中,偶遇佳境,当怜那“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那细小的雨声让人想到春天的美好。看吧,雨后春草绿,清新的绿色让人目睹大自然的本色,让人遐想造物主的恩情,雨打柳枝声,让人聆听天籁。
范文展示
雨声没有了,哨声响起来,还有最后15分钟。雨要停了,可我的思绪仍在延伸,我仿佛变成了一滴雨,和许多雨珠一起,慢慢地汇成一条小溪,流成一条小河,奔向那浩瀚的海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前行的途中也许遇到很多坎坷,可我要……还有两分钟交卷,那下一句是什么?这个填空题可不能失分!窗外明亮起来,天晴了,“已是晴天万丈光,犹有鸟儿叫!”
范文展示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引用诗词,展示文采。考生喜爱雨,喜爱描写雨的诗词,于是从记忆中选取了刘禹锡、王禹偁、陆游、杜牧、白居易等诗词名家的十多处诗句,它们如珍珠一般散落于文章里,为文章增色不少。它一方面突出雨的特点和对人心灵上的影响,为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特别是文章结尾点题,点得艺术不凡,巧妙地化用了毛泽东诗词,暗含文章的意境,包含“风雨过后是彩虹”的哲理,引人思索,同时也显示出考生的才情。
亮点透视
听听天籁的声音
月隐星现,露重风轻,日常的琐碎,生活的纷杂,不觉隐去。折一条可做笛哨的柳枝,掬一捧可为号角的秋风,沏一壶可当清泉的绿茶,听天籁有声。
喜欢坐在窗边,听窗外有风徐徐吹来,吹走了思绪的缠绕,吹来了心情似冰晶;看窗外树影婆娑,被风吹得树叶飘动,有蝶翩然飞过,划出一道亮丽的色彩。“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秋感淡淡,如微风之指轻尘,晓荷之扇幽香。一缕金风,吹散了丝丝秋情。身披一袭灿烂,心系一份执着,在无边的旷野遍尝野花的喧嚣,遍听秋风的诉说。
范文展示
喜欢走在大街上,感受绵绵细雨,落在屋顶上,把屋上的瓦片刷得鲜亮;落在水中,打碎了灯的倒影,泛起层层涟漪;落在路面上,柔柔细细的雨,早已给路面换了封皮。“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途中遇雨,也只有这样开朗、旷达的性格才可泰然接受。“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雨珠在荷叶上跳起,散了又聚,清脆的声响,真似打在心底,叮咚作响。
范文展示
喜欢穿过树林,听婉转的鸟叫,叽叽喳喳,是鸟儿在表达自己的快乐、忧伤,抑或是人所寄予的更深的感情。“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给鸟儿蒙上了一层凄苦。“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让鸟儿透出了一丝苦闷。“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却给予鸟儿一份灵魂、一份对春的依恋。这才明白,原来自在的鸟儿也是多愁善感的精灵。它们用清婉的歌声,唱出了自己,也唱出了它们的语言与柔情。
范文展示
喜欢漫步在草地上,看那些似残阳如血的花瓣,听花开的声音,本以为花总是代表了一切美好,直到知道了“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才恍然大悟,原来花也曾寄托了令人黯然伤神的情丝。
午后的阳光予人温柔,坐下来,品一杯香茗,抬眼望历史的长河,去追忆那淡淡的诱人花香,静下心,听,天籁有声。
范文展示
巧引名言诗句,浸透语言的书卷美。在中考作文时,能巧妙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口语俗语、优美的诗句、歌词等,不仅可以使行文流畅,增强节奏感、韵律感,而且可以内化文章的主旨,又浸透了浓郁的书卷气息。文章对鸟的各种声音描写得很细腻、逼真,读来我们耳中也若有所闻;还巧妙地引用了很多古诗句穿插在描写中,这样既把自己的感受与古人的感受相印合,其文学积淀之丰厚也显而易见,大大增加了文章的意蕴和诗意。
亮点透视
【训练一】
请以“几分_____在心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方法提示】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题目横线处可以填写:“感动”“惬意”“思念”“豪迈”“忧伤”“酸涩”……然后作文,可以巧妙地引用古诗文为自己的文章增色。
实战演练
【训练二】
请以“又是一年风起时”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方法提示】
清风微拂,吹皱满怀思绪;狂风呼啸,激荡一腔豪情。风中飘过熟悉的气息,风中传来声声的呼唤。风中有几分惬意,又有几分惆怅;有浓郁的亲情、友情,又有不尽的壮怀、雅趣;或许还有……又是一年风起时,这一切就会在心头萦绕,回味无穷……
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