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篇】第5讲 正反相衬比较法 课件-中考语文作文技巧方法之实战提升

文档属性

名称 【思维篇】第5讲 正反相衬比较法 课件-中考语文作文技巧方法之实战提升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7 15:0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正反相衬比较法
05
——调动多元思维篇
方法解读
对比就是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把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的一种写作方法。通过对比,可以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加突出,使好的方面显得更好,坏的方面显得更坏,从而把事物表现得更透彻、更全面、更鲜明,使读者在比较相衬中分清好与坏、辨别是与非、明白人生道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曾经指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以倍增其哀乐。”
方法解读
那么,写作中的对比衬托手法怎样运用呢?对初中生而言,我们可以从学过的文章中找到例子:
一、用对比交代故事背景。
如鲁迅的《孔乙己》中咸亨酒店里短衣帮和长衫客的对比,就在对比中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
方法解读
二、用对比塑造人物形象。
如鲁迅的《故乡》中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的对比,以及二十年前后的闰土和杨二嫂形象的对比,都能够突出文章的中心。
三、运用环境的反差作对比描写。
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等。也能给人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方法解读
四、用事例的正反对比。
以此来增强议论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五、运用反衬手法。
把相反的艺术形象写在一起,以次要的形象、陪衬的形象来衬托主要的人物形象,让主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光彩照人。
何妨让思维转一个弯
你不可以改变容貌,但你可以选择微笑;你不可以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态;你不可以控制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面对好高骛远、难以实现的目标,何妨让思维转一个弯,去接受,去适应,去习惯你身边的美好。正如姚明所说:“有时候你不能挑你希望的东西,你得去适应你自己可以拥有的东西。”
何妨让思维转一个弯?放弃空想,适应现实。
范文展示
俄罗斯运动员伊辛巴耶娃,从小练习体操,把成为体操名将当作她从小追求的梦想。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身高已不适应再练体操。迷茫沮丧之后,她让思维转了一个弯:放弃体操,改练跳高。在跳高中,她充分发挥自己的身高优势,一次次打破撑杆跳的世界纪录,震惊世界。她的成功在于懂得让思维转弯,去接受现实。
溶溶月,淡淡风,历史的这一页留下些许苦涩与遗憾。
范文展示
西楚霸王项羽,面对劲敌刘邦的追击,内部的军心不稳,选择了自刎。我们至今仍在思项羽,你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江的那一边,有百姓的希望,有重整旗鼓的信心。项羽的失败在于他不懂得让思维转弯,去接受失败,去适应现状,去重整旗鼓。
伊娃的辉煌,项羽的灭亡,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如在眼前。我们要学会让思维转弯,面对无法改变的现状,要学会适应,学会转弯。这样,你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超然;学会了转弯,才会为你赢得在逆境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才会为你赢得改变现实的力量。
范文展示
看见路边“禁止通行”的牌子,不是告诉你该停止了,而是告诉你该转弯了。何妨让思维转一个弯,去适应你已经拥有的东西,学会接受,然后创造新的辉煌。
朋友,请珍惜身边景物。路上春色正好,大步向前进吧!
记住,何妨让思维转一个弯呢?
范文展示
这是一篇典型的运用正反相衬比较法写出的满分作文。文章开头引用题目中所给的材料,提出论点,中间用两个名人事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结尾再次强调中心论点,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另外,开头排比句的运用,结尾“禁止通行”牌子的比方,以及文中一些名言句子的化用,同样显示出了小作者很强的语言基本功。
亮点透视
微笑的你
你喜欢笑。你笑起来的时候头轻轻一歪,两只小辫顺势耷拉在你脸蛋旁,然后你皱皱鼻子,嘴轻轻弯成一个甜甜的弧,最后,明明亮亮的小星星在你的眼里闪烁着,装满了浓浓的笑意。
你喜欢头上那两只俏皮的小辫,因为它们将妈妈对你的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见过的。妈妈将你抱在腿上,轻轻柔柔地理顺你的头发,轻柔得仿佛那是一件稀世瓷器,梳好后将发带一丝一丝地绕上去,再系上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就真的如两个蓝盈盈的蝴蝶踮着脚尖舞蹈在你的发丝上。
范文展示
最后,还有那两三个明亮亮的发夹,夹着妈妈对你最深最深的疼爱和娇宠。然后,你妈妈拍拍你的头,笑盈盈地说:“去玩儿吧!早点儿回来!”眼里藏不住的爱意如那冬天的清晨浓得化不开的雾。
你一路平安幸福地长大,出落得亭亭玉立,美好的让人嫉妒。于是,命运嫉妒了,它让你的人生一夜之间天翻地覆,面目全非。
范文展示
那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我们兴冲冲地在大剧院里上蹿下跳,接下来就是我们的诗朗诵了。“太棒了!演出结束了就可以随便玩了,元旦嘛!大人不会管的。对了,今晚上去院里放焰火吧!毕竟新生活要开始了……”你在旁边碎碎念叨着,满是兴奋。可是,那元旦、那焰火、那新生活,对你来说竟成了最不敢奢望的念想。那天,我们在喜洋洋的剧院里高声诵读着母爱,你的妈妈在素白的医院里被死神悄然带走。
范文展示
那一夜,窗外鞭炮声、焰火声、欢声笑语未曾断绝。我拉紧窗帘,在暖暖的黑暗的屋子里想着你,想着我们,感觉像是往心里塞了一大块冰。它碎在了心口,呛得我满心的寒气。
再见到你,是年后。
你不会笑了。静静地僵硬地坐在我身旁,不哭,不闹,只是安静,是那种暴风雨席卷过后大海的安静。你的眼睛没有焦距,盯着一个虚无缥缈的点,盯一会儿,便茫然地四下望一下,抬起手背揉揉眼睛。那个人见人爱的弧再也画不出来了。
范文展示
你剪短了头发。你问我:“还行吧?我和爸爸都不会梳,干脆给剪了。还有,看见它我就老想着妈妈,就哭了。”说着扯着嘴角对我苦涩地一笑,却又立马抿紧了嘴,说:“你说我以后还会不会高兴了呢?我都快不会笑了。总是觉得要是笑了,就跟背弃妈妈一样。”我端详你的嘴角,心中满是苦涩。
心门如同厚厚的城堡之门,任凭外面的人们如何使劲推,也不如里面的人轻轻一拉。
范文展示
你最终还是挺过来了。没有人知道你究竟有多少个痛彻心扉的不眠之夜。你站在我们面前,大声而骄傲地说:“妈妈说我是她的骄傲,三年了,我一直在努力成为她的骄傲。她会看见的。”是的,她会看见,她会看见她的女儿从蛮横骄傲的小刺猬蜕变成一个懂事、认真、喜欢悄悄微笑的女孩儿。
她会骄傲的,我坚信……
范文展示
《微笑的你》运用对比手法着力刻画了一个纯真爱笑的女孩在经历家庭变故后,性格的前后不同。然后写她在生活的温暖中又回归到了乐观进取的状态。作者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也是在前后的对比中细腻逼真地表现出来的。比喻和拟人的精妙运用,让人拍案叫绝。
亮点透视
【训练一】
从幼儿到小孩儿,从小孩又到青少年,经历了两个变化阶级的你,渐渐明白了更多的生活哲理,体会到了更多浓浓的情感。作为一位初中的学生,你突然发现,你变了。
请以“我变了吗?”为题目,运用对比手法写一篇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
实战演练
【方法提示】
这篇文章命题中的“我”要求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作时可以思考写一两件事,突出成长过程中自己由不懂事到变得懂事、明理的变化;也可以从性格、爱好、情感、认知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前后对比,在对比中突出自己的变化。
实战演练
【训练二】
我们的人生会经历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和生活中的种种考验,在每场考试和考验的过程中,都会使一个人的人品、人生方向的差异显露出来。
请以“考验”为话题,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写一篇文章,可以通过记叙抒发感情,也可以运用正反对比法,在对比中进行议论,突出中心论点。
实战演练
【方法提示】
“考验”的情况可以是学业上、事业上、人际关系上、金钱观念上的;“考验”的角度可以是意志、勇气、责任、正直、诚信等等。比如,面对行窃的小偷,写一个朋友的行侠仗义和其他人的漠然置之,在对比中突出朋友的正直和勇气;写一个官员面对别人送给的礼金,思想前后的心理矛盾等等。还可以写成议论文,从正反两方面选取古今中外的事例,让其形成鲜明对比,在对比中突出中心论点。
实战演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