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篇】第1讲 卒章显志法 课件-中考语文作文技巧方法之实战提升

文档属性

名称 【结尾篇】第1讲 卒章显志法 课件-中考语文作文技巧方法之实战提升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7 15:0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卒章显志法
01
——隽永深思结尾篇
方法解读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即“豹尾”,指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
“结尾”是作文的一道重要的“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显得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则可以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大放异彩,真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一笑”使人驻足,令人心动。
方法解读
前人评论杜甫诗歌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篇之妙,在于段落。”
卒章显志是文章结尾极为常用的方法,指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在文章最后或直接或含蓄地显示出作文的主旨。点题方式不拘一格,或对前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概述和明确的点示进行总结评述,或者用含蓄的语言委婉表达出深刻意蕴,或铺叙、描写后引申点化,或用于寓言中点破寓意。
方法解读
如《罗布泊,消失的仙湖》的结尾:“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运用排比,呼吁人类增强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又如萧乾的《枣核》一文以“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作结,集中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情和深深的爱国情,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方法解读
总之,这种方法用得妙,可以更好地揭示文章的主题。它常常与构思文章的方法结合一起用,有时还可以起到制造文章波澜的作用,使文章主题鲜明突出,给读者以“画龙点睛”式的艺术享受。所以人们把这种结尾的方法也称为“篇末点题”。
方法解读
当然,还要注意,文章结尾的显现必须以前文为基础,因事见理,有感而发,自然贴切,切中前文内容,不可泛泛而谈,无病呻吟。要在文章的关键处,使形象“活”起来,思想得到升华。
再进攻一次
四年一次的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看球赛时,我常常喜欢自言自语,像是对场上的双方说,又像是对自己说:“终场哨音响起之前你什么也不是!”只要还有时间,你的对手还没有放弃,你的城池就有可能被攻陷,给你上演“黑色三分钟”甚至“绝杀三秒钟”。你瞧,法国人领先了近90分钟,韩国人最后还是用自己的努力与坚持追平了强大的法国,他们在终场前的进球,正是对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民族精神的回报。我想,韩国队员在扳平比分前一定互相在说:“还有两分钟,还有120秒,来,让我们再组织一次进攻!”
范文展示
体育课后,有人买了一瓶水,周围的人“用尽吃奶的劲”都没有拧开,轮到你手里,你轻轻一拧,盖就开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之前的每个人都用了很多力气松动了瓶盖,但就差拧开的那么一点点力量,而你拧的时候正好“接力”,瓶盖就轻松打开了——不是你的力气比别人大,而是你的位置使你成了坚持到最后的那个“成功者”。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美。”登山的难度不在山脚下开头的几千米,而在即将登顶的几百米甚至几十米;走出死亡沙漠的,并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坚信自己能活着走出去并朝一个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的那个人。“有志者,事竟成”,当多次努力而没有成功,当你在绝望地放弃之前,请你再试一次,再试一次,也许成功之门就会打开。
范文展示
所有的成功,其实都缘自成功者一点一点的坚持。在这里,坚持是一种可贵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宝贵的意志品质。每天,我们都要面对生活中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困难与问题,为了能够站立,为了不断走下去,我们必须拿出那么点儿精神,坚持自我,坚持理想,不低头,不放弃,直到胜利。
范文展示
本文能从中考作文中脱颖而出,一是由于文题通俗但引人注目,既扣住了开篇的事例,又含蓄地道破了话题的玄机,也就是自己对“人要有那么点儿精神”这一话题的理解;二是由于事例简单明了且能贴近现实生活,先从“世界杯”这一热点事件入手,推出韩国足球队令人敬佩的永不服输的“精神”,后从体育课后喝水这一校园生活景象着眼,深化坚持不懈的“精神”;三是由于善于引用,善于由身边事引发开去,善于总结,卒章显志,有理有据。
亮点透视
黎明是一首诗
黎明到来之前,天色微亮,皓月当空,细腻如水,一切如诗般安逸,美好。
侧耳倾听,我仿佛又听到了母亲筹备年事的声音——
家处南方,风俗与北方不同,人们都在大年初一的黎明之前备好丰盛的大餐。此时,黎明未至而屋外爆竹仍噼啪作响,醒来,辗转反侧,无眠。母亲此刻定在忙碌中度过吧。轻轻的,我依稀觉察到了母亲的气息。我听到咚咚流水声,异于往日水声之躁。母亲是在洗椿芽吧。果然,不一会儿,一股飘逸的清香,笼罩了整个房间,在我鼻息间穿梭回荡。
我曾见过母亲炒椿芽。椿芽在热锅中“咝咝”的冒着烟,母亲在一旁翻炒,一下,一下。她面带笑意。椿芽破皮,散出椿树特有的香气。母亲曾说:“香椿的香气总是如此平易近人。”是啊,只一流转,便是满屋清香——如现在般。
范文展示
爆竹声声未曾间断,母亲的步履轻声不歇,而我心事辗转无眠。
月华流转,空气微润,伴泥土之清芬,沁人心脾,冠以清凉,发我思绪万千。窗外爆竹声息了。东方的天空掀起一抹白,躺在床上,望窗外景物在白纱中舞动。黎明将至。我想,母亲应将歇息了。
我又听到母亲的脚步声,依旧轻柔。我见母亲轻推开门,探一个头进来,见我已醒,便走了进来,嘴角微扬笑意道:“儿子啊,醒啦!这才五点多钟,早饭还没有准备好,再睡会儿吧。”母亲的语气向来很和蔼。
我想到母亲操劳彻夜,便说:“妈,我帮你吧……”
范文展示
“不用了!”她打断我说,“你呀,在长身体呢!多睡觉吧。行了,妈去忙了!”即刻转头,静静离去了。
静坐,黎明的曙色掩在我身上,于墙壁投射出巨大的影子。
母亲啊,我还记得你溢香的椿芽呢!你忙碌彻夜而不肯发出半点声响,我岂能辜负您的爱?也就在这一刻,我觉得自己成长了很多,理解了母亲深刻的爱。
如今,我在外地求学,再也不能每天与母亲相守,但那个黎明依然清晰如昨,每每令我感慨:
一人,一诗,一黎明。一母一夜几时休?黎明似诗,一首小雅婉丽的诗,使少年惊觉,江南烟雨,昙花一现,不及母待他真情,诗韵渐浓。
范文展示
这是一篇充满深情的记叙文,记述了母亲大年初一炒椿芽的辛苦和对“我”的关爱。诗一般的语言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抒发了“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情感真挚感人。具体如下:
1.选材典型,感情真挚。本文选取“大年初一黎明之前”这一特定的时间,记叙了母亲彻夜操劳炒椿芽的典型事例,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不辞劳苦、无私奉献的母亲形象,文中字里行间流淌着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让人深受感动。
2.语言优美,卒章显志。文章语言非常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富有美感。结尾恰当地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如画龙点睛,既揭示了文章主旨,又大大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
亮点透视
【训练一】
题目:______颂
(横线上可填“青松”“翠竹”“小荷”“小草”“泥土”等)
实战演练
【方法提示】
用这个题目可写一篇因物及人、托物寄意的记叙文。如课文《荔枝蜜》《白杨礼赞》那样。写这样的文章应做到:
①先写物,后写人,或先状物,后抒情;
②咏物绘形详尽细致,生动深刻;颂人抒怀,精练概括,神韵丰富;
③其结构多由引出——描绘——联想三部分组成;
④在“联想”之中进行议论或抒情,点出题旨。
实战演练
【训练二】
题目:我学会了______,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
实战演练
【方法提示】
这篇文章以记事为主。记事类文章中,往往都是通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或表达一种见解,或引出一种意义,或抒发一种情感,或揭示一种道理。所以我们写作此文,结尾应尽量做到点出事件的深刻含义。如写学会了骑自行车,能够引申出“实践出真知”“循序而渐进”“要敢于独立思考”“失败是成功之母”等多方面的意义;又如写学会了烧饭,能够引申出“吃一堑,长一智”“有失则有得”“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等各种深刻含义,这样,文章就可以做到既感人又深刻。
实战演练
同课章节目录